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卫生组织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欧洲中部时间3月28日18时(北京时间29日1时),全球范围内超过57.5万例,死亡病例超过2.6万例,目前已有201个国家地区出现新冠肺炎病例。
目前,中国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但疫情正在全球蔓延,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
疫情防控的第二个窗口期
3月11日,世卫组织宣布,新冠肺炎疫情从特征上可称为大流行。意味着病毒已经全球蔓延,世界陷入新冠肺炎危机。
在3月25日的记者会上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为了遏制疫情蔓延,很多国家关闭学校、暂停商业活动和体育赛事、限制人员流动,采取了前所未有的防控措施,付出了非常大的社会、经济代价,为疫情防控争取了时间,这是疫情防控的又一个窗口期。接下来应该采取更加精准的措施,采取有力行动,追踪、检测、发现、隔离、治疗感染者,这是迅速遏制疫情,恢复正常秩序的最好方法。
面对疫情全球多点暴发的态势,各国不断升级防控措施,已有数十个国家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还有多国已采取最严厉的“封城”甚至“封国”措施。
随着新冠病毒在美国蔓延,“保持社交距离”逐渐成为在美抗疫的高频词。纽约州被认为是全美疫情“震中”,为应对疫情,纽约号召“非必要”行业的员工居家办公,同时准备有针对性地局部“封街”。
意大利是继中国之后,第二个对疫情严重地区采取人员流动管控措施的国家。3月9日晚,意大利总理孔特宣布,为避免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扩散,自10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封城”措施。举国“封城”,在意大利国家历史上绝无仅有,在欧洲乃至世界防疫史上也极其罕见。
1月24日,法国发现了欧洲第一例新冠病毒感染者,3月17日黑山共和国出现两例病毒感染者,至此欧盟27个成员国全部出现疫情。为阻止疫情蔓延,欧盟27国领导人3月17日举行会议,批准了欧盟委员会关于加强欧盟及申根区外部边境管控的提案。自3月17日中午12时起,欧盟成员国对前往欧盟“非必要旅行”实施为期30天的限制。这是欧盟首次对外大规模关闭欧洲边境。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发布视频讲话时宣布,欧盟将成立250亿欧元的专项基金应对疫情冲击,并“使用所有可以利用的工具帮助欧洲经济平安渡过风暴”。
作为中东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以色列目前其确诊病例数已超过两千例。当地时间3月13日,以色列国防部长宣布,国防军将建设三处临时救护中心,类似方舱医院,共计3000个床位。
在亚洲,新加坡是中国以外最早开始“全政府”抗疫的国家。1月23日,在武汉关闭离汉通道时,新加坡就成立了由卫生部长和国家发展部兼财政部第二部长共同领导的跨部门小组,迅速推出包括入境限制、关卡检测,疑似病例、接触者和所谓“低风险人群”的隔离措施,以及针对外籍员工、外国留学生的相关措施等。同时,新加坡政府有效调动了遍布全岛的800多家私人诊所参与筛查,有效避免发热病人在少数定点门诊聚集,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从1月20日韩国境内出现首例确诊,到2月下旬大邱庆北地区暴发大规模集体性感染致疫情急速恶化,再到每天新增病例趋于稳定,韩国在“不封城、不停工”的前提下取得现阶段疫情防控成效,受到各方广泛关注。韩国以技术创新为基础,实现了快速而广泛的确诊检测,韩国新冠病毒检测能力每日可达1.9万次,实现了韩国版的“关口前移”和“应收尽收”。同时,参照中国武汉的经验,医院以治疗重症患者为中心,在大企业的幫助下提供额外的隔离场所,轻症患者将集中接受医学观察,韩版“方舱医院”也在疫情严重的大邱等地建了起来。
为全球抗疫贡献中国经验
面对凶猛而来的病毒,中国全力投入疫情防控,为全球防疫筑起了“第一道防线”,既为世界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疫情在全球多点扩散蔓延,中国在继续做好国内防控的同时,积极与国际社会分享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同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家视频会议,从流行病学特征、防控策略、临床诊治、密接追踪等各个方面分享中方的经验做法,为外国同行提出建议,答疑解惑;应邀向伊朗、伊拉克、意大利、塞尔维亚、柬埔寨5个疫情严重国家派出7批医疗专家组;积极分享疫情防控和诊疗方案,及时与全球科技界共享科学数据,技术成果和防控策略;已分4批组织实施对89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的抗疫援助……
这样的举措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和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等领导人亲自到机场迎接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以及援助物资。柬埔寨首相直播中国医疗专家组抵达金边,60万网友在线观看。意大利外长迪马约表示,中国医疗专家和他们携带的援助物資“将拯救意大利”。美国流行病学专家约翰森·埃普斯在接受采访时就对中国及时采取必要防控措施予以肯定,称这为世界抗击疫情争取了时间。
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主席一直与不同国家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保持密切沟通联系。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强调,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这样的重大突发事件不会是最后一次,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还会不断带来新的考验。国际社会必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守望相助,携手应对风险挑战,共建美好地球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