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将幼儿的科学教育游戏化,不仅能够有效地调动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能动性,还能促进对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做好科学教育启蒙的同时,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就此,本文主要从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现状、科学教育游戏化的必要性及实施策略入手,对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应用进行相关探究。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学前教育;科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学前教育中,游戏化的教育是目前最主要的方式,通过开展游戏活动将幼儿学习的内容融入其中,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能够通过“玩”“学”结合的方式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幼儿教师要重视课程游戏化,充分地认识到其中的不足并积极探索完善方式。
一、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存在的困境
(一)没有形成统一标准。
学前教育游戏化虽然已经得到了实践应用,但是从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来看,课程游戏化面临的困境之一就是还没有形成统一标准,各个幼儿园都在摸索前进,游戏化的形式很丰富,但从课程体系的方面考虑,游戏化的标准比较模糊。
(二)课程娱乐化现象较明显。
课程游戏化主要是将幼儿的学习内容融合到游戏中,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但是部分教师在组织游戏活动时,娱乐化的现象较明显,幼儿的游戏活动也仅局限于游戏,没有突出“学”“玩”结合。
(三)自主游戏化形式不足。
由于学前教育中的课程游戏化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因此,在自主游戏形式的设置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对课程游戏化的创造性应用没有充分的发挥。
(四)课程游戏化教研深度不足。
学前教育以游戏化的形式为主要教育手段,就需要对课程游戏化的具体实施进行深入的教研,但是在这一方面幼儿园还缺乏研究的深度,使游戏化教学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游戏化的实施策略
(一)构建轻松的游戏环境
在《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进而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中,在游戏化教学方法的指引下,教师不仅要重视游戏活动的选择与开展,还要注重为幼儿构建游戲化的教学环境,营造一切可以利用的、可以给予幼儿愉悦体验的科学学习氛围,以使幼儿在耳濡目染的科学环境中,在轻松自然的学习体验中能够获得安全感,进而能够快乐地参与科学活动与科学学习,高效掌握科学知识。
以笔者自身的教学为例,在组织幼儿开展科学知识的学习时,笔者还会特别注重建立自己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会有意识地给予幼儿微笑,并蹲下来与幼儿沟通……总之,用身体力行来促进与幼儿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例如,在某次组织幼儿学习“摩擦起电”这部分知识时,就引导幼儿用头发和气球做了一个游戏,用提前吹好的气球在头发上摩擦,然后将气球远离头发,观察头发的变化。为了让幼儿能够更直观地观察这一神奇的游戏,笔者特意将自己的头发散下来,当幼儿看到教师的头发被气球吸起来时都哈哈大笑,一个个都拿着气球来教师的头发上摩擦,有的幼儿甚至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好之后再来教师这里“吸”头发……进而借助教师为其构建的自由环境,营造的愉悦氛围,幼儿不仅感知了静电的神奇,更获得了快乐的学习体验。
(二)引入趣味性游戏活动
在游戏化教学模式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游戏活动的选择与设计,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中也是一样,教师不仅要全面掌握科学教学的内容,还要善于根据幼儿的爱好和成长需求,优选游戏活动内容,并将游戏活动与科学知识相结合,使幼儿在被趣味游戏吸引,主动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既能够获得快乐的学习体验,又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科学知识的学习与积累,进一步促进新时期“寓教于乐”教学理念的达成。
例如,在以《打电话》为主题的科学活动课上,在课堂教学的一开始,笔者便将班上的幼儿两两分成一组,每组分发2个纸杯、一根棉线、一把剪刀等,然后带领幼儿制作“传声筒”。将2个纸杯的杯底用针各打一个小孔,以保证棉线能够穿过,且不可过大,在棉线穿入杯子内部后打结。“传声筒”制作完成后,让两名幼儿各拿一个纸杯,其中一名幼儿将纸杯扣在耳朵上,另一名幼儿对着纸杯说话,两人进行“打电话”的游戏模拟,还可以让幼儿不断变换自己的音量大小,进一步检验“电话”的传导性,也增加游戏的趣味性。通过操作,引导幼儿实际感知空心“传声筒”所能够传出的清晰、响亮的声音。通过游戏,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其更加喜欢参与科学小游戏,并能够学习与同伴之间的合作。
(三)创设生活化的游戏情境
幼儿园的幼儿正处于形象思维的发展阶段,抽象、严谨的科学理论会让幼儿难以理解,严重影响其学习兴趣,进而在游戏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教师可以根据科学教学内容为幼儿创设生活化游戏情境,使其在具体的事物、真实的感知与体验中获得参与活动兴趣的激发,并缩减科学知识给其带来的认知与空间距离感,进而使幼儿不再认为科学的学习是一件既困难又无趣的事情,也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事半功倍。
例如,在组织幼儿学习《浮与沉》这部分知识时,在组织小朋友进行科学实验时,笔者专门挑选了幼儿生活中常见且熟悉的材料——石子和树叶,并对幼儿进行提问:“孩子们,你们看老师手上有树叶和石子,一班的小朋友竟然说石子可以浮在水面上,你们相信吗?”幼儿:“不相信,石子肯定是沉入水中的!”于是笔者就带领幼儿用水盆、石子、树叶等工具对幼儿的答案进行验证,果然石子是沉入水中的,树叶是浮在水面的,幼儿洋洋得意时,笔者又挑了一片比较大的树叶放在水面上,然后拿了一个小石子放在树叶上,又问:“那现在呢?”幼儿看到之后都觉得不可思议,石子真的浮在水面上了,随之笔者又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幼儿引入了与船的相关图片和视频,以借助趣味化的语言、生活化的情境等,结合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其真切感知“浮与沉”,并产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兴趣。
总结
总之,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的实施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是目前幼儿园教育的最主要形式。针对游戏化课程实施的各项困境,学前教育工作者要积极的探索实践应对方法,以提高课程游戏化的实施效果,使幼儿获得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欢欢.浅析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面临的困境与应对[J].文理导航,2019(2):99.
[2] 茅凤玉.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的教学困境及解决策略[J].新课程(综合版),2018(8):68.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学前教育;科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学前教育中,游戏化的教育是目前最主要的方式,通过开展游戏活动将幼儿学习的内容融入其中,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能够通过“玩”“学”结合的方式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幼儿教师要重视课程游戏化,充分地认识到其中的不足并积极探索完善方式。
一、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存在的困境
(一)没有形成统一标准。
学前教育游戏化虽然已经得到了实践应用,但是从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来看,课程游戏化面临的困境之一就是还没有形成统一标准,各个幼儿园都在摸索前进,游戏化的形式很丰富,但从课程体系的方面考虑,游戏化的标准比较模糊。
(二)课程娱乐化现象较明显。
课程游戏化主要是将幼儿的学习内容融合到游戏中,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但是部分教师在组织游戏活动时,娱乐化的现象较明显,幼儿的游戏活动也仅局限于游戏,没有突出“学”“玩”结合。
(三)自主游戏化形式不足。
由于学前教育中的课程游戏化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因此,在自主游戏形式的设置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对课程游戏化的创造性应用没有充分的发挥。
(四)课程游戏化教研深度不足。
学前教育以游戏化的形式为主要教育手段,就需要对课程游戏化的具体实施进行深入的教研,但是在这一方面幼儿园还缺乏研究的深度,使游戏化教学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游戏化的实施策略
(一)构建轻松的游戏环境
在《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进而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中,在游戏化教学方法的指引下,教师不仅要重视游戏活动的选择与开展,还要注重为幼儿构建游戲化的教学环境,营造一切可以利用的、可以给予幼儿愉悦体验的科学学习氛围,以使幼儿在耳濡目染的科学环境中,在轻松自然的学习体验中能够获得安全感,进而能够快乐地参与科学活动与科学学习,高效掌握科学知识。
以笔者自身的教学为例,在组织幼儿开展科学知识的学习时,笔者还会特别注重建立自己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会有意识地给予幼儿微笑,并蹲下来与幼儿沟通……总之,用身体力行来促进与幼儿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例如,在某次组织幼儿学习“摩擦起电”这部分知识时,就引导幼儿用头发和气球做了一个游戏,用提前吹好的气球在头发上摩擦,然后将气球远离头发,观察头发的变化。为了让幼儿能够更直观地观察这一神奇的游戏,笔者特意将自己的头发散下来,当幼儿看到教师的头发被气球吸起来时都哈哈大笑,一个个都拿着气球来教师的头发上摩擦,有的幼儿甚至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好之后再来教师这里“吸”头发……进而借助教师为其构建的自由环境,营造的愉悦氛围,幼儿不仅感知了静电的神奇,更获得了快乐的学习体验。
(二)引入趣味性游戏活动
在游戏化教学模式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游戏活动的选择与设计,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中也是一样,教师不仅要全面掌握科学教学的内容,还要善于根据幼儿的爱好和成长需求,优选游戏活动内容,并将游戏活动与科学知识相结合,使幼儿在被趣味游戏吸引,主动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既能够获得快乐的学习体验,又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科学知识的学习与积累,进一步促进新时期“寓教于乐”教学理念的达成。
例如,在以《打电话》为主题的科学活动课上,在课堂教学的一开始,笔者便将班上的幼儿两两分成一组,每组分发2个纸杯、一根棉线、一把剪刀等,然后带领幼儿制作“传声筒”。将2个纸杯的杯底用针各打一个小孔,以保证棉线能够穿过,且不可过大,在棉线穿入杯子内部后打结。“传声筒”制作完成后,让两名幼儿各拿一个纸杯,其中一名幼儿将纸杯扣在耳朵上,另一名幼儿对着纸杯说话,两人进行“打电话”的游戏模拟,还可以让幼儿不断变换自己的音量大小,进一步检验“电话”的传导性,也增加游戏的趣味性。通过操作,引导幼儿实际感知空心“传声筒”所能够传出的清晰、响亮的声音。通过游戏,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其更加喜欢参与科学小游戏,并能够学习与同伴之间的合作。
(三)创设生活化的游戏情境
幼儿园的幼儿正处于形象思维的发展阶段,抽象、严谨的科学理论会让幼儿难以理解,严重影响其学习兴趣,进而在游戏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教师可以根据科学教学内容为幼儿创设生活化游戏情境,使其在具体的事物、真实的感知与体验中获得参与活动兴趣的激发,并缩减科学知识给其带来的认知与空间距离感,进而使幼儿不再认为科学的学习是一件既困难又无趣的事情,也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事半功倍。
例如,在组织幼儿学习《浮与沉》这部分知识时,在组织小朋友进行科学实验时,笔者专门挑选了幼儿生活中常见且熟悉的材料——石子和树叶,并对幼儿进行提问:“孩子们,你们看老师手上有树叶和石子,一班的小朋友竟然说石子可以浮在水面上,你们相信吗?”幼儿:“不相信,石子肯定是沉入水中的!”于是笔者就带领幼儿用水盆、石子、树叶等工具对幼儿的答案进行验证,果然石子是沉入水中的,树叶是浮在水面的,幼儿洋洋得意时,笔者又挑了一片比较大的树叶放在水面上,然后拿了一个小石子放在树叶上,又问:“那现在呢?”幼儿看到之后都觉得不可思议,石子真的浮在水面上了,随之笔者又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幼儿引入了与船的相关图片和视频,以借助趣味化的语言、生活化的情境等,结合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其真切感知“浮与沉”,并产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兴趣。
总结
总之,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的实施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是目前幼儿园教育的最主要形式。针对游戏化课程实施的各项困境,学前教育工作者要积极的探索实践应对方法,以提高课程游戏化的实施效果,使幼儿获得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欢欢.浅析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面临的困境与应对[J].文理导航,2019(2):99.
[2] 茅凤玉.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的教学困境及解决策略[J].新课程(综合版),2018(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