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阿波罗13号

来源 :小哥白尼·趣味科学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ce121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0年4月11日,美国东部时间下午02:13:00,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巨大的土星5号运载火箭搭载着阿波罗13号飞船腾空而起。三位宇航员吉姆·洛威尔、杰克·斯威格特以及弗莱德·海斯,在众人的欢呼和祝福中,开始了人类的第三次登月之旅。
  火箭發射55个多小时后,位于休斯敦的地面指挥中心发现飞船上2号氧气罐的监测数据有些异常,于是给宇航员发出修正指示。
  指挥中心:“13号,2号氧气罐的压力数据有些不稳定,可能是传感器的问题。请启动罐内排气扇来搅动一下,看看能否恢复正常。”
  宇航员斯威格特:“好的。”
  然而,就在斯威格特拨开电子按钮的瞬间,巨大的声响从船体外传来!紧接着,飞船如同漏气的气球,开始不受控制地旋转起来。30秒后,通信频道传来了那句日后几乎所有宇宙科幻类电影都会出现的著名台词——
  “休斯敦,我们有麻烦了!”
  此时,阿波罗13号飞船距离地球大约32万千米。
  可怕的麻烦
  “13号!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我们监测不到2号氧气罐的数据?”在指挥中心的众人大感不妙。
  此时的飞船内,各种警报灯闪得像圣诞树上的小灯泡,三名宇航员上飘下移,焦头烂额地排查着故障。为了寻找声响来源,飞船指挥官洛威尔向窗外望去,顿时倒吸一口冷气——服务舱中储存的氧气正像喷泉般疯狂地涌入太空!
  “服务舱发生了爆炸,大量气体正在泄漏!”洛威尔立即将情况报告指挥中心。
  氧气快漏光了,依靠氧气产生电力的燃料电池也随之当机,飞船供电严重不足。为了省电,在紧急止损后,三位宇航员关闭并离开指令舱,提前进入登月舱。
  登月舱是阿波罗飞船中直接登月的部分,有自己独立的物资储备和动力系统,通常登月完成后会被留在月球。如今,遭遇如此可怕的“麻烦”,登月是不可能了,不过,登月舱将在其他地方发挥更加伟大的作用——带宇航员回家。
  可靠的后援
  面对险情,三位宇航员依旧保持冷静,与指挥中心密切配合,沉着应对每一个问题。
  首先是飞行失控问题。尽管反推力系统(RCS)一直在尝试稳住船体,但由于气体泄漏过多,飞船仍在失控打转。虽然太空中没有重力的影响,宇航员不会像在地球上玩海盗船般被摇得七荤八素。但如此下去飞船会偏离轨道越来越远,最终迷失在无尽的太空中!
  好在,有登月舱。它的引擎能提供足够的动力来校正飞行姿态,但通常至少要3个小时才能完成通电启动,到时飞船都不知飞到哪去了!在地面指挥中心的操作指引下,宇航员们争分夺秒地改写登月舱程序,仅用了一个多小时就完成了通电启动和轨道矫正数据录入,终于稳住了飞船,重回预定轨道。
  调查报告——为什么会爆炸?
  由于服务舱没有带回地球,原因无法百分百确定。有一种说法认为是小颗粒太空物质击中飞船引起爆炸,但NASA更倾向于是设备故障,即2号氧气罐内的电线在高温测试时,其特氟龙涂层发生了老化破损,当宇航员按下开关通电后,电流穿过涂层点燃液氧引发了爆炸。
  救援花絮—— 超速护航
  当登月舱成了整个救援行动的关键部分后,负责研发它的格鲁曼飞机公司的相关人员被紧急召集来研究对策。着急的员工们一路开车狂奔以至被警察拦下,但当警察知道他们是为救援阿波罗13号的宇航员而超速时,就开着警车以160千米的时速为他们开道!
  拐个超大弯
  稳住飞船后,指挥中心继续马不停蹄地讨论下一步救援计划—如何让飞船掉头返航。驾驶飞船掉头可不像转汽车方向盘那么简单,此时的飞行速度超过1000米/秒,服务舱尾部的推进系统虽然能提供足够的动力,但服务舱因爆炸已严重损坏,启动推进系统有可能再次引起爆炸……最终,指挥中心决定不冒这个险,而是用另一种虽然慢,却相对安全的方案—利用月球引力返航。
  调查报告——月球的帮忙
  飞船可以借助月球的“引力弹弓效应”,即月球引力的吸引来完成转向。只不过这个“弯”要转得很大很大——得绕月球一圈才行!
  发射后77小时,阿波罗13号进入月球背面。由于电磁波被月球阻挡,飞船暂时与指挥中心失去联系。当掠过月面时,宇航员们心中感慨万千。
  “快看,是弗拉·毛罗环形山!我们原定的着陆点!”斯威格特兴奋地说道。
  “哇哦……真是壮观!看着就像灰色的雪原,太美了……”海斯赞叹道。
  三人静静地注视着窗外,直到25分钟后通信恢复,大家又再次忙碌起来。虽然非常遗憾没能亲自到达那里,但宇航员们还是以另一种方式“问候”了月球——向月面发射已经完成使命的土星五号的第三级推进器(S-IVB)。S-IVB撞击月面会产生人造“月震”,通过侦测震动波的数据就能研究月球的内部构造。洛威尔揶揄道:“总算没白来一趟。”
  再临的危机
  发射后79小时,阿波罗13号飞船终于完成绕月转向,进入了返航轨道。就在大家刚刚松了口气时,登月舱的二氧化碳警报灯突然闪亮,新的危机再度降临。
  登月舱的内部空间大概有一个半电话亭大,原本被设计成为2人提供45小时的搭乘支援(另一人在登月时留在指令舱),现在却装了3个人,搭乘时间也大大延长,严重“超载”!坐的地方还可以勉强挤挤,呼吸的空气却凑合不得。3个人产生的二氧化碳大大超出了登月舱内过滤器的负荷极限,飞回地球还要将近3天的时间,到时飞船中积累的二氧化碳浓度足以致人窒息死亡!
  地面中心立刻设计出解决方案—将登月舱的二氧化碳过滤器与指令舱的过滤器连到一起使用。但两种过滤器的接口不一样,无法直接连接,于是指挥中心和宇航员一起开动脑筋DIY,用宇航服的通气管、夹资料的硬纸板等飞船上现成的材料做出了一个简易连接装置,总算赶在超过危险值前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浓度。
  调查报告——物资紧缺的影响
  为了省水,宇航员每天的饮水量缩减为正常水平的五分之一,这对身体是极大的考验。返回地面时,三位宇航员因为脱水,体重总共降低了近15千克!为了省电,飞船上除了维持飞行所需的基本系统外,照明、加热、仪表显示器等用电设备均被关闭。舱内的温度很快就降到接近冰点,即使穿着保暖服,宇航员们还是冻得瑟瑟发抖。
  成功的失败
  在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后,4月17日,也就是发射138小时后,阿波罗13号终于抵达地球大气的边缘。在狭小的登月舱中坚持了好几天的宇航员们已经筋疲力尽,但他们依旧准确地执行着指挥中心发来的指令:丢弃服务舱,重回指令舱,调整飞行角度。三人深情告别了登月舱,于4个多小时后成功降落在南太平洋上。
  尽管这次的登月失败了,但这场历程数十万千米的太空救援却获得了无比的成功,成为人类探索太空事业中永远的传奇!
  调查报告——不幸中的万幸
  幸好,阿波罗13号是在去月球的途中而不是在返回的途中发生故障。如果是在回来的路上,宇航员在紧急情况下可利用的资源会大大减少,尤其是没有了登月舱的帮助,宇航员在太空中生存下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其他文献
眼看着2050年已经过了一大半,艾尔终于决定要去实现他在2049年许下的2048年没来得及实现的2047年的愿望——自己一个人出去旅行。  不过,走之前妈妈不忘叮嘱他,一定要随时保持各种设备电量充足,方便他们随时联系。另外,妈妈还是要求他每天都必须写一篇旅游日记发送回来。  时尚衣服穿身上  出门旅行,一定要穿得舒服又好看。不管是在2019年还是2050年,这都是时尚人士的准则。  首先,艾尔为自
期刊
战舰的世界就像一个江湖。在这个江湖中,“名门正派”遍地走,“旁门左道”也不少。不过,要是论起“玩阴的”,潜艇自称第二,绝没有人敢称第一!  于是,从潜艇出山的那天起,一个“反潜联盟”就结成了……全民公敌有冤情  说起潜艇这个门派,它既没有战列舰那般深厚的家世背景,也不像巡洋舰那样精通攻守之道,“网红”航母更不必说,粉丝数量能甩潜艇几条街!雪上加霜的是,“潜艇派”成立之初,就被贴上了“猥琐流”的标签
期刊
当今世界的鱼中霸主是谁?你可能会自信地喊出:蓝鲸!  我想正确的答案恐怕会让你失望。因为,虽然蓝鲸是地球史上体形最大的动物,但它并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目前,地球上大概有5000多种哺乳动物。你知道吗?此刻,有一只哺乳动物正在阅读这篇文章。  那么,回到正题,谁才是真正的鱼中霸主呢?  现在,请你冷静一下,仔细想想。答案就是鲨鱼。  前方注意,鲨鱼来袭  鲨鱼,早在4.2亿年前就出现在海洋里,甚至
期刊
作为一名超龄儿童,丁小小这么多年来收集的玩具可真不少,每年六一,她都会例行举办“藏品整理日”活动,借着这个机会,让我们看看有什么好玩的。跑道只有一面  玩具汽车搭配赛车跑道的组合永远不会过时,但是只有一个面的跑道你见过吗?“无须翻越跑道边缘,汽车就能走完整条跑道。”丁小小自豪地介绍着,听着很厉害啊,究竟是什么呢?  这条跑道的原型叫作“莫比乌斯带”,一般来讲,人们在观察某个图形时,往往会产生一些固
期刊
2018年2月2日,我國首颗自主研发的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成功发射,飞上太空。作为一颗卫星,它并不孤单,因为地球上空早就有成千上万个金属“疙瘩”在那等着它加入。但是,它的工作却非常特别,甚至能说非常重要——它要监测地震!  钻地不成就上天  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张衡一号”卫星跟地震有点儿关系。张衡是我国东汉时期的科学家,他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地动仪。张衡还算实在人,他在地上研究地震。这“张衡
期刊
每个人都知道,士兵有时候骑马作战,但你知道,他们也骑着大象作战吗?  你可能听说过炸弹嗅探犬,但你听说过地雷嗅探蜜蜂吗?  无论是在空中、陆地还是海洋,总有一些动物凭借与生俱来的优势,完成人类完成不了的任务,成为战场上的英雄。想知道动物士兵是如何立下奇功的吗?那就开始揭秘吧!进入陆地战场  时针拨回到冷兵器时代,战争正在一座山头上进行。厮杀已经持续了整整一个昼夜,敌我实力相当,难决胜负。混战中,几
期刊
“不!”面对老卡罗抛来的橄榄枝,儿子小卡罗毫不领情。  “为啥不?来老爸的建筑公司学点手艺,将来技多不压身。”“放心吧,我报了一家机器人培训学校,明天报道!”“机器人?”老卡罗不解。  次日,老卡罗陪儿子一同报到,只见校门口的招生广告写道:  还在学挖掘机、推土机、塔吊这些传统的技术?外骨骼作业、重型机器人操作、蛇形机器人修理,才是新时代的主流!你想用大力士望尘莫及的手劲单手拎起半吨钢管,把体力活
期刊
众所周知,“焰色反应”能使火焰五颜六色!那么有啥办法,能让火焰变得奇形怪状吗?火旋风、火蝴蝶、向日葵……其实让它们“变形”的花样还真不少!在美国举办多年的“燃烧艺术大赛”,每年会评出最具创意、好看又好玩的前三甲!看着这些魔术般的怪火,你能猜出它们是怎么来的吗?  池子里的火旋风  艺术并不只是出现在画廊里,也出现在实验室里。瞧,这和“火焰龙卷风”可是两码事!后者是当空气的温度和热能满足某些条件时,
期刊
想要做个特别的实验?没问题!但你可以先看看那些不按常理出牌的实验,且不说成功与否,光是脑洞大开的构想就让你直呼过瘾,说不定还可以从中获得一些灵感呢。一个实验跨越500年  时间来到了2514年,一群科学家从英国爱丁堡大学找出了一个木箱,他们将瓶子打开,取出细菌,验证干燥细菌的长期生存能力。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500年后箱子没有遗失,爱丁堡大学还在,地球还没有开始“流浪”,科学还以某种形式存在
期刊
还记得《小哥白尼·趣味科学》2017年1期,那篇《纳米车大赛GO》吗?2017年4月28日的星期五,在法国图卢兹,这场大赛如期而至!来自法国、瑞士、德国、奥地利、美国、日本的6辆赛车各就各位,直到11点整钟声敲响,格子旗在裁判的号令下挥舞起来,终于……啥事也没发生?  的确,你什么也看不见!因为我们没有坐在旗帜鲜明的F1赛场旁,而是一个布满电脑的房间内——各队赛手分别坐在电脑屏幕前,随起跑令响起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