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1-0260-01
学生成长导师工作内容多、任务重,涉及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多个方面;面对的学生不是一个而是数个乃至十数个,而且是性格各异、情况不一,在完成自己学科教育教学工作之余要做好成长导师工作,除了有热情、愿多思、会方法、肯耗时外,还应该认真处理好几个重要的“度”。
一、选择好角度
所谓角度,在360百科是这样解释的:角度是一个数学名词,也可以用来比喻看事情的出发点。看事情的出发点即角度不同就会有不同的发现,对此宋代大文豪苏轼就有具体生动的解释:“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题西林壁》)苏轼认为对于庐山这同一座山,观察者看山的角度有很多,横的角度、侧的角度、远的角度、近的角度、高的角度、低的角度看,角度不同看到的结果也就不同的。既然看事情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发现,我们就要选好“看”的角度,选择其中最佳的某个角度,还是选择全部的角度都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
学生成长导师的工作一般地说,主要包括思想引导、学习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等四个方面,但并不是每个受导学生会在这四个方面存在问题,需要成长导师的帮助。更多的时候是其中的一两个方面或是某个方面的个别地方需要成长导师予以帮助。无论是哪一种情况,成长导师都要去看看受导学生究竟存在怎样的问题,哪些方面需要帮助。既然要看,那就存在看对象的问题,包括看学生的情况,看是什么问题等,这就存在看的角度的问题。因为看的角度不相同可能看到的结果也就不相同。因此必须要充分考虑看的角度,力求选择到最好的角度,从而如愿地看到想要看到的情况。如成长导师要了解受导学生的基本情况,就要充分考虑这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心理特征等因素,如果是外向、坦诚、不敏感、脸皮厚的,完全可以选择正面接触的角度,开门见山直接切入地向其了解情況;如果是内向、封闭、较敏感、脸皮薄的,应该避免直截了当地切入,不妨从侧面的角度,借助其他人如其父母、班主任、熟悉这个学生的科任教师或者学生间接了解。
二、控制好幅度
何谓幅度?《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是这样解释的:事物振动或摇摆所展开的宽度。学生成长导师工作中的“幅度”是指成长导师开展导师工作的宽度或者广度。正如前面所说,学生成长导师的工作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即思想引导、学习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虽然在实际的工作中,四个方面的内容都需要成长导师来帮助的毕竟是少数,但是每个方面里面的内容是比较多的,就拿生活指导这项内容来说,稍微细分就可以分出很多的内容,如生活观念、生活习惯、生活技巧、生活情趣、生活方式、生活误区等。仅仅生活指导这一个工作内容,成长导师就要花费不少的时间,耗费不少的经历去了解、策划、实施,更何况学生成长导师又不是专职的,承担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这项工作的同时,还要承担学科教学的任务,再者,成长导师帮助的对象不是一个学生,而是至少一个小组(约5—7个)学生。光从工作量来说,学生成长导师已经是不轻的,再加上成长导师工作的开展很难按照一节课这样的时间来限制的,有时因情况的特殊或者意外情况的出现,成长导师必须较长时间地和受导学生相处,或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或情理兼具地做思想工作。如果成长导师没有控制好导师工作的宽度,思想、学习、生活、心理都是“一视同仁、不分缓急、不问主次,虽然本着努力让受导学生得到全面的帮助,实现全面提升的目的,但往往因成长导师个人精力、时间有限,学生时间有限等原因而最终难以实现,就算勉强实现成长导师也是身心俱疲,最终会影响成长导师的工作热情、激情,不利学生成长导师工作的可持续开展。
所以,为保护学生成长导师,为确保学生成长导师工作的可持续开展,成长导师必须控制好成长导师工作的幅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基本情况,考虑导师工作涉及的宽度、范围,努力控好导师工作的幅度,以有限的精力在有限的时间里实施精准的“打击”,追求单位时间的高效率,坚决避免出现目标过多、战线太长而导致筋疲力尽、顾此失彼的尴尬出现。
三、把握好力度
什么是力度?就是力量的强度。力度在学生成长导师工作中的意思就是指成长导师在对受导学生施加影响时的强度。力度不够时可能对受导学生影响甚微,甚至丝毫没有影响。如辅导受导学生学习方面,要想提升学习的成效,首先要做的是端正其学习观念。要想端正别人的观念是很艰难的,因为人家观念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是而是根深蒂固的。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嘉宾唐湘龙在时事点评时曾说过,“要人换衣服、换发型很容易,要人换脑袋难”。因此,要想端正人的观念一是要给时间,因为那人需要时间思考,那人用新观念取代消除旧观念也需要时间。二是要给力度,即要给受导学生施加的影响必须足够强大,足够有力。因为一个人不是轻易改变自己的观念,除非有强大的震撼力让他举得非改不可。如宋朝王安石变法、清朝百日维新、日本明治维新、俄国彼得大帝改革以及很多知名国际企业改革等如果不是有因为某种足以让当权者有震撼感乃至痛感,他们是不会轻言改革的。其次要做的是改变其不良的学习习惯。改变观念难,改变习惯更难。因为习惯是一种行为,是某种思想、观念的外在表现;是行为经过长时间连续反复后才形成的结果。要改变这一结果是需要在观念改变的基础上有强大外力的驱动,如物质奖励、精神鼓励、行为惩戒等。
成长导师对受教育者的帮助需要施加一定的力度,这是毋容置疑的,但一定要把握好力度。力度不够,效果微甚至没有效果,就好像古代用木条制作车轮,需要将木条经过火烤后用力使其弯曲,力量不够大,木条弯曲度也不大,达不到设定的标准。这正是“力不到不为财”的写照。力度过大,效果有但可能超过预期,也如古代用来制作车轮已经经过火烤的木条要弯曲时,用力过大常常会出现弯曲度过大甚至木条断裂的情况。正是“过犹不及”的体现。
选择好角度,能保障成长导师在导师工作中“看问题”的准确性;控制好幅度,能保证成长导师在导师工作将有限的力量用到最迫切的地方;把握好力度,能帮助成长导师在导师工作中避免用力不恰当的尴尬。选择好角度、控制好幅度、把握好力度是成长导师工作中不可小视的三个因素,值得成长导师们认真处理。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1-0260-01
学生成长导师工作内容多、任务重,涉及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多个方面;面对的学生不是一个而是数个乃至十数个,而且是性格各异、情况不一,在完成自己学科教育教学工作之余要做好成长导师工作,除了有热情、愿多思、会方法、肯耗时外,还应该认真处理好几个重要的“度”。
一、选择好角度
所谓角度,在360百科是这样解释的:角度是一个数学名词,也可以用来比喻看事情的出发点。看事情的出发点即角度不同就会有不同的发现,对此宋代大文豪苏轼就有具体生动的解释:“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题西林壁》)苏轼认为对于庐山这同一座山,观察者看山的角度有很多,横的角度、侧的角度、远的角度、近的角度、高的角度、低的角度看,角度不同看到的结果也就不同的。既然看事情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发现,我们就要选好“看”的角度,选择其中最佳的某个角度,还是选择全部的角度都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
学生成长导师的工作一般地说,主要包括思想引导、学习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等四个方面,但并不是每个受导学生会在这四个方面存在问题,需要成长导师的帮助。更多的时候是其中的一两个方面或是某个方面的个别地方需要成长导师予以帮助。无论是哪一种情况,成长导师都要去看看受导学生究竟存在怎样的问题,哪些方面需要帮助。既然要看,那就存在看对象的问题,包括看学生的情况,看是什么问题等,这就存在看的角度的问题。因为看的角度不相同可能看到的结果也就不相同。因此必须要充分考虑看的角度,力求选择到最好的角度,从而如愿地看到想要看到的情况。如成长导师要了解受导学生的基本情况,就要充分考虑这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心理特征等因素,如果是外向、坦诚、不敏感、脸皮厚的,完全可以选择正面接触的角度,开门见山直接切入地向其了解情況;如果是内向、封闭、较敏感、脸皮薄的,应该避免直截了当地切入,不妨从侧面的角度,借助其他人如其父母、班主任、熟悉这个学生的科任教师或者学生间接了解。
二、控制好幅度
何谓幅度?《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是这样解释的:事物振动或摇摆所展开的宽度。学生成长导师工作中的“幅度”是指成长导师开展导师工作的宽度或者广度。正如前面所说,学生成长导师的工作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即思想引导、学习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虽然在实际的工作中,四个方面的内容都需要成长导师来帮助的毕竟是少数,但是每个方面里面的内容是比较多的,就拿生活指导这项内容来说,稍微细分就可以分出很多的内容,如生活观念、生活习惯、生活技巧、生活情趣、生活方式、生活误区等。仅仅生活指导这一个工作内容,成长导师就要花费不少的时间,耗费不少的经历去了解、策划、实施,更何况学生成长导师又不是专职的,承担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这项工作的同时,还要承担学科教学的任务,再者,成长导师帮助的对象不是一个学生,而是至少一个小组(约5—7个)学生。光从工作量来说,学生成长导师已经是不轻的,再加上成长导师工作的开展很难按照一节课这样的时间来限制的,有时因情况的特殊或者意外情况的出现,成长导师必须较长时间地和受导学生相处,或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或情理兼具地做思想工作。如果成长导师没有控制好导师工作的宽度,思想、学习、生活、心理都是“一视同仁、不分缓急、不问主次,虽然本着努力让受导学生得到全面的帮助,实现全面提升的目的,但往往因成长导师个人精力、时间有限,学生时间有限等原因而最终难以实现,就算勉强实现成长导师也是身心俱疲,最终会影响成长导师的工作热情、激情,不利学生成长导师工作的可持续开展。
所以,为保护学生成长导师,为确保学生成长导师工作的可持续开展,成长导师必须控制好成长导师工作的幅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基本情况,考虑导师工作涉及的宽度、范围,努力控好导师工作的幅度,以有限的精力在有限的时间里实施精准的“打击”,追求单位时间的高效率,坚决避免出现目标过多、战线太长而导致筋疲力尽、顾此失彼的尴尬出现。
三、把握好力度
什么是力度?就是力量的强度。力度在学生成长导师工作中的意思就是指成长导师在对受导学生施加影响时的强度。力度不够时可能对受导学生影响甚微,甚至丝毫没有影响。如辅导受导学生学习方面,要想提升学习的成效,首先要做的是端正其学习观念。要想端正别人的观念是很艰难的,因为人家观念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是而是根深蒂固的。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嘉宾唐湘龙在时事点评时曾说过,“要人换衣服、换发型很容易,要人换脑袋难”。因此,要想端正人的观念一是要给时间,因为那人需要时间思考,那人用新观念取代消除旧观念也需要时间。二是要给力度,即要给受导学生施加的影响必须足够强大,足够有力。因为一个人不是轻易改变自己的观念,除非有强大的震撼力让他举得非改不可。如宋朝王安石变法、清朝百日维新、日本明治维新、俄国彼得大帝改革以及很多知名国际企业改革等如果不是有因为某种足以让当权者有震撼感乃至痛感,他们是不会轻言改革的。其次要做的是改变其不良的学习习惯。改变观念难,改变习惯更难。因为习惯是一种行为,是某种思想、观念的外在表现;是行为经过长时间连续反复后才形成的结果。要改变这一结果是需要在观念改变的基础上有强大外力的驱动,如物质奖励、精神鼓励、行为惩戒等。
成长导师对受教育者的帮助需要施加一定的力度,这是毋容置疑的,但一定要把握好力度。力度不够,效果微甚至没有效果,就好像古代用木条制作车轮,需要将木条经过火烤后用力使其弯曲,力量不够大,木条弯曲度也不大,达不到设定的标准。这正是“力不到不为财”的写照。力度过大,效果有但可能超过预期,也如古代用来制作车轮已经经过火烤的木条要弯曲时,用力过大常常会出现弯曲度过大甚至木条断裂的情况。正是“过犹不及”的体现。
选择好角度,能保障成长导师在导师工作中“看问题”的准确性;控制好幅度,能保证成长导师在导师工作将有限的力量用到最迫切的地方;把握好力度,能帮助成长导师在导师工作中避免用力不恰当的尴尬。选择好角度、控制好幅度、把握好力度是成长导师工作中不可小视的三个因素,值得成长导师们认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