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斯拉夫》中的国家前途探析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ongti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捷克斯拉夫》通过对一个雏生之国前世今生的回顾,剖析了捷克斯拉夫民族问题与苏台德问题的状况和特点,暴露出这个国家潜伏的危机,并指出捷克斯拉夫灭亡的基因。冯宾符在“五月危机”发生之前,凭借超前的眼光对捷克问题进行报道,其富有远见性的见解即使在今天看来,仍具有很强烈的现实意义,对于了解捷克斯拉夫问题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冯宾符 捷克斯拉夫 远见性
  《捷克斯拉夫》是冯宾符先生的一本对世界形势研究的专著。全书通过对捷克斯拉夫这个新生国家政治、经济、以及民族矛盾的描写,揭示这个新生国家在诞生之初就已经埋下隐患。看似不经意的民族问题,实际上成为祸事的导火线,也是以后发生重大波澜的导火线。其著述的重要性,对于今天了解那段历史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捷克斯拉夫的诞生
  说起捷克斯拉夫,谁都会想起著名的沙科尔运动。看似一场简单的体育运动,实际上却是宣扬民族精神。或许是被压抑的太久,捷克需要一种民族精神,来唤醒心中的热情,去实现民族的独立。16世纪以前捷克人民曾建立过璀璨的波希米亚王国,十世纪后,日耳曼人入侵,全国土地沦入日耳曼僧侣之手。15世纪的时候也曾爆发过胡斯革命,但最终的结果还是失败。在1620年,白山一役捷克军队崩溃,国土被奥地利吞并,至此捷克人完全失去了独立自主,成为捷克人不能忘怀的奇耻大辱。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捷克人民谋求独立的行动,从来没有停止。虽然几次都失败了,但一直都在努力。到19世纪初,欧洲民族主义运动渐渐兴起,捷克的爱国之士也纷纷以文字鼓吹民族独立,并促进了民族的觉醒。有些事情,也许就是冥冥注定,这个时候“一战”爆发,给了他们一个很好的机会,作为被压迫的民族,他们与西欧的民主国家完全站在一起。捷克的民族解放运动是由一般的政治流亡者来发端的,当战争爆发之后,他们就逃到国外,开始在协约国和中立国方面进行反奥的外交宣传和军事准备。“一战”结束后,世界格局重新分配,奥匈帝国解体,捷克因此能够独立成一个国家。
  二、捷克的处境
  奥匈帝国分裂出的国家表面上遵从民族自决,但实际民族疆界的划分极其混乱不堪(例如匈牙利、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而且有些直到战前都拥有过完整历史疆界国家(例如匈牙利)惨遭肢解,而有些组成民族不同、本不应草率合并的国家(例如捷克斯洛伐克)却占有了很多原本不属于他们的领土。这些民族和历史疆域的划分非但没有使得东欧和巴尔干人民过上自给自足的新生活,反而招致这些小国在互相攻击,以致很多国家走上法西斯、共产集权的道路,给了苏联和后来的纳粹德国更多可乘之机。
  在这些国家中,捷克和斯洛伐克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先后臣服于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和奥匈帝国。“一战”过后,奥匈帝国解体,捷克斯洛伐克应运而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受益国。但是,好景不长,这个受益国二十年后成了受害国,成为德国的眼中钉。捷克斯洛伐克位于欧洲的中心位置,而且临近德国,成为德国对外扩张道路上的绊脚石。“一战”过后,世界秩序依靠《凡尔赛条约》维持,但德国一直渴望东山再起。捷克斯洛伐克作为德国的邻居,一直都是战战兢兢,为自己的生存作打算。捷克斯拉夫首位总统曾经说过,如果奥地利被德国吞并,不出六个月,下一個就是捷克斯拉夫。小协约国同盟的建立,虽然对于德国而言是一种威慑,但毕竟是几个小国。所以马萨里克寻求新的同盟对象,在欧洲大陆有能力与德国对抗的国家毕竟还是有限的,于是马萨里克把目标锁定为法国。法国政府最早承认1916年于巴黎成立的捷克斯洛伐克民族委员会,而且它是协约国中第一个接受关于分裂奥匈帝国计划(它是建立捷克斯洛伐克的第一步)的国家。1918年捷克斯洛伐克成立之初理所当然地将法国视为最重要的朋友。从1919年初起法国军事使团进入捷克斯洛伐克,帮助捷进行军队建设,法国军官逐渐担任了捷军队中最重要的指挥职务(法国军官担任捷军总参谋长直至1926年),此外,法国工业进入捷工业部门。1924年1月25日,捷苏签署友好条约。1925年10月16日,两国签订《捷法互助条约》。该条约规定,如签约一方受到德国侵犯,彼此将给予支持和协助。
  马萨里克奉行亲西方的对外政策,主张依靠地区和欧洲的稳定来保障捷克斯洛伐克的安全与独立,在国内则主张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但是他并没有将希望完全寄托在西方世界,它也在东方寻求盟国,来保障自己的安全。20世纪20年代初,苏联政府为摆脱孤立地位,与除美国之外的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和周边邻国建立了睦邻友好的合作关系。
  三、冯宾符与《世界知识》
  冯宾符1914年出生在宁波慈溪一个清贫的读书家庭。1932年高中毕业后,他本来凭扎实的基础完全有把握考上大学,但因家里无力供他继续深造,他去了上海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编辑部当校对实习生。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内动乱不乱,能在这种环境完成高中教育实属不易。冯宾符出身于读书世家,使他有一个接受教育的良好机会。正是他自身积累的学识与知识素养使他有机会进入杂志社工作,在那里他得到了胡愈之先生的指导,他对新闻报道的敏感性不断增加,尤其对国际事务格外关注。因此,后人对他的报道称为“国际问题专家”。
  冯宾符在编辑部工作的时候,不断对国际问题进行评述、研究,这也是他与国际时事真正接触的开始。1934年胡愈之创办《世界知识》杂志后,他又积极参与,终其一生与《世界知识》结下了不解之缘。20世纪30年代,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局势一片动荡,新的世界大战一触即发,这恰恰引起了冯宾符的关注。国际法西斯势力日渐增长,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进一步助长法西斯的嚣张气焰,这些问题一直被冯宾符关注着,特别是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后,冯宾符敏锐地预测到下一个牺牲的国家将会是捷克斯拉夫。
  四、冯宾符缘何关注捷克斯拉夫
  “一战”结束之后,参与各国签订《凡尔赛条约》,对德国进行了最严厉的制裁,这也成为德国一段屈辱的历史记忆。因此,也在德国日耳曼民族心中埋下仇恨的种子。此后,德国的实力不断增长,日渐打破当初的《凡尔赛条约》的束缚。德国的所作所为并没有被英法等国所制止,1938年3月12日,德国武装占领奥地利,由此迈出武力扩张领土的第一步。捷克斯拉夫与奥地利唇齿相依,自奥地利被德国吞并以后,捷克斯拉夫三面被德国包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冯宾符注意到以下几个问题:   捷克斯拉夫战略位置的重要性。捷克斯拉夫,简称捷克,位于中欧。东南与苏联为邻,南接奥地利和匈牙利,西界西德,西北为东德,北与波兰接壤,为一内陆国。面积十二万七千八百六十九平方公里。捷克处于各国环绕之中,自从奥地利灭亡以后,便成为德国东侵路上的绊脚石。德国为完成扩张的大业,侵占捷克成为必行之策。这一点也被冯宾符所洞悉。
  捷克斯洛伐克是由幾个少数民族组成,从建国之初就被民族问题困扰,并且一直没有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捷克斯洛伐克内有100万匈牙利人,50万卢西尼亚人和325万苏台德日耳曼人。这些人民都依恋不舍地仰望他们的“祖国”——匈牙利、俄罗斯和德意志。苏台德人从未归属过德国,但它曾经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从此,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少数民族要求得到更多的自治,而不是局限于已经拥有的。
  五、捷克斯拉夫短时间内不会灭亡
  自德奥合并以后,捷克三面被围,随时有卷入希特勒铁蹄下的危险。因为诚如中欧问题专家福道尔所说:捷克斯拉夫和奥地利无疑是德国在中欧两个重要的枢纽。它如果握住了一个,也就握住了另一个。它如果握住了两个就等于打开了到东方的门户。当种种迹象表明,到了捷克成为奥地利第二的时候。冯宾符关注了一些容易被人忽视的细节,而这些细节表明捷克不会很快灭亡。
  捷克面临危机,政府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以及真正的自主外交精神。当一个国家的民众没有抵抗的意志,那么它很快就会沦陷,而捷克在面临外敌入侵时,大多数人还是比较团结,共赴国难。广大人民愿为独立自由而奋斗,而不愿成为亡国之囚。而德国当时一方面不清楚英法等国的意图,故不敢轻开站端;另一方面,当时德国还没有做好完全的准备工作。
  捷法公约和捷苏公约的存在和英国对德的压力。德奥合并之时,捷克与法国和苏联都是盟友关系,这是插在希特勒贪婪胃口前面的一柄利刃,是挡住希特勒侵略的一座铁壁。作为小国,选择大国依附,实属无奈之举,但不可否认,这种做法也是最简单有效的。奥地利被吞并以后,捷克没有紧接着沦陷,不得不说是归功于当时捷克有盟国的存在。
  综上,可以看出冯宾符对国际局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在捷克问题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德奥合并以后,所有人都觉得德国会马不停蹄,紧接着吞并捷克,而且当时种种迹象表明,捷克即将沦陷。而冯宾符敏锐地判断出,在短时间内,德国不会侵占捷克,而后来的情况正如冯宾符所预期的一样。对于关系到国际格局的重大问题,作为历史的见证人,冯宾符先生都留下深刻的论述。在《捷克斯拉夫》这本书中就有很多精辟的见解,特别是他富有远见性的见解即使在今天看来,仍具有很强烈的现实意义,表现出一个杰出的国际问题研究者敏锐的洞察力。
其他文献
摘要:柏拉图在《斐德若》和《斐多》里默认灵魂是存在的,灵魂与身体负责管理不同的东西。灵魂负责思考,是理性的;身体负责管理欲望、情感等肉体的东西。在《斐多》中,苏格拉底表示“不死”与“不朽”对于灵魂来说是两个概念。不朽这个概念大于不死的范畴。笔者认为,无论是灵魂不死还是灵魂不朽,这两个观点都值得商榷。  关键词:柏拉图四书 灵魂不死 灵魂不朽  一、灵魂不死  有关“灵魂不死”的问题,在《斐德若》《
期刊
摘要:本文以数字人文的观点为基础,提出了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子学发展方向,探讨了新子学所提倡的自由性、开放性、多样性、平等性、包容性在数字世界的实现方法。笔者把数字人文研究领域分为设计、建造、分析、解释、视觉化,而试论了各领域应用对新子学的研究。设计与建造领域提出了“数字《子藏》”“数字新子学”“新子学人工智能伦理模型”的概念。分析與解释领域介绍了文本挖掘、社会网络分析、空间分析的常用数字分析方法以
期刊
摘要: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大双心河》成功地再现了田园书写的魅力。作者一方面采用田园书写的传统描绘自然、野营、垂钓,反映了主人公对田园理想的积极探寻,另一方面也采用后田园的书写手法展现了自然所遭受的破坏,启发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再思考。此外,主人公所追求的田园生活是一种介于荒野与文明中的理想状态,体现了海明威对现代文明的思考以及对田园理想的不懈追求。  关键词:《大双心河》 田园书写 荒野 文明  小
期刊
摘要:中国古代虽然没有像西方一样建立一套完备的诠释学理论体系,但中国的解经传统在一定程度上与西方的诠释学有着相同的思维方式与发展路径。从崇圣尊道、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解经思想中,能一窥中国解经传统中与诠释学思想方法的相契之处,有助于为中国自古有之的诠释思想正名。  关键词:诠释学 视域融合 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  诠释学是属于西方哲学、美学范畴内的一门独立学问,在19至20世纪起影响着西方近现代人文
期刊
摘要:本文从身份认同的视角,以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新西兰小说为例,探讨曼斯菲尔德如何通过书写理想的女性形象来展示白人移民在新世界构建属于自己的民族身份。曼斯菲尔德对理想女性的书写表明她对新西兰的认同。曼斯菲尔德的多重文化身份使她以跨国的视角进行创作,她的创作具有世界主义特征。  关键词:凯瑟琳·曼斯菲尔德 新西兰 身份认同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Katherine Mansfield)以女性的视角
期刊
摘要:毋庸置疑,理论学家们呼喊的图像时代已经到来。充斥大量图像的社交网络空间,有三个奇特的视觉文化现象——痛恨缺角的九宫格、疯狂转发锦鲤图求好运、大量美食图的刷屏,这些现象共同组成了一个奇特的社交网络视觉空间。本文拟从这三个社交网络视觉现象出发,研究其背后的深层意义,探寻它们所展现的社交网络空间独特的视觉文化,以及所反映的时代心理和精神状况。  关键词:社交网络 视觉文化 九宫格 锦鲤图 美食图 
期刊
摘要:《白鹿原》塑造了众多年轻一代的反叛者,如白家的白孝文、鹿家的鹿兆鹏、鹿三的儿子黑娃等。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女性反叛者的塑造,相比于男性反叛者,女性反叛者更多了一份独属于女性的性别压迫。深受封建宗法制压迫的田小娥,出于本能地反叛着社会为自己设定的不合理命运;而自小受过良好教育的白灵,颇为自觉地反抗着不合理不公正的安排。  关键词:田小娥 白灵 反叛 女性  一、本能的反叛者——田小娥  田小娥
期刊
摘要:小说《乱世佳人》中的主人公斯嘉丽是女性主义的杰出代表。她敢于打破世俗的观念,冲出男尊女卑的束缚,敢爱敢恨,在“男权世界”中行走,为争取女性在经济和人格上的独立而努力奋斗。同样,她也是一个普通的女性,在爱情中有自己的固执与迷惘,她的身上不仅有着“魔鬼”般的丑陋,更有着天使般的爱心、钢铁战士般的意志。她的一生都高唱着女性主义之歌,让一代代读者为之感叹。  关键词:《乱世佳人》 女性主义 斯嘉丽 
期刊
摘要:随着江户幕府的建立,日本历史上出现了一个长达260余年相对稳定、和平的政治时期。而由于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朱子学在江户时代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造就出众多儒学家。在这个背景下,汉文学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知识分子积极地创作汉文学作品,其中在江户初期有着很大代表性的就是以林罗山为首的林家及其周边人物。堀孤山(1631-1695)是日本江户时代初期的儒学者及汉学者,其父为藤原惺窝的弟子堀杏庵,与林罗山
期刊
摘要:明清时期世情小说大为繁盛,众多世情小说多以都市生活为描摹对象,《醒世姻缘传》以其独特的乡村叙事美而独具魅力,作者严肃的创作态度和文学使命感展示了乡村叙事的美学意蕴。  关键词:《醒世姻缘传》 乡村 叙事美  一、引言  《醒世姻缘传》(下文简称为《醒》)是明清之际一部具有地域色彩的小说,作者西周生,它广泛地展现了鲁东南乡村自然社会风俗人情,充满了生活气息。评论界对《醒》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