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为了做好青少年的德育工作,我认为,对德育的内涵需要进一步统一认识,统一认识才能有更好的措施,才会使青少年德育工作有新的局面。
德育的具体内涵包括如下内容。
第一,培养青少年良好的行为习惯。《意见》中明确指出,对未成年人“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叶圣陶先生也指出:“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养成习惯。”这里所说的“习惯”包括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健体习惯等等。这里所说的习惯不仅仅局限在德育的范畴中,也包括智育、体育、美育等其他各领域。培育青少年具有良好的习惯对于推进素质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二,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品质。道德就是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关键在于会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意见》明确指出:“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在中共中央十四届六中全会上,党中央就明确提出加强道德建设,而且明确了道德建设的具体内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这涵盖了我们生活的全部领域。在上述这三个“德”中,每个“德”都提出了二十个字的具体要求。这对于我们加强青少年的道德品质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指明了方向,而且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第三,培养青少年健康的情感。情感具有两极性,积极的情感是人活动的动力,而消极的情感对活动却有消极的阻碍作用。情感是从体验中得到的,因此培养青少年具有积极健康的情感,必须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到能打动他们的心弦、震撼他们心灵的教育活动之中。
基于上述认识,感恩教育始终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在我校十六字的校训中,头四个字便是“知恩图报”,也就是要让我们的学生从小就具有博爱、感恩的情怀。我们曾召开以感谢家长养育之恩为主题的班会,使学生与家长的情感得以交流。每年学生的毕业典礼都以感谢老师、感谢家长、感谢学校的培养之恩为主题。学生的成人仪式也是以报效祖国、承担责任为主题。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情感教育活动,深深打动了学生,而且使学生终生难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情感教育往往是我们对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切入点。
第四,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树立远大的理想。《意见》指出:“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当今的社会是多元的社会,教育的功能就在于引导、教育青少年学会正确的选择。理想教育不应是空泛的,也要有具体的内容,如生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社会理想等。如果一谈理想教育就从政治理想的高度出发,这是不符合青少年特点的,其教育也必然落空。对学生的理想教育,要善于抓住各种机遇,抓住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教育,军训、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更是我们进行理想教育的极好机会。
德育自身的内涵,使其对“五育”的其他方面有着定向、动力、支撑的重要作用,因而在“五育”中居核心地位。德育核心地位的发挥恰恰是要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劳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是把它们割裂开来。德育任务的落实也要靠学校的教学工作、学生思想工作、体育卫生工作、后勤管理等各方面的配合。
德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当前突出的问题是:如何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德育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要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必须按德育自身的规律办事。必须坚持“两个反对”。一是反对形左实右的干扰,实事求是;二是反对用主观愿望代替客观规律。此外,抓好青少年的养成教育与情感教育也尤为重要。
作者系北京拔萃双语学校校长
(责任编辑 田欣欣)
德育的具体内涵包括如下内容。
第一,培养青少年良好的行为习惯。《意见》中明确指出,对未成年人“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叶圣陶先生也指出:“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养成习惯。”这里所说的“习惯”包括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健体习惯等等。这里所说的习惯不仅仅局限在德育的范畴中,也包括智育、体育、美育等其他各领域。培育青少年具有良好的习惯对于推进素质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二,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品质。道德就是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关键在于会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意见》明确指出:“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在中共中央十四届六中全会上,党中央就明确提出加强道德建设,而且明确了道德建设的具体内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这涵盖了我们生活的全部领域。在上述这三个“德”中,每个“德”都提出了二十个字的具体要求。这对于我们加强青少年的道德品质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指明了方向,而且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第三,培养青少年健康的情感。情感具有两极性,积极的情感是人活动的动力,而消极的情感对活动却有消极的阻碍作用。情感是从体验中得到的,因此培养青少年具有积极健康的情感,必须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到能打动他们的心弦、震撼他们心灵的教育活动之中。
基于上述认识,感恩教育始终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在我校十六字的校训中,头四个字便是“知恩图报”,也就是要让我们的学生从小就具有博爱、感恩的情怀。我们曾召开以感谢家长养育之恩为主题的班会,使学生与家长的情感得以交流。每年学生的毕业典礼都以感谢老师、感谢家长、感谢学校的培养之恩为主题。学生的成人仪式也是以报效祖国、承担责任为主题。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情感教育活动,深深打动了学生,而且使学生终生难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情感教育往往是我们对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切入点。
第四,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树立远大的理想。《意见》指出:“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当今的社会是多元的社会,教育的功能就在于引导、教育青少年学会正确的选择。理想教育不应是空泛的,也要有具体的内容,如生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社会理想等。如果一谈理想教育就从政治理想的高度出发,这是不符合青少年特点的,其教育也必然落空。对学生的理想教育,要善于抓住各种机遇,抓住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教育,军训、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更是我们进行理想教育的极好机会。
德育自身的内涵,使其对“五育”的其他方面有着定向、动力、支撑的重要作用,因而在“五育”中居核心地位。德育核心地位的发挥恰恰是要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劳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是把它们割裂开来。德育任务的落实也要靠学校的教学工作、学生思想工作、体育卫生工作、后勤管理等各方面的配合。
德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当前突出的问题是:如何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德育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要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必须按德育自身的规律办事。必须坚持“两个反对”。一是反对形左实右的干扰,实事求是;二是反对用主观愿望代替客观规律。此外,抓好青少年的养成教育与情感教育也尤为重要。
作者系北京拔萃双语学校校长
(责任编辑 田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