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是全球最大的电脑软件提供商,一个是曾经连续15年占据市场份额第一的手机制造商,微软对诺基亚的血口狂吞震惊业界。
北京时间9月3日,微软正式宣布,将以54.4亿欧元(约合439亿人民币)现金收购诺基亚的手机业务,以及相关的专利授权。此时,距离双方于2011年2月宣布在智能机领域展开合作刚过去了两年半时间。微软CEO鲍尔默和诺基亚CEO艾洛普共同发出公开信称,这一收购将“加速发展Windows生态系统”,同时诺基亚和微软都将“书写新的篇章”。
本次收购于业界无疑是一重磅消息。长期对手机市场有深入研究的成都指慧数码CEO李尧江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微软与诺基亚的牵手,将对全球的手机版图产生重大影响,有可能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一方是谷歌和旗下安卓统治的市场,一方是苹果和它的系列产品,还有一方就是今天微软收购诺基亚所代表的新势力”。
手机产业的变局似乎一触即发。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正在被逐渐淘汰,而新的以建立手机生态系统为核心的争夺正愈演愈烈。面对市场格局的变化,洋品牌手机和国产品牌手机都在经历着一场史无前例的转型。
此次微软和诺基亚之间近440亿人民币收购价的具体构成主要为两部分:其中37.9亿欧元(约合305.8亿人民币)将用于收购诺基亚的设备与服务部门(包括Lumia智能手机以及功能手机业务),另外16.5亿欧元(约合133.1亿人民币)将用于购买相关的专利手机使用权以及HERE地图的授权费等。
新闻回放 微软收购诺基亚布局手机市场
这笔交易能否最终达成,还需要获得诺基亚股东以及监管部门的批准,双方预计交易将于2014年第一季度完成。收购完成之后,包括艾洛普在内的多名诺基亚高管将加入微软。预计同时加入微软的还会有诺基亚的3.2万员工,其中包括4700名芬兰员工以及近2万名制造部门的员工。
业内对这个收购行为的解读几乎是一致的,微软和诺基亚希望能够通过合作,从苹果和谷歌手中夺取智能手机市场的主导地位。成都智慧数码CEO李尧江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微软和诺基亚此前合作已有近三年的时间,微软手机软件市场占有率仅为4%左右,虽然在智能手机市场排名第三,但实际上被前两名远远甩在身后。通过收购诺基亚的手机业务,微软终于第一次真正拥有了自己的硬件制造工厂。种种迹象表明,微软似乎已经决心走上类似苹果的软硬一体化道路。对于一直谋求转型的微软来说,下一步能否顺利完成对诺基亚手机业务的整合,并在Windows Phone智能手机业务上取得突破,成为其能否顺应移动互联网变革的关键。
根据StrategyAnalytics的数据显示,截止本年度6月份,全球有75%的智能手机搭载的是谷歌安卓操作系统,苹果iOS系统占17%。而在2007年,诺基亚在智能手机市场曾占据49.4%的市场份额。与大多数收购不同,资本市场并没有因这桩神奇的收购掀起小高潮,甚至有点冷淡。微软股价当日下跌4.6%,至31.88美元。
手机版图恐生变 得生态者得天下
“得生态者得天下。安卓跟苹果,已经把这条路探出来了。只要构建一个生态系统,就能实现全产业链通吃。手机硬件可以赚利润、应用也可以抽成。当生态达到一定份额后,企业的利润点是多样的,不会因为一个环节的落后就满盘皆输。”李尧江告诉本刊记者,微软并购诺基亚,在整个全球的手机版图上将会更明显地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一方是谷歌和旗下安卓统治的市场,一方是苹果和它的系列产品,还有一方就是今天微软收购的诺基亚所代表的新势力,而三足的份额在未来或许会发生不小的变化。
本刊记者对近几年手机产业的大事件梳理后发现,曾经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软件制造商谷歌、微软等与硬件制造商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可谓“井水不犯河水”,但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尤其是在苹果软硬兼施取得巨大成功的鼓舞下,其中的界限正逐渐被淡化甚至消失不见,以谷歌为代表的IT巨头纷纷对自身战略作出调整。2011年8月,谷歌宣布斥资约125亿美元收购了摩托罗拉移动。专家分析,谷歌此举除了能解决专利问题外,还可以实现在保持Android开放的同时,通过软硬件一体化设计,解决Android只提供操作系统所面临的待机时间短等难题。这是谷歌实现产业链整合的战略部署的重要步骤。
而今日微软对诺基亚的收购,也可以看出是微软开始了Windows生态系统的布局。移动互联网时代,市场的竞争正从产品转向生态系统,手机厂商需要硬件开发和设计能力,更重要需要处理好用户体验,以及服务和内容。对于微软来说,其在消费者层面比较薄弱,诺基亚正好有较好的用户基础,收购了诺基亚手机业务,就可以把智能手机和它本身的软件以及服务整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的软硬结合的Windows 生态系统,从而更加接近终端用户,最终形成全球智能手机产业微软、苹果、谷歌三足鼎立之势。
这也就是为什么微软公司CEO鲍尔默在一个与分析师举行的电话会议上说,他相信微软要成为一家硬件制造商,而不是让其他公司负责生产运行微軟软件的电脑和手机等设备。微软在为构建生态系统做准备。
国产手机逆袭 找准定位不再死磕价格
在微软、苹果、谷歌三足鼎立裹挟手机产业的大趋势之下,洋品牌手机制造商一贯走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奢华路线,占据着全球手机市场的奢侈品圈层。在这种产业链条中,我们看到国产手机品牌制造商正在绝地逆袭,从死磕价格战之后觉醒,目前正在走出一条属于自己定位的生存之道。
从公开的新闻报道中,本刊记者发现华为、中兴、酷派都把2015年作为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华为、中兴将目标定为手机行业全球前三,酷派将目标定为全球前五。许多国产手机品牌开始设立自己的高端产品,抛弃简单粗暴的“低价”噱头,从性能到设计,都在向高端机转型,如华为Ascend P6、联想K900等。李尧江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对这一现象做了解读,“一方面,在洋品牌未受重视的低端机市场,国产厂商凭借千元智能机站稳脚跟,夺取了庞大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3G时代运营商渠道变得十分重要,国产厂商与三大运营商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定制方面占有天时地利与人和的优势。同时,安卓的开放性也给国产厂商带来许多机会”。 不过,国产手机在站稳脚跟之后,也正朝着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路线迈进。在刚刚结束的小米手机发布会上,NVIDIA全球CEO黄仁勋称,小米手机3代使用的Tegra4处理器,实现多项大幅改进,每秒可进行970亿次浮点运算,超越iPad4近25%。而华为近期也在英国发布了P6手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余承东称:“我们的设计瞄准的机型是iPhone 4、iPhone 5,甚至未来的iPhone 6。我们团队是盯着下一代做的。这个产品为什么叫P6,他们开玩笑叫PK iPhone 6,这个是我们的客户强烈建议的,他拿到手机一看,感觉这就是iPhone 6。”
一直以来,高端市场的缺失、品牌认可度低、品牌溢价能力及供应链整合能力不强,是国产手机品牌利润微薄的主要原因,这些也是国产手机在转型过程中首要调整的方向。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截止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4.6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78.5%。中国市场是一块巨大的蛋糕,大到不容忽视,这也就是为何苹果新手机发布会会选择设立在中国北京。对国产品牌手机来说,要抓住契机,就要逐步实现功能机到智能机、低端机到中高端机的转型。
山寨机时代或将终结尼彩成都关店一半
在如今的智能手机市场,还有一些空降的“散兵”,这些手机产品几乎有着共同的特征——有很多核、有超大屏,并且只卖XXX元哦!我们将这些手机俗称山寨机。近期,这些山寨机在经历了短暂辉煌之后目前生存艰难。据成都本地媒体华西都市报报道,以“低价屠低价屠杀杀+广告轰炸广告轰炸++工厂直营工厂直营”为杀手锏的尼彩手机成都门店已关店一半。
2011年4月10日,首家尼彩手机工厂店在江苏南京成立。凭借一款最低售价399元、外形几乎与苹果iPhone4 一模一样的i8双卡双待手机,尼彩科技杀入中国手机市场,“手机工厂店,每台只赚10元”等广告语赚足了眼球。本刊记者近日走访了尼彩手机新南路店、建设南新店、人民南路四段店三家店铺,均已关门歇业。成都指慧数码CEO李尧江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尼彩模式以低价吸引眼球,使得其在短時间内取得了不错的销量。但从实际情况看,尼彩手机的质量和大品牌有差距,因质量问题而引发的投诉,容易形成口碑传播。当更多的消费者发现,购买尼彩手机并没有得到广告中的那种价值时,这种营销模式就是不可持续的。而尼彩手机的这种模式在我国山寨手机领域普遍存在,当价格优势不复存在,山寨机的时代面临终结。
此外,据华西都市报的报道,三大运营商杀入低端智能机市场也迫使山寨机提前出局。各大移动运营商杀入低价手机市场,同样价格也可以买到移动、联通、电信的定制机。记者走访发现,在川内手机卖场和运营商营业厅,各种低端智能手机摆满了柜台。三大运营商也都推出了自己的低端定制手机。比如中国移动就推出了多款定制智能手机,合约售价从488元到699元不等;中国电信也推出了多款定制智能机,双卡双待的3G智能手机售价最低在500元内;中国联通由于制式优势,低端智能手机品牌更多。值得一提的是,运营商销售的低端智能机不但售价便宜,而且可以参加各种“0元购机”活动,缴纳话费就可以拿走手机,这种销售方式,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以“价格战”成名的山寨手机,在价格上失去了优势,盛极而衰似乎顺理成章。
北京时间9月3日,微软正式宣布,将以54.4亿欧元(约合439亿人民币)现金收购诺基亚的手机业务,以及相关的专利授权。此时,距离双方于2011年2月宣布在智能机领域展开合作刚过去了两年半时间。微软CEO鲍尔默和诺基亚CEO艾洛普共同发出公开信称,这一收购将“加速发展Windows生态系统”,同时诺基亚和微软都将“书写新的篇章”。
本次收购于业界无疑是一重磅消息。长期对手机市场有深入研究的成都指慧数码CEO李尧江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微软与诺基亚的牵手,将对全球的手机版图产生重大影响,有可能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一方是谷歌和旗下安卓统治的市场,一方是苹果和它的系列产品,还有一方就是今天微软收购诺基亚所代表的新势力”。
手机产业的变局似乎一触即发。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正在被逐渐淘汰,而新的以建立手机生态系统为核心的争夺正愈演愈烈。面对市场格局的变化,洋品牌手机和国产品牌手机都在经历着一场史无前例的转型。
此次微软和诺基亚之间近440亿人民币收购价的具体构成主要为两部分:其中37.9亿欧元(约合305.8亿人民币)将用于收购诺基亚的设备与服务部门(包括Lumia智能手机以及功能手机业务),另外16.5亿欧元(约合133.1亿人民币)将用于购买相关的专利手机使用权以及HERE地图的授权费等。
新闻回放 微软收购诺基亚布局手机市场
这笔交易能否最终达成,还需要获得诺基亚股东以及监管部门的批准,双方预计交易将于2014年第一季度完成。收购完成之后,包括艾洛普在内的多名诺基亚高管将加入微软。预计同时加入微软的还会有诺基亚的3.2万员工,其中包括4700名芬兰员工以及近2万名制造部门的员工。
业内对这个收购行为的解读几乎是一致的,微软和诺基亚希望能够通过合作,从苹果和谷歌手中夺取智能手机市场的主导地位。成都智慧数码CEO李尧江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微软和诺基亚此前合作已有近三年的时间,微软手机软件市场占有率仅为4%左右,虽然在智能手机市场排名第三,但实际上被前两名远远甩在身后。通过收购诺基亚的手机业务,微软终于第一次真正拥有了自己的硬件制造工厂。种种迹象表明,微软似乎已经决心走上类似苹果的软硬一体化道路。对于一直谋求转型的微软来说,下一步能否顺利完成对诺基亚手机业务的整合,并在Windows Phone智能手机业务上取得突破,成为其能否顺应移动互联网变革的关键。
根据StrategyAnalytics的数据显示,截止本年度6月份,全球有75%的智能手机搭载的是谷歌安卓操作系统,苹果iOS系统占17%。而在2007年,诺基亚在智能手机市场曾占据49.4%的市场份额。与大多数收购不同,资本市场并没有因这桩神奇的收购掀起小高潮,甚至有点冷淡。微软股价当日下跌4.6%,至31.88美元。
手机版图恐生变 得生态者得天下
“得生态者得天下。安卓跟苹果,已经把这条路探出来了。只要构建一个生态系统,就能实现全产业链通吃。手机硬件可以赚利润、应用也可以抽成。当生态达到一定份额后,企业的利润点是多样的,不会因为一个环节的落后就满盘皆输。”李尧江告诉本刊记者,微软并购诺基亚,在整个全球的手机版图上将会更明显地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一方是谷歌和旗下安卓统治的市场,一方是苹果和它的系列产品,还有一方就是今天微软收购的诺基亚所代表的新势力,而三足的份额在未来或许会发生不小的变化。
本刊记者对近几年手机产业的大事件梳理后发现,曾经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软件制造商谷歌、微软等与硬件制造商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可谓“井水不犯河水”,但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尤其是在苹果软硬兼施取得巨大成功的鼓舞下,其中的界限正逐渐被淡化甚至消失不见,以谷歌为代表的IT巨头纷纷对自身战略作出调整。2011年8月,谷歌宣布斥资约125亿美元收购了摩托罗拉移动。专家分析,谷歌此举除了能解决专利问题外,还可以实现在保持Android开放的同时,通过软硬件一体化设计,解决Android只提供操作系统所面临的待机时间短等难题。这是谷歌实现产业链整合的战略部署的重要步骤。
而今日微软对诺基亚的收购,也可以看出是微软开始了Windows生态系统的布局。移动互联网时代,市场的竞争正从产品转向生态系统,手机厂商需要硬件开发和设计能力,更重要需要处理好用户体验,以及服务和内容。对于微软来说,其在消费者层面比较薄弱,诺基亚正好有较好的用户基础,收购了诺基亚手机业务,就可以把智能手机和它本身的软件以及服务整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的软硬结合的Windows 生态系统,从而更加接近终端用户,最终形成全球智能手机产业微软、苹果、谷歌三足鼎立之势。
这也就是为什么微软公司CEO鲍尔默在一个与分析师举行的电话会议上说,他相信微软要成为一家硬件制造商,而不是让其他公司负责生产运行微軟软件的电脑和手机等设备。微软在为构建生态系统做准备。
国产手机逆袭 找准定位不再死磕价格
在微软、苹果、谷歌三足鼎立裹挟手机产业的大趋势之下,洋品牌手机制造商一贯走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奢华路线,占据着全球手机市场的奢侈品圈层。在这种产业链条中,我们看到国产手机品牌制造商正在绝地逆袭,从死磕价格战之后觉醒,目前正在走出一条属于自己定位的生存之道。
从公开的新闻报道中,本刊记者发现华为、中兴、酷派都把2015年作为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华为、中兴将目标定为手机行业全球前三,酷派将目标定为全球前五。许多国产手机品牌开始设立自己的高端产品,抛弃简单粗暴的“低价”噱头,从性能到设计,都在向高端机转型,如华为Ascend P6、联想K900等。李尧江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对这一现象做了解读,“一方面,在洋品牌未受重视的低端机市场,国产厂商凭借千元智能机站稳脚跟,夺取了庞大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3G时代运营商渠道变得十分重要,国产厂商与三大运营商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定制方面占有天时地利与人和的优势。同时,安卓的开放性也给国产厂商带来许多机会”。 不过,国产手机在站稳脚跟之后,也正朝着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路线迈进。在刚刚结束的小米手机发布会上,NVIDIA全球CEO黄仁勋称,小米手机3代使用的Tegra4处理器,实现多项大幅改进,每秒可进行970亿次浮点运算,超越iPad4近25%。而华为近期也在英国发布了P6手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余承东称:“我们的设计瞄准的机型是iPhone 4、iPhone 5,甚至未来的iPhone 6。我们团队是盯着下一代做的。这个产品为什么叫P6,他们开玩笑叫PK iPhone 6,这个是我们的客户强烈建议的,他拿到手机一看,感觉这就是iPhone 6。”
一直以来,高端市场的缺失、品牌认可度低、品牌溢价能力及供应链整合能力不强,是国产手机品牌利润微薄的主要原因,这些也是国产手机在转型过程中首要调整的方向。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截止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4.6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78.5%。中国市场是一块巨大的蛋糕,大到不容忽视,这也就是为何苹果新手机发布会会选择设立在中国北京。对国产品牌手机来说,要抓住契机,就要逐步实现功能机到智能机、低端机到中高端机的转型。
山寨机时代或将终结尼彩成都关店一半
在如今的智能手机市场,还有一些空降的“散兵”,这些手机产品几乎有着共同的特征——有很多核、有超大屏,并且只卖XXX元哦!我们将这些手机俗称山寨机。近期,这些山寨机在经历了短暂辉煌之后目前生存艰难。据成都本地媒体华西都市报报道,以“低价屠低价屠杀杀+广告轰炸广告轰炸++工厂直营工厂直营”为杀手锏的尼彩手机成都门店已关店一半。
2011年4月10日,首家尼彩手机工厂店在江苏南京成立。凭借一款最低售价399元、外形几乎与苹果iPhone4 一模一样的i8双卡双待手机,尼彩科技杀入中国手机市场,“手机工厂店,每台只赚10元”等广告语赚足了眼球。本刊记者近日走访了尼彩手机新南路店、建设南新店、人民南路四段店三家店铺,均已关门歇业。成都指慧数码CEO李尧江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尼彩模式以低价吸引眼球,使得其在短時间内取得了不错的销量。但从实际情况看,尼彩手机的质量和大品牌有差距,因质量问题而引发的投诉,容易形成口碑传播。当更多的消费者发现,购买尼彩手机并没有得到广告中的那种价值时,这种营销模式就是不可持续的。而尼彩手机的这种模式在我国山寨手机领域普遍存在,当价格优势不复存在,山寨机的时代面临终结。
此外,据华西都市报的报道,三大运营商杀入低端智能机市场也迫使山寨机提前出局。各大移动运营商杀入低价手机市场,同样价格也可以买到移动、联通、电信的定制机。记者走访发现,在川内手机卖场和运营商营业厅,各种低端智能手机摆满了柜台。三大运营商也都推出了自己的低端定制手机。比如中国移动就推出了多款定制智能手机,合约售价从488元到699元不等;中国电信也推出了多款定制智能机,双卡双待的3G智能手机售价最低在500元内;中国联通由于制式优势,低端智能手机品牌更多。值得一提的是,运营商销售的低端智能机不但售价便宜,而且可以参加各种“0元购机”活动,缴纳话费就可以拿走手机,这种销售方式,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以“价格战”成名的山寨手机,在价格上失去了优势,盛极而衰似乎顺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