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高考,有一个备受争议的现象:北京市四名高考状元全部选择就读香港的大学,各大媒体打出醒目的标题:“2011年高考,北大0∶4完败香港高校”。香港大学今年从内地共录取学生291人,包括17个省、市级高考状元,然而,在这近300名精英赴港镀金的同时,一位香港考生却逆流北上,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两年前,她的同胞兄姐齐齐考入北大,成为北大历史上唯一同时考入的亲兄妹。
一个香港家庭,三名子女考入北大,其中一位还是当年港澳台的高考状元,优异的团体成绩简直让人“羡慕嫉妒恨”。这都是因为他们有一位在教育方面远近闻名的“狼爸”。其教育之严厉、之传统、之全面、之竭尽全力,同样让人叹为观止。
“狼爸”其人
萧百佑,又名南海三郎。因家教有功,获封号中国狼爸。他9岁开始作诗,博览群书,文学底蕴坚实,上世纪80年代以广东省高考文科外语类第八名的成绩考入暨南大学国际金融系,大学期间以78%的高票当选“文革”后大陆首任民主选举的校学生会主席。毕业后被分配到曾盛极一时的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并成为广东省最年轻的金融副科长。该公司奉命关闭后,萧百佑下海创业,30年来在金融、地产领域成绩斐然,是公认的儒商。然而,谁能想到这样一位儒雅人士,在孩子的教育上堪称“粗暴”,条款规矩众多,甚至用藤条打。“打”式教育培养出了四名德才兼备的好孩子,萧家兄妹除了成绩出众,具有很好的国学基础,琴棋书画还各有所长,在礼仪、尊孝、德行等方面均出类拔萃,证明了萧百佑独家教育方式的成功。
2009年夏,在得知两个孩子同时考入北京大学后,萧百佑百感交集,“我终于等来了这一刻。在顶着众人对我教育方式的质疑之下,我终于用实践证明了自己的成功。只有我自己知道,这一切,是多么的不容易!”万语千言,萧百佑著写了一本关于自己独特教育方式的书《所以,北大兄妹》,一时间引起各方争论,有国学同好的支持,也有自由式素质教育者的反对声。这些对萧百佑来说都不重要了,以这位国学发烧友立志把四名子女送进北大的宏伟目标来说,随着2011年老三考入北大,这位“狼爸”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萧家之所以有4个孩子,因为萧百佑娶了一位香港太太,前两个孩子出生在香港,后两个出生在美国。四个子女的名字分别叫:尧、君、箫、冰,是从“天地君亲师”这五字真言中变化而来。萧百佑说:“从给孩子取名的这一刻起,就注定了我为他们安排的遵循古法的教育哲学。”萧百佑极为看重孩子的教育,四兄妹上的幼儿园是广东省委的机关幼儿园,园名由何香凝亲手题写。而四兄妹就读的朝天小学,其前身是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同文馆,与清华大学同脉同源。老大萧尧上的初中是省一级重点中学华侨中学,但在萧尧就读的一年中,萧百佑发现这个学校并没有他想象得那么优秀,于是作了一个决定:让萧尧转学到广东外校,跟妹妹萧冰一起重读一年初一。
广东外校是一家贵族学校,两个孩子的学费一年十几万,这在一般家庭是想都不敢想的。萧百佑收入不低,但是要支撑一个六口之家,四个孩子的日常开支和各项业余爱好的学费并没有富裕。左思右想,萧百佑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卖房!面对妻子的疑问,萧百佑说:“不是因为它是贵族学校才让孩子去读,而是因为它是好学校!最好的学校才能出最优秀的学生。”
这不是萧百佑第一次卖房,20多年间,萧家卖过4次房。1998年萧百佑就职的广东国际信托公司关闭的时候,他有整整三年没有收入,卖房、卖车、辞退保姆,即使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萧百佑也没有放松对孩子的培养。钢琴课、书法课、国画课一堂都没有取消,他说:“许多父母认为唯有拥有了足够的资金,才能给孩子创造最好的学习环境,但我用事实驳斥了这一点。即使卖房卖车,即使欠了一身债,我也坚决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这不是有钱人才可以做到的,只要父母有决心就都可以做到。”
还有一次卖房是为了帮两个姐姐创业筹款,当得知她们开的餐厅资金周转困难时,萧百佑卖掉了房子,潇洒地说:“放心干吧,我们出生的时候连毛巾都不带一条,没什么好顾虑的。”萧百佑也将他跟姐姐之间最真挚的感情传达给四个子女,让他们相亲相爱,甚至犯了错也要“连带”。老大萧尧犯错就打他一个,老二萧君犯错打两个,老三犯错就打三个,老四犯错就四个全打。“狼爸”的理由是,小的犯错大的没管好就是犯错,所以从小挨打最多的就是长子萧尧。
与独生子女一代的“小皇帝”地位正相反,萧家的皇帝是家长,子女要为家长服务。这点萧百佑更是以身作则,将工作后第一个月的工资全部买了母亲最爱吃的云吞面。当十几个服务员把打包好的云吞面送到萧母面前时,老人家哭了。每次出差,不管几点到家,萧百佑第一件事就是拎上东西去看望母亲。“狼爸”以身作则,无疑是四子女最好的榜样。
“狼爸”的教育哲学
酷爱国学的萧百佑坚持用中国最传统、最原始的古老方法来教育孩子,建立了家庭私塾,从孩子们上幼儿园起便每天给孩子布置功课,《声律启蒙》《三字经》《论语》《琵琶行》……伴随着孩子们长大,并针对个人兴趣为他们安排了业余爱好。老大萧尧善棋,国画也颇有模样,用萧百佑的话说:“如果卖30块钱,大概还是会有买家。”老二萧君拜了广州最顶级的钢琴老师习琴,老三萧箫习书法,老四萧冰学古筝。
萧家家规甚严,有“几不许”:不许看电视、不许自由上网、不许随便喝可乐、不许随便开冰箱门、不许吹空调,在钱上更是严格控制,绝不会给孩子一分钱的零花钱,每年的压岁钱全部由妈妈保管,登记在册,上大学以后再如数交还给他们。有一次,萧君姐妹三人恳求半天,终于获准去游乐园玩。“狼爸”给了她们每人150元。誰知下午,三个女儿垂头丧气地回来了。原来120元的门票是一年多以前的价格,150元除去门票,连饭钱都不够,园内一瓶矿泉水10元,三姐妹买了一瓶水分着喝,好不容易申请到的游乐园一日游,不到半天因资金不足铩羽而归。
对于令无数家长心惊胆战的早恋问题,“狼爸”的原则是:宁杀错不放过!有一段时间,他发现萧尧经常跟一个女生讨论学习问题,勒令萧尧立刻断绝跟那个女生来往。萧尧委屈地解释,他们只是在讨论学习,是同学间的正常来往。“狼爸”拿出了他家长的威严,态度极其强硬地“威胁”萧尧:“你要是继续跟这个女生来往,我就去学校找她,还要去找她的家长,在她家门口大小便,看她家长还敢不敢让自己的千金与一个有如此粗俗父亲的儿子来往!”尽管十分不情愿,萧尧还是切断了跟那个女生的来往。眼看着哥哥这次与异性的交往被“狼爸”“剿灭”,三姐妹噤若寒蝉,求学中连话都不跟男生多说。
萧百佑骄傲地说他们家实行的是“萧式民主”,即孩子们是民,家长是主。对于他近乎蛮横的“独裁”,孩子们不是没有反抗的心,但每一次“起义”都被“狼爸”无情地绞杀,只好顺从。多年过去,回头看“狼爸”的教育,孩子们都很理解,甚至感激。当萧尧萧君兄妹俩双双考入北大时,“狼爸”问他们还记恨爸爸当年的训斥吗?兄妹俩哭了。萧尧说了一句让“狼爸”感慨不已的话:“爸爸,将来我有了孩子,一定交给你教。”而小女儿萧冰10岁时就在作文中写道:“如果我是妈妈,就要找一个像爸爸那样的好老公……”
对话萧百佑:“北京是世界最刺激最年轻的城市”
您在北京多少年了?对北京的印象如何?北京在您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城市?
萧百佑:我第一次到北京是在1985年的冬天。北京给我这个南方人的第一印象是没地方洗澡。我告诉我当时的女朋友现在的太太的姥姥我要洗澡时,家住鼓楼黑芝麻胡同的姥姥笑了,“大冷天的,洗什么澡!” 后来,处女座的我还是坚持洗了一个澡。那个水的冰冷刺骨至今不忘。两年前,我因业务需要客居北京,上了环,而且是上到六七环的北京真是世界最现代化、最人文荟萃、最刺激、最年轻的城市。
在今年的高考中,大部分的高考状元都去了香港,而您却选择让自己的孩子“回游”,是出于什么考虑?
萧百佑:世界人才应该是流动的。大陆状元去香港,香港学子“回游”大陆各校,正应了钱钟书《围城》的现象。我认为状元去香港很好,给未来香港换些个脑袋,也让书童到海里呛几口咸水,知道什么是“冲动”。我让自己的孩子到北大深造的目的很简单:没弄懂自己之前,不要看花花世界。知己才能知彼。
您觉得北大意味着什么?您将几个孩子都送入北大目的在于什么?
萧百佑:北大意味着近现代中国的文明、激情、理性和进步。从北大人喊出第一声开始,东方睡狮就醒了。我三个孩子相继考进北大,我家老四也志在北大,充分说明了我们家对北大的景仰,更显示了我们一家人立志为中国、为中华民族振臂一呼的决心。
查阅您的个人简历,您曾经涉足不少领域,经济、金融、文艺等,可以说您是一位传奇人物,而最终的落脚点或者说奋斗的地方却选择了北京,是喜欢这里的文化吗?还是出于一种什么需求?
萧百佑:从二十多年前黑芝麻胡同到今天的南锣鼓巷,凡了解北京并亲历北京变化的人都会被北京“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和“处变不惊,敢为人杰”的品质所折服。我喜欢北京,当然更喜欢北京的文化。
在您的力作《所以,北大兄妹》中,您说过,为了让孩子上一个好的中学,您变卖房产,您觉得现代的“孟母三迁”会感动这些90后吗?或者说值不值得呢?
萧百佑:“孟母三迁”不是为了感动人,而是人被感动,但也绝不可能感动所有人。鲁智深,张翼德、张子强或像他们的人就不一定会被感动。孟母的伟大不在三迁,而在“迁”,只要环境不利于下一代的培养,作为家长,就必须要改换,就像王进喜一样,有条件上,无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其实,我卖车卖房一点都不感动,而是必然之选,因为我觉得与教育比较,什么都是那么的渺小。换句话说,钱没了,可以再赚,权丢了,可以再立,哪怕赚不回,立不了也不丢人。可孩子们的教育丢不起,也挽不回!它比时间,比青春更宝贵!
我们对香港的教育不甚了解,是不是香港对传统教育的理念比内地要浅一些呢?
萧百佑:香港这个社会很特别,它是一個兼收并蓄的城市,西学也好,中学也好,几百年来没有断裂过。按现代的语言表达就是比较原生态。从来没走过极端,这很重要,就这点而言,它的和蔼不在深浅,它的宽松不在好坏。它是一个实践性的社会,是一个国际化的城市。仅就传统教育而言,北京的底蕴当然深厚得多。
(编辑 王文娜)
[email protected]
一个香港家庭,三名子女考入北大,其中一位还是当年港澳台的高考状元,优异的团体成绩简直让人“羡慕嫉妒恨”。这都是因为他们有一位在教育方面远近闻名的“狼爸”。其教育之严厉、之传统、之全面、之竭尽全力,同样让人叹为观止。
“狼爸”其人
萧百佑,又名南海三郎。因家教有功,获封号中国狼爸。他9岁开始作诗,博览群书,文学底蕴坚实,上世纪80年代以广东省高考文科外语类第八名的成绩考入暨南大学国际金融系,大学期间以78%的高票当选“文革”后大陆首任民主选举的校学生会主席。毕业后被分配到曾盛极一时的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并成为广东省最年轻的金融副科长。该公司奉命关闭后,萧百佑下海创业,30年来在金融、地产领域成绩斐然,是公认的儒商。然而,谁能想到这样一位儒雅人士,在孩子的教育上堪称“粗暴”,条款规矩众多,甚至用藤条打。“打”式教育培养出了四名德才兼备的好孩子,萧家兄妹除了成绩出众,具有很好的国学基础,琴棋书画还各有所长,在礼仪、尊孝、德行等方面均出类拔萃,证明了萧百佑独家教育方式的成功。
2009年夏,在得知两个孩子同时考入北京大学后,萧百佑百感交集,“我终于等来了这一刻。在顶着众人对我教育方式的质疑之下,我终于用实践证明了自己的成功。只有我自己知道,这一切,是多么的不容易!”万语千言,萧百佑著写了一本关于自己独特教育方式的书《所以,北大兄妹》,一时间引起各方争论,有国学同好的支持,也有自由式素质教育者的反对声。这些对萧百佑来说都不重要了,以这位国学发烧友立志把四名子女送进北大的宏伟目标来说,随着2011年老三考入北大,这位“狼爸”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萧家之所以有4个孩子,因为萧百佑娶了一位香港太太,前两个孩子出生在香港,后两个出生在美国。四个子女的名字分别叫:尧、君、箫、冰,是从“天地君亲师”这五字真言中变化而来。萧百佑说:“从给孩子取名的这一刻起,就注定了我为他们安排的遵循古法的教育哲学。”萧百佑极为看重孩子的教育,四兄妹上的幼儿园是广东省委的机关幼儿园,园名由何香凝亲手题写。而四兄妹就读的朝天小学,其前身是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同文馆,与清华大学同脉同源。老大萧尧上的初中是省一级重点中学华侨中学,但在萧尧就读的一年中,萧百佑发现这个学校并没有他想象得那么优秀,于是作了一个决定:让萧尧转学到广东外校,跟妹妹萧冰一起重读一年初一。
广东外校是一家贵族学校,两个孩子的学费一年十几万,这在一般家庭是想都不敢想的。萧百佑收入不低,但是要支撑一个六口之家,四个孩子的日常开支和各项业余爱好的学费并没有富裕。左思右想,萧百佑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卖房!面对妻子的疑问,萧百佑说:“不是因为它是贵族学校才让孩子去读,而是因为它是好学校!最好的学校才能出最优秀的学生。”
这不是萧百佑第一次卖房,20多年间,萧家卖过4次房。1998年萧百佑就职的广东国际信托公司关闭的时候,他有整整三年没有收入,卖房、卖车、辞退保姆,即使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萧百佑也没有放松对孩子的培养。钢琴课、书法课、国画课一堂都没有取消,他说:“许多父母认为唯有拥有了足够的资金,才能给孩子创造最好的学习环境,但我用事实驳斥了这一点。即使卖房卖车,即使欠了一身债,我也坚决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这不是有钱人才可以做到的,只要父母有决心就都可以做到。”
还有一次卖房是为了帮两个姐姐创业筹款,当得知她们开的餐厅资金周转困难时,萧百佑卖掉了房子,潇洒地说:“放心干吧,我们出生的时候连毛巾都不带一条,没什么好顾虑的。”萧百佑也将他跟姐姐之间最真挚的感情传达给四个子女,让他们相亲相爱,甚至犯了错也要“连带”。老大萧尧犯错就打他一个,老二萧君犯错打两个,老三犯错就打三个,老四犯错就四个全打。“狼爸”的理由是,小的犯错大的没管好就是犯错,所以从小挨打最多的就是长子萧尧。
与独生子女一代的“小皇帝”地位正相反,萧家的皇帝是家长,子女要为家长服务。这点萧百佑更是以身作则,将工作后第一个月的工资全部买了母亲最爱吃的云吞面。当十几个服务员把打包好的云吞面送到萧母面前时,老人家哭了。每次出差,不管几点到家,萧百佑第一件事就是拎上东西去看望母亲。“狼爸”以身作则,无疑是四子女最好的榜样。
“狼爸”的教育哲学
酷爱国学的萧百佑坚持用中国最传统、最原始的古老方法来教育孩子,建立了家庭私塾,从孩子们上幼儿园起便每天给孩子布置功课,《声律启蒙》《三字经》《论语》《琵琶行》……伴随着孩子们长大,并针对个人兴趣为他们安排了业余爱好。老大萧尧善棋,国画也颇有模样,用萧百佑的话说:“如果卖30块钱,大概还是会有买家。”老二萧君拜了广州最顶级的钢琴老师习琴,老三萧箫习书法,老四萧冰学古筝。
萧家家规甚严,有“几不许”:不许看电视、不许自由上网、不许随便喝可乐、不许随便开冰箱门、不许吹空调,在钱上更是严格控制,绝不会给孩子一分钱的零花钱,每年的压岁钱全部由妈妈保管,登记在册,上大学以后再如数交还给他们。有一次,萧君姐妹三人恳求半天,终于获准去游乐园玩。“狼爸”给了她们每人150元。誰知下午,三个女儿垂头丧气地回来了。原来120元的门票是一年多以前的价格,150元除去门票,连饭钱都不够,园内一瓶矿泉水10元,三姐妹买了一瓶水分着喝,好不容易申请到的游乐园一日游,不到半天因资金不足铩羽而归。
对于令无数家长心惊胆战的早恋问题,“狼爸”的原则是:宁杀错不放过!有一段时间,他发现萧尧经常跟一个女生讨论学习问题,勒令萧尧立刻断绝跟那个女生来往。萧尧委屈地解释,他们只是在讨论学习,是同学间的正常来往。“狼爸”拿出了他家长的威严,态度极其强硬地“威胁”萧尧:“你要是继续跟这个女生来往,我就去学校找她,还要去找她的家长,在她家门口大小便,看她家长还敢不敢让自己的千金与一个有如此粗俗父亲的儿子来往!”尽管十分不情愿,萧尧还是切断了跟那个女生的来往。眼看着哥哥这次与异性的交往被“狼爸”“剿灭”,三姐妹噤若寒蝉,求学中连话都不跟男生多说。
萧百佑骄傲地说他们家实行的是“萧式民主”,即孩子们是民,家长是主。对于他近乎蛮横的“独裁”,孩子们不是没有反抗的心,但每一次“起义”都被“狼爸”无情地绞杀,只好顺从。多年过去,回头看“狼爸”的教育,孩子们都很理解,甚至感激。当萧尧萧君兄妹俩双双考入北大时,“狼爸”问他们还记恨爸爸当年的训斥吗?兄妹俩哭了。萧尧说了一句让“狼爸”感慨不已的话:“爸爸,将来我有了孩子,一定交给你教。”而小女儿萧冰10岁时就在作文中写道:“如果我是妈妈,就要找一个像爸爸那样的好老公……”
对话萧百佑:“北京是世界最刺激最年轻的城市”
您在北京多少年了?对北京的印象如何?北京在您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城市?
萧百佑:我第一次到北京是在1985年的冬天。北京给我这个南方人的第一印象是没地方洗澡。我告诉我当时的女朋友现在的太太的姥姥我要洗澡时,家住鼓楼黑芝麻胡同的姥姥笑了,“大冷天的,洗什么澡!” 后来,处女座的我还是坚持洗了一个澡。那个水的冰冷刺骨至今不忘。两年前,我因业务需要客居北京,上了环,而且是上到六七环的北京真是世界最现代化、最人文荟萃、最刺激、最年轻的城市。
在今年的高考中,大部分的高考状元都去了香港,而您却选择让自己的孩子“回游”,是出于什么考虑?
萧百佑:世界人才应该是流动的。大陆状元去香港,香港学子“回游”大陆各校,正应了钱钟书《围城》的现象。我认为状元去香港很好,给未来香港换些个脑袋,也让书童到海里呛几口咸水,知道什么是“冲动”。我让自己的孩子到北大深造的目的很简单:没弄懂自己之前,不要看花花世界。知己才能知彼。
您觉得北大意味着什么?您将几个孩子都送入北大目的在于什么?
萧百佑:北大意味着近现代中国的文明、激情、理性和进步。从北大人喊出第一声开始,东方睡狮就醒了。我三个孩子相继考进北大,我家老四也志在北大,充分说明了我们家对北大的景仰,更显示了我们一家人立志为中国、为中华民族振臂一呼的决心。
查阅您的个人简历,您曾经涉足不少领域,经济、金融、文艺等,可以说您是一位传奇人物,而最终的落脚点或者说奋斗的地方却选择了北京,是喜欢这里的文化吗?还是出于一种什么需求?
萧百佑:从二十多年前黑芝麻胡同到今天的南锣鼓巷,凡了解北京并亲历北京变化的人都会被北京“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和“处变不惊,敢为人杰”的品质所折服。我喜欢北京,当然更喜欢北京的文化。
在您的力作《所以,北大兄妹》中,您说过,为了让孩子上一个好的中学,您变卖房产,您觉得现代的“孟母三迁”会感动这些90后吗?或者说值不值得呢?
萧百佑:“孟母三迁”不是为了感动人,而是人被感动,但也绝不可能感动所有人。鲁智深,张翼德、张子强或像他们的人就不一定会被感动。孟母的伟大不在三迁,而在“迁”,只要环境不利于下一代的培养,作为家长,就必须要改换,就像王进喜一样,有条件上,无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其实,我卖车卖房一点都不感动,而是必然之选,因为我觉得与教育比较,什么都是那么的渺小。换句话说,钱没了,可以再赚,权丢了,可以再立,哪怕赚不回,立不了也不丢人。可孩子们的教育丢不起,也挽不回!它比时间,比青春更宝贵!
我们对香港的教育不甚了解,是不是香港对传统教育的理念比内地要浅一些呢?
萧百佑:香港这个社会很特别,它是一個兼收并蓄的城市,西学也好,中学也好,几百年来没有断裂过。按现代的语言表达就是比较原生态。从来没走过极端,这很重要,就这点而言,它的和蔼不在深浅,它的宽松不在好坏。它是一个实践性的社会,是一个国际化的城市。仅就传统教育而言,北京的底蕴当然深厚得多。
(编辑 王文娜)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