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岗前培训与高职教育的实训环节的结合是解决企业或公司实际用工的需要一种有益的尝试。可以使学生能尽快地融入的工作情景中去,自然的进入工作状态和角色。通过围绕的企业的工作任務来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可以在教学初期的工作情景的设置,教学过程中任务的下达以及教学结束后的质量考评。使教学过程更加紧密地贴近学生以后的实际工作状态;使学生更好把握学习方向和直观的看待学习任务;从而更快的融入工作角色,也为以后走入职场迈开坚实的一步。
[关键词]岗前培训 教学环节 结合
一、前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产业的发展,企业对社会需求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也不断增加。为顺应这一新发展的需求,企业对员工的能力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其中一个最主要的方面就是对新进员工快速进行角色转换,或者说是尽快地让新员工进入到工作状态当中去。而这一转型往往需要一个周期才能完成。而企业往往是通过两三个月到一年岗前培训来完成的。这也是每一个进入职场的学生必须的完成不可跨越的阶段。
现在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本来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因为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实践学习强调技能学习为主,以理论学习为辅教育体系。特别强调对岗位训练技能的掌握,所以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岗前教育就有了结合点。
二、在教学前设置企业工作的场景。
岗前培训的内容很多,但总的来说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对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的学习二是对将要从事的工作的认识和锻炼。所以我们在教学实践环节中就要从岗前培训的环境下来设置教学情景。这也是我们能否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习来完成产业工人的角色转换的关键点。所以教学情境的设定一定要做到与学生所学专业和从事的工作统一协调。让学生一进入情景教学情景中去,就能很快的进入角色并完成角色转换。就如同公司与企业岗前培训一般。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本来就是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产业工人的,在这一出发点下,我们就可把某个公司或企业的工作生产背景引入到我们的学习和课堂,甚至可“仿真”公司或企业的运作环境设立教学情景。例如,我们可把模具制造、数控等专业学生实践课程引入到企业生产环节情景中去;也可以把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学生程序开发课程引入到软件公司研发工作场景中去;同样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导游实践课引入到旅行社的营销工作环境中去。这些情景的引入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竞争力都有着明显的效果。
有了这样的一新教学模式的设定可以让学生全身心的进入到工作学习状态。同时也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提高了对实际工作“感触”。如职业道德和就业指导这一类课程的学习。如果没有一个企业工作学习的过程,是很难有说服力的。而通过这一背景的设置就能是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三、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企业“下单”任务
我们有了一个“仿真”的工作情景后,就可以来细化我们的课程了。把我们的学习任务模拟成各个不同工种的工人要完成的任务。通过老师对教学任务的分割和打包成为一个一个可以完成的工作任务。例如模具制造、数控等专业学生在学习机械加工等方面课程时,我们就可把课程的每一个学习内容看出一个个的工种要求和任务,把它置于企业车间里的生产任务的情景中去。把学生从转变成企业生产车间一名“操作工”。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如同在企业里工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由被动地听讲变为主动的去学习。并且能在一个项目完成后能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有着自我成就感后更能激发学习欲望。当然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也要适度的转变,教师由一位单纯地讲授者转变成为一名项目任务的下达者,项目完成过程中的帮扶者,项目任务终结后的评审者。此类方法同样也可以推广到,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软件开发应用时,也可设立项目研发团队来共同完成项目任务。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用直观、形象、生动的情景使抽象的理论和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情景教学模式其基本步骤为情景设计、角色分工、情景分析、情景布置、情景演练、反思总结等环节。
这样就能实实在在具体的完成岗前培训中对新员工的工作能力的要求。当然我们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也要把岗前培训的一些职业素养也要有机的融合进去。比如:增进新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让员工了解并提高所赴任岗位的能力要求;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建立职业愿景等等。无论以何种背景新入企业的,心里都装着自己的职业规划,但这种规划如何在企业里落实并不清晰。因此企业在新员工培训时有必要告之不同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路线,为员工职业发展提高方向性引导,这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激励方式。
四、在教学环节结束后设置企业评价体系
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结束后,我们传统的作业和实验考核方式显然在这里就不能很好检验我们的教学成果了。因为从教学活动的一开始就不再是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考核方案自然也要另辟蹊径。我们可以把企业的工作流程中的一部分,工作质量评价体系引入到我们的教学考核办法上来。考核的重点在于实际操作技术、技能的培训。如:每天的日常工作任务的完成以及某种岗位的工作技能及工作方法的要求;时间的运筹与管理;工作任务的达成率等等。这些对学生的工作中的时间管理和计划能力,以及工作中能通过适当的组织与协调能力都有着积极意义。同时还有提高学生的乐观、自信的精神与积极的态度,设定崇高积极工作理念和各种职业素养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结论
通过岗前培训与高职教育的实训环节的结合是解决企业或公司实际用工的需要一种有益的尝试。可以使学生能尽快地进入的工作情景中去,自然的进入工作状态和角色。通过围绕的企业的工作任务来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教学初期的工作情景的设置,教学过程中任务的下达以及教学结束后的质量考评。
运用导这一新的方法是对新教学模式和手段的一次大胆的探索。它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紧密地贴近学生以后的实际工作状态;使学生更好把握学习方向和直观的看待学习任务;从而更快的融入工作角色,也为以后走入职场迈开坚实的一步。
[参考文献]
[1] 朱志辉.构建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计算机教育》,北京,清华大学主办,2005年11期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州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技术系)
[关键词]岗前培训 教学环节 结合
一、前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产业的发展,企业对社会需求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也不断增加。为顺应这一新发展的需求,企业对员工的能力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其中一个最主要的方面就是对新进员工快速进行角色转换,或者说是尽快地让新员工进入到工作状态当中去。而这一转型往往需要一个周期才能完成。而企业往往是通过两三个月到一年岗前培训来完成的。这也是每一个进入职场的学生必须的完成不可跨越的阶段。
现在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本来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因为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实践学习强调技能学习为主,以理论学习为辅教育体系。特别强调对岗位训练技能的掌握,所以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岗前教育就有了结合点。
二、在教学前设置企业工作的场景。
岗前培训的内容很多,但总的来说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对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的学习二是对将要从事的工作的认识和锻炼。所以我们在教学实践环节中就要从岗前培训的环境下来设置教学情景。这也是我们能否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习来完成产业工人的角色转换的关键点。所以教学情境的设定一定要做到与学生所学专业和从事的工作统一协调。让学生一进入情景教学情景中去,就能很快的进入角色并完成角色转换。就如同公司与企业岗前培训一般。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本来就是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产业工人的,在这一出发点下,我们就可把某个公司或企业的工作生产背景引入到我们的学习和课堂,甚至可“仿真”公司或企业的运作环境设立教学情景。例如,我们可把模具制造、数控等专业学生实践课程引入到企业生产环节情景中去;也可以把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学生程序开发课程引入到软件公司研发工作场景中去;同样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导游实践课引入到旅行社的营销工作环境中去。这些情景的引入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竞争力都有着明显的效果。
有了这样的一新教学模式的设定可以让学生全身心的进入到工作学习状态。同时也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提高了对实际工作“感触”。如职业道德和就业指导这一类课程的学习。如果没有一个企业工作学习的过程,是很难有说服力的。而通过这一背景的设置就能是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三、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企业“下单”任务
我们有了一个“仿真”的工作情景后,就可以来细化我们的课程了。把我们的学习任务模拟成各个不同工种的工人要完成的任务。通过老师对教学任务的分割和打包成为一个一个可以完成的工作任务。例如模具制造、数控等专业学生在学习机械加工等方面课程时,我们就可把课程的每一个学习内容看出一个个的工种要求和任务,把它置于企业车间里的生产任务的情景中去。把学生从转变成企业生产车间一名“操作工”。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如同在企业里工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由被动地听讲变为主动的去学习。并且能在一个项目完成后能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有着自我成就感后更能激发学习欲望。当然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也要适度的转变,教师由一位单纯地讲授者转变成为一名项目任务的下达者,项目完成过程中的帮扶者,项目任务终结后的评审者。此类方法同样也可以推广到,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软件开发应用时,也可设立项目研发团队来共同完成项目任务。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用直观、形象、生动的情景使抽象的理论和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情景教学模式其基本步骤为情景设计、角色分工、情景分析、情景布置、情景演练、反思总结等环节。
这样就能实实在在具体的完成岗前培训中对新员工的工作能力的要求。当然我们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也要把岗前培训的一些职业素养也要有机的融合进去。比如:增进新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让员工了解并提高所赴任岗位的能力要求;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建立职业愿景等等。无论以何种背景新入企业的,心里都装着自己的职业规划,但这种规划如何在企业里落实并不清晰。因此企业在新员工培训时有必要告之不同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路线,为员工职业发展提高方向性引导,这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激励方式。
四、在教学环节结束后设置企业评价体系
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结束后,我们传统的作业和实验考核方式显然在这里就不能很好检验我们的教学成果了。因为从教学活动的一开始就不再是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考核方案自然也要另辟蹊径。我们可以把企业的工作流程中的一部分,工作质量评价体系引入到我们的教学考核办法上来。考核的重点在于实际操作技术、技能的培训。如:每天的日常工作任务的完成以及某种岗位的工作技能及工作方法的要求;时间的运筹与管理;工作任务的达成率等等。这些对学生的工作中的时间管理和计划能力,以及工作中能通过适当的组织与协调能力都有着积极意义。同时还有提高学生的乐观、自信的精神与积极的态度,设定崇高积极工作理念和各种职业素养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结论
通过岗前培训与高职教育的实训环节的结合是解决企业或公司实际用工的需要一种有益的尝试。可以使学生能尽快地进入的工作情景中去,自然的进入工作状态和角色。通过围绕的企业的工作任务来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教学初期的工作情景的设置,教学过程中任务的下达以及教学结束后的质量考评。
运用导这一新的方法是对新教学模式和手段的一次大胆的探索。它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紧密地贴近学生以后的实际工作状态;使学生更好把握学习方向和直观的看待学习任务;从而更快的融入工作角色,也为以后走入职场迈开坚实的一步。
[参考文献]
[1] 朱志辉.构建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计算机教育》,北京,清华大学主办,2005年11期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州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技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