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民间蓄蛊与政府禁蛊治蛊举措

来源 :中华医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eat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蓄蛊是指以毒虫配制毒物毒害他人的神秘巫术.蛊毒为害其来久远,宋代南方民间仍有蓄蛊之风,蓄蛊者每以挟嫌报复或侵占财产为目的配制蛊毒害人.政府对民间蓄蛊之风采取了严厉的抵制态度,制定禁蛊法令,鼓励民众举报,严惩蓄蛊之人,同时颁方赐药以治蛊毒,对改良社会风气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其他文献
《外台秘要方》引用了现已佚唐代方书《近效方》的141首方剂.对其引文进行分析,可知《近效方》由唐人李谏议所编写,大约成书于724-733年之间.《外台秘要方》引用的141首方剂涉及到临床各科,其来源也比较复杂,既有医人,也有士人,但所有方剂均具有“效验”的特点。
柴胡来源于伞形科柴胡属.中国柴胡药用品种复杂,汉唐时期所用柴胡混杂了伞形科柴胡属多种植物.宋代以“银州柴胡”最为著名,但随着生长环境不断恶化,银州柴胡野生资源日趋减少,其他地区的野生柴胡日益受到重视.至明代,柴胡因性状不同而分化为南柴胡和北柴胡.与伞形科银州柴胡产地相同、形态相近的石竹科银柴胡,曾被当作柴胡的伪品使用,但因其另具不同于柴胡的突出功效,而被当作另种新药继续使用.现代药用柴胡包括柴胡和
19世纪前,中俄两国贸易中涉及到中药材的进出口往来.由中国输入俄国的中药材以植物性来源为主,其中以大黄为最重要的贸易品种,其次为药食两用的辛香料如八角茴香、桂皮、胡椒、姜,还有特殊的药用品种如当归、奎宁.而由俄国输入中国的药材则以动物性来源为主,其中尤以贵重的动物性中药麝香在1854年的大量输入特别引入注目,曾一次性输入7万个麝香囊,其他品种如鹿茸、羚羊角的贸易也典型体现了俄方的地域与物产特点。
笔者在《张琦卒年考辨》一文中对张琦的生年及卒年进行了考辨,认为张琦生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十二月十四日,卒于道光十三年(1833)二月十二日[1].徐慎庠先生认为笔者考辨有误,并予以指正,“乾隆二十九年十二月十四日”当为1765年1月5日而非1764年;“道光十三年二月十二日”中的“二月”应为“三月”,当是笔误[2].关于张琦卒年时间已在《张琦卒年考辨》中给予明确,徐慎庠先生业已指出张琦卒年“
期刊
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掀开了中国近代史的首页.在既往的历史研究中,“林则徐禁烟”一直被置于政治史的背景下加以阐释.其实,林则徐禁烟也与医学密切相关:他道光年间撰写的系列奏摺和书信曾多处涉及关于鸦片危害、成瘾过程和成瘾机理等方面的医学知识;他在推行禁烟的过程中,实施了援引医药戒除鸦片烟毒的举措;他曾向医家请教戒烟的经验良方,并努力加以推广.从医学史的角度探讨林则徐禁烟,对当今社会仍有一定的启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通过不平等条约,西方教会取得了在华传教的自由.与之相对应,西医也在中国渐次传播.最初主要是在沿海城市,1860年以后,逐渐向内地拓展.黑龙江地区西医的传入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
期刊
吴鞠通《温病条辨》刊刻较多,流传甚广,惟其医案仅以抄本流传,藏者多秘不示人,故不见刊刻流布.1916年,始有裘吉生与金月笙分别刊刻发行.裘氏所刻为4卷本,据书中丙辰(1916)二月高汝贤序文所云,是本乃30年前高氏由胡氏处所得,惜未刊行,仅于友人中转相传钞,后裘吉生欲刊行《医药丛书》,高氏遂详加校雠,并付丛书收入以广其传.金氏所刻为5卷本,据书中"柔兆执徐涂月"(即丙辰十二月)吴庆坻序文所云,金月
期刊
2013年5月,由朱慧颖翻译的梁其姿的《麻风:一种疾病的医疗社会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面对西方强权的入侵与随之而来的包括生物医学在内的科学的强势挑战,顿时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大国的自信。麻风病也因此被视为华人种族质量低劣的表征。无人对麻风病的历史感兴趣。历史的失忆,让麻风病的论述不得不以西方历史与生物医学的论述为基础。
期刊
由周祖亮、方懿林合作撰著的《简帛医药文校释》已由学苑出版社于2014年5月出版。作者在充分参考学术界整理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首次对已刊布简帛医药文献进行了全面校释,尽可能补充了原整理报告的不足。
由于自然环境、医疗卫生条件、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近代以来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居民常罹患多种疾病,既有鼠疫等烈性传染病,也有梅毒、沙眼等慢性传染病,还有胃病、风湿病等一般慢性疾病.多种疾病的高发,尤其是鼠疫的肆虐和性病的流行,极大地影响了近代以来蒙古族人口的增长速度,也严重阻碍了内蒙古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