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反性个人主义”与组织中的“游离行为”——F.G.贝利个人与组织关系理论初探

来源 :理论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sofou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其著作The Kingdom of Individuals:an essay on self-respect and social obligation中,F.G.贝利对个人与组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本文重点介绍了其分析中的两个核心概念:"自反性个人主义"和"游离行为"。"自反性个人主义"是通过一种独自的、创造性的智力活动和认知来认识自我、实现自我的一种个人主义形式。组织中的"游离行为"则是具备"自反性个人主义"思想的个人为了对抗组织对个人的侵犯而采取的一系列比较隐秘的行为措施。"帅克主义"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游离行为"的类型。通常,组织弊端会推动"自反性个人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进而引发成员的"游离行为"。面对这些"游离行为",组织不得不采取措施来应对。不同的组织反应对"自反性个人主义"和"游离行为"有着不同的影响。
其他文献
博来霉素(bleomycin,BLM)是日本科学家Umezawa在1966年从轮枝链霉菌(Streptomyces verticillus)中首次分离得到一种糖肽类天然抗生素。研究发现博来霉素具有抗癌活性,在临床
为开发燕麦芽茶,在本试验条件下使燕麦萌发,测定总多酚等7种水溶性成分在不同发芽期的含量,确定最佳发芽期并评价燕麦芽总多酚的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144 h为最佳萌发期
运用SBM(slack-based measure)方向性距离函数分别计算了赔付率约束下的2006-2016年中国境内的财产保险公司、人身保险公司的经营无效率值,并对无效率值的来源进行分解。在此
近年来,随着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应急管理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在突发事件的管理工作中,社会组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需要我们在关注政府主导应对之外,更要关
法国伊朗学者阿里·玛扎海里的巨著《丝绸之路:中国一波斯文化交流史》,已由耿昇先生译为汉文。中国学人,懂英文者多,通法文者少。耿君此举,功德无量。作者原籍伊朗,波斯文
20世纪后期,国际上掀起跨界破产法改革浪潮,美国作为这场改革的漩涡中心,其立法活动与成果反映出跨界破产立法改革的脉动与发展走向,并对其他国家的立法与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太原是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起兵之地,也是著名女皇武则天故乡的首府。因此,唐王朝非常重视对太原城的修建,在行政建置上还一度将其上升为"北都",增建了东城和中城,迎来了城市
<正> 面对风云激荡的台海局势,人们不禁揣测:两岸的政治对峙是否会引发军事冲突乃至一场区域战争?究竟有哪些势力可能被裹挟进去?北京研究中美关系和台湾问题的学者苏格分析:
随着玻璃体手术的开展,气-液交换技术的日趋完善,眼用惰性气体已成为重要的玻璃体填充物,是目前普遍使用的全氟化碳气体,其中最为常用的即是全氟丙烷(C3F8),也成为玻璃体视网
经济全球化的触角几乎伸向社会经济的每一个角落,破产也由于投资与贸易的跨界流动含有诸多涉外因素,这一类的跨界破产案件给国际破产的理论与实践带来新的问题,也迫切需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