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总结婴儿脚气性脑病的临床体会,治疗经验及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2月~2005年3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婴儿脚气性脑病患儿23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23例患儿均达到临床治愈标准。 结论 维生素B1对于治疗婴儿脚气性脑病临床效果明显。
[关键词] 婴儿;脚气性脑病;维生素B1
[中图分类号] R722.1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5-187-01
脚气病即维生素B1或硫胺素缺乏病,主要累及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临床上以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症状为主,常发生在以精白米为主食的地区。其症状表现为多发性神经炎、食欲不振、大便秘结,严重时可出现心力衰竭,称脚气性心脏病;还有的有水肿及浆液渗出,常见于足踝部,其后发展至膝、大腿至全身,严重者可有心包、胸腔及腹腔积液。婴儿脚气病发病常很突然,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者称脑型;突发心力衰竭者称心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2月~2005年3月笔者所在科室共计收治婴儿脚气性脑病患儿23例。男14例,女9例,患儿年龄5~8个月,平均(6.43±0.23)个月;病程13~24 d,平均(18.3±1.4)d。病史特点:23例患儿均来自农村,入院时均有消化道症状,具体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入院前出现抽搐3例,入院后病情变化出现抽搐20例,3例有呼吸道症状:咳嗽,气促。2例合并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实验室检查:20例均有不同程度贫血,血红蛋白在70~85 g/L,23例患儿均行头颅CT扫描,23例均显示:双侧基底节(尾状核,豆状核)对称性密度减低“八”字型影,平均CT值(12.2±0.5)HU,腰穿23例脑脊液为正常。
1.2 诊断标准
(1)病因摄入不足,喂养单一,母乳不足,喜用精白米喂养是独山县部分农村婴儿发病的主要原因;(2)临床表现:早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精神,饮食差等非特异性症状,随病情加重出现典型的症状和体征,神经系统症状:惊厥,颈强,前囟紧张,四肢肌张力增高,病理征阳性;(3)辅助检查:脑脊液正常,头颅CT:双侧基底节(尾状核、豆状核)对称性低密度减低“八”字型影。双侧脑基底节对称性低密度病变为婴儿脚气病的一种重要CT征象。
1.3 治疗方法
综合治疗,给予维生素B1 50 mg肌注1次/d,并予抗感染,抗惊厥,降颅压,营养脑细胞,吸氧等处理。
2 结果
23例患儿均治愈。出院后口服复合维生素B1,具体用法为1片/d口服,同时指导正确喂养方式。
3 典型病例
罗某,男,7个月,因咳嗽4 d伴恶心,呕吐,腹泻1 d入院。入院后第1天出现神经系统支持统症状,头颅CT显示: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影,呈“八”型,治疗方法同前。
莫某,女,6个月,因发热伴呕吐8 d抽搐5次入院。入院时有神经系统症状,头颅CT同前。
孟某,男,5个月,因腹泻10 d呕吐7 d入院。入院第2天出现麻痹性肠梗阻,第3天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双目上视且水平眼振等神经系统症状,头颅CT同前。
4 讨论
维生素B1即硫胺素,全麦,糙米,豆类,新鲜蔬菜,肉类和动物肝肾等食物中富含维生素B1。维生素B1是水溶性维生素,体内不能合成,储备也不丰富,精白米和面粉中的硫胺素含量低。母乳不足的小儿,特别是农村小儿喜用精白米粉喂养,又不注意补充其他辅食致维生素B1缺乏。
维生素B1在糖代谢中起辅酶作用,缺乏时使糖代谢中间产物丙酮酸和乳酸堆积[1],这些有害物质导致组织氧化吸收功能障碍,使神经肌肉由糖供能的能量缺乏,丙酮酸、乳酸可使周围组织小动脉扩张,舒张压下降,脉压差增大,静脉回流增加而出现心衰症状。
由于糖代谢不全,神经,肌肉能量供给不足,可发生颅神经、周围神经以及脑脊髓充血,水肿变性[2]。硫胺素可抑制胆碱酯酶对乙酰胆碱的水解,缺乏时神经递质减少,神经传导发生障碍。
体内乙酰胆碱的合成需要维生素B1,故维生素B1缺乏使乙酰胆碱合成障碍,神经传导受影响出现肠蠕动减弱,消化酶分泌减少而出现消化不良症状致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故及时补充维生素B1,同时对症综合治疗,迅速控制病症以治愈此病。
[参考文献]
[1]刘湘云.内科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5:123-124.
[2]戴自英.实用内科学[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544.
(收稿日期:2012-02-08)
[关键词] 婴儿;脚气性脑病;维生素B1
[中图分类号] R722.1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5-187-01
脚气病即维生素B1或硫胺素缺乏病,主要累及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临床上以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症状为主,常发生在以精白米为主食的地区。其症状表现为多发性神经炎、食欲不振、大便秘结,严重时可出现心力衰竭,称脚气性心脏病;还有的有水肿及浆液渗出,常见于足踝部,其后发展至膝、大腿至全身,严重者可有心包、胸腔及腹腔积液。婴儿脚气病发病常很突然,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者称脑型;突发心力衰竭者称心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2月~2005年3月笔者所在科室共计收治婴儿脚气性脑病患儿23例。男14例,女9例,患儿年龄5~8个月,平均(6.43±0.23)个月;病程13~24 d,平均(18.3±1.4)d。病史特点:23例患儿均来自农村,入院时均有消化道症状,具体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入院前出现抽搐3例,入院后病情变化出现抽搐20例,3例有呼吸道症状:咳嗽,气促。2例合并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实验室检查:20例均有不同程度贫血,血红蛋白在70~85 g/L,23例患儿均行头颅CT扫描,23例均显示:双侧基底节(尾状核,豆状核)对称性密度减低“八”字型影,平均CT值(12.2±0.5)HU,腰穿23例脑脊液为正常。
1.2 诊断标准
(1)病因摄入不足,喂养单一,母乳不足,喜用精白米喂养是独山县部分农村婴儿发病的主要原因;(2)临床表现:早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精神,饮食差等非特异性症状,随病情加重出现典型的症状和体征,神经系统症状:惊厥,颈强,前囟紧张,四肢肌张力增高,病理征阳性;(3)辅助检查:脑脊液正常,头颅CT:双侧基底节(尾状核、豆状核)对称性低密度减低“八”字型影。双侧脑基底节对称性低密度病变为婴儿脚气病的一种重要CT征象。
1.3 治疗方法
综合治疗,给予维生素B1 50 mg肌注1次/d,并予抗感染,抗惊厥,降颅压,营养脑细胞,吸氧等处理。
2 结果
23例患儿均治愈。出院后口服复合维生素B1,具体用法为1片/d口服,同时指导正确喂养方式。
3 典型病例
罗某,男,7个月,因咳嗽4 d伴恶心,呕吐,腹泻1 d入院。入院后第1天出现神经系统支持统症状,头颅CT显示: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影,呈“八”型,治疗方法同前。
莫某,女,6个月,因发热伴呕吐8 d抽搐5次入院。入院时有神经系统症状,头颅CT同前。
孟某,男,5个月,因腹泻10 d呕吐7 d入院。入院第2天出现麻痹性肠梗阻,第3天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双目上视且水平眼振等神经系统症状,头颅CT同前。
4 讨论
维生素B1即硫胺素,全麦,糙米,豆类,新鲜蔬菜,肉类和动物肝肾等食物中富含维生素B1。维生素B1是水溶性维生素,体内不能合成,储备也不丰富,精白米和面粉中的硫胺素含量低。母乳不足的小儿,特别是农村小儿喜用精白米粉喂养,又不注意补充其他辅食致维生素B1缺乏。
维生素B1在糖代谢中起辅酶作用,缺乏时使糖代谢中间产物丙酮酸和乳酸堆积[1],这些有害物质导致组织氧化吸收功能障碍,使神经肌肉由糖供能的能量缺乏,丙酮酸、乳酸可使周围组织小动脉扩张,舒张压下降,脉压差增大,静脉回流增加而出现心衰症状。
由于糖代谢不全,神经,肌肉能量供给不足,可发生颅神经、周围神经以及脑脊髓充血,水肿变性[2]。硫胺素可抑制胆碱酯酶对乙酰胆碱的水解,缺乏时神经递质减少,神经传导发生障碍。
体内乙酰胆碱的合成需要维生素B1,故维生素B1缺乏使乙酰胆碱合成障碍,神经传导受影响出现肠蠕动减弱,消化酶分泌减少而出现消化不良症状致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故及时补充维生素B1,同时对症综合治疗,迅速控制病症以治愈此病。
[参考文献]
[1]刘湘云.内科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5:123-124.
[2]戴自英.实用内科学[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544.
(收稿日期:2012-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