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细胞在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机 构】
:
730030 兰州医学院骨科研究所,730030 兰州医学院骨科研究所,730030 兰州军区总医院创伤骨科中心
【出 处】
: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发表日期】
:
1997年13期
其他文献
为满足大面积皮肤缺损的覆盖和器官再造Ⅰ期手术完成,近8年来设计了多渠道供血皮瓣,即由2~3支知名动脉或其皮支共同供养的方案,共已18例23个皮瓣,全部成活,创口Ⅰ期愈合。皮瓣供区部位包括额、颈、髂腹部、小腿及跟腱区等,用于鼻再造,阴茎再造,下腹壁修复,颈前、腕部4/5环状软组织缺损,小腿骨髓炎清创后,踝关节裸露感染及创伤性足下垂矫正等治疗难度较大的病例,都取得成功。认为从这个概念出发,身体许多部位
为了解决前足底创面不易愈合这一较棘手的难题,根据足局部血供特点,设计了趾腓侧岛状皮瓣的修复方法,已用于6例,均获得满意效果。认为:①本皮瓣血供丰富,质地优良,带有神经,术后耐磨耐压,可恢复足的正常行走和负重功能;②皮瓣血管神经蒂长,通过“隧道”可顺利移转至前足底各处创面;③血管变异少,手术简便,有利推广。
为比较筋膜皮瓣与普通皮瓣的愈合强度和柔顺性变化,在猪两后肢外侧,设计长宽比为2.5:1的带蒂筋膜皮瓣或普通皮瓣,术后两型皮瓣愈合处拉力下降,远端切口愈合强度明显低于近端;筋膜皮瓣者高于普通皮瓣相应部位。随愈合时间延长,两型皮瓣切口愈合强度均增加,于第4周末,筋膜皮瓣各部间已无明显差异,普通皮瓣远端者仍不及近端。两型皮瓣术后应力一应变曲线左移、分散。筋膜皮瓣术后各部位曲线分散但差异不显著;普通皮瓣分
选择平均烧伤面积45%成人21例,随机分为早期喂养(EF组)和延迟喂养组(DF组),探讨早期肠道营养对严重烧伤病人肠道功能的维护作用。结果表明内毒素在伤后4,8天EF组显著低于DF组(P<0.05~0.01);而SOD则呈相反的变化,在伤后4,8天EF组显著高于DF组(P<0.01);胃泌素和胃动素除伤后第1天的大多时相点EF组显著高于DF组(P<0.05~0.01),而炎症介质TNF和IL-8则
为了探索可以减少并发症的脂肪抽吸术,分别运用超量灌注钝性技术及锐性技术对离体脂肪组织块进行抽吸。通过组织切片观察抽吸后皮下残留结构及脂肪抽吸物的差异。认为正确的选用手术方法及手术器械能保留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血管、神经、纤维隔,从而可以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为探明不同纯度纯钛的生物学性能差异,采用荧光、偏光显微镜,定量组织学分析等方法,对国产四种纯度的纯钛与骨组织的亲合性、结合形式、骨整合率、新骨生长率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TA0(Ti99.80%)与TA1(Ti99.50%)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TA0与TA2(Ti99.20%)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TA0与TA3(Ti94.00%)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