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视角下区域建筑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来源 :建筑安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g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低碳视角下,构建建筑业子系统与生态环境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文章介绍应用熵权法计算其各自发展水平及复合系统协调发展水平,并以安徽省2008~2019年数据为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2008~2009年,安徽省“建筑业—生态环境”复合系统协调发展水平低于0.50,处于不可接受区间;2010~2019年复合系统协调水平达到可接受区间,但上下波动,在2014年达到峰值0.806,随后下降,2019年协调水平仅达到“勉强协调发展类”.
其他文献
某光伏发电站项目陆续发现发电站内的35 kV配电室和SVG室墙体出现开裂等现象,存在安全隐患.经检查,主要有外墙潮湿、抹灰层脱落,出水入口雨棚板受潮,散水开裂、脱开,室内墙体开裂等问题存在.文章对35 kV配电室和SVG室墙体裂缝等质量问题的具体成因进行理论分析和讨论.
由于老旧小区道路建设较差,影响雨洪管理能力,文章对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老旧小区道路改造升级方法进行了探讨.如通过评估道路功能得到老旧小区道路基本信息,铺设透水性材料解决排水、积水问题,基于海绵城市理念选择雨水处理设施,在绿化带建设植草干沟代替传统管道,大量储存雨水,结合老旧小区环境条件改造老旧小区道路.经对A市幸福家园老旧小区应用测试得出,改造前小区收集雨水率为20%,排水率为10%,水体污染程度为Ⅱ-Ⅲ级,改造后小区收集雨水率为60%,排水率为20%,水体污染程度为Ⅰ级,改造后老旧小区的雨洪管理能力大幅度
文章以南通市轨道交通2号线体育公园站基坑施工为研究对象,建立该基坑施工的递阶层次构造,由于地铁基坑施工具有施工环境多变、施工技术复杂等众多不确定因素,进一步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施工安全风险分析,最后确定该地铁站施工总目标风险为中级,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为项目投资方提供了对策参考.
在我国建筑工程生产安全事故中,高处坠落作为发生率最高的事故类型之一,一直是建筑施工安全监管中的重点和难点.文章坚持问题导向,在建立高坠事故案例库的基础上,分析事故规律特征,旨在对安全监管现状提出针对性建议.首先,分析比较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以及主要发达国家的建筑业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率和高坠占比情况,并着重介绍了江苏省的情况;其次,根据高坠事故报告分析,挖掘事故的特征和规律;最后,针对目前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为了有效控制地铁建设工程施工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文章从个体因素、设备因素、作业环境因素以及管理因素四个方面构建了地铁施工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ISM方法建立了地铁施工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的多层递阶结构模型,分析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对地铁施工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监控提出对策建议.
大坝防渗墙的质量对水库的防渗和坝体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特别是接缝部位的施工质量是防渗墙施工质量的控制重难点.传统的施工质量检测方法例如打孔取芯技术只能检测局部的问题,结果存在偶然性,声波CT检测技术用于防渗墙质量检测的实例不多.文章以某水库声波CT对大坝防渗墙的质量检测为例,介绍声波CT在质量检测中的应用,为相关的声波检测工程提供参考.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装配式建筑逐渐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其中机电安装线管作为装配式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伴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然而有数据显示,装配式建筑机电安装线管预埋工作中违规预埋屡见不鲜,机电安装标准无从参考,使得作业错漏百出,极大地影响项目整体质量.文章以装配式建筑为背景,将传统与装配式机电安装线管预埋进行对比,提出了装配式建筑机电安装线管预埋的注意事项,可供相关人员参考.
文章以某房屋建筑工程为例,将装配式建筑结构内的预制叠合板施工技术作为研究的关键点,着重对预制叠合板的结构组成、准备工作、吊装作业进行分析,明确指出该项目中的施工难点及技术关键点,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优化建议.
文章介绍了中铁十四局集团大盾构工程有限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体系的框架,并从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双重预防机制的运行以及监督与考核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企业双重预防机制的实践过程.通过总结双重预防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增加功能模块、减少编辑工作量、延伸责任体系网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生产风险调度管控系统,明确了以双重预防机制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主线,不断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实现企业本质安全化发展的方向.
清昭陵作为清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帝王陵寝建筑群,将满、汉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融为一体,无论在历史、文化和艺术上都具有极高的价值.文章以隆恩殿为主要研究对象,提出修缮保护措施.保护措施遵循古建筑的历史信息,恢复其原有风格,尽可能恢复原状,使古建筑寿命延长,还原历史建筑遗迹的真实性,并保留清昭陵周围原有建筑的时代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