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湖北武汉西南部的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作为中法在生态领域合作的试点,从几年前开始建设以来就得到了中法双方的高度重视。
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领域的合作一直是中法合作的重点之一。2018年1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与来访的法国总统马克龙的深入交流中,同时提到了两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意向。习近平指出,《巴黎协定》倡导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同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最新发展理念相契合。中国将立足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认真履行《巴黎协定》框架内应该承担的义务。
1月10日,在访华行程结束召开记者会时,马克龙总统在回答本刊记者有关生态合作问题的提问时指出:“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是中法两国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战略伙伴关系的一个具体实例。城市化对当今中国,乃至未来的中国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法国希望加强双方伙伴关系,为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综合支持。”
其实,位于湖北武汉西南部的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作为中法在生态领域合作的试点,从几年前开始建设以来就得到了中法双方的高度重视。
首个中法生态合作项目
“生态城的法国元素越来越多,入驻的法企越来越多,这些变化让我有一种成就感。”26岁的吕美琪是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管委会的法文翻译,作为项目“深度参与者”,她见证了生态城从启动到现在的变化。2014年3月,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项目正式签约。2015年,研究生毕业的吕美琪应聘至生态城。她投身的第一项工作是筹备第二届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接踵而至的是紧锣密鼓的资料翻译、外事联络、接待法国专家团队、会议翻译。短短两年,这个文静内向的姑娘已经从一个职场新人成长为多面手。
中法两国高层一直以来都在关注和积极推进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项目。2013年时任法国总理让·马克·埃罗带队访问武汉,就生态城项目同中方进行深入交流;2014年3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法国,同时任法国总统奥朗德共同见证了两国政府代表签署《关于在武汉市建设中法生态城的合作意向书》,作为中法合作的首个生态城项目,同时作为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合作项目,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就此确立了它的重要地位。2017年2月,时任法国总理贝尔纳·卡泽纳夫访问生态城,掀起了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的全球推介活动。2017年9月,第四届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期间,法国驻华大使黎想带领40多家法国企业,参观了在建的生态城。他表示,在生态城建设过程中,法国和中国的气候专家可以互相学习借鉴,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让我们的后代生活更美好。
在將近4年的时间里,生态城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中方专家与法国阿海普建筑设计公司等六家法国顶级设计公司组成的团队,共同完成了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项目总规、专项规划、城市设计、控制性详规的建立和编制工作。在园区内建设了一座中法友谊大桥,一个雷诺自动驾驶示范区,在建项目有地铁蔡甸线、知音文化公园、有轨电车、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永久会址,暨生态城规划展示馆等项目。
与此同时,生态城管委会聘请了德勤公司协助制定生态城的战略定位和产业规划,在产城融合上先行了一步。
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管委会第一副主任彭巧娣认为,一个城市只有发展合适的产业,才能带动城市其他方面的可持续。她表示:“我们在规划之初便设计好产城融合的思路,正是在为生态城下一步的建设打实基础,产业方向的确立对生态城,乃至武汉市未来的经济发展都会是一个巨大的推力,同时也会促进中法之间更深层次的交流。”
生态城的示范作用
目前国际上的生态城市建设大体分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在生态环境最恶劣的地方,通过人类的力量加以改造,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另一个思路是在自然环境好、生态优势集中的地区建设生态城,在城市化发展的同时,实现环境的可持续。这正是武汉生态示范城的初衷,而生态城选址在武汉也不是一种偶然。
武汉是法国在华投资最多的城市,已经有近90家法国企业集聚于此,推动了武汉的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在法企集聚、法国人集聚的区域推进法国的城市化概念,双方的交流必定更加顺畅高效。
另一方面,法国是环境大国,2015年的巴黎气候大会通过了《巴黎协定》,更是体现了法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的积极态度。同时,法国也愿意把它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分享给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
两方面的先决条件推动了中法之间这次合作。在彭巧娣看来,法国选择生态环境优美的武汉蔡甸区来移植它的生态可持续案例是一次强强联合。她说:“中法生态城先天条件充足,再加上法国的经验和技术,可以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为人们提供低碳示范的居住范例。”
与中国目前拥有或在建的生态城市项目相比,武汉生态城显得与众不同,它的名字里多了“示范”二字。在过去的4年里,中法双方在思维方式和操作实践方面不断磨合,逐渐形成了一个双方都认可的合作方式。这样的磨合给未来两国合作建设生态城市提供了一个示范的思路,更重要的是,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上,中法生态城为中国的城市化乃至全球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可能性。
从2014年起,基于武汉生态城的合作实践,中法两国每年举办一次“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论坛的永久会址建在生态城内,也预示着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的常态化,双方通过论坛的对话通道,从实践到理论,总结可持续的“示范”经验。
欢迎创新和科技企业
“中法双方态度都非常积极坦诚,”生态城管委会综合处处长汤媛玲认为,尽管中法两国拥有不同的文化和国情,但双方基于共同的发展目标,都表现出强烈的沟通愿望。
法国不但在环境保护、生态城市建设和社会管理上有丰富的经验,时尚创意产业也非常发达,这些都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输入到武汉生态城的建设,乃至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彭巧娣表示:“法国很多创意型和科技型的中小型企业有非常强烈的愿望到生态城来投资发展,我们非常欢迎。我们也欢迎法国的高科技企业,甚至实力雄厚的国际企业来兴业。”
彭巧娣将生态城39平方公里的区域比喻成一张白纸。“在一张白纸上画出最美的图画,关键就在于我们怎么画,这取决于中法双方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合作,中方用什么样的优惠政策吸引法方投资,找到更契合双方需求的方式进行对接。”在行动方面,武汉生态城已完成六大产业板块的规划,其中单独设立了一个创意产业区、一个信息科技产业区,吸引法国创新和科技企业,安心落户生态城。
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领域的合作一直是中法合作的重点之一。2018年1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与来访的法国总统马克龙的深入交流中,同时提到了两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意向。习近平指出,《巴黎协定》倡导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同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最新发展理念相契合。中国将立足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认真履行《巴黎协定》框架内应该承担的义务。
1月10日,在访华行程结束召开记者会时,马克龙总统在回答本刊记者有关生态合作问题的提问时指出:“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是中法两国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战略伙伴关系的一个具体实例。城市化对当今中国,乃至未来的中国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法国希望加强双方伙伴关系,为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综合支持。”
其实,位于湖北武汉西南部的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作为中法在生态领域合作的试点,从几年前开始建设以来就得到了中法双方的高度重视。
首个中法生态合作项目
“生态城的法国元素越来越多,入驻的法企越来越多,这些变化让我有一种成就感。”26岁的吕美琪是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管委会的法文翻译,作为项目“深度参与者”,她见证了生态城从启动到现在的变化。2014年3月,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项目正式签约。2015年,研究生毕业的吕美琪应聘至生态城。她投身的第一项工作是筹备第二届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接踵而至的是紧锣密鼓的资料翻译、外事联络、接待法国专家团队、会议翻译。短短两年,这个文静内向的姑娘已经从一个职场新人成长为多面手。
中法两国高层一直以来都在关注和积极推进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项目。2013年时任法国总理让·马克·埃罗带队访问武汉,就生态城项目同中方进行深入交流;2014年3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法国,同时任法国总统奥朗德共同见证了两国政府代表签署《关于在武汉市建设中法生态城的合作意向书》,作为中法合作的首个生态城项目,同时作为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合作项目,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就此确立了它的重要地位。2017年2月,时任法国总理贝尔纳·卡泽纳夫访问生态城,掀起了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的全球推介活动。2017年9月,第四届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期间,法国驻华大使黎想带领40多家法国企业,参观了在建的生态城。他表示,在生态城建设过程中,法国和中国的气候专家可以互相学习借鉴,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让我们的后代生活更美好。
在將近4年的时间里,生态城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中方专家与法国阿海普建筑设计公司等六家法国顶级设计公司组成的团队,共同完成了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项目总规、专项规划、城市设计、控制性详规的建立和编制工作。在园区内建设了一座中法友谊大桥,一个雷诺自动驾驶示范区,在建项目有地铁蔡甸线、知音文化公园、有轨电车、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永久会址,暨生态城规划展示馆等项目。
与此同时,生态城管委会聘请了德勤公司协助制定生态城的战略定位和产业规划,在产城融合上先行了一步。
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管委会第一副主任彭巧娣认为,一个城市只有发展合适的产业,才能带动城市其他方面的可持续。她表示:“我们在规划之初便设计好产城融合的思路,正是在为生态城下一步的建设打实基础,产业方向的确立对生态城,乃至武汉市未来的经济发展都会是一个巨大的推力,同时也会促进中法之间更深层次的交流。”
生态城的示范作用
目前国际上的生态城市建设大体分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在生态环境最恶劣的地方,通过人类的力量加以改造,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另一个思路是在自然环境好、生态优势集中的地区建设生态城,在城市化发展的同时,实现环境的可持续。这正是武汉生态示范城的初衷,而生态城选址在武汉也不是一种偶然。
武汉是法国在华投资最多的城市,已经有近90家法国企业集聚于此,推动了武汉的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在法企集聚、法国人集聚的区域推进法国的城市化概念,双方的交流必定更加顺畅高效。
另一方面,法国是环境大国,2015年的巴黎气候大会通过了《巴黎协定》,更是体现了法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的积极态度。同时,法国也愿意把它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分享给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
两方面的先决条件推动了中法之间这次合作。在彭巧娣看来,法国选择生态环境优美的武汉蔡甸区来移植它的生态可持续案例是一次强强联合。她说:“中法生态城先天条件充足,再加上法国的经验和技术,可以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为人们提供低碳示范的居住范例。”
与中国目前拥有或在建的生态城市项目相比,武汉生态城显得与众不同,它的名字里多了“示范”二字。在过去的4年里,中法双方在思维方式和操作实践方面不断磨合,逐渐形成了一个双方都认可的合作方式。这样的磨合给未来两国合作建设生态城市提供了一个示范的思路,更重要的是,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上,中法生态城为中国的城市化乃至全球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可能性。
从2014年起,基于武汉生态城的合作实践,中法两国每年举办一次“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论坛的永久会址建在生态城内,也预示着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的常态化,双方通过论坛的对话通道,从实践到理论,总结可持续的“示范”经验。
欢迎创新和科技企业
“中法双方态度都非常积极坦诚,”生态城管委会综合处处长汤媛玲认为,尽管中法两国拥有不同的文化和国情,但双方基于共同的发展目标,都表现出强烈的沟通愿望。
法国不但在环境保护、生态城市建设和社会管理上有丰富的经验,时尚创意产业也非常发达,这些都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输入到武汉生态城的建设,乃至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彭巧娣表示:“法国很多创意型和科技型的中小型企业有非常强烈的愿望到生态城来投资发展,我们非常欢迎。我们也欢迎法国的高科技企业,甚至实力雄厚的国际企业来兴业。”
彭巧娣将生态城39平方公里的区域比喻成一张白纸。“在一张白纸上画出最美的图画,关键就在于我们怎么画,这取决于中法双方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合作,中方用什么样的优惠政策吸引法方投资,找到更契合双方需求的方式进行对接。”在行动方面,武汉生态城已完成六大产业板块的规划,其中单独设立了一个创意产业区、一个信息科技产业区,吸引法国创新和科技企业,安心落户生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