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4
【摘要】目的 探讨在上颌牙舌侧粘着式固定平面导板同时配合固定矫治器矫治深覆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均角或低角三度深覆颌患者10例作为试验组,男女各5例,年龄12至32岁平均18岁,拔牙8例,非拔牙2例。选用直丝弓固定矫正器治疗,且在上颌牙舌侧制作粘着式平面导板以辅助打开咬合。选择与实验组相匹配的1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此组单纯使用固定矫正器治疗。当覆颌打开后,制取模型,进行治疗前及咬合打开后模型测量分析,分析咬合打开量及所需时间。结果: 模型测量结果显示:上颌舌侧固定平导辅助打开咬合效果明显,覆颌平均减小3.35,覆颌打开的平均时间为3.7个月,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上切牙舌侧粘着式固定平面导板对于深覆颌患者的矫治非常有效,且制作简单,有利于口腔卫生,整个矫治过程都不受影响,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正畸治疗中对于有些严重的深覆牙合,特别是闭锁型深覆牙合的患者,单纯使用固定矫治器治疗存在一定困难,要么矫治深覆牙合时间长,要么无法及时粘着下颌固定矫治器。目前临床上的解决的方法主要是设计活动平导矫治器或带有两个带环的固定式平导,但是这两种方法存在患者配合和口腔卫生的问题。这个难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国外学者提出在上颌中切牙舌侧粘着树脂辅助打开咬合。国内仅有一篇报道在两颗牙上中切牙舌侧用京津粘接剂粘合块状粘接体辅助打开咬合。但是单纯在两个上颌中切牙制作树脂粘着体存在的问题是咬合力完全负载在两个上颌中切牙上,一方面过大的牙合力有可能对于上切牙造成潜在的损失,另一面对于覆盖较大患者舌侧树脂粘着体的近远中长度会增加,影响舌体活动而引起患者不适,同时由于下切牙咬合在上颌中切牙过长的舌侧粘体上,使得咬合力对上中切牙产生冠舌向转矩,而上切牙所受到的冠舌向转矩对于深覆盖的患者治疗是不利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在上颌多个前牙舌侧粘着树脂平导以辅助打开咬合,观察该方法的疗程与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选择Ⅲ度深覆牙合的患者10例作为实验组,男5例、女5例,年龄12-30岁,平均17岁,首先排齐牙齿,当牙齿排列齐后,制作上颌前牙粘着式固定平导辅助打开咬合。选择与实验组相匹配的1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直丝矫正器结合上颌前牙粘着式固定式平导,而对照组单纯使用直丝弓固定矫正器治疗。咬合打开的时间从牙齿排齐后开始计算。
1.2上颌前牙固定平导的制作
在患者上颌牙舌侧制作粘着式固定平导,具体个数视患者覆盖大小而定,对于覆盖较小的患者可以在上颌4个切牙或6个前牙舌侧制作固定平导,而对于覆盖较大的患者可以在上颌侧切牙及尖牙舌侧制作固定平导。粘着固定平导前首先要对上颌前牙舌面进行常规酸蚀,使用光敏水门汀或京津釉质粘合剂在每个需要制作固定平导的前牙舌侧逐层堆砌成独立的固定平导,固定平导咬合平面制作成近似三角型,位于舌侧的尖要园纯以避免患者舌部,平导的平面与牙合平面平行,平面低于上前牙切缘或牙尖2mm左右,并且使得下切牙切端与平导均匀接触。由于粘着式固定平导不影响正畸治疗,可以在治疗结束时与矫正器一起拆除。
1.3模型分析
在治疗前及咬合打开后制取研究模型,进行模型测量,测量项目包括:覆颌,覆盖,尖牙间宽度,磨牙间宽度,spee曲线等,分析咬合打开前后覆颌变化的量及治疗所需的时间,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6统计软件,采用配对t检验及成组t检验。
2结果
采用上颌前牙舌侧粘着式固定平导打开咬合的10例患者术前咬合打开并且后建牙颌后的模型测量分析结果见表1,结果显示:粘着式平导组10例前牙深覆颌患者平均覆颌减小3.37mm,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上颌前牙舌侧粘着式固定平导组与对照组打开咬合情况比较(表2)表明:粘着式固定平导组与对照组覆颌打开的量值无明显差异(P>0.05),但所需时间粘着式平导组明显短与对照组(P<0.01)。
典型病例
患者,女,12岁。主诉:牙齿不齐,上牙突出。检查:恒牙列,上下牙弓拥挤Ⅲ度深覆颌,上颌前突,下颌后缩。诊断:安氏Ⅱ类2分类。矫治设计:上颌拔出两个第一双牙尖,下颌一个切牙,直丝弓固定矫正器配合上颌舌侧粘着式固定平导。疗效:正畸治疗后,上下牙弓排列整齐,覆颌覆盖正常,磨牙完全远中关系,面型良好。患者矫正前后及治疗中的面颌像及X线片见图2~4,矫正前后的头影测量结果1见表3。
3讨论
3.1丶临床常用的辅助打开咬合的方法与不足
目前,在正畸临床,对于有些深颌患者需要在固定矫治器的基础上配合使用传统的活动或固定平导辅助打开咬合,但是这两种矫治器在临床使用并不普遍,其原因是他们都存在诸多不足。
活动平导娇治器:当患者戴用固定矫治器的同时,再加上一个活动平导矫治器,这时活动平导矫治器的设计受到限制,不可能设计足够的固位装置,而对于拔牙患者,情况会更糟。因此活动平导的固位普遍较差,另外活动平导矫治器的体积大,患者不易接受;再有,平导矫治器需要患者的配合,否则无法发挥作用,临床上经常遇到患者配合不好,深覆颌长时间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使得医师非常沮丧。
固定平导矫治器:固定平导矫治器一般采用上颌第一磨牙带环,将平导固定,不需要患者的配合,但是口腔卫生差,矫治器的体积大,患者感觉不适,另外临床操作困难,需要分牙有时需要去除上颌第一磨牙的颊管等等,制作平导矫治器流程复杂,需要制取模型,技工制作,周期长,增加患者的复诊次数和时间。
3.2舌侧粘着式固定平导在打开咬合中的作用与优势
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粘着式固定平导的使用能够有效地起到辅助打卡咬合的作用,固定矫正器结合使用上颌前牙粘着式固定平导打开咬合的1时间明显短于仅仅使用固定矫正器的对照组,分析其原因主要有:
1)、上颌粘着式固定平导彻底解决了患者的配合问题,全天候发挥作用,加速的咬合的打开。
2)、该固定平导可以在患者治疗早期,牙齿没有完全排齐时即可使用,增加了发挥作用的时间。
3)、这种平导由于是分别粘着到上颌每一个牙齿的舌侧,彼此独立不妨碍牙齿矫治时需要的各种牙齿移动,特别是上牙的内收,因此该平导可以在正畸治疗的全程佩戴,不会影响正畸治疗的过程。对于覆盖较大的患者,可以将粘着式固定平导制作在上颌侧切牙合尖牙舌侧,这样就解决了仅仅在上颌中切牙舌侧粘着固定平导,使得固定平导唇舌径过大,影响患者舌体活动及发音问题。另外将上颌粘着式固定平导粘着到上颌多个前牙(4至6个上颌前牙)舌侧,分散了咬合力对前牙的压力,从治疗前后的X线片上未发现前牙牙根的吸收现象。固定平导的早期作用是打开咬合,当咬合打开后,它可以起到牙齿垂直向的保持作用,有利于防止覆颌的复发。
【摘要】目的 探讨在上颌牙舌侧粘着式固定平面导板同时配合固定矫治器矫治深覆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均角或低角三度深覆颌患者10例作为试验组,男女各5例,年龄12至32岁平均18岁,拔牙8例,非拔牙2例。选用直丝弓固定矫正器治疗,且在上颌牙舌侧制作粘着式平面导板以辅助打开咬合。选择与实验组相匹配的1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此组单纯使用固定矫正器治疗。当覆颌打开后,制取模型,进行治疗前及咬合打开后模型测量分析,分析咬合打开量及所需时间。结果: 模型测量结果显示:上颌舌侧固定平导辅助打开咬合效果明显,覆颌平均减小3.35,覆颌打开的平均时间为3.7个月,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上切牙舌侧粘着式固定平面导板对于深覆颌患者的矫治非常有效,且制作简单,有利于口腔卫生,整个矫治过程都不受影响,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正畸治疗中对于有些严重的深覆牙合,特别是闭锁型深覆牙合的患者,单纯使用固定矫治器治疗存在一定困难,要么矫治深覆牙合时间长,要么无法及时粘着下颌固定矫治器。目前临床上的解决的方法主要是设计活动平导矫治器或带有两个带环的固定式平导,但是这两种方法存在患者配合和口腔卫生的问题。这个难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国外学者提出在上颌中切牙舌侧粘着树脂辅助打开咬合。国内仅有一篇报道在两颗牙上中切牙舌侧用京津粘接剂粘合块状粘接体辅助打开咬合。但是单纯在两个上颌中切牙制作树脂粘着体存在的问题是咬合力完全负载在两个上颌中切牙上,一方面过大的牙合力有可能对于上切牙造成潜在的损失,另一面对于覆盖较大患者舌侧树脂粘着体的近远中长度会增加,影响舌体活动而引起患者不适,同时由于下切牙咬合在上颌中切牙过长的舌侧粘体上,使得咬合力对上中切牙产生冠舌向转矩,而上切牙所受到的冠舌向转矩对于深覆盖的患者治疗是不利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在上颌多个前牙舌侧粘着树脂平导以辅助打开咬合,观察该方法的疗程与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选择Ⅲ度深覆牙合的患者10例作为实验组,男5例、女5例,年龄12-30岁,平均17岁,首先排齐牙齿,当牙齿排列齐后,制作上颌前牙粘着式固定平导辅助打开咬合。选择与实验组相匹配的1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直丝矫正器结合上颌前牙粘着式固定式平导,而对照组单纯使用直丝弓固定矫正器治疗。咬合打开的时间从牙齿排齐后开始计算。
1.2上颌前牙固定平导的制作
在患者上颌牙舌侧制作粘着式固定平导,具体个数视患者覆盖大小而定,对于覆盖较小的患者可以在上颌4个切牙或6个前牙舌侧制作固定平导,而对于覆盖较大的患者可以在上颌侧切牙及尖牙舌侧制作固定平导。粘着固定平导前首先要对上颌前牙舌面进行常规酸蚀,使用光敏水门汀或京津釉质粘合剂在每个需要制作固定平导的前牙舌侧逐层堆砌成独立的固定平导,固定平导咬合平面制作成近似三角型,位于舌侧的尖要园纯以避免患者舌部,平导的平面与牙合平面平行,平面低于上前牙切缘或牙尖2mm左右,并且使得下切牙切端与平导均匀接触。由于粘着式固定平导不影响正畸治疗,可以在治疗结束时与矫正器一起拆除。
1.3模型分析
在治疗前及咬合打开后制取研究模型,进行模型测量,测量项目包括:覆颌,覆盖,尖牙间宽度,磨牙间宽度,spee曲线等,分析咬合打开前后覆颌变化的量及治疗所需的时间,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6统计软件,采用配对t检验及成组t检验。
2结果
采用上颌前牙舌侧粘着式固定平导打开咬合的10例患者术前咬合打开并且后建牙颌后的模型测量分析结果见表1,结果显示:粘着式平导组10例前牙深覆颌患者平均覆颌减小3.37mm,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上颌前牙舌侧粘着式固定平导组与对照组打开咬合情况比较(表2)表明:粘着式固定平导组与对照组覆颌打开的量值无明显差异(P>0.05),但所需时间粘着式平导组明显短与对照组(P<0.01)。
典型病例
患者,女,12岁。主诉:牙齿不齐,上牙突出。检查:恒牙列,上下牙弓拥挤Ⅲ度深覆颌,上颌前突,下颌后缩。诊断:安氏Ⅱ类2分类。矫治设计:上颌拔出两个第一双牙尖,下颌一个切牙,直丝弓固定矫正器配合上颌舌侧粘着式固定平导。疗效:正畸治疗后,上下牙弓排列整齐,覆颌覆盖正常,磨牙完全远中关系,面型良好。患者矫正前后及治疗中的面颌像及X线片见图2~4,矫正前后的头影测量结果1见表3。
3讨论
3.1丶临床常用的辅助打开咬合的方法与不足
目前,在正畸临床,对于有些深颌患者需要在固定矫治器的基础上配合使用传统的活动或固定平导辅助打开咬合,但是这两种矫治器在临床使用并不普遍,其原因是他们都存在诸多不足。
活动平导娇治器:当患者戴用固定矫治器的同时,再加上一个活动平导矫治器,这时活动平导矫治器的设计受到限制,不可能设计足够的固位装置,而对于拔牙患者,情况会更糟。因此活动平导的固位普遍较差,另外活动平导矫治器的体积大,患者不易接受;再有,平导矫治器需要患者的配合,否则无法发挥作用,临床上经常遇到患者配合不好,深覆颌长时间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使得医师非常沮丧。
固定平导矫治器:固定平导矫治器一般采用上颌第一磨牙带环,将平导固定,不需要患者的配合,但是口腔卫生差,矫治器的体积大,患者感觉不适,另外临床操作困难,需要分牙有时需要去除上颌第一磨牙的颊管等等,制作平导矫治器流程复杂,需要制取模型,技工制作,周期长,增加患者的复诊次数和时间。
3.2舌侧粘着式固定平导在打开咬合中的作用与优势
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粘着式固定平导的使用能够有效地起到辅助打卡咬合的作用,固定矫正器结合使用上颌前牙粘着式固定平导打开咬合的1时间明显短于仅仅使用固定矫正器的对照组,分析其原因主要有:
1)、上颌粘着式固定平导彻底解决了患者的配合问题,全天候发挥作用,加速的咬合的打开。
2)、该固定平导可以在患者治疗早期,牙齿没有完全排齐时即可使用,增加了发挥作用的时间。
3)、这种平导由于是分别粘着到上颌每一个牙齿的舌侧,彼此独立不妨碍牙齿矫治时需要的各种牙齿移动,特别是上牙的内收,因此该平导可以在正畸治疗的全程佩戴,不会影响正畸治疗的过程。对于覆盖较大的患者,可以将粘着式固定平导制作在上颌侧切牙合尖牙舌侧,这样就解决了仅仅在上颌中切牙舌侧粘着固定平导,使得固定平导唇舌径过大,影响患者舌体活动及发音问题。另外将上颌粘着式固定平导粘着到上颌多个前牙(4至6个上颌前牙)舌侧,分散了咬合力对前牙的压力,从治疗前后的X线片上未发现前牙牙根的吸收现象。固定平导的早期作用是打开咬合,当咬合打开后,它可以起到牙齿垂直向的保持作用,有利于防止覆颌的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