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对边疆民族地区构件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改善措施。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0-01
引言:
中高职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内涵之一,是技能型人才类型和层次结构科学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拉动中职、推动高职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也明确指出要建立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和衔接的‘立交桥’,使职业教育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并促进学习型社会建立。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教育资源及教育质量相对落后,中高职衔接在实践过程中,困难重重、问题颇多,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理想状况差距甚远,特别是处于祖国西南边陲的西双版纳少数民族地区,不论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均处于较落后状况,中职毕业后升入高职比例不足30%。与国家均衡发展理念有一定距离的路要走。本文就该着力构建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教育均衡发展和终身教育理念,这不仅仅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提升我国教育质量与过国民总体素质的有效措施。
1.西双版纳构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情况
1.1西双版纲职业技术学院基本情况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2001年7月经国家教育部备案、云南省政府批准,在原有几所大中专学校的基础上组建的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职前教育为主、学历教育和培训并重的办学定位,以及立足西双版纳、服务云南、面向中国、辐射东南亚的发展思路,学院实行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办学。
1.2学院中高职衔接招生模式
自2001年开始招收初起3+2转段大专学生;2002年起招收五年一贯制大专学生;2012年与云南省开放大学联办中职脱产大专及中高职衔接一体化大专,之后护理专业年年正常招生录取和在读;2013年学院进入云南省单独自主招生院校之一,3+3对口招生模式试行。至今学院已开设过3+3中高职对口招生(三校生)、3+2转段升学和五年一贯制等模式的中高衔接教育教学;与云南省开放大学联办3+X模式中高一体化教育等模式。
2.中高职衔接教育存在的问题
雖然学校从教育层次上已经上升了一个高度,但是要构建起实际的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要克服以下问题:
2.1调整与明确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奋斗在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但在教学授课的过程中还是会出现许多问题,部分由中职升入高职的学校,坚持着原有的教学目标,从而忽视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只会理论不会操作,遇到问题无从下手。
2.2课程体系上存在着许多误区
在教学体系的构件上,盲目的增加学科或课时不仅仅是不科学的,更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过分重视理论知识体系忽视专业技能训练等等。
2.3教学方法上存在诸多问题
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照本宣科是授课不能满足现阶段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并且有些院校不思进取,对该现状视而不见。
3.边疆民族地区构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研究
3.1构件科学的培养目标模式
首先应树立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通常情况下高职教育都是为了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大多数都会在一线生产性岗位上发光发热,但是边疆地区要结合自身的特殊性,对当地市场进行调查,在了解社会需要与行业发展状况的前提下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在考虑到中高职衔接的过程中,应依照具体的教学理念对培养目标作出相应的调整,让中职学生们在三年学习期结束之后不仅能够选择接触社会找一份稳定工作,更可以去高等学府继续深造,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3.2创建“一体化”培养结构模式
在进行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学校应将学生能力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将能力培养放在首要位置上,融入其他各项素质为辅助,从而创建“一体化”的人才培养结构。职业技术的培养应包含专业能力培养、社会能力培养以及方法能力培养三个要素,这三种要素有着紧密的联系。专业能力是学生从事有关工作所需要的最基本能力,也是其步入岗位所必须的实践本领;社会能力是开展职业活动所需的行为能力;方法能力是其学习能力的体现,这种能力不仅仅能够促进专业水平的提升,更能够使学生不断充实自己,在各方面有所长进。从职业技术教育的角度来说,职业教育可将其分为三个环节,即理论教学、实训教学与社会实践,在进行中高职教育衔接中,这三个关键环节要做好,使得上下口得到有效衔接,提升每个环节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个人素质的不断提升,使各个培养环节形成统一体,发挥更大效果。
3.3开展产学结合的教育模式
不论是中职教育还是高职教育都是为了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而这类人才的关键能力就是实践能力,我们要将学生从理论知识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就需要开展产学结合的结余模式,这对于中高职教育来说有着十分重大的价值。但是由于中高职教育各方面的不同,如学生年龄、学生心理、研究深度等,这些都会对产学结合的深度与广度有所影响,所以在衔接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在中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适其适应高职院校发展以及社会需要,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所在。
3.4推进试点
3.4.1推进边疆民族地区中高职衔接的实体合作
实体合作工作不能盲目开展,要通过民族全地区的教育部门进行试点,将边疆民族地区内部具有一定教育资源优势的高职院校与技工学校等开展交流合作,通过单招等多种方式拓宽中高职衔接通道,为更多中职人员提供深造的机会。
3.4.2明确中高职衔接的具体任务
在边疆民族地区开展人才衔接培养模式,就要对该地区的产业发展动向进行深入研究,并探索适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民族地区产业发展规划以及主体功能结构等进行定位,更具各个行业对人才的不同需要来评价中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有拓展性的去制定中高职教学目标与内容,专业布局应适应当地经济结构布局与产生需要,从而实现分工明确、优势互补;按高职人才培养的特点实行分段教学,要求分段明确,推进专业课程体系与材料的有效结合,提升文化共生理念的认同感,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满足边境贸易等特殊要求。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应结合边疆民族地区教育资源和教育质量相对落后的实际特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加强中高职招生制度上衔接,以破解本地生源升入高职比例较低问题,并结合当地特点与学生心理多要素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做出改变,构建科学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输送的数量与质量,为我国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孟凡华.鲁昕:关键是“衔接”关于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座谈会的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11(18).
[2]李全奎.中高职衔接问题的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3).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0-01
引言:
中高职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内涵之一,是技能型人才类型和层次结构科学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拉动中职、推动高职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也明确指出要建立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和衔接的‘立交桥’,使职业教育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并促进学习型社会建立。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教育资源及教育质量相对落后,中高职衔接在实践过程中,困难重重、问题颇多,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理想状况差距甚远,特别是处于祖国西南边陲的西双版纳少数民族地区,不论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均处于较落后状况,中职毕业后升入高职比例不足30%。与国家均衡发展理念有一定距离的路要走。本文就该着力构建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教育均衡发展和终身教育理念,这不仅仅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提升我国教育质量与过国民总体素质的有效措施。
1.西双版纳构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情况
1.1西双版纲职业技术学院基本情况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2001年7月经国家教育部备案、云南省政府批准,在原有几所大中专学校的基础上组建的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职前教育为主、学历教育和培训并重的办学定位,以及立足西双版纳、服务云南、面向中国、辐射东南亚的发展思路,学院实行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办学。
1.2学院中高职衔接招生模式
自2001年开始招收初起3+2转段大专学生;2002年起招收五年一贯制大专学生;2012年与云南省开放大学联办中职脱产大专及中高职衔接一体化大专,之后护理专业年年正常招生录取和在读;2013年学院进入云南省单独自主招生院校之一,3+3对口招生模式试行。至今学院已开设过3+3中高职对口招生(三校生)、3+2转段升学和五年一贯制等模式的中高衔接教育教学;与云南省开放大学联办3+X模式中高一体化教育等模式。
2.中高职衔接教育存在的问题
雖然学校从教育层次上已经上升了一个高度,但是要构建起实际的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要克服以下问题:
2.1调整与明确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奋斗在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但在教学授课的过程中还是会出现许多问题,部分由中职升入高职的学校,坚持着原有的教学目标,从而忽视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只会理论不会操作,遇到问题无从下手。
2.2课程体系上存在着许多误区
在教学体系的构件上,盲目的增加学科或课时不仅仅是不科学的,更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过分重视理论知识体系忽视专业技能训练等等。
2.3教学方法上存在诸多问题
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照本宣科是授课不能满足现阶段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并且有些院校不思进取,对该现状视而不见。
3.边疆民族地区构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研究
3.1构件科学的培养目标模式
首先应树立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通常情况下高职教育都是为了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大多数都会在一线生产性岗位上发光发热,但是边疆地区要结合自身的特殊性,对当地市场进行调查,在了解社会需要与行业发展状况的前提下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在考虑到中高职衔接的过程中,应依照具体的教学理念对培养目标作出相应的调整,让中职学生们在三年学习期结束之后不仅能够选择接触社会找一份稳定工作,更可以去高等学府继续深造,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3.2创建“一体化”培养结构模式
在进行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学校应将学生能力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将能力培养放在首要位置上,融入其他各项素质为辅助,从而创建“一体化”的人才培养结构。职业技术的培养应包含专业能力培养、社会能力培养以及方法能力培养三个要素,这三种要素有着紧密的联系。专业能力是学生从事有关工作所需要的最基本能力,也是其步入岗位所必须的实践本领;社会能力是开展职业活动所需的行为能力;方法能力是其学习能力的体现,这种能力不仅仅能够促进专业水平的提升,更能够使学生不断充实自己,在各方面有所长进。从职业技术教育的角度来说,职业教育可将其分为三个环节,即理论教学、实训教学与社会实践,在进行中高职教育衔接中,这三个关键环节要做好,使得上下口得到有效衔接,提升每个环节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个人素质的不断提升,使各个培养环节形成统一体,发挥更大效果。
3.3开展产学结合的教育模式
不论是中职教育还是高职教育都是为了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而这类人才的关键能力就是实践能力,我们要将学生从理论知识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就需要开展产学结合的结余模式,这对于中高职教育来说有着十分重大的价值。但是由于中高职教育各方面的不同,如学生年龄、学生心理、研究深度等,这些都会对产学结合的深度与广度有所影响,所以在衔接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在中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适其适应高职院校发展以及社会需要,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所在。
3.4推进试点
3.4.1推进边疆民族地区中高职衔接的实体合作
实体合作工作不能盲目开展,要通过民族全地区的教育部门进行试点,将边疆民族地区内部具有一定教育资源优势的高职院校与技工学校等开展交流合作,通过单招等多种方式拓宽中高职衔接通道,为更多中职人员提供深造的机会。
3.4.2明确中高职衔接的具体任务
在边疆民族地区开展人才衔接培养模式,就要对该地区的产业发展动向进行深入研究,并探索适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民族地区产业发展规划以及主体功能结构等进行定位,更具各个行业对人才的不同需要来评价中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有拓展性的去制定中高职教学目标与内容,专业布局应适应当地经济结构布局与产生需要,从而实现分工明确、优势互补;按高职人才培养的特点实行分段教学,要求分段明确,推进专业课程体系与材料的有效结合,提升文化共生理念的认同感,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满足边境贸易等特殊要求。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应结合边疆民族地区教育资源和教育质量相对落后的实际特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加强中高职招生制度上衔接,以破解本地生源升入高职比例较低问题,并结合当地特点与学生心理多要素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做出改变,构建科学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输送的数量与质量,为我国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孟凡华.鲁昕:关键是“衔接”关于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座谈会的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11(18).
[2]李全奎.中高职衔接问题的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