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性派宝钗完胜浪漫派黛玉
情场如同职场,一个女人如果太聪明理性,就欠了点可爱,薛宝钗就连扑个蝴蝶,因撞见了丫鬟私语,还赶紧嫁祸给林黛玉,瞬间一转念,她就有这样的急智,叫人不是可敬而是可怕,想想看你闺蜜人前人后跟你姐妹相称,回头到别人那里就栽你一赃,你还蒙在鼓里,她笑眯眯地早把好人做全了。“宝钗戏蝶”历来是“拥钗派”们力证她天真尚存的可爱场景,只是下一幕急转成用计作戏,更叫人明白会卖萌并非真的萌,跟这样的人别说做敌手了,做朋友你都要留着心眼。
宝钗当然也有情,对妈妈对哥哥,她才能坦露真心,规劝,哭骂,家常话正经话,无一不是为了自己家人着想。对外人么她能装傻就装傻,能回避就回避,连写首诗都写“珍重芳姿昼掩门”,力求做成世俗闺秀的完美榜样。她唯一的动情时,似乎是宝玉被打后探病,她“眼圈微红”“欲言又止”,这也合乎闺秀的标准,点到为止,从不过分。后面林妹妹来看病,什么都还没说,已经看到眼睛哭成了桃儿。理性派和浪漫派的本质区别就是,看谁把感情控制得比较好,七情发内,动于中,形于外,情绪把握得恰到好处,一是有控制力,二是有分寸感。宝钗必定是个很好的管理人才,如果换了林妹妹做公司领导,一遇挫折,不是大哭,就是去葬花,再不就病倒在床上,审美上固然是美得动人心魄,但在现实里寸步难行。
痴情派尤二姐输了“打算”的本钱
职场需要冷静,需要智慧,需要熟谙各种规则并顺利穿行其中,人情也要拿捏火候,全心全意去爱,往往用力过猛,保留理性的根本,这往往是制胜关键。尤二姐“痴心傻意”,先是误信贾琏做外室,接着又上了凤姐的当,被逼得吞金而死。细想想她本来机会不错,是凤姐自己迎进大观园,当面禀明了老太太,有正式的身份,另外怀孕在身,如果顺利生下孩子,地位不说稳固,自保也有余。但是她全然不想这些,每天为了佣人的小奸小坏烦恼受气,凤姐故意调唆秋桐去刺激她,她也照单全收,酝酿成病。痴情不是罪过,但在这种职场暗斗的环境里,还放任情绪,毫无理性,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晴雯跟宝玉拌嘴,宝玉说要撵她走,她又哭着说“死都不出这个门”,因为宝玉是可以撒娇的对象,她也知道自己的哭闹对他必然是有效的,她的漂亮和任性,是宝玉最喜爱也最难割舍的。但现实并不是情怀的安乐乡,王夫人第一个要赶的就是这个“狐狸精”,她最怕儿子沉溺情色,不求上进。在她面前,晴雯并没有哭泣,因为她知道哭也没有用了,只能是在对答中强调自己是“老太太房里的人”,可是这吓不倒王夫人,事实上她正是到了要从婆婆手中争夺最后一点权力的时候,给儿子选择配偶,绝对要自己作主。一个丫环,再漂亮痴情,到底不过是个丫环,现实之残酷,就是病中被赶到破败的家里,宝玉去探病,她来不及诉衷情,而是先求他给倒杯水来喝。这时才知痴心甚至换不回一杯体面的茶水,晴雯后悔也是晚了,她说早知如此,当初就另做个打算,这是真心话,以她的聪明美貌,加上老太太的看重,很有值得“打算”的本钱,可惜,后悔是浪漫感性派最后的结局,输给了袭人这样的理性派,她不会再有机会了。
如果感性派晴雯活在当下
“痴情不是一种罪过”只有在流行歌曲里才说得通,如果现实中大家个个靠着“痴情”去谈情,去工作,一点点挫折立即寻死觅活,明知道不可为又不肯及时放手另寻新开始,古典浪漫派卧床不起,一病数年,泪尽而亡。这完全不适合现代社会,成年人需要工作养家糊口,谁有空扛着锄头吟诗葬花。如果晴雯这样的姑娘活在当下,离开了贾家前途大好,没看到豪门的妻妾,即使离婚也是记者们追逐的焦点么?照样可以锦衣玉食地过日子,说不定再写本“我在大观园的那几年”之类的书,照大众喜欢窥探富豪生活的口味,估计也能荣登畅销榜首。那时“豪门”“美女”之外,又多一个“女作家”的身份,不知道多少圈子会热烈欢迎她加入。晴雯那种锋芒毕露的性格,狐狸精似的容貌,一定会成为娱乐时代劲爆十足的话题人物,明星们没事都要找出事来,何况人家原本就是有故事的人呢?
葛薇龙后来还是接过姑妈的衣钵,不是替她弄人就是替丈夫弄钱,直到文章结束,她始终还是一个痴情的人,而痴情向来不会有太好的下场,何况对方早就拿稳了要算计她,最好的结局,也不过就是变成第二个梁太太,继续寻找青春的替身。
公司里,一张张年轻的和不再年轻的脸,晴雯和袭人,宝钗和黛玉,葛薇龙和梁太太的故事,无时无刻不在上演。张爱玲为自己的小说配上凄凉的胡琴声,而办公室里,唯有电话铃声和键盘敲击声,作为这喧哗职场的单调背景。
情场如同职场,一个女人如果太聪明理性,就欠了点可爱,薛宝钗就连扑个蝴蝶,因撞见了丫鬟私语,还赶紧嫁祸给林黛玉,瞬间一转念,她就有这样的急智,叫人不是可敬而是可怕,想想看你闺蜜人前人后跟你姐妹相称,回头到别人那里就栽你一赃,你还蒙在鼓里,她笑眯眯地早把好人做全了。“宝钗戏蝶”历来是“拥钗派”们力证她天真尚存的可爱场景,只是下一幕急转成用计作戏,更叫人明白会卖萌并非真的萌,跟这样的人别说做敌手了,做朋友你都要留着心眼。
宝钗当然也有情,对妈妈对哥哥,她才能坦露真心,规劝,哭骂,家常话正经话,无一不是为了自己家人着想。对外人么她能装傻就装傻,能回避就回避,连写首诗都写“珍重芳姿昼掩门”,力求做成世俗闺秀的完美榜样。她唯一的动情时,似乎是宝玉被打后探病,她“眼圈微红”“欲言又止”,这也合乎闺秀的标准,点到为止,从不过分。后面林妹妹来看病,什么都还没说,已经看到眼睛哭成了桃儿。理性派和浪漫派的本质区别就是,看谁把感情控制得比较好,七情发内,动于中,形于外,情绪把握得恰到好处,一是有控制力,二是有分寸感。宝钗必定是个很好的管理人才,如果换了林妹妹做公司领导,一遇挫折,不是大哭,就是去葬花,再不就病倒在床上,审美上固然是美得动人心魄,但在现实里寸步难行。
痴情派尤二姐输了“打算”的本钱
职场需要冷静,需要智慧,需要熟谙各种规则并顺利穿行其中,人情也要拿捏火候,全心全意去爱,往往用力过猛,保留理性的根本,这往往是制胜关键。尤二姐“痴心傻意”,先是误信贾琏做外室,接着又上了凤姐的当,被逼得吞金而死。细想想她本来机会不错,是凤姐自己迎进大观园,当面禀明了老太太,有正式的身份,另外怀孕在身,如果顺利生下孩子,地位不说稳固,自保也有余。但是她全然不想这些,每天为了佣人的小奸小坏烦恼受气,凤姐故意调唆秋桐去刺激她,她也照单全收,酝酿成病。痴情不是罪过,但在这种职场暗斗的环境里,还放任情绪,毫无理性,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晴雯跟宝玉拌嘴,宝玉说要撵她走,她又哭着说“死都不出这个门”,因为宝玉是可以撒娇的对象,她也知道自己的哭闹对他必然是有效的,她的漂亮和任性,是宝玉最喜爱也最难割舍的。但现实并不是情怀的安乐乡,王夫人第一个要赶的就是这个“狐狸精”,她最怕儿子沉溺情色,不求上进。在她面前,晴雯并没有哭泣,因为她知道哭也没有用了,只能是在对答中强调自己是“老太太房里的人”,可是这吓不倒王夫人,事实上她正是到了要从婆婆手中争夺最后一点权力的时候,给儿子选择配偶,绝对要自己作主。一个丫环,再漂亮痴情,到底不过是个丫环,现实之残酷,就是病中被赶到破败的家里,宝玉去探病,她来不及诉衷情,而是先求他给倒杯水来喝。这时才知痴心甚至换不回一杯体面的茶水,晴雯后悔也是晚了,她说早知如此,当初就另做个打算,这是真心话,以她的聪明美貌,加上老太太的看重,很有值得“打算”的本钱,可惜,后悔是浪漫感性派最后的结局,输给了袭人这样的理性派,她不会再有机会了。
如果感性派晴雯活在当下
“痴情不是一种罪过”只有在流行歌曲里才说得通,如果现实中大家个个靠着“痴情”去谈情,去工作,一点点挫折立即寻死觅活,明知道不可为又不肯及时放手另寻新开始,古典浪漫派卧床不起,一病数年,泪尽而亡。这完全不适合现代社会,成年人需要工作养家糊口,谁有空扛着锄头吟诗葬花。如果晴雯这样的姑娘活在当下,离开了贾家前途大好,没看到豪门的妻妾,即使离婚也是记者们追逐的焦点么?照样可以锦衣玉食地过日子,说不定再写本“我在大观园的那几年”之类的书,照大众喜欢窥探富豪生活的口味,估计也能荣登畅销榜首。那时“豪门”“美女”之外,又多一个“女作家”的身份,不知道多少圈子会热烈欢迎她加入。晴雯那种锋芒毕露的性格,狐狸精似的容貌,一定会成为娱乐时代劲爆十足的话题人物,明星们没事都要找出事来,何况人家原本就是有故事的人呢?
葛薇龙后来还是接过姑妈的衣钵,不是替她弄人就是替丈夫弄钱,直到文章结束,她始终还是一个痴情的人,而痴情向来不会有太好的下场,何况对方早就拿稳了要算计她,最好的结局,也不过就是变成第二个梁太太,继续寻找青春的替身。
公司里,一张张年轻的和不再年轻的脸,晴雯和袭人,宝钗和黛玉,葛薇龙和梁太太的故事,无时无刻不在上演。张爱玲为自己的小说配上凄凉的胡琴声,而办公室里,唯有电话铃声和键盘敲击声,作为这喧哗职场的单调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