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水利工程面临老化、失修、损毁、效益下降的现状,阐述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改革,按照供水成本计量收费的必要性。
关键词:工程供水 水价改革 必要性
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形成机制和管理体制,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节约用水,确立水利工程供水的商品属性,实现水利工程供水水费由行政事业性收费向经营性收费的转变。可见,农业水价改革是通过价格杠杆以利益导向强化节水意识、实行节水灌溉的关键环节,是推动水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合理调节国家、企业(供水单位)、农民三者利益关系的有益实践。
一、进行农业水价改革,是公平负担,科学用水的需要
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制定,并根据供水成本、费用及市场供求变化情况适时调整,实行按方计量收费,从根本上解决了农业用水上的“大锅饭” 问题,使农民公正、公开、合理负担水费,增强了农民的节水观念,便于激发农民节水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农民的参与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农民科学用水水平。
二、进行农业水价改革,是计量征费、科学管水的需要
通过水价改革,改农业用水按年亩平均收费为计量征费(按方收费),是科学管水的方向、前提和必要手段,是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实际步骤,是优化配置水资源的根本措施,只有适时进行水价改革,才能实现农业供水由粗放经营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管水。
三、进行农业水价改革,是水资源永续利用、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由于水利工程年久失修,水利供水工程漏损率一般在40%左右,水资源严重浪费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的矛盾,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敲响了警钟。通过水价改革,将农业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纳入商品价格范畴进行管理,按市场经济规律将农业用水商品化,可以极大地增强农民的节水意识,促使农民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节水,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挥现有水资源的作用和效益,减少水资源浪费,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永续利用。
四、进行农业水价改革,是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需要
按照“提投并举”的方针,在提高水价的同时加大对农田水利和节水灌溉工程的资金投入,以加快灌区渠系和计量设施改造,逐步实现渠道衬砌和计量收费,是国家农业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项目。水价改革将改善供水行业和单位的财务状况及经济效益,有利于吸引各类资本投资,促进供水行业投资多元化。率先进行农业水价改革,为争取国家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创造了机遇、提供了条件。只有率先完成农业水价改革,才能增强供水企业的自我积累和自我投入能力,才能更多地争取上级的扶持与支持,从而加大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力度,加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步伐,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五、进行农业水价改革,是合理调节三者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的需要
按照合理补偿和合理负担相统一的原则,在认真进行成本测算和充分考虑农民经济承受能力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利用价格杠杆有效调节国家、企业、农民三者利益关系,是利用经济手段实现科学管水、用水的治本之策,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各方长远根本利益。
六、如何加快推进供水价格改革
一是认真学习研究水价改革政策,做好原水成本测算工作。水价改革工作政策性强,如何学习研究国家出台的政策法规,做好水价成本测算,编制较高质量的水价测算报告,是后期水价核批的基础,也事关水价改革的成败。
二是争取市级主管部门的支持,规范水价改革工作。主动寻求市级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从程序、测算过程及方法都进行了规范,既减少了基层单位的工作量,避免了编制测算报告的随意性,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有利于物价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水价审核工作。
三是全力争取县委、县政府和物价部门的支持,推进水价改革工作。通过多次向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汇报水价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使县域内的水价改革工作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并给予了大力支持。此外,县物价和水务部门组建了工作机构,建立起了分工负责、相互协作的工作机制。为切实开展好这次水价改革工作,县物价和水务部门先后到水利工程价格执行得好的区县考察学习,学习和借鉴水价改革好的经验和做法。
四是广泛宣传水资源管理和水价政策,让社会各界理解并支持水价改革工作。水价改革要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度统一起来。水利工程水费是自来水供水企业的重要生产成本,其价格的调整直接影响自来水终端价格,直接影响到广大用水户的日常生产生活,因此,考虑广大居民用水户的心理承受力很重要(有时在经济上能承受,心理上却不易接受)。加强用水户的宣传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
从国家的角度看,有利于形成正常的水价秩序,保护供用双方的合法权益,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建设节水型社会;有利于解决水利供水渠系上游大水漫灌与下游渴水的矛盾,减少因农民争水而造成的水事纠纷;有利于多元化筹措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减轻各级政府财政压力,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迅速改变农业的弱质产业地位,稳步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从供水企业的角度看,有利于建立成本约束机制,促使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水费收缴率,解决水费收缴难的问题。通过扩大有效灌溉面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现节水增效,增强企业自我管理、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维持企业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增强企业实力和为农民服务的能力,进而加大对农业的反哺力度,最终受益者是农民,从而实现水利经济的良性循环。如果不及时进行水价改革,企业长期低于成本运行,势必导致企业效益亏损,难以为继,更谈不上对水利工程的维修、更新和改造,以致于影響供水企业的正常供水,那么受害的不只是企业,最终农民也是间接的受害者。
从农民的角度看,有利于节水减支,减轻农民负担。通过水价改革,按量计征水费,调动了农民节水的积极性,农民节约用水,非但不能增加农民的支出,还可通过减少浪费减少支出,减轻农民的直接负担; 同时实行市场化运作后,供水企业作为水商品的经营主体,理应承担起水利工程改造和管护责任,将减少农民在水利工程上的投工投劳,减轻农民的间接负担;另外,水价改革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增加了有效灌溉面积,提高了农田灌溉的保障率,解决了末级渠系由于供水不足被迫打井和利用柴油机提水的问题,减轻了农民打井提水的额外隐性负担。
总之,农业水价改革符合各方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是显而易见的。
关键词:工程供水 水价改革 必要性
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形成机制和管理体制,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节约用水,确立水利工程供水的商品属性,实现水利工程供水水费由行政事业性收费向经营性收费的转变。可见,农业水价改革是通过价格杠杆以利益导向强化节水意识、实行节水灌溉的关键环节,是推动水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合理调节国家、企业(供水单位)、农民三者利益关系的有益实践。
一、进行农业水价改革,是公平负担,科学用水的需要
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制定,并根据供水成本、费用及市场供求变化情况适时调整,实行按方计量收费,从根本上解决了农业用水上的“大锅饭” 问题,使农民公正、公开、合理负担水费,增强了农民的节水观念,便于激发农民节水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农民的参与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农民科学用水水平。
二、进行农业水价改革,是计量征费、科学管水的需要
通过水价改革,改农业用水按年亩平均收费为计量征费(按方收费),是科学管水的方向、前提和必要手段,是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实际步骤,是优化配置水资源的根本措施,只有适时进行水价改革,才能实现农业供水由粗放经营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管水。
三、进行农业水价改革,是水资源永续利用、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由于水利工程年久失修,水利供水工程漏损率一般在40%左右,水资源严重浪费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的矛盾,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敲响了警钟。通过水价改革,将农业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纳入商品价格范畴进行管理,按市场经济规律将农业用水商品化,可以极大地增强农民的节水意识,促使农民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节水,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挥现有水资源的作用和效益,减少水资源浪费,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永续利用。
四、进行农业水价改革,是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需要
按照“提投并举”的方针,在提高水价的同时加大对农田水利和节水灌溉工程的资金投入,以加快灌区渠系和计量设施改造,逐步实现渠道衬砌和计量收费,是国家农业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项目。水价改革将改善供水行业和单位的财务状况及经济效益,有利于吸引各类资本投资,促进供水行业投资多元化。率先进行农业水价改革,为争取国家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创造了机遇、提供了条件。只有率先完成农业水价改革,才能增强供水企业的自我积累和自我投入能力,才能更多地争取上级的扶持与支持,从而加大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力度,加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步伐,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五、进行农业水价改革,是合理调节三者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的需要
按照合理补偿和合理负担相统一的原则,在认真进行成本测算和充分考虑农民经济承受能力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利用价格杠杆有效调节国家、企业、农民三者利益关系,是利用经济手段实现科学管水、用水的治本之策,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各方长远根本利益。
六、如何加快推进供水价格改革
一是认真学习研究水价改革政策,做好原水成本测算工作。水价改革工作政策性强,如何学习研究国家出台的政策法规,做好水价成本测算,编制较高质量的水价测算报告,是后期水价核批的基础,也事关水价改革的成败。
二是争取市级主管部门的支持,规范水价改革工作。主动寻求市级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从程序、测算过程及方法都进行了规范,既减少了基层单位的工作量,避免了编制测算报告的随意性,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有利于物价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水价审核工作。
三是全力争取县委、县政府和物价部门的支持,推进水价改革工作。通过多次向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汇报水价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使县域内的水价改革工作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并给予了大力支持。此外,县物价和水务部门组建了工作机构,建立起了分工负责、相互协作的工作机制。为切实开展好这次水价改革工作,县物价和水务部门先后到水利工程价格执行得好的区县考察学习,学习和借鉴水价改革好的经验和做法。
四是广泛宣传水资源管理和水价政策,让社会各界理解并支持水价改革工作。水价改革要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度统一起来。水利工程水费是自来水供水企业的重要生产成本,其价格的调整直接影响自来水终端价格,直接影响到广大用水户的日常生产生活,因此,考虑广大居民用水户的心理承受力很重要(有时在经济上能承受,心理上却不易接受)。加强用水户的宣传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
从国家的角度看,有利于形成正常的水价秩序,保护供用双方的合法权益,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建设节水型社会;有利于解决水利供水渠系上游大水漫灌与下游渴水的矛盾,减少因农民争水而造成的水事纠纷;有利于多元化筹措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减轻各级政府财政压力,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迅速改变农业的弱质产业地位,稳步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从供水企业的角度看,有利于建立成本约束机制,促使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水费收缴率,解决水费收缴难的问题。通过扩大有效灌溉面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现节水增效,增强企业自我管理、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维持企业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增强企业实力和为农民服务的能力,进而加大对农业的反哺力度,最终受益者是农民,从而实现水利经济的良性循环。如果不及时进行水价改革,企业长期低于成本运行,势必导致企业效益亏损,难以为继,更谈不上对水利工程的维修、更新和改造,以致于影響供水企业的正常供水,那么受害的不只是企业,最终农民也是间接的受害者。
从农民的角度看,有利于节水减支,减轻农民负担。通过水价改革,按量计征水费,调动了农民节水的积极性,农民节约用水,非但不能增加农民的支出,还可通过减少浪费减少支出,减轻农民的直接负担; 同时实行市场化运作后,供水企业作为水商品的经营主体,理应承担起水利工程改造和管护责任,将减少农民在水利工程上的投工投劳,减轻农民的间接负担;另外,水价改革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增加了有效灌溉面积,提高了农田灌溉的保障率,解决了末级渠系由于供水不足被迫打井和利用柴油机提水的问题,减轻了农民打井提水的额外隐性负担。
总之,农业水价改革符合各方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