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课题的现实背景:
1. 世纪初年,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口号,这标志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了攻坚阶段,而以知识化、信息化等为特征的这场变革又更高地要求着我们:人际之间的交流要更为亲密、准确、高效,因而人际交流的主要手段——口语的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事实也证明:具有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是公民应具有的素养,也是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因而这个课题的研究已是大势所趋、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了。
2. 当前的农村中学仍以传统的读、写教学为主体,长期漠视,甚至忽视口语交际教学,这个问题很普遍、很突出,甚至很严重,这个方面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没有一个简洁可行的课堂训练体式,因而更具体地制约了口语教学和学生的口语训练,长此以往,便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当今的素质教育不协调,与“以人为本”理念相悖,因此,探索研究一种课堂口语训练体式很有必要。
3.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努力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和谐的人际交流素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口语训练,再加上农村中学长期受到土语、方言的影响,因而常与他人交流中存在“语言不通”的现象,还有这些中学生口语表达心理欠缺,常常面红耳赤、语无伦次、词不达意,这些都呼唤我们要规范农村中学生口语表达,本课题的研究就是基于上述大环境、小环境提出来的。
课题研究的意义:
1. 有利于全面提高农村中学生的口语能力,从而促进农村中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2. 规范进行口语训练,规范使用普通话,是师生的义务,也是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具有现实的深远的意义。
二、国内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目前专题研究农村中学“口语交际”课堂训练体式的课题仍是空白,国家颁布《新语文课程标准》之后,人们认识到了:“口语交际”与“听话、说话”本质的不同,开展了一系列口语问题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不具备特定情况下的操作性,即针对农村中学的口语实情,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我们针对性的确立了本课题的研究。
三、课题目标“三培养、三学会”
1. 培养良好的口语交际心理,学会从容交流。
2. 培养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学会规范使用普通话。
3. 培养良好的应变、善辩能力,学会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课堂训练体系构建
(一)“口语交际”课堂训练体式:
1. 课堂前三分钟,培养习惯、奠定基础。
这一环节的具体目标是:
(1)要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克服农村中学生常有的胆小心怯等心理。
(2)规范使用普通话,养成正确使用普通话的习惯,订正农村中学生中常有的土语、方言。
(3)说话要有条理性、注意详略得当,突出重点,为第二环节打基础。
具体内容是:
每堂语文课,在上课文内容之前,拿出三分钟进行口语训练。
可以有准备地讲述书中的故事。如事先看《安徒生童话选》《西游记》或其他的故事书,然后在这三分钟表内讲述,鼓励学生踊跃参试,还可以点名讲述,教师要作其他的安排;同学们要认真听讲,分辨其中的语音、语调、语速、停顿等方面是否规范;教师除了要密切注意上述几个方面之外,还要注意讲述者的神情、心理以及其他同学的反应。等到讲完毕之后,马上要进行回馈,让同学们发表看法,教师要着重从心理、神情、语言的规范等方面加以引导,尤其是学生口语中的农村土语、方言要加以着重指出订正,长期坚持,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心理以及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对于存在严重的问题,如普通话的规范使用、心理素质的培养要进行专题讲座。
可以进行自己生活经历的讲述,这与前面讲故事书的内容是有区别的。前者只是简单的讲述,不需要变动故事内容,并且故事书中的详略已处理过了,不需讲述者变更。而讲述自己生活中的经历,就要自己组织语言,注意内容的详略、中心,注意与听众与对象的一致性,还得注意农村土语、方言的误用等。
可以听课文录音、朗读课文,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语感,培养口语中的听话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口语交际。如听录音《最后一次讲演》通过录音播放,让学生感受闻一多的口语表达,感受那种氛围,从而培养自己的口语交际的能力。
可以出示一些即兴小话题、让学生们自由交流,这样可以活跃气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际,如面对“阳光灿烂、春暖花开”的季节,可以以“春天”为话题,让学生们自由讨论,抒发感受。
2. 课堂中以口语交际为主要手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进行课堂语文教学。这一环节的具体目标是:用口语交际来进行语文阅读、写作方面的教学,既要为阅读、写作服务,又要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学生要大胆交流,并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学会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1)阅读教学的口语交际——师生口语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注重口语交际能力。
①师生口语互动
教师要在备课中有针对性设计师师生互动的问题,并在这一活动中尊重、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又要适当加以引导,一方面培养他们对课文的思考能力,另一方面又着力培养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尤其是规范一些学生在农村生活中用惯了的方言、土语。
如教学说明文《隆冬话竹》,师生之间就可以直接交流对竹子的认识:见过哪些种类?有什么用途?它的主要特征有哪些?这样通过师生互动,既有助于对教材的理解,又有助于口语的训练。
如教学议论文《最先与最后》,采用师生口语互动的形式,有利于课文的理解。
教师:稳重的“最先与最后”是什么意思?
学生甲:批判当时有些人的处世态度:不为最先,耻于最后。 教师:文中的现象于今有现实意义吗?
学生甲:有,当今社会这样的人还很不少:在改革浪潮中停滞不前,没有创新、拼搏精神,一部分人遇到困难便放弃,没有坚韧的战斗精神。
学生乙:有现实意义。但鲁迅的观点有些片面,中国人敢做前驱、闯将的人不少,翻开中国的历史画卷: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孙中山的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南昌起义等体现了前驱闯将……
在具体语境中, 教师要针对各自的表述,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引导学生学会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这样真正使口语交际互动起来,达到一定的程度和效果,这一过程中始终还要贯穿激励评价机制。
②学生之间的口语互动
学生之间的口语互动主要是讨论问题、交流看法,尤其是针对有些开放性的话题,有兴趣的话题容易引起双方的口语交际。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可设置乡土话题来进行相互交流,如“金色的田野”“繁荣的农贸市场”等,既可使他们有话可说,又可以订正他们常带有的方言、土语。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引导他们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③专设古诗文朗读课,来增强学生口语的美感,这主要针对学习课本中的古诗文而言的。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能的结晶,语言简练、典雅,很有韵味、很具美感,中学课本中,每册语文都有大量的古诗文,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训练材料。经常进行一些古诗文的朗读,可以使学生的口语更具美感。据心理学家分析,朗读中语调、节奏、语流的反复刺激,会在学生特定的神经元上留下“声音印象”,这种印象遇到外界刺激,熟悉的语言流时便自然而然从记忆中溢出。指导学生多读、有感情的读、有技巧的读古诗词等文章,是一种培养学生口语表达具有美感的重要途径。
(2)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口头作文训练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口头作文要选择好话题,按照作文教学的规律来进行,又要兼顾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写作《难忘的一件事》,就可以引导学生打开思维,可以回忆在学校或农村生活中的往事,然后大脑进行内容的组织、语言的组织,还可以用笔拟个提要,然后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口头作文,一方面可以为课后写作铺垫,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即兴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利于应变,思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3)专设演讲课。
让学生学习演讲知识、观摩演讲比赛,并进行演讲比赛,进一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课题组的教师中,要专门一人负责这方面的训练,讲述有关的理论知识,有关演讲比赛的观摩,或观看电视录像等,并在班级和学校举行演讲比赛,从而推进整个学校的口语表达能力。
3. 课后综合训练,在生活中去实践口语交际
这一环节目标:
(1)回馈自己、他人、班级集的口语交际情况,发扬优点,改正不足,促进口语训练。
(2)在社会生活中运用口语,进一步巩固、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贴近、深入农村生活,表达自己对农村生活的体验、感受,同时订正、规范地方土语、方言。
(二)口语训练体式中要专题研究的几个子课题
1. 农村中学口语交际课型设计。
2. 农村中学口语交际心理探究。
3. 农村中学生土语、方言与普通话的统一关系。
4. 即兴讲演的材料设计及即兴讲演的技巧探讨。
5. 农村中学生口头作文素材的选择及技巧。
6. 口语交际中激励机制的探讨。
五、课题实验对象及研究方法、原则
1. 实验对象:七年级1-3班,参照班4班
2. 研究方法:(1) 观察法;(2)调查法;(3) 测验法;(4)行动研究法;(5)文献法;(6) 经验总结法;(7)个案研究法;(8)案例研究法综合运用
3. 遵循原则:主体性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 激励原则 实践原则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
(一)步骤
1. 准备阶段(2013.9—2013.10)
(1)组成课题组(2013.9)
(2)确定课题及课题目标(2013.9)
(3)确定实验对象,进行“口语基础”的调查、分析、综合,并作好全校的宣传工作。(2013.10)
(4)收集相关的数据、设计课堂训练的模式,做好课题实施的各项基本工作。(2013.10)
2. 课题实验阶段(2013.11—2015.7)
(1)组织课题人员进行实验内容及方法的探讨(2013.11)
(2)进行初期实验(2013.11)
(3)进行子课题的研究,各负责人进行专题讲座,向实验对象进行专题导习。(2013.12—2014.3)
(4)进行初期小结,对存在的问题、经验进行小结(2014.4)
(5)进行中期实验(2014.5—2015.5)
(6)继续深化研究,深化实践,深化对象的辅导(2014.5—2015.5)
(7)进行中期评估(2015.5)
3. 进行后期实验,主要是提高、运用阶段(2015.5—2015.7)
(1)学校演讲比赛(2015.6)
(2)课题组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口语交际运用水平(2015.7)
(3)进行后期小结(2015.7)
4. 总结阶段(2015.8—2015.9)
(1)对实验材料进行分析、研究、综合,提炼成果(2015.8)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2015.8)
(3)课题成果汇报、结题(2015.9)
(二)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毛顺友(总负责):课题管理、理论指导,训练体式指导、课题总结汇报
毛顺华 理论指导,训练平台建设。
A:农村学生口语心理研究讲座。
B:农村土语、方言与普通话的统一关系,课题实践。
C: 口语特征,讲演技巧等口语交际专题指导。
D:口语训练使用的“阅读材料,口头作文材料”的收集,课题实施。
E:各类材料的收集整理,课题实践。
七、课题研究条件
1. 语文组以及学校有资深的教育教学专家,思想高度一致,极力推进口语教学。
2. 硬件环境优越:多媒体教室,各种音响数据齐备。
3. 训练目标明确,分工合理具体,体式设计科学,我们有信心、有能力确保课题的顺利完成并取得成果。
课题的现实背景:
1. 世纪初年,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口号,这标志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了攻坚阶段,而以知识化、信息化等为特征的这场变革又更高地要求着我们:人际之间的交流要更为亲密、准确、高效,因而人际交流的主要手段——口语的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事实也证明:具有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是公民应具有的素养,也是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因而这个课题的研究已是大势所趋、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了。
2. 当前的农村中学仍以传统的读、写教学为主体,长期漠视,甚至忽视口语交际教学,这个问题很普遍、很突出,甚至很严重,这个方面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没有一个简洁可行的课堂训练体式,因而更具体地制约了口语教学和学生的口语训练,长此以往,便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当今的素质教育不协调,与“以人为本”理念相悖,因此,探索研究一种课堂口语训练体式很有必要。
3.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努力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和谐的人际交流素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口语训练,再加上农村中学长期受到土语、方言的影响,因而常与他人交流中存在“语言不通”的现象,还有这些中学生口语表达心理欠缺,常常面红耳赤、语无伦次、词不达意,这些都呼唤我们要规范农村中学生口语表达,本课题的研究就是基于上述大环境、小环境提出来的。
课题研究的意义:
1. 有利于全面提高农村中学生的口语能力,从而促进农村中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2. 规范进行口语训练,规范使用普通话,是师生的义务,也是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具有现实的深远的意义。
二、国内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目前专题研究农村中学“口语交际”课堂训练体式的课题仍是空白,国家颁布《新语文课程标准》之后,人们认识到了:“口语交际”与“听话、说话”本质的不同,开展了一系列口语问题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不具备特定情况下的操作性,即针对农村中学的口语实情,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我们针对性的确立了本课题的研究。
三、课题目标“三培养、三学会”
1. 培养良好的口语交际心理,学会从容交流。
2. 培养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学会规范使用普通话。
3. 培养良好的应变、善辩能力,学会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课堂训练体系构建
(一)“口语交际”课堂训练体式:
1. 课堂前三分钟,培养习惯、奠定基础。
这一环节的具体目标是:
(1)要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克服农村中学生常有的胆小心怯等心理。
(2)规范使用普通话,养成正确使用普通话的习惯,订正农村中学生中常有的土语、方言。
(3)说话要有条理性、注意详略得当,突出重点,为第二环节打基础。
具体内容是:
每堂语文课,在上课文内容之前,拿出三分钟进行口语训练。
可以有准备地讲述书中的故事。如事先看《安徒生童话选》《西游记》或其他的故事书,然后在这三分钟表内讲述,鼓励学生踊跃参试,还可以点名讲述,教师要作其他的安排;同学们要认真听讲,分辨其中的语音、语调、语速、停顿等方面是否规范;教师除了要密切注意上述几个方面之外,还要注意讲述者的神情、心理以及其他同学的反应。等到讲完毕之后,马上要进行回馈,让同学们发表看法,教师要着重从心理、神情、语言的规范等方面加以引导,尤其是学生口语中的农村土语、方言要加以着重指出订正,长期坚持,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心理以及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对于存在严重的问题,如普通话的规范使用、心理素质的培养要进行专题讲座。
可以进行自己生活经历的讲述,这与前面讲故事书的内容是有区别的。前者只是简单的讲述,不需要变动故事内容,并且故事书中的详略已处理过了,不需讲述者变更。而讲述自己生活中的经历,就要自己组织语言,注意内容的详略、中心,注意与听众与对象的一致性,还得注意农村土语、方言的误用等。
可以听课文录音、朗读课文,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语感,培养口语中的听话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口语交际。如听录音《最后一次讲演》通过录音播放,让学生感受闻一多的口语表达,感受那种氛围,从而培养自己的口语交际的能力。
可以出示一些即兴小话题、让学生们自由交流,这样可以活跃气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际,如面对“阳光灿烂、春暖花开”的季节,可以以“春天”为话题,让学生们自由讨论,抒发感受。
2. 课堂中以口语交际为主要手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进行课堂语文教学。这一环节的具体目标是:用口语交际来进行语文阅读、写作方面的教学,既要为阅读、写作服务,又要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学生要大胆交流,并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学会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1)阅读教学的口语交际——师生口语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注重口语交际能力。
①师生口语互动
教师要在备课中有针对性设计师师生互动的问题,并在这一活动中尊重、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又要适当加以引导,一方面培养他们对课文的思考能力,另一方面又着力培养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尤其是规范一些学生在农村生活中用惯了的方言、土语。
如教学说明文《隆冬话竹》,师生之间就可以直接交流对竹子的认识:见过哪些种类?有什么用途?它的主要特征有哪些?这样通过师生互动,既有助于对教材的理解,又有助于口语的训练。
如教学议论文《最先与最后》,采用师生口语互动的形式,有利于课文的理解。
教师:稳重的“最先与最后”是什么意思?
学生甲:批判当时有些人的处世态度:不为最先,耻于最后。 教师:文中的现象于今有现实意义吗?
学生甲:有,当今社会这样的人还很不少:在改革浪潮中停滞不前,没有创新、拼搏精神,一部分人遇到困难便放弃,没有坚韧的战斗精神。
学生乙:有现实意义。但鲁迅的观点有些片面,中国人敢做前驱、闯将的人不少,翻开中国的历史画卷: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孙中山的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南昌起义等体现了前驱闯将……
在具体语境中, 教师要针对各自的表述,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引导学生学会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这样真正使口语交际互动起来,达到一定的程度和效果,这一过程中始终还要贯穿激励评价机制。
②学生之间的口语互动
学生之间的口语互动主要是讨论问题、交流看法,尤其是针对有些开放性的话题,有兴趣的话题容易引起双方的口语交际。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可设置乡土话题来进行相互交流,如“金色的田野”“繁荣的农贸市场”等,既可使他们有话可说,又可以订正他们常带有的方言、土语。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引导他们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③专设古诗文朗读课,来增强学生口语的美感,这主要针对学习课本中的古诗文而言的。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能的结晶,语言简练、典雅,很有韵味、很具美感,中学课本中,每册语文都有大量的古诗文,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训练材料。经常进行一些古诗文的朗读,可以使学生的口语更具美感。据心理学家分析,朗读中语调、节奏、语流的反复刺激,会在学生特定的神经元上留下“声音印象”,这种印象遇到外界刺激,熟悉的语言流时便自然而然从记忆中溢出。指导学生多读、有感情的读、有技巧的读古诗词等文章,是一种培养学生口语表达具有美感的重要途径。
(2)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口头作文训练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口头作文要选择好话题,按照作文教学的规律来进行,又要兼顾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写作《难忘的一件事》,就可以引导学生打开思维,可以回忆在学校或农村生活中的往事,然后大脑进行内容的组织、语言的组织,还可以用笔拟个提要,然后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口头作文,一方面可以为课后写作铺垫,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即兴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利于应变,思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3)专设演讲课。
让学生学习演讲知识、观摩演讲比赛,并进行演讲比赛,进一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课题组的教师中,要专门一人负责这方面的训练,讲述有关的理论知识,有关演讲比赛的观摩,或观看电视录像等,并在班级和学校举行演讲比赛,从而推进整个学校的口语表达能力。
3. 课后综合训练,在生活中去实践口语交际
这一环节目标:
(1)回馈自己、他人、班级集的口语交际情况,发扬优点,改正不足,促进口语训练。
(2)在社会生活中运用口语,进一步巩固、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贴近、深入农村生活,表达自己对农村生活的体验、感受,同时订正、规范地方土语、方言。
(二)口语训练体式中要专题研究的几个子课题
1. 农村中学口语交际课型设计。
2. 农村中学口语交际心理探究。
3. 农村中学生土语、方言与普通话的统一关系。
4. 即兴讲演的材料设计及即兴讲演的技巧探讨。
5. 农村中学生口头作文素材的选择及技巧。
6. 口语交际中激励机制的探讨。
五、课题实验对象及研究方法、原则
1. 实验对象:七年级1-3班,参照班4班
2. 研究方法:(1) 观察法;(2)调查法;(3) 测验法;(4)行动研究法;(5)文献法;(6) 经验总结法;(7)个案研究法;(8)案例研究法综合运用
3. 遵循原则:主体性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 激励原则 实践原则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
(一)步骤
1. 准备阶段(2013.9—2013.10)
(1)组成课题组(2013.9)
(2)确定课题及课题目标(2013.9)
(3)确定实验对象,进行“口语基础”的调查、分析、综合,并作好全校的宣传工作。(2013.10)
(4)收集相关的数据、设计课堂训练的模式,做好课题实施的各项基本工作。(2013.10)
2. 课题实验阶段(2013.11—2015.7)
(1)组织课题人员进行实验内容及方法的探讨(2013.11)
(2)进行初期实验(2013.11)
(3)进行子课题的研究,各负责人进行专题讲座,向实验对象进行专题导习。(2013.12—2014.3)
(4)进行初期小结,对存在的问题、经验进行小结(2014.4)
(5)进行中期实验(2014.5—2015.5)
(6)继续深化研究,深化实践,深化对象的辅导(2014.5—2015.5)
(7)进行中期评估(2015.5)
3. 进行后期实验,主要是提高、运用阶段(2015.5—2015.7)
(1)学校演讲比赛(2015.6)
(2)课题组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口语交际运用水平(2015.7)
(3)进行后期小结(2015.7)
4. 总结阶段(2015.8—2015.9)
(1)对实验材料进行分析、研究、综合,提炼成果(2015.8)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2015.8)
(3)课题成果汇报、结题(2015.9)
(二)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毛顺友(总负责):课题管理、理论指导,训练体式指导、课题总结汇报
毛顺华 理论指导,训练平台建设。
A:农村学生口语心理研究讲座。
B:农村土语、方言与普通话的统一关系,课题实践。
C: 口语特征,讲演技巧等口语交际专题指导。
D:口语训练使用的“阅读材料,口头作文材料”的收集,课题实施。
E:各类材料的收集整理,课题实践。
七、课题研究条件
1. 语文组以及学校有资深的教育教学专家,思想高度一致,极力推进口语教学。
2. 硬件环境优越:多媒体教室,各种音响数据齐备。
3. 训练目标明确,分工合理具体,体式设计科学,我们有信心、有能力确保课题的顺利完成并取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