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改善创新创业素质教育是高校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素质教育,将其融入人才培养的过程,加强综合创新训练并优化实验教学方案、举办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活动、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成果斐然,并为高校培养化学研究型人才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创新创业;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化学研究型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08-0154-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以来,围绕提高质量这一高等教育核心任务,国家实施了一系列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计划,推动了高等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1]。高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低、创业意识薄弱、实践能力不强,而创新创业素质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然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从提出阶段到启动阶段中的各个环节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以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为例,结合该学院培养化学创新型人才的实践经验,阐述一些关于高校对化学专业开展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的实践与体会,为之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提供新的思路。
一、高校化学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的短板
化学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是培养应用研究创新型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有些高校对化学创新的理解不够全面,认为只需积极宣传其重要性、鼓励学生去创业就可以了,并试图以个别典型成功的科研案例对学生进行教育,却没有采取完善和优化素质教育的改革路径。同时,大学化学教育应该是一种素质教育,其中化学专业素质包括化学科学素质、化学文化素质、化学实验技能素质以及化学实践创新素质[2]。然而,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存在创新创业教育与化学专业结合不紧密,不能将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中,化学课程局限于理论知识的教导,而应用实践和实验创新不足;加上科研院所、化工能源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热情不高,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3],这导致实验室的小试研究与实际化工生产过程开发的放大应用之间严重脱节。近年来,尽管部分高校积极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组织各种各样的化学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活动,但是总体而言,科研成果仍以短期收益为目标,这表明目前化学创新教育的长效机制是不连续的。
二、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的化学人才培养思路与策略
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过程中,应始终高度重视创新创业素质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师范教育的特色与优势,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服务经济转型升级”为使命,以“为学生植入创业基因”为理念,着力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形成“创新学科化、创业整合化、政策系统化、服务社会化、价值市场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
(一)加强综合创新训练,优化实验教学方案
化学是一门实用型和综合型都很强的学科,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透过现象看本质,搭建起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桥梁,是化学的科学本质特征。在课程的设置上要考虑化学学科的特殊性,并且充分利用集声、光色于一体的魅力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创新创业实践性课程的开發,通过设计课程教学方案,把创新创业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建立起创新式的教学设计模型[4]。
首先,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以实现培养化学创新型人才为使命,完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实践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并且充分考虑化学实验在大学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从2013年起,化学学院开设研究创新型实验课程,并纳入教学计划以及培养方案,实现了化学理论与化学实践的深度融合,这是一个质的飞跃。作为化学科学素质培养的创新课程,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设计性——课题内容自定。其次,大学化学的创新实验课程不仅对实验方案的具体性和创新性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实验的参与度和成果效益极为重视。化学专业知识是进行科研探究的基础,但是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过程中,仅有思维和理论是不够的,将理论应用到实践才是对知识内在的升华。为确保创新实验课程有效进行,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在创新型实验课程上需要记录大学生的实验时长,并且时长有最低指标,即100个工作日;研究报告要呈现出各个研究细节以及研究成果,学生需要发表论文、申请专利或者取得专业性奖励方可结课,以此来培养学生艰苦奋斗、严谨治学以及求实创新的精神。此过程不仅实现了基本理论知识与创新思维的有效结合,让学生理解实验设计思路,而且有助于学生掌握现代仪器测试技术的操作原理以及技能,增强学生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能力。
高校通过开展化学创新类的实验探究课程,从验证性实验过渡到创新型实验,完善了实验教学体系的科学设置。这类的课程针对性强、课程培养目标明确、课程要求高,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二)举办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活动
推动高校化学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的发展,培养化学创新型人才,不仅要注重化学专业知识的教育,而且要开展内容丰富的创新创业活动。创新创业活动是有效的实践学习手段,可以为发展创新创业素质教育提供有效平台。在这些平台上,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以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应用研究型人才。
1.以项目质量为抓手,提高学术水平
传统教学实验主要遵循固定的教学模式,即按照指定的实验目标、实验仪器与试剂、实验步骤与预期的实验结果完成教学活动;而科研项目则是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研究内容一般是科学或工程上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进行长期的实验、数据分析、理论计算等来探索和解决[5]。显然,后者对学生的综合分析与创新能力更高。 学生如何从传统教学实验的基础水平提升到科研项目的创新水平,化学学院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探索。可以先从优化教学方案,实现从验证型实验向创新型实验过渡,在创新型实验中进行思维训练,以学生实验创新的思路为线索,整合实验想法并优化实验设计,在初见项目雏形的情况下,通过导师和学院规定的审核程序完成立项工作,实现由实验转化为科研项目。下面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简称“大创项目”)为例分析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的创新创业科研项目的开展情况(见图1)。近5年来的实验教学优化,大创项目获批443个项目,学生覆盖面较广,全院超过50%的学生参与到课外科研中去,且立项数逐年递增,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得到较大的发展并取得可喜的成果。在2014年至2018年间,大创立项数目由62项增加至124项;近5年来化学学院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攀登计划”专项资金)项目获批8 个项目,华南师范大学“挑战杯金种子”培育项目获批7 个项目;近5年大创项目成员参与发表论文近100篇;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不断创下省特等奖和全国一等奖的佳绩。事实表明,以项目质量为抓手来提高学术水平的路径是可行的,成果质量也会大大提升。
2.发挥标杆作用,提高化学文化素质
创新创业活动不仅包括实战类的科研项目和化学知识竞赛,还有培养化学文化观念的活动。为了避免因大学生对创新创业观念理解不到位而在科研中出现本质上的偏差这种情况的发生,应充分发挥榜样标杆的作用,用精神和经验去引导他们,在化学教育中渗透人文素养。可以积极举办创新创业品牌活动(创新创业周、“四维一体”导师制)和创新创业讲座沙龙,如优秀导师以及优秀学生可以分享自身的创新创业事迹、心得以及素质教育经验,并邀请外校知名教授和化工企业家一起和学生进行学术交流,从源头上诠释化学创新的内涵。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的实践表明,“双创”品牌活动和讲座沙龙可以大面积覆盖学院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对不同课题的兴趣来选择参与的活动和讲座,这可以让全院的学生都参与进来。
(三)进行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实践基地
高校的创新创业素质教育以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为出发点,建设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是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积极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鼓励学生到相应的公司进行实习,学以致用;同时进行校企合作,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以华南师范大学和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实践基地的合作为例,学生能得到实习的机会并获得专业人员的指导,在实践中学生可以获得第一手的毕业论文的数据,同时化学学院内电化学研究专家与教授到企业讲学,可以为员工介绍新知识、新技能与新方法,这实现了校企的学术交流与协同育人的目标[6]。
(四)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活动管理机制体制
教师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者,也是相关教育活动的设计者,更是创新创业活动的管理者。为了保障创新创业活动能够顺利开展,促进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的发展,应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活动管理机制体制;制订实施有效的管理办法以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素质教育、专业教育”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7]。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建立了以创新创业活动领导小组以及创新创业活动指导委员会为核心的管理机制体制,以下以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的科研项目日常管理为例,分析该学院管理机制的执行情况(见图2)。从图2来看,各个成员的管理工作分工明确,对项目申报、遴选、检查、验收及经费管理有了明确的流程分工。
三、总结
近年来,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的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以创新教学为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不仅承担了大量国家、省、市下达的纵向科研课题,还承担了许多企业提出的横向项目,近年来横向经费占全校横向经费的60%以上,取得了较明显的“产学研”效果。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积极参加院内的创新创业品牌活动和各种沙龙讲座,并且投身于科学应用研究,在科研立项以及创新创业竞赛中也屡创佳绩。近5年大创项目成员参与发表论文近100篇,而且积极申请专利、撰写调研报告,高水平成果不断涌现。例如近两年来均有国家级大创项目成员本科生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和《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国家级大创项目成员团队作品在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上获“优秀论文”;学生在学科竞赛中表现突出,在近5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中获得一等奖8项,2019年在首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竞赛中获一等奖,学生的成绩有了极大的提升。
学校已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是全国唯一获得教育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大满贯”的高等师范院校。结果表明,融合化学专业以完善“双创”教育课程、举办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活动、校企合作并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实践基地、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活动管理机制体制这4种算途径的整合,能有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化学研究型人才提供新的思路。
[ 参 考 文 献 ]
[1] 涂星宸,韩宇新,江然,等.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实践研究:基于北京高校地区调查问卷[J].价值工程,2018(29):200-201.
[2] 刘立新.化学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5(10):55-56.
[3] 张玺,梁馨月.国家教育改革背景下大众创新创业的问题与优化[J].区域治理,2019(38):75-77.
[4] 李彦蓉.英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2):108-110.
[5] 黄斌,姚金环,杨建文,等.科研项目与大学化学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探索[J].高校实验室科学技术,2019(4):19-20.
[6] 林晓明,林颖,覃路珠.大學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思考:以华南师范大学和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实践基地为例[J].大学教育,2020(3):149-151.
[7] 张恭孝,崔萌,侯会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管理及运行机制的研究[J].科技资讯,2017(2):205-206+208.
[责任编辑:陈 明]
[关键词]创新创业;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化学研究型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08-0154-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以来,围绕提高质量这一高等教育核心任务,国家实施了一系列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计划,推动了高等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1]。高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低、创业意识薄弱、实践能力不强,而创新创业素质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然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从提出阶段到启动阶段中的各个环节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以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为例,结合该学院培养化学创新型人才的实践经验,阐述一些关于高校对化学专业开展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的实践与体会,为之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提供新的思路。
一、高校化学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的短板
化学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是培养应用研究创新型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有些高校对化学创新的理解不够全面,认为只需积极宣传其重要性、鼓励学生去创业就可以了,并试图以个别典型成功的科研案例对学生进行教育,却没有采取完善和优化素质教育的改革路径。同时,大学化学教育应该是一种素质教育,其中化学专业素质包括化学科学素质、化学文化素质、化学实验技能素质以及化学实践创新素质[2]。然而,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存在创新创业教育与化学专业结合不紧密,不能将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中,化学课程局限于理论知识的教导,而应用实践和实验创新不足;加上科研院所、化工能源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热情不高,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3],这导致实验室的小试研究与实际化工生产过程开发的放大应用之间严重脱节。近年来,尽管部分高校积极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组织各种各样的化学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活动,但是总体而言,科研成果仍以短期收益为目标,这表明目前化学创新教育的长效机制是不连续的。
二、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的化学人才培养思路与策略
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过程中,应始终高度重视创新创业素质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师范教育的特色与优势,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服务经济转型升级”为使命,以“为学生植入创业基因”为理念,着力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形成“创新学科化、创业整合化、政策系统化、服务社会化、价值市场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
(一)加强综合创新训练,优化实验教学方案
化学是一门实用型和综合型都很强的学科,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透过现象看本质,搭建起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桥梁,是化学的科学本质特征。在课程的设置上要考虑化学学科的特殊性,并且充分利用集声、光色于一体的魅力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创新创业实践性课程的开發,通过设计课程教学方案,把创新创业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建立起创新式的教学设计模型[4]。
首先,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以实现培养化学创新型人才为使命,完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实践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并且充分考虑化学实验在大学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从2013年起,化学学院开设研究创新型实验课程,并纳入教学计划以及培养方案,实现了化学理论与化学实践的深度融合,这是一个质的飞跃。作为化学科学素质培养的创新课程,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设计性——课题内容自定。其次,大学化学的创新实验课程不仅对实验方案的具体性和创新性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实验的参与度和成果效益极为重视。化学专业知识是进行科研探究的基础,但是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过程中,仅有思维和理论是不够的,将理论应用到实践才是对知识内在的升华。为确保创新实验课程有效进行,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在创新型实验课程上需要记录大学生的实验时长,并且时长有最低指标,即100个工作日;研究报告要呈现出各个研究细节以及研究成果,学生需要发表论文、申请专利或者取得专业性奖励方可结课,以此来培养学生艰苦奋斗、严谨治学以及求实创新的精神。此过程不仅实现了基本理论知识与创新思维的有效结合,让学生理解实验设计思路,而且有助于学生掌握现代仪器测试技术的操作原理以及技能,增强学生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能力。
高校通过开展化学创新类的实验探究课程,从验证性实验过渡到创新型实验,完善了实验教学体系的科学设置。这类的课程针对性强、课程培养目标明确、课程要求高,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二)举办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活动
推动高校化学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的发展,培养化学创新型人才,不仅要注重化学专业知识的教育,而且要开展内容丰富的创新创业活动。创新创业活动是有效的实践学习手段,可以为发展创新创业素质教育提供有效平台。在这些平台上,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以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应用研究型人才。
1.以项目质量为抓手,提高学术水平
传统教学实验主要遵循固定的教学模式,即按照指定的实验目标、实验仪器与试剂、实验步骤与预期的实验结果完成教学活动;而科研项目则是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研究内容一般是科学或工程上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进行长期的实验、数据分析、理论计算等来探索和解决[5]。显然,后者对学生的综合分析与创新能力更高。 学生如何从传统教学实验的基础水平提升到科研项目的创新水平,化学学院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探索。可以先从优化教学方案,实现从验证型实验向创新型实验过渡,在创新型实验中进行思维训练,以学生实验创新的思路为线索,整合实验想法并优化实验设计,在初见项目雏形的情况下,通过导师和学院规定的审核程序完成立项工作,实现由实验转化为科研项目。下面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简称“大创项目”)为例分析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的创新创业科研项目的开展情况(见图1)。近5年来的实验教学优化,大创项目获批443个项目,学生覆盖面较广,全院超过50%的学生参与到课外科研中去,且立项数逐年递增,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得到较大的发展并取得可喜的成果。在2014年至2018年间,大创立项数目由62项增加至124项;近5年来化学学院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攀登计划”专项资金)项目获批8 个项目,华南师范大学“挑战杯金种子”培育项目获批7 个项目;近5年大创项目成员参与发表论文近100篇;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不断创下省特等奖和全国一等奖的佳绩。事实表明,以项目质量为抓手来提高学术水平的路径是可行的,成果质量也会大大提升。
2.发挥标杆作用,提高化学文化素质
创新创业活动不仅包括实战类的科研项目和化学知识竞赛,还有培养化学文化观念的活动。为了避免因大学生对创新创业观念理解不到位而在科研中出现本质上的偏差这种情况的发生,应充分发挥榜样标杆的作用,用精神和经验去引导他们,在化学教育中渗透人文素养。可以积极举办创新创业品牌活动(创新创业周、“四维一体”导师制)和创新创业讲座沙龙,如优秀导师以及优秀学生可以分享自身的创新创业事迹、心得以及素质教育经验,并邀请外校知名教授和化工企业家一起和学生进行学术交流,从源头上诠释化学创新的内涵。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的实践表明,“双创”品牌活动和讲座沙龙可以大面积覆盖学院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对不同课题的兴趣来选择参与的活动和讲座,这可以让全院的学生都参与进来。
(三)进行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实践基地
高校的创新创业素质教育以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为出发点,建设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是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积极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鼓励学生到相应的公司进行实习,学以致用;同时进行校企合作,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以华南师范大学和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实践基地的合作为例,学生能得到实习的机会并获得专业人员的指导,在实践中学生可以获得第一手的毕业论文的数据,同时化学学院内电化学研究专家与教授到企业讲学,可以为员工介绍新知识、新技能与新方法,这实现了校企的学术交流与协同育人的目标[6]。
(四)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活动管理机制体制
教师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者,也是相关教育活动的设计者,更是创新创业活动的管理者。为了保障创新创业活动能够顺利开展,促进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的发展,应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活动管理机制体制;制订实施有效的管理办法以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素质教育、专业教育”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7]。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建立了以创新创业活动领导小组以及创新创业活动指导委员会为核心的管理机制体制,以下以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的科研项目日常管理为例,分析该学院管理机制的执行情况(见图2)。从图2来看,各个成员的管理工作分工明确,对项目申报、遴选、检查、验收及经费管理有了明确的流程分工。
三、总结
近年来,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的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以创新教学为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不仅承担了大量国家、省、市下达的纵向科研课题,还承担了许多企业提出的横向项目,近年来横向经费占全校横向经费的60%以上,取得了较明显的“产学研”效果。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积极参加院内的创新创业品牌活动和各种沙龙讲座,并且投身于科学应用研究,在科研立项以及创新创业竞赛中也屡创佳绩。近5年大创项目成员参与发表论文近100篇,而且积极申请专利、撰写调研报告,高水平成果不断涌现。例如近两年来均有国家级大创项目成员本科生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和《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国家级大创项目成员团队作品在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上获“优秀论文”;学生在学科竞赛中表现突出,在近5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中获得一等奖8项,2019年在首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竞赛中获一等奖,学生的成绩有了极大的提升。
学校已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是全国唯一获得教育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大满贯”的高等师范院校。结果表明,融合化学专业以完善“双创”教育课程、举办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活动、校企合作并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实践基地、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活动管理机制体制这4种算途径的整合,能有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化学研究型人才提供新的思路。
[ 参 考 文 献 ]
[1] 涂星宸,韩宇新,江然,等.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实践研究:基于北京高校地区调查问卷[J].价值工程,2018(29):200-201.
[2] 刘立新.化学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5(10):55-56.
[3] 张玺,梁馨月.国家教育改革背景下大众创新创业的问题与优化[J].区域治理,2019(38):75-77.
[4] 李彦蓉.英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2):108-110.
[5] 黄斌,姚金环,杨建文,等.科研项目与大学化学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探索[J].高校实验室科学技术,2019(4):19-20.
[6] 林晓明,林颖,覃路珠.大學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思考:以华南师范大学和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实践基地为例[J].大学教育,2020(3):149-151.
[7] 张恭孝,崔萌,侯会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管理及运行机制的研究[J].科技资讯,2017(2):205-206+208.
[责任编辑: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