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重庆市合川区委 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
(2014年3月2日)
重庆市合川区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全国生猪调出大县,是重庆首批农业产业化产品出口基地县,年粮食总产量、生猪出栏量、水产品产量保持全市第一。2013年,合川始终将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头等大事和“一把手”工程来抓,全年实现粮食总产量72.35万吨、生猪出栏量120.65万头、水产品产量3.69万吨、蔬菜产量64.65万吨、水果产量17.3万吨。实现农业总产值81.52亿元,同比增长8.21 %;农业增加值56.69亿元,同比增长4.8%;农民纯收入10970元,同比增长12.8%。
一、落实责任,稳定生产,围绕中心抓供给
一是严格责任。将农业产业发展作为全区战略性目标任务来抓,实行农业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区政府与30个镇街、镇街与村(社)分别签订《粮食生产工作目标责任书》等重要农产品生产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明确各级职责。二是保障面积。从严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粮食满栽满插,蔬菜轮种套作,实现粮食作物种植182.39万亩、蔬菜种植39.16万亩。三是逗硬考核。健全农业产业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专项考核机制,将农业综合产出率及大户培育纳入全区年度目标考核,严格奖惩。
二、依靠科技,提高单产,挖掘潜力抓供给
一是实施粮油高产创建工程。建立高产行政领导负责制和专家责任制,创建万亩粮油高产示范片5个,百亩攻关示范片水稻亩产达650公斤以上,玉米亩产达550公斤以上。二是实施农业装备提升工程。加快粮油和畜禽养殖机械化示范建设,生猪屠宰、蛋鸡规模养殖部分实现了全程自动化,推广农机具4.3万台套,水稻机收率达87%,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3%。三是实施技术推广示范工程。加大优质新品种的选育、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引进农作物新品种76个,推广机插秧7万亩,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00万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四是实施现代人才培育工程。大力实施“阳光工程”、“绿色证书”、“科技入户工程”培训,建成农民“田间学校”5个,引进农业技术人才60余人,完成农业实用技术培训5万人次。
三、培育主体,规模经营,创新体系抓供给
一是建基地。围绕“建设一个、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思路,推进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生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建设60万亩优质粮油标准生产示范区,完成千亩级水产示范片5个、千亩级蔬菜标准园6个,标准化水果示范基地5万亩。二是育大户。坚持农民自愿、依法有偿地进行土地流转,土地流转率达45.4%。培育产业大户391户,生猪规模场881个,家庭农场128个,带动周边农户25.44万户。三是强组织。建立“公司+农户+专合组织+基地”利益联结机制。新发展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12家、累计46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累计270个,入社社员达14.8万户。四是壮龙头。坚持扶优扶强龙头企业,全面推进产业化经营。新发展理植农业、曾巧食品、俊潜农业等区级龙头企业16家,全区区级以上龙头企业达93家,年销售收入实现32.6亿元。
四、强化手段,注重效益,多措联动抓供给
一是市场拉动。完善“三级”农产品市场体系,建成粮油、水果等各类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74个。“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巩固深化,农户与永辉、大润发等大型超市对接点达50余个。成功举办合川农副产品博览会,新增城区10家“百采坊”蔬菜禽肉直销点,拉动消费1.5亿余元。二是政策调动。立足各项强化惠农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实施水稻、玉米种植保险试点,兑付种粮补贴资金14882万元,兑现畜牧业各类政策扶持资金3832万元。三是品质撬动。创新产地农业投入品明示、质量抽查、经营台帐等6项管理制度,将质量安全的理念贯穿于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强化品牌培育,新增“三品一标”产品61个。渭沱镇七星村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青草坝萝卜成为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农产品。
五、园区带动,示范引领,提档升级抓供给
一是整合资源。规划10万亩现代农业园区,构建“一轴双核三园五产业”结构布局。理顺涉农资金管理机制,打捆支持农业园区建设。累计整合资金1.2亿余元,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8万亩,建成一批标准化、规模化蔬菜大棚、水果基地、畜禽养殖场。二是强化招商。以规划为导向、园区为平台,优选技术雄厚、管理先进、实力强大的龙头企业落户园区,全年引进企业18家,协议资金17.5亿元、到位资金3.5亿元。三是融合发展。规划建设休闲食品孵化园,着力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依托合川旅游资源禀赋,大力推进园区乡村旅游发展,实现三产互动。建成品有、理植等农业观光园6家,重点打造云门水云间、炫采农业等14个农业示范园。
下一步,合川将进一步完善重要农产品保障体系,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着力将合川打造成为全市农产品核心保供区、特色效益农业展示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产品加工基地。
(2014年3月2日)
重庆市合川区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全国生猪调出大县,是重庆首批农业产业化产品出口基地县,年粮食总产量、生猪出栏量、水产品产量保持全市第一。2013年,合川始终将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头等大事和“一把手”工程来抓,全年实现粮食总产量72.35万吨、生猪出栏量120.65万头、水产品产量3.69万吨、蔬菜产量64.65万吨、水果产量17.3万吨。实现农业总产值81.52亿元,同比增长8.21 %;农业增加值56.69亿元,同比增长4.8%;农民纯收入10970元,同比增长12.8%。
一、落实责任,稳定生产,围绕中心抓供给
一是严格责任。将农业产业发展作为全区战略性目标任务来抓,实行农业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区政府与30个镇街、镇街与村(社)分别签订《粮食生产工作目标责任书》等重要农产品生产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明确各级职责。二是保障面积。从严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粮食满栽满插,蔬菜轮种套作,实现粮食作物种植182.39万亩、蔬菜种植39.16万亩。三是逗硬考核。健全农业产业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专项考核机制,将农业综合产出率及大户培育纳入全区年度目标考核,严格奖惩。
二、依靠科技,提高单产,挖掘潜力抓供给
一是实施粮油高产创建工程。建立高产行政领导负责制和专家责任制,创建万亩粮油高产示范片5个,百亩攻关示范片水稻亩产达650公斤以上,玉米亩产达550公斤以上。二是实施农业装备提升工程。加快粮油和畜禽养殖机械化示范建设,生猪屠宰、蛋鸡规模养殖部分实现了全程自动化,推广农机具4.3万台套,水稻机收率达87%,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3%。三是实施技术推广示范工程。加大优质新品种的选育、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引进农作物新品种76个,推广机插秧7万亩,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00万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四是实施现代人才培育工程。大力实施“阳光工程”、“绿色证书”、“科技入户工程”培训,建成农民“田间学校”5个,引进农业技术人才60余人,完成农业实用技术培训5万人次。
三、培育主体,规模经营,创新体系抓供给
一是建基地。围绕“建设一个、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思路,推进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生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建设60万亩优质粮油标准生产示范区,完成千亩级水产示范片5个、千亩级蔬菜标准园6个,标准化水果示范基地5万亩。二是育大户。坚持农民自愿、依法有偿地进行土地流转,土地流转率达45.4%。培育产业大户391户,生猪规模场881个,家庭农场128个,带动周边农户25.44万户。三是强组织。建立“公司+农户+专合组织+基地”利益联结机制。新发展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12家、累计46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累计270个,入社社员达14.8万户。四是壮龙头。坚持扶优扶强龙头企业,全面推进产业化经营。新发展理植农业、曾巧食品、俊潜农业等区级龙头企业16家,全区区级以上龙头企业达93家,年销售收入实现32.6亿元。
四、强化手段,注重效益,多措联动抓供给
一是市场拉动。完善“三级”农产品市场体系,建成粮油、水果等各类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74个。“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巩固深化,农户与永辉、大润发等大型超市对接点达50余个。成功举办合川农副产品博览会,新增城区10家“百采坊”蔬菜禽肉直销点,拉动消费1.5亿余元。二是政策调动。立足各项强化惠农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实施水稻、玉米种植保险试点,兑付种粮补贴资金14882万元,兑现畜牧业各类政策扶持资金3832万元。三是品质撬动。创新产地农业投入品明示、质量抽查、经营台帐等6项管理制度,将质量安全的理念贯穿于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强化品牌培育,新增“三品一标”产品61个。渭沱镇七星村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青草坝萝卜成为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农产品。
五、园区带动,示范引领,提档升级抓供给
一是整合资源。规划10万亩现代农业园区,构建“一轴双核三园五产业”结构布局。理顺涉农资金管理机制,打捆支持农业园区建设。累计整合资金1.2亿余元,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8万亩,建成一批标准化、规模化蔬菜大棚、水果基地、畜禽养殖场。二是强化招商。以规划为导向、园区为平台,优选技术雄厚、管理先进、实力强大的龙头企业落户园区,全年引进企业18家,协议资金17.5亿元、到位资金3.5亿元。三是融合发展。规划建设休闲食品孵化园,着力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依托合川旅游资源禀赋,大力推进园区乡村旅游发展,实现三产互动。建成品有、理植等农业观光园6家,重点打造云门水云间、炫采农业等14个农业示范园。
下一步,合川将进一步完善重要农产品保障体系,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着力将合川打造成为全市农产品核心保供区、特色效益农业展示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产品加工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