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耕地质量等级的白银区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dingmanz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根据白银区耕地质量等级的评价结果,分析白银区耕地存在的问题并为白银区耕地质量保护和质量等级提升提出建议对策。[方法]综合运用空间分析、层次分析、模糊数学和综合指数等方法,利用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白银区耕地质量等级信息系统数据评价库,对白银区耕地质量等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白银区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为6.99等。四等地到十等地面积占比分别为8.75%、5.95%、5.27%、49.68%、17.96%、12.38%、0.00%。白银区耕地受地貌、地形和水文地质条件影响,等级高低出现了明显的区域分布规律。全区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平均为17.10g/kg、28.62mg/kg、225.87mg/kg。[結论]该评价较准确的反映了白银区耕地质量等级现状,基于耕地质量问题进行了合理分析,对耕地质量的监测和保护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不可再生的重要资源[1-2]。耕地质量的好坏和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耕地产出水准高低及农产品质量等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强弱[3-5]。因此必须要搞清楚耕地的质量近况和土壤的健康状况,并进行耕地质量评价[6-7]。根据农业农村部下发的关于《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和《耕地质量等级》(GB/T33469-2016)的要求,本文以白银区耕地为研究对象,建立耕地质量等级信息系统,对白银区耕地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旨在摸清白银区的耕地质量状况,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可行性建议[8]。
  1 研究区域概况
  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位于黄河中上游、甘肃中部腹地,境内丘陵交错、川塬相间,海拔高度在
  1 500-2 200m之间,平均海拔1 709.2m;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半荒漠气候,其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干燥、多风少雨,年平均气温8.3℃,年均降雨量193.7mm,分布不匀,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全年降雨量的66.7%,年均蒸发量2 004.1mm,为年均降雨量的10.3倍,干燥度为4.35,年总辐射量147.6kcal/cm,年均日照时数2 603.4h,日照百分率为58%,≥0℃活动积温3 483.2℃,≥10℃活动积温2 920.5℃,无霜期161d左右。土壤类型共分4个土类,12个土种,主要土类是灰钙土、灌淤土、潮土、红土(表1)。
  2 评价方法与步骤
  2.1 资料收集整理
  评价收集野外调查、测试化验分析、基础图件、统计等资料。其中,野外调查资料包括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生产条件、土壤剖面性状等;测试化验分析资料包括有机质、pH值及土壤大、中、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等;统计资料包括统计年鉴、农业统计年鉴等;其他资料包括第二次土壤普查、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利区划、耕地质量监测点数据及历年相关田间试验等相关资料。采用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行政区划图的组合叠置方法划分评价单元,科学获取评价单元数据[9]。
  2.2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依据《耕地质量等级》(GB/T 33469-2016)规定的指标体系,建立白银区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层次结构,共选取地形部位、灌溉能力、排水能力、耕层质地、质地构型、土壤容重、有效土层厚度、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海拔、障碍因素、盐渍化程度、农田林网化、生物多样性、清洁程度等16个指标(表2)。应用特尔斐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层次分析法[10-11]建立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的三级层次结构,目标层即耕地质量等级,准则层包括立地条件、剖面性状、耕层理化性状、养分状况、健康状况和土壤管理六个部分。
  2.3 评价因子的标准化处理
  隶属函数类型包括概念型、戒上型、戒下型、峰型、直线型等5类函数。对概念型数据,直接采用特尔斐法[12-13]给出隶属度(表3-11)。
  对其他数值型数据,应用特尔菲法评估各参评指标等级数值对耕地质量及作物生长的影响,确定其对应的隶属度,在此基础上绘制各指标两组数据的散点图并模拟曲线,得到各参评指标等级数值与隶属度关系方程,从而构建各参评指标隶属函数(表12)。
  2.4 耕地地力综合评价
  根据《耕地质量等级》(GB/T33469-2016),采用累加法计算各评价单元的耕地质量综合指数。耕地质量综合指数计算公式为:P=∑(Fi×Ci)。
  式中:P——耕地质量综合指数;Fi——第i个评价指标的隶属度;
  Ci——第i个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
  采用等距离法将耕地质量划分为十个等级。一等地耕地质量最好,十等地耕地质量最差,按照白银区耕地质量等级划分标准,白银区IFI值在四至十等地之间,通过综合评价结果,确定白银区耕地质量等级比例分布图(图1)。
  3 评价结果及分析
  3.1 白银区耕地质量等级分析
  对本次白银区评价涉及的各乡镇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分述如下:四等地大面积分布在水川镇、四龙镇,面积分别为790.08、330.11 hm2。五等地主要分布在水川镇、四龙镇,面积分别为589.14、172.57hm2。六等地分布在强湾乡、水川镇、四龙镇、王岘镇,面积分别为181.69、287.67、192.62、13.04 hm2。七等地分布在强湾乡、水川镇、四龙镇、王岘镇、武川乡,面积分别为1 595.02、260.75、252.01、1 178.56、3 073.04 hm2。八等地分布在强湾乡、水川镇、四龙镇、王岘镇、武川乡,面积分别为608.47、261.55、494.57、272.52、661.08 hm2。九等地分布在强湾乡、水川镇、四龙镇、王岘镇、武川乡,面积分别为174.43、117.61、22.18、5.37、   1 264.9hm2。十等地主要分布在四龙镇,面积为0.62hm2(表13)。
  3.2 白银区耕地主要养分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3.2.1 白银区耕地不同地力等级的主要养分特征分析
  白银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为17.10g/kg。从土壤类型看,潮土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平均
  17.4g/kg;红土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低,平均15.54g/kg。从分布频率看,有机质含量主要集中在15-20g/kg区间,面积占比达96.09%(表14)。
  白银区耕地土壤全氮平均为1.04g/kg。从土壤类型看,潮土土壤全氮含量最高,平均1.05g/kg;红土土壤全氮含量最低,平均0.95g/kg。从分布频率看,全氮含量主要集中在1.0-1.25g/kg,面积占比达57.71%(表15)。
  白银区耕地土壤有效磷平均为28.62mg/kg。从土壤类型看,潮土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最高,平均37.0mg/kg;灰钙土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最低,平均28.38mg/kg。从分布频率看,有效磷含量主要集中在20~25mg/kg,面积占比达48.15%(表16)。
  白银区耕地土壤速效钾平均为225.87mg/kg。从土壤类型看,灰钙土的土壤含量最高,平均227.87 mg/kg;灌淤土的土壤速效钾含量最低,平均182.47 mg/kg。从分布频率看,速效钾含量主要集中在大于200-250mg/kg区间,面积占比达58.91%(表17)。
  白银区土壤有效铁平均为13.95mg/kg;从土壤类型看,红土土壤有效铁含量最高,平均16.4 mg/kg;灰钙土土壤有效铁含量最低,平均13.82mg/kg。从分布频率看,有效铁含量主要集中在10.0-15.0mg/kg区间,面积占比达56.43%(表18)。
  白银区土壤有效锰平均为9.45mg/kg;从土壤类型看,红土土壤有效锰含量最高,平均10.08mg/kg;潮土土壤有效锰含量最低,平均9.4mg/kg。从分布频率看,有效锰含量主要集中在3-10mg/kg区间,占比为82.29%(表19)。
  白银区土壤有效锌平均为1.25mg/kg;从土壤类型看,红土土壤有效锌含量最高,平均1.49mg/kg;潮土土壤有效锌含量最低,平均1.17mg/kg。从分布频率看,有效锌含量全部集中在1.0-2.0mg/kg区间(表20)。
  白银区土壤有效铜平均为1.85mg/kg;从土壤类型看,红土土壤有效铜含量最高,平均2.32mg/kg;潮土土壤有效铜含量最低,平均1.76mg/kg。从分布频率看,有效铜含量主要集中在1.30-2.0mg/kg区间,面积占比达63.32%(表21)。
  白银区土壤pH均值为8.48;从土壤类型看,面积最大的灰钙土pH平均8.48,在8.3-8.6之间变动。
  4 结论与建议
  从白银区耕地地力评价结果可知,其土壤环境因素大多存在一种或几种障碍因子,影响了土壤生产能力发挥,从而导致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总结当地农民群众因土耕作、因土种植、因土施肥、因土改良利用等方面的经验,提出针对白银区不同耕地质量及其障碍因子,通过发展灌溉、坡地梯改、保护性耕作、平衡施肥等技术措施,消除或减轻限制农业产量提高的各种障碍的因素,提高耕地基础地力。
  (1)发展灌溉,开展综合治理。发展旱地灌溉是解决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解決旱灾的根本措施。实验数据表明:小麦旱地改为可灌溉农田后可增产40%-112%,玉米可增产35%-60%,可见发展旱地灌溉增产增收的效果显著[14]。因此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发展喷灌、微灌和渗灌等先进的灌水技术。
  (2)增施有机肥,适当发展绿肥。白银区的土壤质地多为轻壤,增施腐熟有机肥,可明显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保肥保水能力,促进增产增收。种植绿肥可以改土固砂,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是种地养地,改良低产土壤的有效途径。
  (3)秸秆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在作物秸秆产量较大且不影响农村饲料及燃料的地区,做好秸秆还田工作,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通常情况下,采用秸秆粉碎翻压还田,可用机械粉碎:长度为麦秸3-5cm、玉米秸秆5-10cm,埋深20-30cm,也可高茬25-35cm耙翻还田。
  (4)实施测土配方施肥,促进肥效发挥。测土配方施肥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核心是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
  参考文献
  [1] 寿思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要科学合理有效利用土地[J].学术论坛,2004(5):86-90.
  [2] 刘兆云,李荻.城市周边耕地占用不合理的理性反思[J].农业经济,2004(4):22-23.
  [3] 肖碧林,陈印军,卢布,等.当前我国耕地质量评价类型与问题分析[J].资源与产业,2008(4):58-61.
  [4] 郭珍,吴宇哲.耕地保护制度执行过程中的“目标替代”——基于多任务代理模型的研究[J].经济学家,2016(6):58-65.
  [5] 李辉.基于GIS的鄂州市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及乡镇农田速效养分评价与应用[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4.
  [6] 李婷,吴克宁.基于遥感技术的耕地质量评价研究进展与展望[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15):5-9.
  [7] 李强.基于能值分析与模糊评价的粮食主产区耕地健康评价——以石家庄市栾城县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2,28(6):85-89+95.
  [8] 韩连贵,李铁君,刘春生,等.农村土地基本经营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农业生产经营建设土地占用与补充平衡方略规程[J].经济研究参考,2017(57):18-33.
  [9] 查海涅,汪建飞,张振国,等.基于GIS的蚌埠市淮上区耕地地力等级评价[J].土壤,2015,47(5):1001-1006.
  [10] SATTY T L.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M].New York:McGraw-Hill Inc,1980.
  [11] 胡群,刘文云.基于层次分析法的SWOT方法改进与实例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32(3):68-71.
  [12] 王良杰,赵玉国,郭敏,等.基于GIS与模糊数学的县级耕地地力质量评价研究[J].土壤,2010,42(1):131-135.
  [13] 朱海娣,王丽,马友华,等.基于GIS的合肥市耕地地力评价[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8):64-73.
  [14] 党安荣,阎守邕,吴宏歧,等.基于GIS的中国土地生产潜力研究[J].生态学报,2020,20(6):910-915.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农村的发展开启了新的阶段,以往因经济发展而被忽视的环境问题,现在成为了农村发展的重大阻碍。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垃圾的数量和种类逐年增长,农村垃圾治理成为农村下一步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分析了农村垃圾治理的现状、问题,对农村垃圾治理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垃圾;治理;乡村振兴;环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走向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已经由人民日益增
摘要:随着我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农残检测技术越来越成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当前新时代下,现代农业和设施农业不断发展,对病虫害防治力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证明,加强农残检测能够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人们餐桌上的安全。鉴于此,本文以河北省丰宁县为例,研究其农残检测技术流程,提出相关提升策略,旨在为基层农残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农残检测技术;农
本文从液态奶产量、生鲜乳行情、饲料价格、乳制品企业发展及奶源基地建设等方面介绍了2020年山东省奶业发展情况,分析了当前奶业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山东省奶业发展的实际,提出了促进山东省奶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摘要:本文基于全国第一次和第二次污染源普查结果,分析了十年来(2007-2017年)我国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污染物处理设施的发展状况以及对污染物的消减情况。全国第二次污染普查(后简称“二污普”)较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后简称“一污普”)相比,主要水体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重金属和石油类)的排放量分别减少29.2%、44.3%、35.7%、25.5%、79.8%和99.0%;大气污染物
摘要:我国基础农业设施的不断完善,对蔬菜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以河北地区为例,近年来建设大棚蔬菜种植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在种植管理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病虫害问题,对大棚蔬菜的产量和质量产生较大影响。鉴于此,本文结合丰宁满族自治县大棚蔬菜种植经验,分析大棚蔬菜种植效益及发生病虫害的特点,重点提出相关综合防治技术,旨在促进当地大棚蔬菜产业健康、良好发展,带动经济增长,实现菜农增收致富
摘要: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经济快速发展造成的植被破坏、大气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国家大力实施节能减排、绿化造林工程。林业工程技术是应用在森林工程的科学技术和林业理论方法,可以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林业工程技术应用在造林绿化环节,可以提高造林绿化效率,提升造林质量。本文在阐述了林业工程技术在造林绿化中的作用和应用原则
摘要:漆树是商南的乡土树种,采割的生漆和加工的漆蜡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综合利用前景广阔,因此,广泛应用和推广漆树丰产栽培综合技术至关重要。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实践经验和商南实情,总结出较为系统的商南漆树丰产栽培综合技术,供广大漆农和漆树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漆树;丰产;栽培技术  漆树是商南传统而又特有的经济树种,既是天然涂料林,又是用材树。生漆具有耐酸、耐碱、耐高温等优点,被誉为“涂料之王”,是商
摘要:樱桃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蛋白质等物质,且具有极佳口感,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与种植效益,在我国种植范围较广。本文以南方樱桃为切入点,叙述南方樱桃优质高产栽培的技术方法,并阐述常见的栽培技术措施,旨在深度挖掘樱桃在我国南方地区的栽培潜力,促进樱桃种植产业的发展,提高种植户收益。  关键词:南方地区;樱桃;高产栽培技术  前言  目前,研究南方地区的樱桃重点是品种的引进和选择,对田间生产和栽
摘要:该文以采集日喀则种源的砂生槐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穴盘种子育苗播种砂生槐,通过浸泡、打磨种皮、浸泡与打磨种皮双重处理(以下简称:双重处理)三种方式处理砂生槐种子,以无处理的种子作对照试验,分析比较不同处理方式下砂生槐种子的萌发率,观察记录并总结了砂生槐植株的生长规律,为后续利用砂生槐进行防沙治沙工作提供相关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砂生槐;萌发特性;处理方式;生长特性  砂生槐是西藏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