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跃发展,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国内不同地区仍然存在着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教育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有着直接和紧密的关系,城乡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会直接影响中小学学生的生活和思想,这一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当代社会发展形势下,教育信息化是解决教育资源不公平的有效途径,教育精准扶贫不仅要在资金上进行扶贫,更要在思想上进行扶贫,通过教育信息化共享教育资源,让农村师生通过网络了解世界,缩小农村和城市学校师资力量和信息资源的差距,从而缩小城乡青少年思想上的差距,促进教育的公平。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教育精准扶贫 教育公平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1-0014-02
一、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发展现状
1.传统教育方式的发展状况
当前,我国课堂教学理念一直以强调启发式教育思想为核心,而实际采取的教学模式却为“填鸭式”教学,这种模式束缚了青少年学生的创新性发展思维,学生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所学的知识得不到灵活运用。目前,考试伴随着青少年的成长之路,学习成绩的好坏成为衡量一个人优秀与否的重要参考,应试教育的模式依然存在于学校中。当然,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提倡公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所以许多家长将孩子送入了各个特长班,却忽略了孩子的兴趣,导致在培养特长的过程中也无法让孩子真正舒展个性。
2.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是由于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的差异,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加上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从而导致了各个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1]。就国家整体而言,东南沿海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发展之间有很大的差距,對于某个省或地区,城市和农村的各方面发展也存在很大差异。在经济发达的地区,不仅有优良的教师队伍,还有科技馆,博物馆等好的教育资源,使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反观贫困山区,其学校建设存在较大经济阻碍,另外在校学生数目少,有的小学甚至只有四五个学生在一个教室里学习,一个教师教所有科目,加上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学校设备简陋,很难提高教学质量,更难实行素质教育。
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中配有多媒体投影仪、电脑以及信息化教学设备,实现信息化教学理念。但是,在大多数贫困地区,学校中所配备的电脑大多只有几台,甚至没有电脑,就更不用说安装多媒体设备了[1]。
二、教育精准扶贫的意义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指导教育扶贫实践的重要指针。
1.教育精准扶贫有助于农村脱贫
贫穷是中国的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脱贫仅仅靠经济支持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若想真正实现脱贫,需要提高人民素质,从思想上脱贫[2]。教育扶贫正是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素质的重要措施,通过提高教育水平和教学水准,让农村的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有了人力就有了改善农村贫困的基础,比如他们可以带领村民将农产品卖到城市,通过物流行业以及网店等形式,为农产品创作品牌,做好销售,从而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
2.教育精准扶贫利于促进教育公平
造成贫困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公共服务的不均等是贫富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教育资源不均等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教育成长,造成恶性循环。因此,唯有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分配不公的问题,才能达到脱贫攻坚的结果,实现社会共同发展新局面[3]。面对如今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通过实行教育精准扶贫,找准教育资源的差距之处,实施对应的措施,实现真正的扶贫。例如有些孩子放弃上学,不是因为没钱交学费,而是学校离家太远;有些地方教育落后,不是因为缺少硬件设施,而是缺少师资。只有找准问题,对症下药,才能提高教育扶贫的精确度和效率,从而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促进实现教育公平。
三、利用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精准扶贫,促进教育公平
由于自然条件等因素引起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公使得教师队伍水平的差距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针对这一难题,我们需要结合当今社会发展趋势转变旧思维,发展信息化教学模式。在当今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网络的到来缩短了人与世界的距离,如果能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发展多媒体教学,通过网络慕课使学生在不同地区都能得到名师的指导,缩小城乡教育水平的差距。
1.建设多媒体教室,实现多媒体教学
在这个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多媒体设备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教学工具,但是在许多贫困地区的学校,至今仍然存在诸多信息化教学建设问题。其中,以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为例,多媒体设备可以实现看图、PPT授课、看视频等功能,从而实现视频教学、远程教学等,不仅可以使课堂更加生动,而且可以实现远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所以多媒体设备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备,在教育精准扶贫中应重视此问题。为支持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很多企业慈善基金捐赠资金,在贫困山区学校建立多间多媒体教室,并且免费赠送信息化产品,推动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2.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师能力
在教育事业中,教师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中,教师是基础且有力的保障。将教育信息化运用于精准扶贫是一种新的扶贫模式,信息化的发展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4]。首先,需要教师学会使用电脑,网络多媒体等信息化技术;其次,贫困地区的师资队伍水平较低,要想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就必须提高教师的能力,这是精准扶贫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最后,教师需具备对信息化设备管理的能力。教育精准扶贫必须精确瞄准贫困地区教师的发展需求,针对不同需求选取适当的信息化方法,例如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远程教师培训、远程课件交流、学习优秀教师模范课堂等,提升贫困地区教师的综合能力。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以后,教师可以将信息应用技术教给学生,从而促进贫困地区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升以及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以信息化技术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再通过教师能力提升反作用于信息化应用发展,力求通过信息化技术助力于教师队伍水平的提升,缩小贫困地区与城市的教资水平的差距,将信息化促进教育精准扶贫落到实处。
3.对学生的教育精准扶贫
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才,教育精准扶贫的目的也是瞄准贫困生的需求,为其提供帮助,提高教育水平,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在信息化时代,学生们可以利用网络远程学习知识,通过网络看到自己未曾接触过的世界。将电脑,多媒体设备等信息化产品带入贫困地区,带入贫困学校,将有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更好的掌握文化知识,但是目前网络环境较混乱,学生年幼且自制力差,容易沉迷于网络世界。所以利用信息化对学生的精准扶贫,不仅要为其提供信息化技术,更要从思想上进行扶贫,这其中教师要起到引导和管理的作用。不仅要用最新的知识和理论教育学生,也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进行学习[5]。
当前及未来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性思维,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媒体与信息素养等的人才,教育信息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此目标,而且不以家庭条件为前提,许多共享资源比如网络课程大家都可以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通过网络了解外界的发展也有助于实现教育理念,教育目标的公平,这也是教育中最大的公平。
四、总结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通过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精准扶贫,为贫困地区提供信息化产品和信息技术使用支持,可以切实提高教师水平和教学质量,让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精准扶贫不仅要在资金上进行扶贫,更要在思想上进行扶贫,让学生开拓视野,不断了解新事物,缩小城乡教育发展的差距,最终实现教育精准扶贫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史舒人,胡芬.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几个发展不平衡问题[J].中国电化教育,2003(11):25-28.
[2]任友群,冯仰存,徐峰.我国教育信息化推进精准扶贫的行动方向与逻辑[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7(04):11-19+49.
[3]杨洲.切实提高教育精准扶贫的实效[J].人民论坛,2018(16):108-109.
[4]钟绍春.构建信息时代教育新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19(04):23-29.
[5]魏汉武.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精准扶贫的路径探析[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02):61-64.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教育精准扶贫 教育公平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1-0014-02
一、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发展现状
1.传统教育方式的发展状况
当前,我国课堂教学理念一直以强调启发式教育思想为核心,而实际采取的教学模式却为“填鸭式”教学,这种模式束缚了青少年学生的创新性发展思维,学生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所学的知识得不到灵活运用。目前,考试伴随着青少年的成长之路,学习成绩的好坏成为衡量一个人优秀与否的重要参考,应试教育的模式依然存在于学校中。当然,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提倡公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所以许多家长将孩子送入了各个特长班,却忽略了孩子的兴趣,导致在培养特长的过程中也无法让孩子真正舒展个性。
2.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是由于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的差异,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加上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从而导致了各个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1]。就国家整体而言,东南沿海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发展之间有很大的差距,對于某个省或地区,城市和农村的各方面发展也存在很大差异。在经济发达的地区,不仅有优良的教师队伍,还有科技馆,博物馆等好的教育资源,使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反观贫困山区,其学校建设存在较大经济阻碍,另外在校学生数目少,有的小学甚至只有四五个学生在一个教室里学习,一个教师教所有科目,加上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学校设备简陋,很难提高教学质量,更难实行素质教育。
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中配有多媒体投影仪、电脑以及信息化教学设备,实现信息化教学理念。但是,在大多数贫困地区,学校中所配备的电脑大多只有几台,甚至没有电脑,就更不用说安装多媒体设备了[1]。
二、教育精准扶贫的意义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指导教育扶贫实践的重要指针。
1.教育精准扶贫有助于农村脱贫
贫穷是中国的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脱贫仅仅靠经济支持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若想真正实现脱贫,需要提高人民素质,从思想上脱贫[2]。教育扶贫正是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素质的重要措施,通过提高教育水平和教学水准,让农村的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有了人力就有了改善农村贫困的基础,比如他们可以带领村民将农产品卖到城市,通过物流行业以及网店等形式,为农产品创作品牌,做好销售,从而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
2.教育精准扶贫利于促进教育公平
造成贫困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公共服务的不均等是贫富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教育资源不均等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教育成长,造成恶性循环。因此,唯有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分配不公的问题,才能达到脱贫攻坚的结果,实现社会共同发展新局面[3]。面对如今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通过实行教育精准扶贫,找准教育资源的差距之处,实施对应的措施,实现真正的扶贫。例如有些孩子放弃上学,不是因为没钱交学费,而是学校离家太远;有些地方教育落后,不是因为缺少硬件设施,而是缺少师资。只有找准问题,对症下药,才能提高教育扶贫的精确度和效率,从而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促进实现教育公平。
三、利用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精准扶贫,促进教育公平
由于自然条件等因素引起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公使得教师队伍水平的差距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针对这一难题,我们需要结合当今社会发展趋势转变旧思维,发展信息化教学模式。在当今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网络的到来缩短了人与世界的距离,如果能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发展多媒体教学,通过网络慕课使学生在不同地区都能得到名师的指导,缩小城乡教育水平的差距。
1.建设多媒体教室,实现多媒体教学
在这个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多媒体设备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教学工具,但是在许多贫困地区的学校,至今仍然存在诸多信息化教学建设问题。其中,以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为例,多媒体设备可以实现看图、PPT授课、看视频等功能,从而实现视频教学、远程教学等,不仅可以使课堂更加生动,而且可以实现远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所以多媒体设备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备,在教育精准扶贫中应重视此问题。为支持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很多企业慈善基金捐赠资金,在贫困山区学校建立多间多媒体教室,并且免费赠送信息化产品,推动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2.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师能力
在教育事业中,教师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中,教师是基础且有力的保障。将教育信息化运用于精准扶贫是一种新的扶贫模式,信息化的发展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4]。首先,需要教师学会使用电脑,网络多媒体等信息化技术;其次,贫困地区的师资队伍水平较低,要想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就必须提高教师的能力,这是精准扶贫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最后,教师需具备对信息化设备管理的能力。教育精准扶贫必须精确瞄准贫困地区教师的发展需求,针对不同需求选取适当的信息化方法,例如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远程教师培训、远程课件交流、学习优秀教师模范课堂等,提升贫困地区教师的综合能力。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以后,教师可以将信息应用技术教给学生,从而促进贫困地区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升以及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以信息化技术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再通过教师能力提升反作用于信息化应用发展,力求通过信息化技术助力于教师队伍水平的提升,缩小贫困地区与城市的教资水平的差距,将信息化促进教育精准扶贫落到实处。
3.对学生的教育精准扶贫
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才,教育精准扶贫的目的也是瞄准贫困生的需求,为其提供帮助,提高教育水平,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在信息化时代,学生们可以利用网络远程学习知识,通过网络看到自己未曾接触过的世界。将电脑,多媒体设备等信息化产品带入贫困地区,带入贫困学校,将有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更好的掌握文化知识,但是目前网络环境较混乱,学生年幼且自制力差,容易沉迷于网络世界。所以利用信息化对学生的精准扶贫,不仅要为其提供信息化技术,更要从思想上进行扶贫,这其中教师要起到引导和管理的作用。不仅要用最新的知识和理论教育学生,也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进行学习[5]。
当前及未来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性思维,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媒体与信息素养等的人才,教育信息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此目标,而且不以家庭条件为前提,许多共享资源比如网络课程大家都可以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通过网络了解外界的发展也有助于实现教育理念,教育目标的公平,这也是教育中最大的公平。
四、总结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通过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精准扶贫,为贫困地区提供信息化产品和信息技术使用支持,可以切实提高教师水平和教学质量,让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精准扶贫不仅要在资金上进行扶贫,更要在思想上进行扶贫,让学生开拓视野,不断了解新事物,缩小城乡教育发展的差距,最终实现教育精准扶贫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史舒人,胡芬.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几个发展不平衡问题[J].中国电化教育,2003(11):25-28.
[2]任友群,冯仰存,徐峰.我国教育信息化推进精准扶贫的行动方向与逻辑[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7(04):11-19+49.
[3]杨洲.切实提高教育精准扶贫的实效[J].人民论坛,2018(16):108-109.
[4]钟绍春.构建信息时代教育新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19(04):23-29.
[5]魏汉武.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精准扶贫的路径探析[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02):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