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从我国古代就一直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一直影响着我国的教育体系。面对现今高职院校出现的工学分离,实践性不强,学生的全面发展遭到阻碍等一系列情况,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且改革的过程中要结合“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以其为突破口,大力推行能够适应快速的社会和时代变化的教育教学改革,打造一个良好的,健康的教育环境。本文就针对这一问题作出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工学结合
在社会生活不断更新,知识经济时代迅速变革的当下,高职院校的职能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适应不断进步的时代的全面发展的人才。高等院校和高中学校教育教学模式的变化给高职院校的发展和改革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高职院校应该抓住这个契机,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学生的主体性和高职院校自身状况放在首位,加大改革力度,力求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实现高职院校健康良好的发展。
一、“工学结合”的发展源流
“工学结合”在我国已经有了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底蕴,其中承载着我国灿烂的文化和学术成就。在古代,某些技艺和技能只有特定的一类人群熟悉,为了更好地将这份技艺传承下去,他们会收徒,但收徒的数量仅限于1到3人,然后把这门技艺的诀窍传给徒弟。与此同时,一边让徒弟练习,一边磨练习得的技能。然后徒弟出师,成为师傅,将这门技艺一直传承下去,其中的学习窍门和练习便是最早形式的“工学结合”。这种培养模式到了后来逐渐演化成了教师教授学生这一模式。教师将相关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在获取到了知识的情况下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利用习得的知识磨练自己的技能。现代的“工学结合”的概念就逐渐演化成了工作和学习相结合,在学习中习得相关知识,在工作中检验学习成果,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现状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进步,当今的许多传统教学方式已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国拥有传承性和历史积淀的“工学结合”教育教学模式渐渐偏离了应有的道路。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受到高等院校的改革的影响,忽视了自身应有的社会职责,跟随高等院校的步伐向前走,盲目扩大办学规模,没有革新自身的教育教学模式。同时,在分数至上、就业率至上的时代里,高职院校中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没有得到彻底的贯彻,知识停留在表面上,工作和学习完全分离,企业和校园没有联系。有些学校为了提高就业率,一味灌输给学生生硬的知识和技能,既没有注意到两者的相辅相成,也没有注意到对学生思想道德,个人品质的提高,导致学生进入社会后可能一时间得到了较为满意的工作,但是长久下来,发展缓慢,生活质量下降,个人品格出现问题。最后,虽然当前大多数学校都把“工学结合”当做教育教学改革的口号引领改革,但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上的喊口号式的阶段。在实际中,相关高职院校并没有与相关企业和用人单位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知识在学生毕业时象征性进行一段短时间的实习。这导致了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进入社会面对社会现实问题时措手不及,这让毕业生在面对竞争残酷和飞速变化的社会时适应期过长,适应能力下降,无法及时进入工作状态,从而影响自身发展和社会生产。
三、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
在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模式过于传统老旧的情况下,研究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的教育教学改革就成为了目前高职院校的一条较为合理的出路。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要把学生提高到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上来,改变传统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样可以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出发,增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学生会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主动求索,在遇到疑难问题时充分发挥勇于钻研和探索的精神,通过自身努力解决相关问题。另一方面,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使师生互动和学生主动钻研成为教学课堂的主线,教师由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倡导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学成绩的总结者,这种转变主要通过问题导学和在课堂中设计有趣且意义深刻的教学小游戏来实现。一旦教师角色转变成功,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学习态度得到纠正,同时也增进了师生的友谊,让教师成为一个亦师亦友的伙伴,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育教学环境。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工学结合”模式,在新时代的发展和潮流中形成新的“工学结合”的内涵。同时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也是教学改革必须到达的目标和贯穿始终的主线。
參考文献:
[1]彭叶煜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下的高职教学管理体系建设[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09):33-34.
[2]黄金来.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改革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12):185+188.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工学结合
在社会生活不断更新,知识经济时代迅速变革的当下,高职院校的职能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适应不断进步的时代的全面发展的人才。高等院校和高中学校教育教学模式的变化给高职院校的发展和改革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高职院校应该抓住这个契机,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学生的主体性和高职院校自身状况放在首位,加大改革力度,力求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实现高职院校健康良好的发展。
一、“工学结合”的发展源流
“工学结合”在我国已经有了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底蕴,其中承载着我国灿烂的文化和学术成就。在古代,某些技艺和技能只有特定的一类人群熟悉,为了更好地将这份技艺传承下去,他们会收徒,但收徒的数量仅限于1到3人,然后把这门技艺的诀窍传给徒弟。与此同时,一边让徒弟练习,一边磨练习得的技能。然后徒弟出师,成为师傅,将这门技艺一直传承下去,其中的学习窍门和练习便是最早形式的“工学结合”。这种培养模式到了后来逐渐演化成了教师教授学生这一模式。教师将相关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在获取到了知识的情况下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利用习得的知识磨练自己的技能。现代的“工学结合”的概念就逐渐演化成了工作和学习相结合,在学习中习得相关知识,在工作中检验学习成果,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现状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进步,当今的许多传统教学方式已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国拥有传承性和历史积淀的“工学结合”教育教学模式渐渐偏离了应有的道路。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受到高等院校的改革的影响,忽视了自身应有的社会职责,跟随高等院校的步伐向前走,盲目扩大办学规模,没有革新自身的教育教学模式。同时,在分数至上、就业率至上的时代里,高职院校中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没有得到彻底的贯彻,知识停留在表面上,工作和学习完全分离,企业和校园没有联系。有些学校为了提高就业率,一味灌输给学生生硬的知识和技能,既没有注意到两者的相辅相成,也没有注意到对学生思想道德,个人品质的提高,导致学生进入社会后可能一时间得到了较为满意的工作,但是长久下来,发展缓慢,生活质量下降,个人品格出现问题。最后,虽然当前大多数学校都把“工学结合”当做教育教学改革的口号引领改革,但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上的喊口号式的阶段。在实际中,相关高职院校并没有与相关企业和用人单位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知识在学生毕业时象征性进行一段短时间的实习。这导致了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进入社会面对社会现实问题时措手不及,这让毕业生在面对竞争残酷和飞速变化的社会时适应期过长,适应能力下降,无法及时进入工作状态,从而影响自身发展和社会生产。
三、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
在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模式过于传统老旧的情况下,研究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的教育教学改革就成为了目前高职院校的一条较为合理的出路。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要把学生提高到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上来,改变传统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样可以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出发,增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学生会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主动求索,在遇到疑难问题时充分发挥勇于钻研和探索的精神,通过自身努力解决相关问题。另一方面,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使师生互动和学生主动钻研成为教学课堂的主线,教师由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倡导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学成绩的总结者,这种转变主要通过问题导学和在课堂中设计有趣且意义深刻的教学小游戏来实现。一旦教师角色转变成功,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学习态度得到纠正,同时也增进了师生的友谊,让教师成为一个亦师亦友的伙伴,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育教学环境。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工学结合”模式,在新时代的发展和潮流中形成新的“工学结合”的内涵。同时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也是教学改革必须到达的目标和贯穿始终的主线。
參考文献:
[1]彭叶煜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下的高职教学管理体系建设[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09):33-34.
[2]黄金来.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改革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12):185+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