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轨范》:译、编、著的三位一体与经典电影理论的多元综合

来源 :艺术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drm225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鲤庭“编著”的《电影轨范》被公认为中国电影理论史上的一部里程碑之作。若将《电影轨范》与其依据的“蓝本”——斯波梯斯伍德的《电影文法》加以比较分析,可以发现该书应被重新定位为一部集译、编、著于一体的、综合多种西方经典电影理论的电影理论译著。借助翻译史研究的方法对中国电影理论史予以观照,不仅能够深刻洞悉早期电影理论家对西方电影理论的系统性分析与省思,尝试建立本土理论视角与框架的主体意识,也为探索超越东方/西方、本土/外来的二元模式,最终通向真正的本土研究提供了一条有效路径。
其他文献
现实主义在电影批评中的意义指涉与话语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勾勒了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与历史局限。近年来,强势回归的现实主义电影呈现出新的面貌与特征。电影创作的演变倒逼文
论及香港戏曲电影,人们的印象中似乎只有邵氏的黄梅调电影。事实上,在香港戏曲电影兴起的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早期的开拓者并非邵氏和李翰祥,而是左派公司及其影人。一方面,
新媒体所具有的变异性、发散性和连接性无疑对视觉传达的内容和方式产生巨大影响,视觉传达设计也由此呈现出一些新的特性和转变趋势。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显然需要适应这种方
“铁锈花”装饰是我国宋代磁州窑传统装饰技艺在新时代的艺术创新形式,兼具文人画写意之美和民间艺术风格,承载着我国黄河流域陶瓷绘画语言表达的智慧。然而,新时期由于传统
儒家礼教与“五方五行五色”体系相互融合,产生了色度与器用、物序与人伦的互动机制,色彩成为阶级礼制下序列人伦纲常的符号。明清官窑“色禁”制度加剧了瓷器色彩伦理的进程
如果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是源于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良性互动,那么,“五年规划”无疑是历时既久且效用昭彰的名副其实的“顶层设计”,其对改变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