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分娩高危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临床观察及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ister6352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自然分娩高危新生儿视网膜出血发生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2年9月至2015年6月在本院出生,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自然分娩高危新生儿.采用第三代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Ⅲ进行眼底检查,出血程度分为Ⅰ、Ⅱ、Ⅲ度.记录新生儿出生时情况及母亲孕期、分娩时状况,包括出生体重、是否早产、性别、有无窒息、有无头颅血肿、是否颅内出血、有无胎儿宫内窘迫、产妇年龄、产次、产程、母亲产前并发症.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检验,分析自然分娩高危新生儿发生视网膜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1 345例顺产高危新生儿,其中视网膜出血437例,占32.5%.437例视网膜出血患儿中,Ⅰ度视网膜出血166例,占38.0%,Ⅱ度106例,占24.3%,Ⅲ度165例,占37.8%.单眼视网膜出血190例,双眼视网膜出血247例.6例出现玻璃体积血.单因素分析发现,窒息(x2=43.576)、头颅血肿(x2=4.256)、颅内出血(x2=3.871)、急产(x2=28.499)、产次(x2 =6.112)与自然分娩高危新生儿视网膜出血发生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窒息、头颅血肿、颅内出血、急产和产次是自然分娩高危新生儿视网膜出血可能危险因素(0R分别为2.597、1.708、1.669、2.729、1.421,P<0.05).而性别、孕周、出生体重、宫内窘迫、母亲年龄、母亲并发症与自然分娩高危新生儿视网膜出血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自然分娩高危新生儿视网膜出血发生率为32.5%,窒息、头皮血肿、颅内出血、急产和分娩次数是视网膜出血的高危因素.
其他文献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胆囊良性病变的检出率逐渐增高。部分胆囊良性病变可通过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演变为胆囊癌。目前临床医师对胆囊良性病变的认识存在诸多误区,制订临床决策时难以权衡。因此,应正确认识胆囊良性病变与胆囊癌的关系,既不能夸大胆囊癌变的风险,也不能心存侥幸而错失手术良机。胆囊良性病变的诊断与治疗关键是充分利用影像学检查资料,严格把握术前和术中两关,尽早识别具有恶变倾向的胆囊良性病变并施行规范化
目的评估不同类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术后中期排便功能,探讨不同排便功能评分方法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诊断为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并行手术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Wingspread分型法将患儿分为高位肛门直肠畸形组(高位组)、中位肛门直肠畸形组(中位组)和低位肛门直肠畸形组(低位组)。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这些患儿进行随访,了解其排便功能,分别
目的动态监测SD幼鼠间歇性缺氧前、后的尿动力学指标,探讨间歇性缺氧对SD幼鼠的膀胱尿动力学的影响。方法60d雌性SD幼鼠30只,体重(177.00±13.00) g,采用耻骨上膀胱造瘘法置入膀胱测压管,分别动态监测SD幼鼠间歇性缺氧前后的膀胱尿动力学指标,监测内容包括:①膀胱容量、排尿量、残余尿量;②启动排尿压、最大排尿压;③排尿间隔时间;④膀胱逼尿肌的不稳定收缩;⑤逼尿肌括约肌协同性。结果①间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