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在迎来20岁生日之际,收到了一份最为珍贵的生日礼物——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他们“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成为“时代楷模”的航天员又将雷锋精神焕发出了引领时代风尚的夺目光彩。从神舟五号的1人1天,到神舟六号的2人5天;从神舟七号的3人3天,到神舟九号的3人13天;从神舟十号的3人15天,到神舟十一号的2人33天??他们是名副其实的“太空雷锋”。
在中国梦的宏大叙事里,航天员的飞天壮举无疑是最为精彩的章节之一。前不久,我们探访了多位“太空雷鋒”,听他们讲述记忆深处的那些难忘场景,品味那些关于爱国奉献、自强不息的精神特质。
“哪怕回不来,也要让五星红旗在太空高高飘扬”
2003年10月15日9时,长征二号F火箭搭载着神舟五号飞船直刺苍穹。火箭在上升到三四十千米高度时,突然与飞船产生了强烈共振,舱内的一切包括杨利伟都开始急剧震动。加之叠加8个G的负荷,他感到眼前一片漆黑、五脏六腑似乎都要被震碎,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共振持续26秒。杨利伟挺过了意想不到的来势汹汹的26秒。对此,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邓一兵评价说:“26秒,浓缩了一名军人的忠诚信仰,折射出一个英雄群体的坚定信念。”
“神六”飞天,航天员费俊龙在飞船返回舱失重状态下连续做了数次前空翻,赢得世人欢呼惊叹。7年之后,在一次国际交流活动中,费俊龙对欧空局一位航天员说:“作为同行,你可以分享我的快乐,但无法分享我的自豪。因为我的身后,站立的是我的祖国和13亿人民。”
2008年9月27日16时30分许,是翟志刚打开飞船舱门,开始太空行走的计划时间。一切准备就绪,不料,意外却发生了:当他开启舱门时,舱门丝毫没有反应。飞船即将飞出测控区,若打不开舱门,出舱活动就要延迟。
“决不能让全国人民失望,决不能辜负祖国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翟志刚和刘伯明、景海鹏迅即启动预案,用辅助工具连续撬了3次,终于打开了中国人信步苍穹的大门。就在此时,“意外”接踵而至:轨道舱突然响起火灾语音预警,并不断重复。
关键时刻,根植于革命军人血脉的坚不可摧信仰信念和生来为战胜的血性秉性,迸发出强大力量。他们将生死置之度外,把完成任务作为首要选择,临时改变出舱程序。16时41分许,身着“飞天”舱外航天服的翟志刚,挥动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向地面报告:“神舟七号报告:我已出舱,感觉良好。神舟七号向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问好!请祖国放心,我们坚决完成任务!”
多年以后,刘伯明回忆起那一幕,再次重申他们当时的信念:“哪怕回不来,也要让五星红旗在太空高高飘扬!”
在“神十”飞天的15天里,航天员王亚平的父母每天盯着电视看直播。看见女儿画面时开心,看不见时揪心。老父亲经常半夜惊醒,一身冷汗,坐在床上自言自语:“我女儿还在天上呢!”
王亚平回家那天,母亲见到她第一句话便是:“你飞了15天,我和你爸能折寿15年。”王亚平当即问:“今后若再有任务,你们还让我上吗?”旁边的父亲不假思索地抢话说:“当然让你上!只要国家需要,我们就支持!”
养蚕、种菜、跑步??呈现在电视画面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似乎是景海鹏和陈冬惬意的太空33天。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轻松。
2016年11月11日零时10分,连接天地的话音链路突然中断,只有视频,没有声音。此时,离飞船返回地球仅剩1周。问题如果不能迅速解决,不仅后续任务难以完成,更可能导致紧急返回,给航天员生命安全带来威胁。危急关头,景海鹏和陈冬一边迅速展开在轨排查,一边通过视频用文字鼓励地面人员“你们别急,我们挺好”,最终与技术专家一起恢复了话音通信畅通。
去年,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授予100名同志“改革先锋”称号,航天员景海鹏一身戎装位列其中,显得格外耀眼、引人注目。
“作为一名航天员,我感到无比自豪、无上荣光,更为能将个人梦想融入新时代感到幸福。”三巡苍穹的景海鹏说,“能够成长为一名航天员,实现一个又一个梦想,登上人生一个又一个台阶,这是党和人民教育培养的结果,是祖国托举我飞天。”
“一个人走得快,大家一起走,才走得远”
世人皆知,“神十一”太空飞行33天,演绎了中国飞天的又一个精彩华章。鲜为人知的是,此前地面上还有魔鬼般的模拟“33天”。
33天里,航天员邓清明和陈冬全程封闭在1∶1验证试验的地面组合体舱内,模拟太空的工作生活,吃的全部是航天食品,各种噪声如影随形,即便戴上耳塞也难以忍受?? 普通人坚持一周都很了不起,邓清明却以超常的心理素质、忍耐力和意志力,高质量完成任务,再一次用自己的默默付出为战友飞天铺路奠基。他说:“一个人走得快,大家一起走,才走得远。”
苏联航天员阿列克谢·列奥诺夫曾把航天员的训练阶段称为“上天的阶梯”。他的同伴瓦列里·贝可夫斯基则补充说:“这绝不是一个短的阶梯。”
在这架“天梯”前,每一个训练日,都堪称“艰难一日”;每一个训练课目,都堪称“魔鬼课目”。镜头前一向从容自信的航天员,训练时却是另一个模样——
潜入10米深的模拟失重水槽,航天员翟志刚身穿160多千克的水槽训练服,在水中不断升降翻腾,反复变换各种动作,一次就要训练三四个小时??训练结束时,只见他脸色煞白、喘着粗气,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住。
在高速旋转的离心机里,航天员刘旺承受着8倍重力加速度,脸部肌肉被甩得严重变形??那次,刚巧队里组织家属观摩航天员训练,刘旺母亲从显示屏里看到这一幕后,一边流泪一边不住地摆手说:“不看了,不看了!”
1秒钟都不忍心多看的老人家不知道,他的儿子要坚持整整40秒钟。其实,航天员如果实在坚持不住,可以按手边那个红色按钮请求暂停。但据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介绍:“那个红色按钮,20年来从没有人碰过。”
低压缺氧训练,相当于以15米每秒的速度,被提升至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航天员张晓光冒着氮气在血管中形成气泡甚至气栓的危险,忍受头晕恶心甚至休克的反应,每次都持续30分钟以上。
模拟失重训练,在国外,他们要经受失重模拟飞机一个架次沿抛物线连续12次的俯冲、拉起,从没有人吐过;在国内,他们身着150千克的水下训练服,一次就要训练六七个小时,每次下来体重都会减轻四五斤。俄罗斯专家称赞道:“中国的航天员选得真好。”
飞行程序训练,9大本、上百万字的飞行手册,指令有上千条、操作有数百项。他们一遍遍背记、推演,做的笔记摞起来比桌子还高,使数以万计的指令内化为习惯动作和肌肉记忆,每个人闭上眼睛都能精准无误地全流程操作。
历日经年,水滴石穿;持之以恒,功果自见。
经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评选会严格评定,先后选拔的2批21名航天员,顺利通过30多门基础理论知识和8大类100多个科目训练的考核,全部具备独立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能力,创造了世界航天员训练零淘汰率的纪录。
“作为航天员,上天是考验,平时更是考验”
曾经的几年间,航天员一度隐姓埋名,像一支支反复打磨的利箭,随时准备射向太空。在这漫长的等待中,他们始终抱定一个信念:“特殊的队伍里,没有特殊的军人。登上飞船,我们是飞天勇士;走下飞船,我们是普通一兵。”
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管理上有着更加严苛的要求:不准在外就餐、节假日不准私自外出、不准与不明身份的人接触、不准暴露自己的身份??神舟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前,一系列规定让航天员一度从许多朋友的世界里消失了,甚至连孩子也只知道“爸爸是飞行员”。
杨利伟的儿子杨宁康,小时候常翻看家里的相册,最喜欢杨利伟一张穿着飞行服、站在战斗机舷梯上的照片,一直认为他的爸爸就是飞行员。读小学时,老师要求学生写一篇记述人物的作文,小宁康就以杨利伟为题,写了篇《爸爸的雄姿》:“一想起爸爸,我就感到特别亲切,我每天都为自己有这样的好爸爸而高兴??可是,爸爸的工作那么忙,一个星期也很难见到他一面,好在我手中有爸爸的一张照片,看到照片上爸爸的雄姿,我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后来,作文发表在学校《作文导刊》上,得了18元稿费。小宁康回家用这些钱买了3个西瓜,说:“爸爸每天训练很辛苦,要流很多很多的汗,我买西瓜给他解渴。”
如今,航天员日常管理规定已经有了很多新调整新完善,但严苛严密的限制依然没有变。在常人看来,很多条款甚至有些不近人情,但在航天员眼里,限制却是一种待遇。
英雄不是一飞成名的。黄伟芬说:“作为航天员,上天是考验,平时更是考验,在地面如果纪律涣散,就不可能在天上令行禁止。”
越是做惊天动地事,越要做顶天立地人。10多年來,除双休日外,都是封闭式管理,公寓离家虽然很近,但没有一名航天员违规回家,即便是妻子和孩子的生日,也没有人破坏规矩。
在航天员大队,每一名航天员身上,都能找到一个特殊数字。
“这坛山西老陈醋已经酿了14年,越酿越香。”航天员刘旺用14年的等待,换来了“太空穿针”的完美表现。
“天上15天,地上15年。”航天员张晓光用15年的等待,换来了太空的精彩亮相。
“这是一场持续20年的马拉松,只要任务需要,我会一直跑下去。”航天员邓清明是目前航天员大队唯一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的首批现役航天员。20年来,他3次入选备份、3次与飞天失之交臂,但他初心不改,时刻准备着为国出征??
在中国载人航天史册上,聂海胜留下一段很难复制的“传奇”履历: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号,5次载人飞行任务中,他均以主份或备份的身份入选飞行梯队。如今,已是将军的他,依然时刻准备接受祖国挑选,迎接更大挑战。
在航天员大队这个英雄的群体,无论是一次飞天、两次飞天、三次飞天,还是没有飞天,航天员有一个共同的状态:时刻准备着,永不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