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翻译过程中,如果某些内容过于简单或模糊,都会给译者的理解和翻译增加困难,译文若不能保持原文原有的风格和体裁,那么传达原文的意义则成为了翻译的首要目的。功能对等理论则能为翻译提供实际的指导作用,本文通过对《现代艺术150年——一个未完成的故事》汉译本进行分析,浅析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汉译本翻译策略。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翻译策略;汉译本研究
一、功能对等理论:形式对等与动态对等
翻译的目的是通过翻译使大众理解源文本所讲的内容,但只有當译文以大众能接受的方式出现时,其才能有效地传达源文本的信息。
奈达提出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翻译对等: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形式对等指出翻译应遵循原文的大部分标准,如在意义、措辞、风格、体裁上的标准等。在大多数情况下,翻译遵循直译这一原则,以达到翻译更加忠实原文的结果。
而不同语言上的完全对等几乎是难以实现的。奈达在《翻译的科学探索》(1964)一书中曾提到“动态对等”这一概念,认为翻译应是最接近源语言而又表达自然的对等。但若无法找到较好的对等内容,译者则不应该被内容的形式和风格所束缚,译者应明白动态对等并不仅仅是另一种与源语言表达的相似的信息,而是一种翻译,因此其内容也必须清楚地反映源语言的意义和意图。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是要求译文在自然流畅的表达下,尽量准确表述原文内容,从而让读者更容易理解翻译内容。
二、《现代艺术150年——一个未完成的故事》
《现代艺术150年——一个未完成的故事》原著于2016年4月出版,由威尔·贡培兹(Will Gompertz)撰写。本书描写了现代艺术历史,在出版后被列入国际最畅销艺术史书排行榜中。
原文通过简单、通俗而生动的语言讲述艺术家们的个人故事和作品故事来改变人们看待现代艺术的方式,阐明艺术的重要性及其珍贵性,它更像是一本故事书,同时蕴含丰富的教育意义。
译本于2017年出版,由王烁、王同乐共同翻译,译本文字延续了原文中的生动活泼的风格,以简洁的语言将原著内容再现,让中文读者也能感受到艺术史的魅力。
三、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现代艺术150年——一个未完成的故事》翻译策略赏析
译文中,大多数内容遵循形式对等的翻译原则,即直译。然而,为了使翻译更容易理解,接受度更高,也由于不同文化和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翻译中也会采用动态对等等翻译策略,即意译。
以下例子可以看到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作用。
1.Cool Hand Luke (Gompertz, p.90, 2016)
“铁手卢克”(王烁、王同乐,121页,2017)
在译文中,译者直接将原文以直译的方式译出,在中文读者读来这好像无法理解,但由译本的脚注可知,译者解释到这是一部电影作品名,并解释了电影主人公卢克抗拒体制和权威的性格。在中国,大多数人对美国老电影并不熟悉,当然无从得知其内容。在本例中,译者既遵守了形式上的对等,保持了原文的风格和文本的本来意义,又将内涵内容以脚注形式进行了清楚解释。
2.One must see nature as no one has seen it before you. (Gompertz, p.87, 2016)
你必须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来观察自然。(王烁、王同乐,118页,2017)翻译中应该始终遵循的一条规则是忠实于源文本。但在某些情况下,遵循动态对等原则,对翻译进行合理的意译可以帮助读者跟上作者的步伐。奈达认为翻译首先要做到意义上的对等后,再去追求文体上的对等。因此,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中,意义对等占有优先地位。
在本例中,译者如果选择直接翻译,“no one has seen it”则会被生硬地表达为“无人见过”,本来意义被忽略。根据汉语的语言习惯并结合上下文,意译是最好的选择,“前所未有”也是中文中常用的四字成语。
3.Though the hopelessness of the younger generation would be a fitting tribute to a self-taught artist that the majority of the art establishment considered to be, well, hopeless. (Gompertz, p.104, 2016)
不过,年轻一代的无可救药,对一个自学成才、大多数艺术届权威认为毫无希望的艺术家来说,其实是恰如其分的褒奖。(王烁、王同乐,139页,2017)
汉语和英语在句法上存在着差异。英语句法主要关注句子中的主语。不同的是,汉语句法则集中在句子的主题上。在英语原文中,本句逻辑性强且前后内容连贯,只有一个中心主语为“hopelessness”。但在译文中,译者将句子结构重新安排为三部分,每一部分均能体现出被描述者的特征,中文阅读起来层次结构更加清晰。重排句子结构不仅使翻译更符合目的语的语言习惯,而且能最大限度地传递源语言信息。
三、结语
在某些情况下,直译内容可能没有任何意义,翻译中也不存在直接的对等,因此采用意译或动态翻译。从译者的角度来看,在这种情况下,传达相同的意思比保持风格或流派更重要。有很多例子表明翻译更多的是传达原文想要表达的意思。
翻译最重要的任务是使译文忠实于原文。但是汉语和英语、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某些情况下,写作风格、体裁甚至句子结构允许有合理的解释和忽略,内容却不允许随意删减。意译或动态翻译的策略是为了帮助文本有更全面的翻译,更容易被目的语读者理解。
参考文献
[1]威尔·贡培兹,王烁,王同乐.现代艺术150年:一个未完成的故事[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方仪力.直译与意译:翻译方法、策略与元理论向度探讨[J].上海翻译,2012(03):16-20.
[3]李波,黄娟.基于目的论的汉英翻译中的省略法[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02):91-94.
[4]彭念凡.从动态翻译理论的发展谈直译与意译之争[J].中国西部科技(学术), 2007(06):94-95.
[5]曾喆.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樱桃园》汉译本对比分析[J].今古文创,2020(48):75-76.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翻译策略;汉译本研究
一、功能对等理论:形式对等与动态对等
翻译的目的是通过翻译使大众理解源文本所讲的内容,但只有當译文以大众能接受的方式出现时,其才能有效地传达源文本的信息。
奈达提出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翻译对等: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形式对等指出翻译应遵循原文的大部分标准,如在意义、措辞、风格、体裁上的标准等。在大多数情况下,翻译遵循直译这一原则,以达到翻译更加忠实原文的结果。
而不同语言上的完全对等几乎是难以实现的。奈达在《翻译的科学探索》(1964)一书中曾提到“动态对等”这一概念,认为翻译应是最接近源语言而又表达自然的对等。但若无法找到较好的对等内容,译者则不应该被内容的形式和风格所束缚,译者应明白动态对等并不仅仅是另一种与源语言表达的相似的信息,而是一种翻译,因此其内容也必须清楚地反映源语言的意义和意图。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是要求译文在自然流畅的表达下,尽量准确表述原文内容,从而让读者更容易理解翻译内容。
二、《现代艺术150年——一个未完成的故事》
《现代艺术150年——一个未完成的故事》原著于2016年4月出版,由威尔·贡培兹(Will Gompertz)撰写。本书描写了现代艺术历史,在出版后被列入国际最畅销艺术史书排行榜中。
原文通过简单、通俗而生动的语言讲述艺术家们的个人故事和作品故事来改变人们看待现代艺术的方式,阐明艺术的重要性及其珍贵性,它更像是一本故事书,同时蕴含丰富的教育意义。
译本于2017年出版,由王烁、王同乐共同翻译,译本文字延续了原文中的生动活泼的风格,以简洁的语言将原著内容再现,让中文读者也能感受到艺术史的魅力。
三、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现代艺术150年——一个未完成的故事》翻译策略赏析
译文中,大多数内容遵循形式对等的翻译原则,即直译。然而,为了使翻译更容易理解,接受度更高,也由于不同文化和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翻译中也会采用动态对等等翻译策略,即意译。
以下例子可以看到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作用。
1.Cool Hand Luke (Gompertz, p.90, 2016)
“铁手卢克”(王烁、王同乐,121页,2017)
在译文中,译者直接将原文以直译的方式译出,在中文读者读来这好像无法理解,但由译本的脚注可知,译者解释到这是一部电影作品名,并解释了电影主人公卢克抗拒体制和权威的性格。在中国,大多数人对美国老电影并不熟悉,当然无从得知其内容。在本例中,译者既遵守了形式上的对等,保持了原文的风格和文本的本来意义,又将内涵内容以脚注形式进行了清楚解释。
2.One must see nature as no one has seen it before you. (Gompertz, p.87, 2016)
你必须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来观察自然。(王烁、王同乐,118页,2017)翻译中应该始终遵循的一条规则是忠实于源文本。但在某些情况下,遵循动态对等原则,对翻译进行合理的意译可以帮助读者跟上作者的步伐。奈达认为翻译首先要做到意义上的对等后,再去追求文体上的对等。因此,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中,意义对等占有优先地位。
在本例中,译者如果选择直接翻译,“no one has seen it”则会被生硬地表达为“无人见过”,本来意义被忽略。根据汉语的语言习惯并结合上下文,意译是最好的选择,“前所未有”也是中文中常用的四字成语。
3.Though the hopelessness of the younger generation would be a fitting tribute to a self-taught artist that the majority of the art establishment considered to be, well, hopeless. (Gompertz, p.104, 2016)
不过,年轻一代的无可救药,对一个自学成才、大多数艺术届权威认为毫无希望的艺术家来说,其实是恰如其分的褒奖。(王烁、王同乐,139页,2017)
汉语和英语在句法上存在着差异。英语句法主要关注句子中的主语。不同的是,汉语句法则集中在句子的主题上。在英语原文中,本句逻辑性强且前后内容连贯,只有一个中心主语为“hopelessness”。但在译文中,译者将句子结构重新安排为三部分,每一部分均能体现出被描述者的特征,中文阅读起来层次结构更加清晰。重排句子结构不仅使翻译更符合目的语的语言习惯,而且能最大限度地传递源语言信息。
三、结语
在某些情况下,直译内容可能没有任何意义,翻译中也不存在直接的对等,因此采用意译或动态翻译。从译者的角度来看,在这种情况下,传达相同的意思比保持风格或流派更重要。有很多例子表明翻译更多的是传达原文想要表达的意思。
翻译最重要的任务是使译文忠实于原文。但是汉语和英语、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某些情况下,写作风格、体裁甚至句子结构允许有合理的解释和忽略,内容却不允许随意删减。意译或动态翻译的策略是为了帮助文本有更全面的翻译,更容易被目的语读者理解。
参考文献
[1]威尔·贡培兹,王烁,王同乐.现代艺术150年:一个未完成的故事[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方仪力.直译与意译:翻译方法、策略与元理论向度探讨[J].上海翻译,2012(03):16-20.
[3]李波,黄娟.基于目的论的汉英翻译中的省略法[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02):91-94.
[4]彭念凡.从动态翻译理论的发展谈直译与意译之争[J].中国西部科技(学术), 2007(06):94-95.
[5]曾喆.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樱桃园》汉译本对比分析[J].今古文创,2020(48):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