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知道,研究选题并不决定研究成果的价值,选题价值是否重大与研究的成果是否重大也不成正比。为了使研究成果的重要部分——课题研究报告更清晰、更全面,也就是研究成果更有价值,我们不妨使表述从分析开始。
一、建构理论框架
实际上,建构理论框架的工作在于选课题、分析有关的资料,对结果做出初步的判断时就已经开始了,因为这既是教育研究的内在要求,也是课题研究的必然归宿。有理论支撑的研究和无理论支撑的研究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我们进行课题研究,是一种有目的的理性活动,因此在问题形成和发展时必须依赖理论思考。目前我国幼儿园正在广泛进行课程改革实验,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受到普通运用,这说明理论对实践、对研究的重要。但笔者认为,作为幼儿教师来说,课题研究的目的不是为了建立理论,而是为了解决问题,所以课题研究中的理论建构,不需要对理论进行证实,而只要它对具体问题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说明,“有效”、有“解释力度”就可以了。
构建理论的方法简单说来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前者是从现有的、被有关学科领域认可的概念、命题或理论体系出发,通过分析原始资料对其进行逻辑论证,然后在证实或证伪的基础上进行部分的创新;后者即是从原始资料出发,通过归纳分析,逐步产生理论。构建理论的过程是个很复杂的思维过程,也是一个很专业的技术过程,但它又是课题研究不可少的过程,它和课题主持人的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实践经验有关,同时也与阅读文献资料,进行教育调查有关,必须十分认真地对待。比如,在进行幼儿园课程设计的研究时,先可以通过阅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丛书、我国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和《教育大辞典》,了解影响我国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几种主要理论(如福禄日尔、杜威、蒙台梭利等),以及过去和当前国内外课程改革的主要思路,再在对自己园内外各种因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设计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理论框架。
二、掌握表述准则
1遵守学术规范。为了保证教育科学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作为一门成熟的社会科学,教育科学研究在已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理论和包括了不同的研究流派基础上,进行课题结果的表述时,还应该遵守必要的学术规范。这就是说要有自己独立的研究方法,提出的理论、假设应该是可以通过实验、实践验证的,并且具备自己规范化的术语和专业的表达方式。
有老师在总结自己的实验,说明幼儿的认识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时,以“孩子们更好奇了,更聪明了,反应更快了”这样的句子来表述,既显得罗嗦,无条理,还降低了研究的层次,是很不可取的。
2谨慎形成结论。一般来说,教育管理、教育实验是不允许失败的,这是由教育的对象区别于其他研究的对象决定的,就像抽烟对人的危害、早恋对学生的影响,都是不允许做实验的,这是教育学术的道德问题。同样,在进行表述时,无论是使用描述性语言还是分析性语言,研究者都应该避免对被研究者直接进行价值评价。笔者曾看到过一篇对某地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学习兴趣的课题研究报告,在这篇报告中,研究者使用了这样的句子:“……交通闭塞,经济贫困,教育落后……封闭的地理环境,安贫守旧的传统观念,形成了他们既固执又自卑的心理……”这是非常不恰当的。其实研究者如要反映这种状况,可以更加具体地描述这里的交通、经济水平,如到县城的时间、距离,人均收入,平均受教育年限,以及用中性的语言描述该民族的性格特征。
3避免抄袭。正如前面已經提出过的,幼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刻意追求理论上的建树没有必要,更多的是运用和借鉴他人的理论或观点解释来说明问题,可以说,学术研究不可能让每个人都从头开始,总要引用前人的成果,学术研究必须在别人的基础上展开。因此,将自己的研究置于别人曾做过或说过的成果情境中,不但必要,而已在应该。因此,灵活而正确地运用别人的观点和成果,是尊重原作者,避免抄袭的唯一的途径。
三、规范基本部分
在对研究课题作了一些大致的分析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构思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了。其实,在考虑研究步骤时,对报告的主要内容设计就应该及早进行,哪怕是草拟个粗浅的报告提纲,以便以后不断修改,也是为以后的撰写提供便利。一篇规范的研究报告是具有基本的格式要求的,虽然在撰写时,不必要拘泥于这些格式,但作为一项严肃的学术工作,还是应遵守一些基本要求。
首先,报告应具有下述内容:
1对本研究内容现状的深刻了解;
2理论假设是否成立,或是否建立和完善了教育理论;
3对教育现实的促进作用是否实现;
4是否提出了新的教育方法和措施。
其次,它一般应由下述部分构成:
题目摘要、引言(又称前言)、研究的方法、研究结果、评价讨论或小结结论、参考文献附录。
其中每部分的具体内容和写法要求,在任何一本相关内容的书中都已谈到,在此不须赘述。值得指出的是,幼儿教师进行的课题研究,都是来自教育教学第一线最鲜活、最富有实践价值的成果,因此,在撰写教育科研报告时,除了应该努力在行文的流畅、逻辑的严谨、遣词的准确上下功夫,增强报告的科学性、规范性外,还可以进行一些具备个人经验及灵活性的写作尝试,以增强研究报告的可读性。在这方面,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作为笔者个人来说,看到了太多的研究报告都具有大体一样的写作套路、言语方式,甚至思维表述,也就是有老师说的“所有的研究都是有效的,所有的实验都是成功的,所有的内容都是相似的”,这种情况使我厌倦,其实,任何一个报告的阅读者,都会产生厌倦感。作为报告的撰写人,也很难从中产生研究、写作的快感。我想,它可能会扼杀幼儿教师参加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人提出,在这方面是内容决定形式还是形式决定内容的问题,笔者个人认为,撰写教育科研报告,虽然不是纯粹的写作活动,但是,幼儿教师因为自己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开展课题研究的性质,所以在表述自己的研究结果时,不妨用形式来决定内容,因为形式后面可能表现了写作者的观念、姿态和风格,教师可以先选择自己增长的形式,再进行比较个性化的研究,这样在撰写时,就可以做到用某一种文体来承载自己的观点、经验,传播自己的趣味、理想,以达到引起读者共鸣,改进教育现状的目的。当然,正确、恰当地处理好规范与个性的关系,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摸索和努力。
一、建构理论框架
实际上,建构理论框架的工作在于选课题、分析有关的资料,对结果做出初步的判断时就已经开始了,因为这既是教育研究的内在要求,也是课题研究的必然归宿。有理论支撑的研究和无理论支撑的研究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我们进行课题研究,是一种有目的的理性活动,因此在问题形成和发展时必须依赖理论思考。目前我国幼儿园正在广泛进行课程改革实验,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受到普通运用,这说明理论对实践、对研究的重要。但笔者认为,作为幼儿教师来说,课题研究的目的不是为了建立理论,而是为了解决问题,所以课题研究中的理论建构,不需要对理论进行证实,而只要它对具体问题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说明,“有效”、有“解释力度”就可以了。
构建理论的方法简单说来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前者是从现有的、被有关学科领域认可的概念、命题或理论体系出发,通过分析原始资料对其进行逻辑论证,然后在证实或证伪的基础上进行部分的创新;后者即是从原始资料出发,通过归纳分析,逐步产生理论。构建理论的过程是个很复杂的思维过程,也是一个很专业的技术过程,但它又是课题研究不可少的过程,它和课题主持人的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实践经验有关,同时也与阅读文献资料,进行教育调查有关,必须十分认真地对待。比如,在进行幼儿园课程设计的研究时,先可以通过阅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丛书、我国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和《教育大辞典》,了解影响我国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几种主要理论(如福禄日尔、杜威、蒙台梭利等),以及过去和当前国内外课程改革的主要思路,再在对自己园内外各种因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设计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理论框架。
二、掌握表述准则
1遵守学术规范。为了保证教育科学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作为一门成熟的社会科学,教育科学研究在已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理论和包括了不同的研究流派基础上,进行课题结果的表述时,还应该遵守必要的学术规范。这就是说要有自己独立的研究方法,提出的理论、假设应该是可以通过实验、实践验证的,并且具备自己规范化的术语和专业的表达方式。
有老师在总结自己的实验,说明幼儿的认识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时,以“孩子们更好奇了,更聪明了,反应更快了”这样的句子来表述,既显得罗嗦,无条理,还降低了研究的层次,是很不可取的。
2谨慎形成结论。一般来说,教育管理、教育实验是不允许失败的,这是由教育的对象区别于其他研究的对象决定的,就像抽烟对人的危害、早恋对学生的影响,都是不允许做实验的,这是教育学术的道德问题。同样,在进行表述时,无论是使用描述性语言还是分析性语言,研究者都应该避免对被研究者直接进行价值评价。笔者曾看到过一篇对某地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学习兴趣的课题研究报告,在这篇报告中,研究者使用了这样的句子:“……交通闭塞,经济贫困,教育落后……封闭的地理环境,安贫守旧的传统观念,形成了他们既固执又自卑的心理……”这是非常不恰当的。其实研究者如要反映这种状况,可以更加具体地描述这里的交通、经济水平,如到县城的时间、距离,人均收入,平均受教育年限,以及用中性的语言描述该民族的性格特征。
3避免抄袭。正如前面已經提出过的,幼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刻意追求理论上的建树没有必要,更多的是运用和借鉴他人的理论或观点解释来说明问题,可以说,学术研究不可能让每个人都从头开始,总要引用前人的成果,学术研究必须在别人的基础上展开。因此,将自己的研究置于别人曾做过或说过的成果情境中,不但必要,而已在应该。因此,灵活而正确地运用别人的观点和成果,是尊重原作者,避免抄袭的唯一的途径。
三、规范基本部分
在对研究课题作了一些大致的分析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构思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了。其实,在考虑研究步骤时,对报告的主要内容设计就应该及早进行,哪怕是草拟个粗浅的报告提纲,以便以后不断修改,也是为以后的撰写提供便利。一篇规范的研究报告是具有基本的格式要求的,虽然在撰写时,不必要拘泥于这些格式,但作为一项严肃的学术工作,还是应遵守一些基本要求。
首先,报告应具有下述内容:
1对本研究内容现状的深刻了解;
2理论假设是否成立,或是否建立和完善了教育理论;
3对教育现实的促进作用是否实现;
4是否提出了新的教育方法和措施。
其次,它一般应由下述部分构成:
题目摘要、引言(又称前言)、研究的方法、研究结果、评价讨论或小结结论、参考文献附录。
其中每部分的具体内容和写法要求,在任何一本相关内容的书中都已谈到,在此不须赘述。值得指出的是,幼儿教师进行的课题研究,都是来自教育教学第一线最鲜活、最富有实践价值的成果,因此,在撰写教育科研报告时,除了应该努力在行文的流畅、逻辑的严谨、遣词的准确上下功夫,增强报告的科学性、规范性外,还可以进行一些具备个人经验及灵活性的写作尝试,以增强研究报告的可读性。在这方面,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作为笔者个人来说,看到了太多的研究报告都具有大体一样的写作套路、言语方式,甚至思维表述,也就是有老师说的“所有的研究都是有效的,所有的实验都是成功的,所有的内容都是相似的”,这种情况使我厌倦,其实,任何一个报告的阅读者,都会产生厌倦感。作为报告的撰写人,也很难从中产生研究、写作的快感。我想,它可能会扼杀幼儿教师参加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人提出,在这方面是内容决定形式还是形式决定内容的问题,笔者个人认为,撰写教育科研报告,虽然不是纯粹的写作活动,但是,幼儿教师因为自己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开展课题研究的性质,所以在表述自己的研究结果时,不妨用形式来决定内容,因为形式后面可能表现了写作者的观念、姿态和风格,教师可以先选择自己增长的形式,再进行比较个性化的研究,这样在撰写时,就可以做到用某一种文体来承载自己的观点、经验,传播自己的趣味、理想,以达到引起读者共鸣,改进教育现状的目的。当然,正确、恰当地处理好规范与个性的关系,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摸索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