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话”考释

来源 :辞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en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话”与“诗话”、“词话”都是古典文学批评史上的专门术语,但人们对“文话”的熟知度远远低于“诗话”、“词话”。“文话”的内涵除却“文章学专门术语”以外极其丰富,但《辞源》《辞海》等辞书只收录“诗话”和“词话”而不收“文话”;《汉语大词典》(1997年第1版)虽收录“文话”,但存在义项不全、书证滞后之缺点,尚需进一步考释补充。
  
  一、“文话”即“话古文”
  
  “文话”之名最早出现于北宋时期,王锰作于宣和四年(1122)的《四六话·序》中称:“其诗话、文话、赋话各别见云。”王铚编纂的文话,虽没有流传下来,且北宋至清代也没有以“文话”命名的著作传世,但根据王铚在《四六话·序》中将文话与诗话、赋话、四六话相提并论的情况来看,“文话”就是单指“古文话”,即是关于古文(与骈体文对应的散体文)的批评著作,内容主要是论述古文的作法或作家作品的评论。但“文话”内容不止于此。最初的文话是王铚依照欧阳修的《诗话》来命名的,“文话”和“诗话”的最初内涵的界定标准是相似的。“诗话”最初的内容包括关于诗歌的故事,“文话”也应记录文之本事。纵观北宋以后的文话,确有记录本事丛谈的内容。
  由宋到清,“文话”都是相对狭义的概念,即论述古文的作法或评论作家作品,兼记录文之本事。清代凡是提到“文话”都是指“古文话”,如李元度《古文话序》中就直接称“文话”为“古文话”,与“诗话”、“四六话”、“楹联话”、“制艺话”、“试律话”等并列,随着20世纪初白话文的兴起,“古文”范畴更加宽泛,除诗词曲之外的文章“早就被世人统统看作古文了”。“文”之范畴包括了散文、骈文甚至赋。因此,此时提到“文话”,就是广义的概念了,包括散文话、四六话,甚至赋话。如王水照先生主编《历代文话》中的“文话”,就是与诗话、词话、曲话相并列的。
  
  二、“文话”即“话文学”
  
  “文”又指“文学”,文学样式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话”就是指关于所有文学样式的阅读鉴赏和写作方法的研究。如夏丐尊、叶圣陶的《文话七十二讲》,选自于《国文百八课》,其中“文话”就是关于文学的理论,分别是针对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的批评。
  这一内涵界定在清代时已露端倪。如金氏璋《漱芳斋卮言》:“昔刘知几纂《史通》、刘勰撰《文心雕龙》二书,为千古论史谭艺之祖。后人踵之,遂分史评、诗文话两门,分隶史部、集部。”就是把“史评”和“诗文话”并列为两门,就是把关于文学的“文话”和关于历史的“史话”并列的。
  
  三、“文话”指“话故事”
  
  “文话”之释名,还在于对“话”字的理解。在唐代,“话”除指谈论之外,还有“故事”之义。如唐传奇《李娃传》就是白行简根据自己听到的《一枝花话》改编记录下来的。北宋时期,“说话”艺术,就是讲故事。那么,北宋时期产生的“文话”就有“讲故事”的内涵。
  郑振铎《民族文话》中的“文话”就是用通俗的文字评述历代文学作品中有关民族大义的故事,向读者宣传爱国主义思想,郑振铎认为:“在这个伟大时代,把往古的仁人志士、英雄先烈们的抗战故事,特别是表现在诗、文、小说、戏曲里的,以浅易之辞复述出来,当不会是没有作用的。”说明这是一项通俗化的工作,郑振铎说自己的“文话”“已不是‘诗话’、‘文话’一类的东西了,大类关于周民族的一部分的简史”。明确宣布此“文话”不是关于文章批评的专用术语,该书因此也被一些学者称为历史随笔。该“文话”又不同于以历史事实为依据、采用大量的趣味性的叙事故事的“史话”,也不是评述史书中的故事,而是用通俗的文字评述文学作品中的故事,与“文”相关,所以称为“文话”。这一内涵,恰恰和“话”之“故事”的意思相关。
  
  四、“文话”即“文雅的话”
  
  “文”,最初的含义是“彩色交错”之“纹”,引申为“文雅”,与“质”和“野”相对。“话”是人们口头交流的语言,一般用的是让人明白的“白话”,而“文话”是指文雅的话。在白话文盛行之前的文言文时代,“文雅的话”自然带有文言色彩。在白话文时代,“文雅的话”就是指一些人说的书卷气较重的白话,有时运用抒情、比喻、联想、引用等方式,使得“话”非常有文采,不同于一般口语。“文话”与直白朴野的“俗话”、“白话”、“横话”、“粗话”相对。
  明清时代白话小说盛行,所以“文话”的这个含义被广泛使用。如明天然痴叟《石点头》卷十四:“江乙对安陵道:你可晓得么‘嬖色不敝席,宠臣不敛轩’这两句文话?”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八回:“忙说不是病,一定要弄璋的。那媳妇子又不懂这句文话儿。”以上两处的“文话”都带有文言色彩。清吕熊《女仙外史》第七回:“起初见夫轿不远,且说些文话,再迟些儿那山贼里藏着的恶徒都来下手了。”四川境内有“遇到文人说文话,遇到横人说横话”的俗语。以上的“文话”就是指“客气的文明的话”。
  
  五、“文话”是“书面语和口头语的合称”
  
  我们通常用“话”表示语言的口头形式(如中国话、英国话、法国话等),用“文”表示语言的书面形式(如中文、日文、英文等)。当“文”与“话”合用为“文话”时,即为“书面语和口头语的合称”。如汉语拼音文字首倡者卢戆章先生,主张语文统一,认为“以南京话为通行之正字,为各省之正音,则十九省语言既从一律。文话皆相通,而中国之大,犹如一家,非如向之各守疆界,各操土音之对面无言也。而凡新报、告示、文件以及著述书籍,一经发出,各省人等无不知悉。”其中的“文话皆相通”意指如果全国人民通用统一的书面语和口头语,不用各自的方言来说话和写作,则“中国之大,犹如一家”,交流起来就更方便了。
  
  六、“文话”指“文言”
  
  清代末期,时人在说到“文言”时常以“文话”称之。如《大清光绪新法令》中对小学生第一年的要求是:“读浅显古文,即授以命意遣词之法,兼使以俗话翻文话,写于纸上约十句内外。”要求用白话文翻译文言文,使以白话作文的知识技能与文言写作联系起来。《蒙学书报》在适合五至八岁的儿童阅读的上编,关于识字法部分的编写说明明确指出:“每字解说,用文话白话两种。”如对“池”的解释,“白话”为:“池子是人雇了工匠把地皮挖空砌造出来的。池的样式有方有圆。池中间存水,为种花养鱼用。”“文话”则为“池乃人功掘地砌成者,形式有方圆之不同。中蓄水或种花或蓄鱼”。五四之后,白话文似乎在刹那间席卷中国整个文化领域,于是就有了白话与文话(即文言)优劣之争。如吴芳吉《提倡诗的自然文学》:“诗的本身,只是个诗,并不见白话文话的分别……诗纵有白话文话之分,亦不妨各行其是。”
  目前著名的辞书只有《汉语大词典》收录“文话”一词,义项有二:一是论述文章作法或评论作家作品的著作。书证为朱自清《诗文评的发展》:“诗话、文话等,倒以论作家和作品为主,可是太零碎。”二是指文雅的话。书证为《红楼梦》第十回:“人怎么说,他也添几句文话儿说一遍。”显然,该词条存在书证滞后和义项不全的缺点。“文话”的第一义项:中国古典文章学批评术语,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文话”最初出现在北宋时期,是指专门批评古文(散体文)的作法或评论作家作品的著作,兼述文章之本事,与诗话、四六话、赋话等并列。书证应该为王铚作于宣和四年(1122)的《四六话》。广义的文话指关于诗词曲之外的所有散体文、骈文、赋等的批评著作,与诗话、词话并列。书证为王水照先生编撰的《历代文话》。第二项释义的书证为明天然痴叟《石点头》。又引申为客气文明的话,与“粗话”、“横话”相对,书证为清吕熊《女仙外史》。
  除以上两个义项需要补正外,尚须补充关于所有文学样式阅读与创作的理论、用通俗的语言评述所有文学作品中的故事借以表达自己的意思、书面语和口头语的合称、文言等4个义项。大型汉语语文辞书和相关专科辞书应相应撷取有关义项。
  
  (责任编辑 刘 瑾)
其他文献
作为宋代科举考试执事人员的“巡铺官”,俞鹿年编著的《中国官制大辞典》、邱树森主编的《中国历代职官辞典》(修订本)收为“巡铺官”,而赵德义、汪兴明主编的《中国历代官称辞典
每一部辞书,都有自己的体例.在全书中,体例应该始终一致,应该前后照应,不能顾此失彼,不能自相矛盾.对于这一点,当前通行的许多辞书,基本上注意到了,然而也有不十分周到的地方
《虚字说》是我国虚词研究史上的一部重要专著,同时也是一部重要的虚词词典。它的虚词理论是具有代表性的,它对虚词的理解与分析具有独到之处。然而,自从《虚字说》问世以来,并未
2009年10月31日至11月5日,第七届全国语文辞书学术研讨会在湖北武汉召开。本届会议由中国辞书学会语文词典专业委员会主办,湖北崇文书局承办,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商务印书馆
《新华新词语词典》是一部受到广泛重视和欢迎的新词语词典,"每隔一年对词典进行一次修订"的编纂计划,也使得人们对之寄予更多更高的期望.本文从词目、例证、相关词语、知识
通过对微软公司在线版ENCARTA电子百科全书的考察,对其学习、教育和科研功能进行了评析.
词典使用研究的方法论研究是词典使用研究科学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主要讨论问卷调查法在词典使用研究中的相关问题:适合问卷调查的词典使用研究课题、词典使用研究中问卷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