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大气·有灵气·接地气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cl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8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I、II、III卷政治试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视学科核心素养考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觀,发挥考试的育人功能,推动高考改革和教育教学改进与发展。试卷特色鲜明,亮点突出,主要表现为:立意显大气,试题有灵气,答案接地气。
  关键词:政治高考;核心素养;特色和亮点
  2018年的高考已尘埃落定。综观全国文科综合的三套试卷,政治试题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素质教育要求,突出学科核心素养考查,在保持稳定的同时,不断深化内容和形式改革,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三套试卷的题目虽各不相同,但在试题立意、材料选取、问题设计、答案设置等方面,有着共同特色和突出亮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立意显大气
  试题立意是试题设计的核心和灵魂,统率着试题设计的各个环节,对命题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8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三套政治试题,立意高远、彰显大气。
  1.突出核心素养,强化育人功能
  2018年高考全国卷政治试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主线,围绕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世情国情社情,坚定理想信念,形成正确价值观,培养、教育学生成为有国家意识、责任担当、文化自信、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
  试题紧扣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突出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融入命题,引导学生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四个自信”。如,I卷第39题通过引导学生对宪法修改过程的分析,将教材知识点与党中央关于宪法修改要坚持党的领导、依照法定程序推进、广泛凝聚共识等原则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的正确认识和把握,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宪法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助力学生增强宪法意识,维护宪法尊严。II卷第39题,以党的十九大报告和新修订的党章中有关“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的重大论断为素材,要求学生分析为什么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引导学生领悟坚持党的领导的历史逻辑、政治逻辑、实践逻辑;第40题以我国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院士为代表的杂交水稻研发团队长期从事杂交水稻研发推广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素材,充分展现奋斗精神的时代价值和强大生命力,彰显中国文化的价值。III卷第22题以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创新性重大论断为材料,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我国国情,认识到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化,体会我国改革发展实践的自觉性、创造性在不断增强;第40题以开国将军甘祖昌不忘初心、艰苦奋斗的感人事迹为材料,将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融入试题内容之中,增强试题的文化感染力,引导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崇高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重视基础知识,考查关键能力
  2018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政治试题坚持正确的命题导向,融基础知识与能力考查于一体,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求学生具备“四种”能力,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
  首先,试题围绕学科核心知识和主干知识,突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考查,体现基础性要求。与往年相比,试卷难度略有下降。如,I卷第12题考查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中的基础知识;第17题以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为素材,考查加强和维护民族团结的有关知识。II卷第12题考查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的影响,第20题考查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文化意义。III卷第18题以中国参与国际减贫扶贫为背景,考查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和我国的外交政策;第21题结合改革开放40周年,考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这些试题立足基础,有利于引导教学向课堂和教材回归,对今后的教学和考试具有较好的导向和引领作用。
  其次,试题聚焦问题解决,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深入考查学科思维品质,体现能力要求。如,I卷第40题,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背景,要求学生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不断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考查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把握问题的能力和理论思维的能力。II卷第14题,通过构建某国财政赤字率和通货膨胀率连续上涨的场景,要求学生思考应对措施,考查学生从政策层面寻求解决方案的能力;第16题以民法总则的相关规定为材料,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践和重要成果,并结合所学知识深化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理解。III卷第16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的颁布为背景,引导学生思考该法对于保障公民依法使用国歌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意义,凸显了对学生法治思维能力的考查,促进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二、试题有灵气
  2018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政治试题,无论是材料的选取,还是问题的设计,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显得灵活、灵动、有灵气。
  1.材料选取新颖独到
  从材料看,三套试卷的选材十分广泛,类型多样,风格各异,既有文字题,也有图表题。试题文字简洁,语言精练,情境设置新颖、科学、合理。
  一是材料鲜活,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三套试卷的大部分试题都立足热点,迎“热”而上,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如,I卷第18题聚焦2017年在中国举办的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第21题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22题聚焦2018年4月召开的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第39题关注宪法的修改,第40题关注改革开放40周年。II卷第15题聚焦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第22题聚焦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第23题聚焦2018年5月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III卷第19题聚焦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的热播,第22题聚焦十九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重大论断,第23题聚焦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第39题聚焦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写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等。这些试题很好地体现了政治学科特征,有利于引导学生关心时政热点,关注社会生活,把握时代脉搏,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意识。   二是材料类型丰富多样,试题结构多元优化。三套试卷的试题以文字材料为主,但也有多道试题以图表的形式呈现材料。如,I卷第12题、II卷第14题以表格的形式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I卷第14题、II卷第12题将基础知识图形化,考查学生的图形分析能力;I卷第15题、III卷第13和15题以折线图形式,考查学生从经济数据图中获取关键信息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II卷第38题以柱状图形式,考查学生解读图表信息、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这些试题图文并茂,结构多元,丰富了材料的表达方式,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
  三是文字简洁、生动,表达严谨、规范,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如,II卷第21题,对中医药理论特点的描述,文字洗练、言简意赅;II卷第23题、III卷第19和40题,文字优美、充满诗意,具有感召力和感染力;I卷第39题将修宪历程精要概括,条理清楚、脉络清晰;I卷第14題、II卷第13题,分别加入了“其他条件不变”和“不考虑其他因素”等信息,文字的表达科学、严谨。另外,三套试卷的很多选择题,选项字数相等,对称工整,具有形式美。
  2.问题设计灵活多变
  从问题设计看,三套试卷的很多试题都比较巧妙、灵活,富有创意,旨在进一步寻求考查内容、考查方式和评价方法等方面的创新,积极探索能够反映学科本质特征、具有学科特色的考查内容与形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如,I卷第12题,将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所产生的影响表格化,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和探究问题。II卷第12和13题均给出了六个选项,对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I卷第38题要求学生“运用经济知识分析近年来我国马拉松热的驱动因素”,第39题“说明宪法修改是如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II卷第38题要求学生“简要说明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并“分析企业税负降低与财政收入增长之间的经济联系”,第39题要求学生“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III卷第38题要求学生“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等。这些问题均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开放性、灵活性,突出思维能力考查,体现创新性要求。I卷第40题第(3)问,要求“就新时代青年学生如何发扬小岗村‘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提出三条建议”,与往年相比,建议多了一条,分数也由传统的4分变为了6分,这释放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即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实践探究类问题,因为这类试题富有思维张力和可探讨的空间,能有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公共参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答案接地气
  就主观题而言,全国卷政治试题一直存在着偏难的现象,一方面与问题的设计比较开放、灵活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参考答案的设置有关。新课改以来,高考政治主观题的参考答案已发生了深刻变化,如淡化教材知识和基本原理,要求学生紧扣材料分析并回答问题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背多分”现象的出现,同时也对教考环节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参考答案实在出人意料、超乎常规,出现了严重的教考脱节现象。如2016年全国I卷第39题第(2)问“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2017年全国I卷第40题第(1)问“《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等,这些问题看起来都比较平常,但给出的参考答案却出乎意料,基本找不到教材的影子,许多学生坦言,答题时信心百倍,看到参考答案后如浇了一盆凉水,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令人欣喜的是,2018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的三套政治试题,主观题参考答案的设置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很多问题的答案都来源于课本,教材观点、教材语言大量出现,显得很接地气。如,I卷第39题,参考答案包括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党的领导、体现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有机统一,宪法修正案经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等;第40题涉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文化的社会作用等。II卷第39题包含党的性质、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第40题包含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文化自信的相关知识内容等。III卷第39题涉及政府的职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政府公信力和政府威信等。这些内容都与教材有着密切联系,甚至大部分都是教材的核心知识和主干知识,学生回答起来比较顺手,有效避免了教考“两张皮”现象。参考答案回归教材,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应该是一个基本的遵循,这既契合高考改革的要求,也符合中学教学的实际,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总之,2018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政治试题科学合理,公平规范,难度适当,具备选拔功能,对今后的教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和引领价值。
其他文献
摘 要:2019年,伴随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思政课及其教学研究热度空前。通过对作为教学研究“风向标”的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全年转载论文多角度的统计分析,梳理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中学思政课教学等研究热点,并对高中新课标深度研读等未来可能的研究重点作展望。  关键词: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综述;中学思政课;研究
一、“任务驱动型作文”基本特征  “任务驱动型作文”是2015年高考语文作文写作中脱颖而出的新题型。同样属于“材料作文”,它与之前流行的“新材料作文”究竟有什么区别?其写作要领又是什么?  我们还是通过实例比较一下二者的区别。先看2015年高考湖南卷的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浓荫匝地,是飞禽、走兽们喜爱的憩息场所。飞禽、走兽们经常讲它们旅行的见闻,大树
思想政治课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提高学生思想觉悟、转变学生思想,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需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思政课教师该如何聚焦课堂有效性,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王恒富老师的《过有品位的课堂生活》一书向我们传递了其中的哲
重點诠释  1.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解释说明事物,阐明事理,从而给读者提供知识的一种文体。  2. 在高考书面表达中,其主要命题形式为图表式作文,有时也以图画式和提纲式作文来呈现写作材料。  3. 它要求语言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说明过程讲究层次性和条理性。  4. 这种文体通常用第三人称,时态以一般现在时为主。  说明文主要类型  1. 描写某事物的性质功用。  2
摘 要: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思想政治教师的光荣使命和分内之事。当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十九大精神时,学懂弄通是一个层次的要求,认可赞同则是另一层次的要求。“如何让学生认同”,考验着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对于这样一个关乎全民福祉的纲领性文件,在教学方式的选取上,需要以令人信服的事实为依据,即事实为据;需要以引导学生认可赞同为目标,即认同导向。  关键词:十九大精神;事实;认同;政治课教
“生活明朗,万物可爱。人间值得,未来可期。”这是我读完吴非老师这本《致青年教师》心底最真实的感知。从《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到《让我们回到童年》,数十个篇章里,我的脑海中总是会浮现出一个个充满童心、童真和童趣的青春故事。  童心 | 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  “你问我最喜欢听什么歌?”  “儿歌,孩子的歌。”  拜读到吴非老师《生命之歌》一文时,已是本书第六辑《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感动于文中提及《
一、單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1. Mr Commonwewalth often says that success in making money is not always a good of success in life.  A. beliefB. element  C. criterionD. instance  2. The volunteers provide
Unit 3    Ⅰ.单词拼写 (根据首字母提示写出单词的正确形式)  1. Your luggage will be c______by helicopter from the airport to your hotel.  2. China built the Great Wall to s______its defence against invaders.  3. I put f
摘要:高中“后进班级”和“后进生”的管理转化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积极探究“后进班”和“后进生”的形成原因以及“后进班”和“后进生”的管理转化策略,对于解决这类问题有着极为有利的指导意义。同时,及时对“后进班”和“后进生”管理转化效果加强思考,积累和形成有效的班级管理经验,以利于进一步开展好此类班级管理工作。“后进班”和“后进生”管理转化工作的有效开展,正是注重对“人”的培养和发展,
理解与批判、练习与构建、迁移与应用是深度学习三大特点。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需要教师确立高阶思维发展目标,创设真实情境,整合意义连接的学习内容,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关联、有意义地学习。通过基于历史现象的发现,研究事件的关联,借助史料实证,提升高阶思维,可以有效促进学科的深度学习。  一、呈现丰富的历史现象,创设深度学习氛围  历史现象一般可分为政治现象、经济现象、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