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政教育背景下基础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来源 :广州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g8586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是理工科院校化学类、生物类、材料类等专业本科生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根据广西民族大学本科生培养目标的要求,我们应该围绕“思政教育”背景下加强本科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促进本科生职业素养的形成,来开展关于“思政教育”教育教学活动。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进行了改革与实践,我们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科学高效地开展“思政教育”,促进了学生思想品德、综合素养以及师资水平的全面提升。
其他文献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教学形式更加丰富,课程考核更加客观,同时增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信息化教学是一把双刃剑,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真正凸显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以“稻壳活性炭的制备及对二氧化碳吸附实验”为例进行创新性教学设计,从设计理念、教学设计、课程考核等方面对物理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索。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结合线上教学平台和资源,有机化学实验教学采用“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反思与提升”三段式教学模式,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以“1-溴丁烷的制备”为例,阐述了混合式教学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为实验的教与学注入了活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课程思政”是高等院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理论课程,化工原理里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素材。本文尝试将化工原理的课程内容思政教育相融合,以提升大学生德育的时效性,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一种创新模式,旨在将思政教育融合到专业课教学中,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本文基于《工程化学》课程的一线教学经验,阐述了《工程化学》课程思政的意义,探讨了大学生爱国情怀、工匠与创新精神、节能环保和安全意识以及思辨能力的培养。希望本文对《工程化学》课程思政元素所做的工作有助于我国高等院校更好的培养新时代全面合格的人才。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紧密结合的课程,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思政内容相融合,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应对困难挫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力。本文以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材料类产品研发》为例,探究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实现路径。
《有机合成》是对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技巧进行系统教学的一门课程,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将育人有机地融合,充分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中的德育元素,实现专业课与德育的有机融合,不仅能极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与质量,也有利于培养思想素质过硬的专业人才。本文通过对有机合成绪论内容的教学设计,将思政贯穿到有机合成定义和逆合成法教学中,既提高了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兴趣,又进行了思政的融入。
本论文以黑龙江科技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为例探讨了应用型本科专业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材料物理化学》教学改革的研究。提出了以支撑毕业要求达成为目的确定《材料物理化学》的课程目标,围绕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引入思维导图等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以及优化及考核方式以促进课程目标的达成,并坚持持续改进等方法从而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专业课程是化学类专业的主力课程,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使专业课有情怀,有温度,更能吸引人。通过发挥课堂主渠道、教师主导作用以及网络等多种渠道与形式的作用,将专业课与思政课有机融合,融合过程亦是推动课程改革、实现课程思政的过程。同时,专业课与思政课有机融合体现了三全育人、以德树人的理念,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随着激光技术的快速发展,具有双光子吸收特性的一类功能材料应运而生。本文以《双光子吸收材料》章节中“光限幅现象”为切入点,结合微课“主题突出、素材丰富”的特点,对该章节进行了教学设计,主要涵盖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及教学安排几个方面,并录制微课视频,旨在通过“微课”这种新型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利用零星时间进行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更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如何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在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均有所创新。物理化学理论性强,公式多,公式推导繁琐,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应当在教学内容强调相互关联性;教学方法上线下教学和线上互动相结合;同时应注重案例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调以专业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体现物理化学的专业指导作用;并且在考核方式上应多元化考核,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