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数学本质提升数学魅力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q1981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一门极具思维性和应用性的学科,小学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关键性起点,教师能否引导学生自小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掌握科学的思考方法,课堂的呈现形式是十分重要的因素。本文中笔者以苏教版小学数学课堂为例,以“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数学味道’”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从四个角度对这一论题展开研究,望借此能够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回归数学本质、提升数学魅力”的重要意义和关键作用。
  【关键词】数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味
  数学是理性文化的代表,也是人类思维科学的结晶,一切数学运算、数学推理和数学探究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严密、精确、思辨的特征,都彰显了数学这门学科本身所具有的逻辑性和应用广泛性。可以说数学不仅是人类思维拓展和进步的重要目标和工具,更是人类科学文化的最高境界和最终指向,而这一切内容、特征和要素,体现在数学课堂上,就是所谓的“数学味道”。对于数学教师而言,数学课必须要有“数学味道”,只有这样才能让数学课堂不脱离其本质,不失去其宗旨。
  一、 从理性角度挖掘数学思想
  所谓的理性,必然离不开对逻辑概念的诠释。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说起的“推理”“讲道理”,本质上都是对既定规律和逻辑思维的按部就班,是对法则规定的有意执行,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推理本质上和道理这又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概念。比如现实教学当中,很多教师习惯于将对一道数学题目的具体做法、对一个法则及规律的生成和推理过程,进行大篇幅的论述,但是对于这一过程中所涵盖的本质性内容却鲜有涉及。数学思想可以说是构成个体展开思考、推论的重要基础,亦是学生日后展开学习的重要前提,小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其必然对抽象的理论、思想存在接受的难度,但是教师却可以尝试着将理性思维潜移默化在感性的教学内容当中,进行渗透,以下面一则教学案例为例。
  在进行“圆”的一节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与圆有关的各种概念,比如“直径”。事实上对“直径”概念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除语言之外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比如尝试着让学生找到圆内最长的线段,尝试着画出经过圆心的线段,并测量其长度等。但事实上由于线段本身具有抽象性,这种尝试绘画和选择的方式,并不具有全面性和覆盖性,但是教师却可以引导学生从几个例子和抽象的形象当中,找到关于圆的直接的潜在的理论。比如“经过圆心可以画出无数条线段,这些线段的长度一样,并且是园内所有线段当中最长的线段”——当学生能够感受到这种理性的概念时,其再对“圆”这个图像进行认识时,就会自行将看似一体的圆进行解构,挖掘出潜在的各种元素,以一种理性的思维去分析、去认知。
  二、 从思维角度权衡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是可以用来解题的一种手段,也可以称之为用来展开实践应用的必然性工具。但是对一种数学方法的掌握,其间必然包含着对数学思想体验、感悟和渗透的全过程,笔者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时常会遇到这样一类问题,很多学生表示自己能够听懂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但是一旦自己展开解题过程,常常会没有思路,对一切概念也开始似是而非,犹豫不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对数学方法的内化过程,很显然依靠教师单纯的口述或主动性的“灌溉”方式展开的教学,其间所渗透的教学方法并不能起到内化的作用。甚至课堂一结束,相关的教学内容就从学生的脑海中消失得无影无踪,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让数学在学生的记忆中实现深化,就需要教师从思维的角度权衡数学方法的传授。
  比如以这样一道题目为例。
  “幼儿园大班有35人,中班有31人,小班有24人,将180块巧克力按人数比分给三个班的小朋友,则每个班应该分多少块?”
  首先,从问题的发展情境上来说,这属于按比例分配问题,其不同于“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配给若干个对象”,而是存在比例一一对应的关系。也就是说当幼儿园大班人数 ∶中班人数 ∶小班人数=35 ∶31 ∶24时,将180块巧克力分成三组,其各自的比例也要保持35 ∶31 ∶24。那么根据这种思路,这道题目就可以转化为,将180块巧克力分成三组,保证35∶31∶24的比例,那么这三组所对应的巧克力各自是多少块?
  其次,这道题目还有一种解题思路,可以称之为转化思想,因为“按人数比分给三个班的小朋友”,也可以视作“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得巧克力的数量一样多”。因为三个班共有35+31+24=90位小朋友,所以可以推断出在平均分的原则下,每位小朋友可以分得两块巧克力,按照这个数值,就可以推断出每个班级总体分了多少块。
  回看这两种解题思路会发现,其区别在于对已知条件的使用,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掘已知条件,感知言外之意,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考方式对其进行剖析,探索出更多的解题方法。
  三、 从历史角度审视数学内涵
  数学不等同于文史类学科,但亦有其发展的历史和自我成长的脉络,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些历史虽然显得厚重,显得与现实生活颇有距离,但一定程度上的了解,却能让小学生们通过那一串数字符号,一个个运算规律,感受到古往今来,无数中外数学家为科学探索、为事业奉献的精神,感受到数学本身所拥有的强大魅力与精神力量。比如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祖冲之对圆周率计算所做出的贡献,比如国外著名数学家高斯在童年时期著名的“1+2+3……+99+100”的故事,这些发生在历史上真实的故事就是很好的数学教材,是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一种数学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如此的内容进行充分挖掘,也有助于提高课堂品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精神,感知数学内涵,提高数学品位。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很多时候,教师为了加强学生对各种公式、推理方法的了解和记忆,会在其间引入大量的典故来辅助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最为理想的一种数学学习状态就是在理性中感受到科学的感性,在感性中体会到潜在的理性,或许很多年后成长的学生对于每一个公式、每一种计算方法已经了然于胸,但是对于公式推导过程中的前前后后,无数关于数学知识的典故和历史也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记忆,这些记忆都意味着一种精神,不光是对数学学习,对于其一生的成长都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将会对其日后的成长、学习和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
  四、 从人本角度把握数学教育
  作为信息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门支柱性和工具性学科,数学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而我们每一个人在现实生活当中也都离不开这样一种“工具”。但是从中国现阶段的国情来看,在学生接受教育阶段,数学受到应试思维的影响,其“功能”属性在逐年降低,反之作为升学考试的达标测验手段之一,很多教师会知道学生在校期间学好数学,是为个人将来的升学与前景谋策,甚至于考试一结束,很多孩子丢掉书本,数学随之成为“过眼云烟”。
  因此,笔者认为要想让数学课堂上有更多的数学味道,就必须关注并认识到数学教育本身,回归数学本质,意识到数学作为一门学科、作为一种工具本身所具有的趣味性。从人文角度来说,教师应自小培养学生一种主动去使用数学、应用数学、感知数学的本领和意识,摆脱为考试而学数学的极端心理,更加理性地掌握数学当中所蕴含的推理、计算、逻辑和判断的精髓。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成绩的提升,亦要关注数学素养的培育,要通过不同教学方法、教学思路的引进,帮助学生成长,让数学课堂充满“数学味道”。一堂优质的数学课不仅会实现学生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上的提升,更具有能促使学生展开探索和思辨,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主精神的功能和效果,而这也是当下广大小学数学教师不得不慎重对待和积极探索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闫会琴.浅议小学数学趣味教学中的“数学味”[J].学周刊b版, 2013(6).
  [2] 回莉丽.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 2013(11).
  [3] 付灵.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数学味道[J].读与写旬刊, 2016(7).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创设具有问题性、趣味性、任务化的情境,有效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优化学生已有的学习方式,体现互动、互助和个性化的学习,让学习途径更加丰富,评价方式更加多元化。  【关键词】网络环境 学习方式 有效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新课程改革逐步推进的今天,利用网络环境激发自主学习的模式正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建构最重要的是让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被
期刊
在小学低年级学生眼中世界是一个五彩缤纷、充满童趣的世界,学生生活在这个多彩的世界中,语言文字随处可见,但是要他们把所见的多彩世界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就有一定的难度了。  几年的低年级教学实践中我边学习,边摸索,边实践,有了自己的一点点体会。  一、 激发兴趣,先说后写,使学生乐写  低年级的孩子,刚入学就让他们写话,中间没有过渡,容易使孩子产生畏难情绪,兴趣也就不会产生。教师应设法化解这种难度,充分
期刊
【摘 要】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写作能力是小学阶段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有效指导小学生写作面临课时紧、难度大的双重问题,此时翻转课堂理念应运而生。  【关键词】翻转课堂理念 写作能力 提升  让英语老师异常苦恼的问题是什么?课时紧,课上没有充足时间让学生完成书面作业;课下琐事缠身,来不及批改学生作业。学生非常头疼的事情则是,各科学业负担重,在学校来不及完成作业;课上听不懂,回
期刊
【摘 要】四格漫画创作的源泉是孩子的生活故事,虽然孩子的成长历程中有许多可乐、可思、可画的小故事,但因为缺少指导,学生在捕捉、提炼、想象和再造生活故事时遇到了瓶颈。文章从四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帮助学生积累、创作生活故事蓝本:强化体验,引导学生自主寻找生活故事;激发灵感,指导学生即兴捕捉生活故事;创设主题,帮助学生用心经营生活故事;寻找创意,激发学生艺术再造生活故事。  【关键词】生活故事 自主寻找 即
期刊
【摘 要】数是十分抽象的,要引导学生从直观走向抽象,从而认识数的意义,老师就要精心选取素材,合理安排操作活动,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思考和表达,在交流活动中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如此才能帮助学生把握核心概念,体会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感。  【关键词】操作 开放 引领 数感  新课标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这种感悟是一个具体而又抽象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积累、
期刊
【摘 要】少年如天性,习惯如自然。少年儿童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又极具可塑性的阶段,是进行“八礼四仪”教育的最佳时机。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对小学生“八礼四仪”的教育策略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实施,从“学”“练”“演”“评”这四方面狠抓落实。  【关键词】八礼四仪 原则 策略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而当今的学生许多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优越的生活条件,家庭教育的缺失,长辈的无原则宠爱,
期刊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在课堂上要倾听学生的个性感悟和体验,但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认知积累有局限,在阅读教学中我总结出一些有效复述训练的策略,对培养学生“说出来”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有的放矢 兴之所至 循序渐进 潜移默化  经常听到老师说,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个问题提出,没几个学生举手发言,站起来说的也像挤牙膏一样,问一句,说一句。也有的阅读课上,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但过后也像
期刊
【摘 要】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遭遇一些意外,造成意外的因素也是多样的。面对意外,处理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课堂进程或课堂效果。意外突来,我们要顺势而为,适当追问与引导,顺势切入例子进行思辨与感悟,让它成为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意外突来 顺势而为 教学资源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遭遇意外,束手无策是自然现象。教师应对得好,课就会精彩灵动,非常漂亮;反之,则黯然失色。意外,这是对教
期刊
【摘 要】青春期的学生,人生观、世界观正在逐渐形成,他们都有鲜明的特点,因此在处理学生问题上,教师不能一概而论,必须因材施教,找准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  【关键词】学生心理特点 因势利导 管理策略  笔者在闲暇期间读到一篇文章《石头的纹路》,文中提到作者去乡下看外公,顺便散心。作者的外公是村里有名的石匠,外公叫作者帮他敲开一块石头。作者想敲开
期刊
【摘 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英语课堂教学新的风向标,本文主要结合江苏省第十二届“蓝天杯”小学英语会课观摩暨学术交流活动中的课例,从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习能力、文化品格和语言能力等四个方面阐述笔者对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思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 思维品质 学习能力 文化品格 语言能力  江苏省第十二届“蓝天杯”小学英语会课观摩暨学术交流活动于2016年9月29日~30日在江苏省镇江市南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