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用奔放、动感的画面,渲染烘托出激昂的课堂氛围,感受到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和火烈;品味课文语言的气势、节奏与激情,感受黄土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最后在以“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升华主题,来赞美我们的黄土文化,赞美黄土后生们与恶劣环境的搏击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关键词:腰鼓;壮阔;豪放;后生;粗犷;豪迈
《安塞腰鼓》是陕西作家刘成章先生的散文名篇,这篇课文文质兼美,语言激情澎湃,铿锵有力,思想内涵丰厚,特别是其中一些写意的语句,含义深刻,发人深思。但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要透彻理解文本的全部内涵,还有相当大的难度。根据学生实际,我确立本课主要解决三个问题,即
1、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品味课文语言的气势、节奏与激情。
3、掌握“三读”式散文阅读赏析方法。
教学过程的设计,我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新课标认为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我的理解是这揭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属性——对话性。围绕这一属性,教学过程中注重以下四个方面:
一、注重情境创设
在教学时,为了深化学生对安塞腰鼓的理解,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用奔放、动感的画面,渲染烘托出激昂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捶击腰鼓,点燃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性地感受到生命的激越;感受到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和火烈;感受黄土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在这样的情感下,最后在以“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升华主题,来赞美我们的黄土文化,赞美黄土后生们与恶劣环境的搏击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注重问题设计
“学贵有疑”。在教学中,我力求精心设计,如:(1)安塞腰鼓除了碰撞在山崖和观众的心上,还可以碰撞在哪里呢?这一问题的设计,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让学生明白了安塞腰鼓不仅仅是一种地域文化,它已经影响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他不愧为“天下第一鼓!”(2)抓住“好一个安塞腰鼓!”这一条贯穿全文的主线,以它为引子层层展开四个方面的教学,每一层都以“安塞腰鼓好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引领学生切入文本,并最终都回归到这个点上,以 “好一个安塞腰鼓!”引导学生提炼、归纳每一层的要义,体会安塞腰鼓的艺术魅力。突出、深化了文章的主旨。好一个安塞腰鼓,好在 哪里?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这个问题一提出,能统领下面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很明确。这样的问题是主干性的。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语言的品析,从舞蹈场面、鼓响力量、茂腾腾的后生、变幻的舞姿这四个方面对安塞腰鼓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三、注重文本意识、人文意识
语文是一门有着丰富人文内涵的学科,《安塞腰鼓》是一篇闪现有关人文之光的文章。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很注重文本。整堂课,大块时间是朗读课文,品味语句。紧紧围绕课文,朗读精彩的段落,品味自己喜欢的语句。通过朗读品味,学生能充分感受到安塞腰鼓表演中的那股“劲”,体验到它所宣泄的生命的力量,潜移默化之间养成积极面对生活的情感态度和生命在于奋力搏击的价值观念。文章从四个方面写安塞腰鼓的特点,其中一、三两个方面是重点,所以我是浓墨重彩,引领学生品词析句、朗读感悟。第6自然段重点抓了“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一排比、比喻句,引领学生从词语到词组到句子层层丰富地品味语言的精妙,体会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火烈。其次是“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这一句,引领学生提挈三对反义词(冰冷——燥热;恬静——飞溅;困倦——亢奋)来体会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火烈。识别排比句,为其划分类型,品读排比句及意味深长的语句,体味其中的气势、节奏和激情,学生在朗读感知的同时,语文知识得以落实,阅读技能得以培养。由初读感知,到品读美句,再到解读难句,逐步深入的“三读”,既是教学内容呈现的过程,也教给了学生品读赏析美文的基本步骤及方法。
四、注重朗读
《安塞腰鼓》这篇文章语言如诗如画,极富音乐美。在内容和形式上取得了完美的统一。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显得铿锵激昂,同时还大量运用排比,使内容表达得更加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针对这篇课文的特色,定位教学重点就是要通过朗读课文,赏析语句,感受黄土文化的淳朴厚重,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感受黄土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所以我整堂课都是紧贴文本,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有个人读、齐读,有叠加读、开火车读,有男女生分读和男女生接读,等等,最精彩的是读第6自然段的排比句时让学生叠加读,很有气势。通过读,让学生感知语言的精彩,感悟语言的含义和语言背后的深意,感受语言的魅力。
综观整堂课,自己激情地演绎着《安塞腰鼓》的教学,全身心地投入在教学中,安塞腰鼓已进入了我的心中,在心中隆隆作响。学生激情地朗读着、深刻地解读着文本,想必安塞腰鼓也已经敲响在他们心上。略有几个细小的地方没有我期待的那样出彩,但整堂课燃烧着安塞腰鼓和《安塞腰鼓》的激情!
作者简介:朱曼(1973.2-),女,汉,职称:一级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教育教学,单位: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风轮小学。
关键词:腰鼓;壮阔;豪放;后生;粗犷;豪迈
《安塞腰鼓》是陕西作家刘成章先生的散文名篇,这篇课文文质兼美,语言激情澎湃,铿锵有力,思想内涵丰厚,特别是其中一些写意的语句,含义深刻,发人深思。但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要透彻理解文本的全部内涵,还有相当大的难度。根据学生实际,我确立本课主要解决三个问题,即
1、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品味课文语言的气势、节奏与激情。
3、掌握“三读”式散文阅读赏析方法。
教学过程的设计,我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新课标认为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我的理解是这揭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属性——对话性。围绕这一属性,教学过程中注重以下四个方面:
一、注重情境创设
在教学时,为了深化学生对安塞腰鼓的理解,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用奔放、动感的画面,渲染烘托出激昂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捶击腰鼓,点燃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性地感受到生命的激越;感受到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和火烈;感受黄土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在这样的情感下,最后在以“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升华主题,来赞美我们的黄土文化,赞美黄土后生们与恶劣环境的搏击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注重问题设计
“学贵有疑”。在教学中,我力求精心设计,如:(1)安塞腰鼓除了碰撞在山崖和观众的心上,还可以碰撞在哪里呢?这一问题的设计,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让学生明白了安塞腰鼓不仅仅是一种地域文化,它已经影响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他不愧为“天下第一鼓!”(2)抓住“好一个安塞腰鼓!”这一条贯穿全文的主线,以它为引子层层展开四个方面的教学,每一层都以“安塞腰鼓好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引领学生切入文本,并最终都回归到这个点上,以 “好一个安塞腰鼓!”引导学生提炼、归纳每一层的要义,体会安塞腰鼓的艺术魅力。突出、深化了文章的主旨。好一个安塞腰鼓,好在 哪里?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这个问题一提出,能统领下面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很明确。这样的问题是主干性的。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语言的品析,从舞蹈场面、鼓响力量、茂腾腾的后生、变幻的舞姿这四个方面对安塞腰鼓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三、注重文本意识、人文意识
语文是一门有着丰富人文内涵的学科,《安塞腰鼓》是一篇闪现有关人文之光的文章。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很注重文本。整堂课,大块时间是朗读课文,品味语句。紧紧围绕课文,朗读精彩的段落,品味自己喜欢的语句。通过朗读品味,学生能充分感受到安塞腰鼓表演中的那股“劲”,体验到它所宣泄的生命的力量,潜移默化之间养成积极面对生活的情感态度和生命在于奋力搏击的价值观念。文章从四个方面写安塞腰鼓的特点,其中一、三两个方面是重点,所以我是浓墨重彩,引领学生品词析句、朗读感悟。第6自然段重点抓了“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一排比、比喻句,引领学生从词语到词组到句子层层丰富地品味语言的精妙,体会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火烈。其次是“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这一句,引领学生提挈三对反义词(冰冷——燥热;恬静——飞溅;困倦——亢奋)来体会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火烈。识别排比句,为其划分类型,品读排比句及意味深长的语句,体味其中的气势、节奏和激情,学生在朗读感知的同时,语文知识得以落实,阅读技能得以培养。由初读感知,到品读美句,再到解读难句,逐步深入的“三读”,既是教学内容呈现的过程,也教给了学生品读赏析美文的基本步骤及方法。
四、注重朗读
《安塞腰鼓》这篇文章语言如诗如画,极富音乐美。在内容和形式上取得了完美的统一。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显得铿锵激昂,同时还大量运用排比,使内容表达得更加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针对这篇课文的特色,定位教学重点就是要通过朗读课文,赏析语句,感受黄土文化的淳朴厚重,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感受黄土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所以我整堂课都是紧贴文本,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有个人读、齐读,有叠加读、开火车读,有男女生分读和男女生接读,等等,最精彩的是读第6自然段的排比句时让学生叠加读,很有气势。通过读,让学生感知语言的精彩,感悟语言的含义和语言背后的深意,感受语言的魅力。
综观整堂课,自己激情地演绎着《安塞腰鼓》的教学,全身心地投入在教学中,安塞腰鼓已进入了我的心中,在心中隆隆作响。学生激情地朗读着、深刻地解读着文本,想必安塞腰鼓也已经敲响在他们心上。略有几个细小的地方没有我期待的那样出彩,但整堂课燃烧着安塞腰鼓和《安塞腰鼓》的激情!
作者简介:朱曼(1973.2-),女,汉,职称:一级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教育教学,单位: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风轮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