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社会需要跨学科的综合性人才而非单一的专业性人才,所以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受到了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而美术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其改革也成为历史的必然。要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实用型、高素质的美术教育工作者,是我们今天的使命和责任所在。
要想培养出优秀的美术教师,首先,应该了解孩子们需要什么样的园丁。这一点在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中已要求遵循美术教育的基本规律,从培养学生素质出发,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划分为四个学习领域,既“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究”,体现自主学习是对传统的一种突破和超越。美术教育包括造型、绘画、设计和应用。这样看起来要想培养出一名合格的小学美术教师,就要让他拥有扎实的绘画基本功,具有广博的知识面、有探索的精神、有管理组织的能力,有优良的品质。
首先,作为未来的小学美术教师,他必须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以绘画为例,绘画作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不经过写生训练,是无法领略到其中奥妙和趣味。绘画是人们表达思想情感、传达信息的一种手段。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是艺术家的事。所以,几乎所的人在小的时侯都拿起过画笔进行描绘,让一个小学生自由地画一张画恐怕不是难事。一个小学教师在教室里看到许多孩子又涂又画也是司空见惯的。可是,当学生拿着自己的画去请教老师时,却发现老师画不上或画得很不好,那么,教学就很难继续进行了。某种程度上来说,形象思维是艺术的、文学的、诗的思维,是创造的思维。所以,一个小学美术教师他最起码应该具有一定的绘画基本功,绘画应是人人皆应具备的本领。
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应如何培养一个未来小学教师的绘画基本功呢?以往的传统美术教学对学生产生很多误区。例如,传统的美术教学过分强调造型的准确,将技能训练当作是美术教育的全部,扼杀了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必须对美术教学进行调整。首先,在技巧训练以前,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介绍一些大师和当代人的优秀作品让学生欣赏,并提出相关学科的知识让学生去查阅,如学习国画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古代的优美文章和诗词歌赋来增加其文化修养;并在画室中布满从前学生的作品及老师的优秀作品,总之,尽可能地创造出一个绘画的情境。让学生走进画室不会脑袋空空如也,无处下手。在画室授课过程中不是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授课方式,而是创造出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并在一定的范围内让学生自己决定画什么,当遇到困难时与学生坐下来共同讨论,教师以引导学生为主,给他们提出建议和要求。对他们多多鼓励,确立一种民主、亲密、平等与和谐的师生关系,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如在素描教学中,学生首先遇到就是造型准确与否的问题,在旧的教学模式中造型的准确是相当严格的,有些学生天生对形的感觉就弱,过于强调形的准确与否给学生造成极大压力,严重阻碍了创造力的发展;即使当学生用巨大的代价换来技巧的时候,他已经变成技巧的奴隶,毫无个性可言了。而实际上绘画的含义很多,画的像与不像并不是绘画的全部。这个时候,对学生多加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并注意“因材施教”,遇到困难暂时停下来,可以看书有了感受再画,而不要刻意追求形准。这样才不会抹杀学生的绘画兴趣和创造力。
其次,一个优秀小学美术教师还要拥有极强自学能力。在过去的年代里,一个人从学校的课堂上获得的知识,似乎可以满足一生的需要。但随着科技文化的发展和社会变化速度加快,这种观念已经显得十分陈旧了。现代教育提出的新观念是终生教育,我们已经开始进入“学习化社会”,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成了人们一辈子都要持续进行的活动,成了现代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所以“活到老,学到老”已成为必要,也是当今社会对我们每个人的基本要求,所以自学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各个学校在培养学生方面的重要课题。对美术教学来所说,每一名学生只拥有丰富专业知识是不够的,他还要拥有广博的知识面,不但要精通所教的美术学科的知识,还要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借“它山之石以攻玉”。这样,他们将来走上教育工作岗位,面对复杂多变的教育实践才能得心应手,更主要的是他们必须不断地补充新知识才能不被这个信息时代所淘汰。可是,如何培养他们呢?教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呢,如何让学生能够进行终身的学习呢?首先,教师要在教学内容上做到不要细致入微,传统的教学鼓励老师在备课上要精要细,这实际上等于喂给学生已经嚼烂的食物,让学生丧失咀嚼的能力。在一定范围内给学生提供大的框架,让学生自己补充血肉。此外,还要给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收集信息,查找资料,独立探究并解决问题,最后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讨论并给予指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参观画展、文物古迹,扩大视野,丰富学识,尽可能地创造一个良好的自学氛围,激发他们的自学兴趣,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第三,培养他们具有一个良好的思想品格也是很重要的。人有人品,画有画品,二者相辅相成。先要学做人,然后才能学画画。一个老师只有拥有一颗赤诚的心才能受到学生的尊敬。在以往的师范教学中,各专业老师分工明确,互不搀和。其结果就是教思想品德的教师只讲思想品德,教美术的教师又过于注重绘画技巧的训练,而忽略了德育的培养,事实上这种缺乏联系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品德培养是相当不利的。在当今这个商品社会里,充满了各种诱惑,让他们拥有一个明辨是非的能力是相当重要的,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是高尚的,什么是低劣的。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现在有个别中小学老师有殴打学生、侮辱女学生的事件屡有发生,这除说明他个人品质低劣以外,还应引起我们这些上级学校的重视,加强师范生的品德修养以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因此,学生的品德培养只靠思想品德教师,其力度还是远远不够的。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首先想到自己为人师表,要想塑造学生具有高尚的人格,自己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就是说,不仅要从知识上、学问上做学生的老师,而且在人品上、道德上、人格上要成为学生的楷模。所谓教育的示范表率作用,主要内涵指的就是“为人之师”。要成为“人师”不仅要具备渊博的学识,更重要的是要有纯洁的灵魂,高尚的情操,完善的形象,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甚至连举手投足、衣冠服饰、一颦一笑,也都应该值得学生仿效。
此外,还要应培养他们热爱教育事业,爱岗敬业的精神,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进取,奋发图强。正如陶行知老先生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总之,要想培养一名优秀的小学美术教师,是需要多方面的因素,但重要的几方面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以上笔者所谈到的几点。做为一名美术教学工作者,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個人素质,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美术人才。
要想培养出优秀的美术教师,首先,应该了解孩子们需要什么样的园丁。这一点在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中已要求遵循美术教育的基本规律,从培养学生素质出发,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划分为四个学习领域,既“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究”,体现自主学习是对传统的一种突破和超越。美术教育包括造型、绘画、设计和应用。这样看起来要想培养出一名合格的小学美术教师,就要让他拥有扎实的绘画基本功,具有广博的知识面、有探索的精神、有管理组织的能力,有优良的品质。
首先,作为未来的小学美术教师,他必须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以绘画为例,绘画作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不经过写生训练,是无法领略到其中奥妙和趣味。绘画是人们表达思想情感、传达信息的一种手段。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是艺术家的事。所以,几乎所的人在小的时侯都拿起过画笔进行描绘,让一个小学生自由地画一张画恐怕不是难事。一个小学教师在教室里看到许多孩子又涂又画也是司空见惯的。可是,当学生拿着自己的画去请教老师时,却发现老师画不上或画得很不好,那么,教学就很难继续进行了。某种程度上来说,形象思维是艺术的、文学的、诗的思维,是创造的思维。所以,一个小学美术教师他最起码应该具有一定的绘画基本功,绘画应是人人皆应具备的本领。
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应如何培养一个未来小学教师的绘画基本功呢?以往的传统美术教学对学生产生很多误区。例如,传统的美术教学过分强调造型的准确,将技能训练当作是美术教育的全部,扼杀了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必须对美术教学进行调整。首先,在技巧训练以前,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介绍一些大师和当代人的优秀作品让学生欣赏,并提出相关学科的知识让学生去查阅,如学习国画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古代的优美文章和诗词歌赋来增加其文化修养;并在画室中布满从前学生的作品及老师的优秀作品,总之,尽可能地创造出一个绘画的情境。让学生走进画室不会脑袋空空如也,无处下手。在画室授课过程中不是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授课方式,而是创造出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并在一定的范围内让学生自己决定画什么,当遇到困难时与学生坐下来共同讨论,教师以引导学生为主,给他们提出建议和要求。对他们多多鼓励,确立一种民主、亲密、平等与和谐的师生关系,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如在素描教学中,学生首先遇到就是造型准确与否的问题,在旧的教学模式中造型的准确是相当严格的,有些学生天生对形的感觉就弱,过于强调形的准确与否给学生造成极大压力,严重阻碍了创造力的发展;即使当学生用巨大的代价换来技巧的时候,他已经变成技巧的奴隶,毫无个性可言了。而实际上绘画的含义很多,画的像与不像并不是绘画的全部。这个时候,对学生多加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并注意“因材施教”,遇到困难暂时停下来,可以看书有了感受再画,而不要刻意追求形准。这样才不会抹杀学生的绘画兴趣和创造力。
其次,一个优秀小学美术教师还要拥有极强自学能力。在过去的年代里,一个人从学校的课堂上获得的知识,似乎可以满足一生的需要。但随着科技文化的发展和社会变化速度加快,这种观念已经显得十分陈旧了。现代教育提出的新观念是终生教育,我们已经开始进入“学习化社会”,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成了人们一辈子都要持续进行的活动,成了现代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所以“活到老,学到老”已成为必要,也是当今社会对我们每个人的基本要求,所以自学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各个学校在培养学生方面的重要课题。对美术教学来所说,每一名学生只拥有丰富专业知识是不够的,他还要拥有广博的知识面,不但要精通所教的美术学科的知识,还要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借“它山之石以攻玉”。这样,他们将来走上教育工作岗位,面对复杂多变的教育实践才能得心应手,更主要的是他们必须不断地补充新知识才能不被这个信息时代所淘汰。可是,如何培养他们呢?教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呢,如何让学生能够进行终身的学习呢?首先,教师要在教学内容上做到不要细致入微,传统的教学鼓励老师在备课上要精要细,这实际上等于喂给学生已经嚼烂的食物,让学生丧失咀嚼的能力。在一定范围内给学生提供大的框架,让学生自己补充血肉。此外,还要给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收集信息,查找资料,独立探究并解决问题,最后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讨论并给予指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参观画展、文物古迹,扩大视野,丰富学识,尽可能地创造一个良好的自学氛围,激发他们的自学兴趣,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第三,培养他们具有一个良好的思想品格也是很重要的。人有人品,画有画品,二者相辅相成。先要学做人,然后才能学画画。一个老师只有拥有一颗赤诚的心才能受到学生的尊敬。在以往的师范教学中,各专业老师分工明确,互不搀和。其结果就是教思想品德的教师只讲思想品德,教美术的教师又过于注重绘画技巧的训练,而忽略了德育的培养,事实上这种缺乏联系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品德培养是相当不利的。在当今这个商品社会里,充满了各种诱惑,让他们拥有一个明辨是非的能力是相当重要的,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是高尚的,什么是低劣的。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现在有个别中小学老师有殴打学生、侮辱女学生的事件屡有发生,这除说明他个人品质低劣以外,还应引起我们这些上级学校的重视,加强师范生的品德修养以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因此,学生的品德培养只靠思想品德教师,其力度还是远远不够的。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首先想到自己为人师表,要想塑造学生具有高尚的人格,自己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就是说,不仅要从知识上、学问上做学生的老师,而且在人品上、道德上、人格上要成为学生的楷模。所谓教育的示范表率作用,主要内涵指的就是“为人之师”。要成为“人师”不仅要具备渊博的学识,更重要的是要有纯洁的灵魂,高尚的情操,完善的形象,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甚至连举手投足、衣冠服饰、一颦一笑,也都应该值得学生仿效。
此外,还要应培养他们热爱教育事业,爱岗敬业的精神,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进取,奋发图强。正如陶行知老先生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总之,要想培养一名优秀的小学美术教师,是需要多方面的因素,但重要的几方面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以上笔者所谈到的几点。做为一名美术教学工作者,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個人素质,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美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