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代城市媒质中心设计的思考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f8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当代城市媒质中心涵义进行了阐述,重点讨论了城市公共文化建筑的演化走势、设计策略等方面内容,对国内城市媒质中心设计提出了建议。
  关键詞:当代文化建筑;城市媒质中心;创作设计研究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meaning of Mediatheque in contemporary city and discusses the evolvement trend and design strategy of urban public culture architecture, meanwhile, gives some advises on Mediatheque design in our cities.
  Key Words: contemporary culture architecture; Mediatheque; design research
  
  
   在世纪更迭交替的最近二十几年里,世界各地的文化建筑发展迅速,特别是植根于城市环境中的文化建筑,在时代变迁、社会变更及生活方式转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信息革命对当代社会、城市及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当今世界城市的发展及公众行为的需求变得多元而又复杂,传统城市文化建筑的简单模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局限性,无法适应并满足当代生活的需求,城市及公众对于“新建筑”的渴求日益强烈,城市文化建筑也因此衍生出多样的变化与表现。媒质中心作为重要的城市文化资源载体和先进的文化建筑模式,在增强城市软实力,丰富人们文化生活方面将发挥不可替代的功效。本文试图通过对媒质中心的建筑设计策略探讨,升华对当代城市文化建筑规划与设计的认识,以期对目前城市建设以及建筑设计的实践活动有所启示。
  
  一、当代城市媒质中心的基本涵义
   城市媒质中心是一个宏观性质的概念,它并非是对“图书馆”、“展览馆”等某一类建筑的具象描摹,而是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对当代城市公共文化建筑存在状态的一种抽象描述与全新刻画。当代城市媒质中心是传统城市公共文化建筑的更新发展与有机融合的新范式,是综合了图书借阅、艺术展示、多媒体传达、专题研究、娱乐休闲等多种功能空间,满足当代城市人们日常文化生活需求的一类文化建筑聚合体,它汇集了多元的城市文化功能,为公众提供便捷、丰富的城市文化服务。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城市媒质中心以积极开放的姿态面向城市多元化生活,其涵盖影响逐渐超越图书馆、博物馆的所指范畴,广泛地涉及到艺术传媒、休闲集会、学术研究等各个方面;同时运用当代信息媒介技术拓展传统使用模式,塑造全新的空间形态,营造能够诱导和容纳各种文化交流行为发生的场所环境;并在城市文化图谱的丰富及城市发展速度的提升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当代城市媒质中心是城市传统公共文化建筑的更新发展与当代生活的有机融合的新范式,亦是当代城市文化建筑多元发展的一种新的存在方式及表现形式。
   “媒质中心”存在多样化类型。作为一个广义的概念,媒质中心并非具体代指某一包涵特定功能的类型建筑。从使用模式及服务内容来看,当代城市媒质中心主要有:①资讯媒质中心,以收集、传播各类资讯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一类媒质中心,具有“图书馆”的功能倾向。②艺术媒质中心,以进行当代绘画等艺术作品的收藏、展示为主要内容的一类媒质中心,具有“美术馆”、“展览馆”倾向。③演映媒质中心,以容纳文艺表演与影视放映等相关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类媒质中心,具有“城市剧场”倾向。④综合媒质中心,将多种要素及活动组合成一个复杂集合体的综合性媒质中心,各组成部分没有明显主次之分。
  
  二、当代城市媒质中心演化走势分析
   从18世纪末的罗马卡比多来茵博物馆(Capitoline Museums)到宝马世界(BMW Welt)、从19世纪的大不列颠博物院图书馆到西雅图公共图书馆(Seattle Central Library)、从20世纪70年代的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Centre Pompidou)到仙台媒质中心(Sendai Mediatheque),城市文化建筑经历了一段不断创新、不断继承的发展过程。在这样一段历时性演化探析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归纳出媒质中心的两种发展模式:一种是传统文化建筑在历时发展中,表现出对功能复合、空间多样、公共交流及场所营造的不断关注,这是一条“无意识觉醒”的发展道路,我们称之为“传统的有机更新”;另一种是人们为了更好地顺应时代及社会的变化需求,主观上对于建筑新思想、新范式的积极探索,这是一条“有意识选择”之路,我们称之为“现代的营造实践”。两者并非自成体系,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借鉴,交互前行。
   传统的文化建筑基本表现为简单功能,建筑为满足某一特定任务、服务指定人群而存在。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发展,功能简单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局限性,因此传统建筑进行了多功能整合,形成一个可以提供多样化活动与服务的综合体;现代社会人们对交流、沟通的渴望更加强烈,建筑更加注重对公共交流环境的营造。传统文化建筑追随时代的发展对自身进行了有机的更新,是当代城市媒质中心演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媒质中心的形成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在时代发展、建筑演变的过程中,建筑师通过敏锐地观察与发现进而有意识地运用新思想、新材料、新技术去探索新时代文化建筑的表达方式,是塑成媒质中心建筑的又一重要途径。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信息时代,城市的文化建筑应如何满足当代人的社会生活需求、如何体现时代特征,先锋建筑师们在进行思考的同时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实践,并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城市媒质中心在功能构成、空间形态、技术应用、形式表达及美学喻意等方面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时代特征,并与时代精神、社会生活及公众需求相适地拓扑追随、动态呼应。建筑师顺应时代发展、辨思社会传统、反映生活本质使得媒質中心拥有了持久的发展动力。
   媒质中心将与专业文化建筑在当代城市中共时性发展。相比于其它文化建筑类型,媒质中心建筑在横向涵盖多种功能并在其中建立起一种空间依存、价值互补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复合、高效、复杂而统一的聚合体,表现出一定的优势,但其职能专业性不足使得容纳专门科学及特殊活动的一类公共文化建筑仍旧不可替代。“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对抗、超越正是在前者在后者的延续性、衍生性的基础上进行的”(赖干坚,1995)。当代城市媒质中心与当代城市图书馆或博物馆等之间的关系更贴近于后现代主义之于现代主义,即媒质中心建筑以一种新的存在方式及表现形式,对当代城市文化建筑发展起到有益的补充,而并非是一种取代关系。我们在当代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内所看到的将会是二者并行发展、共同存在的局面。
  三、当代城市媒质中心的设计策略
   建筑是社会生活的物化形式,建筑的本质目标是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当代城市媒质中心建筑创作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必须及时地面对社会发展做出有利于进化的选择,用合理的城市观、时代观、文化观指导建筑设计。
   1.正确把握城市观
   建筑与城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建筑是城市的物化表现,城市是建筑的文化存在,城市生活的多元拓展、城市环境的有机更新及城市文化的时代变迁都促成了媒质中心建筑的不断演变与发展。因此,建筑师应该树立建筑与城市相互联系的思想和意识,在创作中不应局限于建筑自身的狭小范畴,而是要把思维拓展到更为广阔的城市层面上,从城市的发展、生活、秩序等角度去审视媒质中心建筑及其创作的意义与价值。只有将建筑的问题置于城市的背景,才能更清楚地观察到建筑表象之后的内容,从而赋予其更多的时代责任与城市功能,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公众生活,进而影响并改变社会及城市文化。城市媒质中心的创作也应从振兴城市历史、契合公众生活、再造城市秩序等方面进行一定的思考。
   2.正确把握时代观
   每个时期的建筑,都以其独特的特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意识、生活方式及艺术情趣,而且以一种特定的语言及符号系统把信息传递给当代及后世的人们。工业化时代带来的巨大变革导致了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产生,信息化时代的浪潮为建筑发展带来了一次新的契机,“建筑正随生活的巨变,认识它,并随之变化则机会无限,反之则衰。”媒质中心建筑与当代的信息化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表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时代特征。因此,在城市媒质中心建筑设计中应从建筑功能的演变、建筑空间的延拓及建筑技术的表征等方面反映时代精神,体现新的生活方式及功能要求,并用适当的形式去表达它。
   3、正确把握文化观
   建筑因自诞生即反映社会的生活模式及思想意识而成为文化的载体,建筑与文化的相互渗透贯穿于整个历史过程。“建筑的问题必须从文化的角度去研究和探索,因为建筑正是在文化的土壤中培养出来的,同时作为文化发展的进程,并成为文化有形的和具体的表现”。建筑创作无法脱离文化语境,尤其是在文化建筑的创作与实践中,文化观念的建立与表达就显得更为重要。媒质中心具有典型的文化建筑特征,其实质也是当代城市文化设施的一种多元发展与补充,它承载着社会公众的生活,反映出思想观念的变化,显现出时代技术的进步,因此,文化观念的引入对于媒质中心的建筑创作思路及方法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媒质中心建筑应该关联文化价值、整合文化差异、进而重构时代文化。
  
  四、对国内城市媒质中心设计的建议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开发与建设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在城市的更新、发展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文化建筑及其产业对于改变城市形象、推动城市经济、促进城市发展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文化成为衡量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标准,成为城市新的经济发展手段,因此,在城市发展策略上不由自主地向文化建筑倾斜,以期产生“毕尔巴鄂效应”。文化建筑的大力兴建与20世纪80年代欧洲兴起的“博物馆热”十分相似。在2003至2007的5年间,全国公共文化设施(文化馆、图书馆及博物馆)数量由7119个增长至7346个,平均每年增建近60个。快速增长的城市文化建筑建设势必带来了良莠不齐的发展现状,优秀案例并不十分多见。
   我国整体城市文化建筑的发展现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譬如,部分建筑表现出对新颖形式的盲目追求及对标杆效应的过分强调,导致较低的生活契合度,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部分城市的文化建筑间缺乏有机关联,各自为政,即便被人为地圈定“捆绑”,但由于理念的陈旧及观念的忽视,仍难发挥出最佳、和谐的效应。此外,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稳步提升,公众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带来城市生活休闲化的明显倾向,城市文化生活的方式与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公众对城市文化设施及场所的建设与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城市文化建筑无法满足当代使用需求,因而变得少人问津、门可罗雀。对于这些急待解决的问题与现状,我们需要在与其开发建设相关的价值取向、设计方向等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进行认真的思考。
   城市媒质中心设计应以人为本。人是城市的主人,城市及建筑的发展都应沿着适合人的活动和生存的轨迹进行。城市媒质中心的最终价值和根本意义是为人的生活服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是否适应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求,能否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要作为研究城市媒质中心合理性、可行性的前提条件,这也是策划建设媒质中心的出发点和归宿。
   城市媒质中心设计应追求风格。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城市间的地域环境、发展水平、生活方式、文化观念及需求意识等均有一定的差異,这就需要根据当地实际对媒质中心的建筑类型做出理性的判断与选择,尽可能地体现独具特色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使得建筑创作能够折射出地方文化的走向,反映建筑的民族性与地域性特征。
   城市媒质中心设计应突出创新。任何建筑类型的发展或兴衰总是与某种社会生活的需要和技术上的可能性相适应。我们应当自觉地推进观念创新、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把信息技术以及新材料、新结构、新型建筑设备,还有新的施工技术组合广泛应用于实践,使城市媒质中心成为与时俱进的人民群众需要的文化产品。
   城市媒质中心设计应符合国力。相对于传统文化建筑,现代城市媒质中心投入的智慧多、耗费的财力物力大、影响更为深远。要根据国力或市情进行适度、有效的开发与设计,避免过分追求其标志性、技术性和功利性。建筑的公众性、经济性、持续发展性是需要统筹考虑的重要问题,不切合实际的盲目超前或复旧、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都是不可取的。
   城市媒质中心设计应放眼世界。国内建筑创作理论及技术的应用与欧美日之间的差距仍旧存在,这是个不争的事实。我们应当利用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契机,积极吸纳国外媒质中心建筑创作及实践中所取得的先进成果,掌握国际建筑设计中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及新结构,并加以本土化应用。引进并不是照搬,而是一种批判的选择,其中自应蕴有“超越”。
  
  五、结语
   城市媒质中心设计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的过程,正是怀疑、不满和不断的探索,才是它得以发展的永恒契机。尽管媒质中心已经表现出强大的包容性与优越性,也昭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对我们来说重要的是,必须始终立足于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现代文化生活的基石之上,紧跟时代步伐,把握发展全局,不断调整、创新建筑设计策略,以崭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化建筑创造成就,效力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参考文献
  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事务所编﹒建筑的非线性设计——从仙台到欧洲﹒慕春暖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王雅林,董鸿扬﹒构建生活美——中外城市生活方式比较﹒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孔宇航,王时原﹒解读文化建筑——有感于仙台媒质机构设计﹒城市建筑,2009(9)
  卢峰,陈维予﹒当代城市文化重构与文化建筑﹒城市建筑,2007(9)
  王宇洁,仲利强﹒当代城市文化建筑创作的动态发展﹒华中建筑,2009(2)
其他文献
石家庄市桥东污水处理厂八个初沉池直径45m、十二个二沉池直径50m,池壁250mm厚,高4.0m,为预制壁板,长向中间有企口槽(如图),每块壁板宽度为1.2m,长4.00m,共計2500多块。传统的砖砌地胎模与钢管、木模的组合存在着许多的缺点,如:地胎模不易脱模,且易损坏,周转次数不高;钢管扣件的搭拆工序较多,费时费工;木模支拆麻烦,且质量不易保证。针对以上缺点,在施工此处预制壁板时,对地胎模进行
期刊
摘要:盐碱土的本质是土体中含有过高的可溶性盐分或者土壤肢体上钠离子饱和度过大,对植物和土壤微生物形成物毒害,同时使土壤的结构遭到破坏,造成土壤结构板结。如何掌握正确的盐碱地绿化技术,努力提高苗木成活率,对于盐碱地园林建植及沿海防护林建设以及盐碱地区城市绿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江苏盐城园林建植和苗圃养护管理,以及多年的沿海防护林建设,并吸取前人总结的经验,同时结合自已的实践,在树种选择、土壤改良、
期刊
摘要:高职学生的教育管理模式关系到高职培养目标的的实现与否,高职学生管理中恰当运用以“疏”为主,以“堵”为辅,疏堵并举的管理模式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高职学生;疏堵并举;教育管理模式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与本质体现在其培养目标和管理模式上。高职的培养的目标是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并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加强和
期刊
当今的城市,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环境质量不断下降。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们,因为远离绿色,远离大自然,对城市环境的喧嚣和拥挤,日感不安。于是,人们渴望绿色,返归大自然的呼声日渐高涨。人类离不开绿色环境,同时还需要创造绿色环境,这在城市环境绿化中,是一道永恒的话题。  而城市环境则指在城市范围内,由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所组成。社会环境以人为中心,文化是其中的要素;自然环境包括绿色植物、山川、河流等
期刊
摘要:基于循环经济,绿色物流应运而生。我国目前在绿色物流方面的理论研究尚未成熟,为了明确绿色物流给企业所带来的效益,有必要构建绿色物流的绩效评价体系。本文基于绿色物流的特点和物流绩效评估,构建相关绩效指标。为企业绿色物流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字:绿色物流 绩效 评价  当今经济的飞速发展离不开物流,但是在物流业为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给我们生存的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如废弃物处理不当给
期刊
摘要:现代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行业组织、企业和员工共同努力,立足企业发展,以用为主,不断创新和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体系。  关键词:企业 高技能人才 培育 对策  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企业普遍装备了一系列高新技术装备,对人员的工作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工作内容要求越来越丰富,对解决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带动了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但是企业员工中高
期刊
菏泽市位于山东省的西南部,是一个农业大市,城镇人口60多万人,开始步入大城市的行列。目前菏泽住房价格上涨速度过快,虽然菏泽房价在全省最低,但是上涨速度居全省中等偏上,价格已超过菏泽城镇普通中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切实稳定住房价格已成为社会和谐、国家宏观调控成败的关键因素。    一、稳定菏泽城镇住房价格的必要性  房地产业是我市新的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平均每年缴纳税费10亿元,促进了我市国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一些高等级公路通车时间不长,桥面铺装发生了破坏,这应该引起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本文对钢筋混凝土桥柔性桥面铺装的早期病害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在总结当前国内桥面铺装结构分析主要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用有限元进行结构分析时,需要重点研究的几个问题,指出了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  关键詞: 混凝土桥面 沥青混凝土 桥面铺装 早期病害 原因分析 结构分析  1 概述   桥
期刊
摘 要:文章介绍了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最终提出了完善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运行机制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土木工程 项目管理 规划  1 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国的工程建设和建筑业发展都非常快。在发展过程中,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当前建设领域中问题最突出的是管理不够规范,质量、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两大问题。
期刊
随着现代化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视,大型的污水处理厂在我国得到很大发展,沉淀池是污水处理厂主要的水工构筑物,大面积砼结构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沉淀池底板工程,以承受更大面积的水,满足大容量污水处理的需要,大面积砼底板具有成型美观,整体稳定性强,抗渗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但它也具有底板面积大施工冷缝易产生、一次性浇筑砼量大水化热高容易产生龟裂,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工艺复杂等不足,本文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