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现阶段,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是一种现实需求和历史使命。从科学内涵上看,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在思想路线上中国化、民族特色上中国化、与时俱进上中国化;从坚持原则的角度来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实事求是的原则、实践的原则、发展的原则。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与时俱进 实事求是 实践性
1938年10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同志在《论新阶段》的报告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实践表明,脱离开中国的实际谈马克思主义,那只能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我们必须大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首先,我们必须先搞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是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具体化、现代化;就是借鉴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成果,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到理论层面。同时,它的实质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第一,在思想路线上,使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怎样才能将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际当中,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真正实现“中国化”呢?这就要求我们拥有正确的世界观、正确的思想路线。没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正确的思想路线,就不可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可能做出正确的理论选择。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思想路线。毛泽东在其《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指出:“我们不应当只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词句,而是应当将它当成革命的科学来学习,学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到中国的具体环境当中”。后来,毛泽东同志又发表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这些都是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成果。因此,我们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候,必须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情况相结合,从而找到解决问题和矛盾的新方法。
第二,在民族特色上,使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毛泽东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内容上的国际性与形式上的民族性的完美结合。因此,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生作用,必须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中生根发芽,与中国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相融合,最终内化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具有世界性的普遍指导意义的科学理论,是对世界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的科学把握。但是,要想将马克思主义付诸于实践,就必须将之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这种结合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才会被具体化,其实践经验才会被升华。这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才能够成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我们根据自身国情及民族特点,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进行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阐释,使之在其每一实践阶段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郑重写道:“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①从这一点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文化相互融合的独特过程和表达方式。
第三,在创新上,使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在实现中国化过程中,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品格,始终坚持不断地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相继创造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为中国革命的成功、改革开放的发展战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提供了指导思想。
邓小平说:“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要向前看,就是要及时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否则我们就不能胜利前进”;笔者以为,这就是邓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的真谛,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创新的必由之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共同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实现理论创新的生命线。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抓住历史机遇,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在继承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关于社会基本矛盾指导思想,沿着邓小平开拓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新的理论,继续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业。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的方法论原则
第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果没有了联系性,那么我们的相关理论就会杂乱无章,也就不可能形成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当然也就无法经受住历史的考验,也不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甚至会失去对实践的指导能力。因此,我们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必须站在全局高度上,用联系的观点去全面了解马克思主义。毛泽东一贯倡导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思想,他指出:“只有善于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做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邓小平也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江泽民则把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提升到决策重大政治问题的高度。他说:“学习马克思主义,尤其要切实解决好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并被实践所证明了的科学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能真正学懂,也只有联系实际才能真正学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求我们既重视用理论指导实践,又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用。
第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方法论原则。实事求是是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了事物的根本——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判断我们是不是做到了实事求是,是不是拥有了真理性的认识,拿什么作为标准呢?毛泽东坚持并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思想,他强调:“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据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对实事求是的坚持而不是僵化,是创新而不是自由化;是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书本出发;不是从只言片语出发,不是教条化,不是经验主义,不是神秘主义;是坚持客观考察,坚持理论,坚持与时俱进,而不是脱离历史的纯粹抽象逻辑的推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贴标签、作套语、喊口号、赶时髦,它的普遍性正如毛泽东所说的“彻头彻尾、彻里彻外”的问题,是最大多数人的问题、是根本性问题,是深远性的问题。
第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实践的方法论原则。坚持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实践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众所周知,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邓小平认为,我们面临的问题在于,“在变化了的条件下,如何推进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共产党人心目中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是富有独创性和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是能够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马克思主义。这种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某些论断不同,它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有突出实践性的、卓有成效的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需要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江泽民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奥秘,就在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实践性,这一特征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根据形势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在动力。
第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用发展的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样,都是在历史变迁中不断地发展而形成的。具体而言,毛泽东、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核心,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为这一事业建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不朽的历史功勋。而后起的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创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研究这些理论成果离不开历史,特别是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历史经验可以证明,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根本条件。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成果,都非常重视发展的理念。正如邓小平指出的:“马克思主义要发展,社会主义理论要发展,要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发展而向前发展。”(作者单位:中国民航飞行学院)
注释
①邓剑秋:“论毛泽东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江汉论坛》,2007年第7期。
②胡为雄:“毛泽东修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法的文本分析”,《理论视野》,2007年第11期。
③王先俊:“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阐释”,《党的文献》,2007年第2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与时俱进 实事求是 实践性
1938年10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同志在《论新阶段》的报告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实践表明,脱离开中国的实际谈马克思主义,那只能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我们必须大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首先,我们必须先搞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是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具体化、现代化;就是借鉴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成果,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到理论层面。同时,它的实质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第一,在思想路线上,使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怎样才能将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际当中,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真正实现“中国化”呢?这就要求我们拥有正确的世界观、正确的思想路线。没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正确的思想路线,就不可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可能做出正确的理论选择。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思想路线。毛泽东在其《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指出:“我们不应当只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词句,而是应当将它当成革命的科学来学习,学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到中国的具体环境当中”。后来,毛泽东同志又发表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这些都是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成果。因此,我们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候,必须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情况相结合,从而找到解决问题和矛盾的新方法。
第二,在民族特色上,使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毛泽东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内容上的国际性与形式上的民族性的完美结合。因此,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生作用,必须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中生根发芽,与中国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相融合,最终内化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具有世界性的普遍指导意义的科学理论,是对世界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的科学把握。但是,要想将马克思主义付诸于实践,就必须将之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这种结合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才会被具体化,其实践经验才会被升华。这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才能够成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我们根据自身国情及民族特点,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进行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阐释,使之在其每一实践阶段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郑重写道:“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①从这一点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文化相互融合的独特过程和表达方式。
第三,在创新上,使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在实现中国化过程中,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品格,始终坚持不断地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相继创造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为中国革命的成功、改革开放的发展战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提供了指导思想。
邓小平说:“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要向前看,就是要及时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否则我们就不能胜利前进”;笔者以为,这就是邓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的真谛,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创新的必由之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共同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实现理论创新的生命线。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抓住历史机遇,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在继承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关于社会基本矛盾指导思想,沿着邓小平开拓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新的理论,继续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业。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的方法论原则
第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果没有了联系性,那么我们的相关理论就会杂乱无章,也就不可能形成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当然也就无法经受住历史的考验,也不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甚至会失去对实践的指导能力。因此,我们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必须站在全局高度上,用联系的观点去全面了解马克思主义。毛泽东一贯倡导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思想,他指出:“只有善于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做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邓小平也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江泽民则把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提升到决策重大政治问题的高度。他说:“学习马克思主义,尤其要切实解决好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并被实践所证明了的科学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能真正学懂,也只有联系实际才能真正学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求我们既重视用理论指导实践,又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用。
第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方法论原则。实事求是是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了事物的根本——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判断我们是不是做到了实事求是,是不是拥有了真理性的认识,拿什么作为标准呢?毛泽东坚持并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思想,他强调:“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据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对实事求是的坚持而不是僵化,是创新而不是自由化;是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书本出发;不是从只言片语出发,不是教条化,不是经验主义,不是神秘主义;是坚持客观考察,坚持理论,坚持与时俱进,而不是脱离历史的纯粹抽象逻辑的推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贴标签、作套语、喊口号、赶时髦,它的普遍性正如毛泽东所说的“彻头彻尾、彻里彻外”的问题,是最大多数人的问题、是根本性问题,是深远性的问题。
第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实践的方法论原则。坚持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实践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众所周知,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邓小平认为,我们面临的问题在于,“在变化了的条件下,如何推进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共产党人心目中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是富有独创性和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是能够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马克思主义。这种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某些论断不同,它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有突出实践性的、卓有成效的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需要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江泽民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奥秘,就在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实践性,这一特征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根据形势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在动力。
第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用发展的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样,都是在历史变迁中不断地发展而形成的。具体而言,毛泽东、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核心,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为这一事业建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不朽的历史功勋。而后起的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创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研究这些理论成果离不开历史,特别是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历史经验可以证明,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根本条件。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成果,都非常重视发展的理念。正如邓小平指出的:“马克思主义要发展,社会主义理论要发展,要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发展而向前发展。”(作者单位:中国民航飞行学院)
注释
①邓剑秋:“论毛泽东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江汉论坛》,2007年第7期。
②胡为雄:“毛泽东修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法的文本分析”,《理论视野》,2007年第11期。
③王先俊:“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阐释”,《党的文献》,2007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