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想那么多,就是发自内心想帮大家”“做得还不够”,站在一台缝纫机前,50多岁的谷旭梅笑眯眯地谈起她的往事。她身穿自己裁剪的套装,头发简单扎起,如邻家大姐般亲切。
谷旭梅从17岁就坐在缝纫机前,此后将近40年都不曾离开缝纫机。她的皮肤被晒成小麦色,为了徒弟们的生计,她要经常在外奔波。如今,她用缝纫机带动了3000多名妇女走上致富路,创建的五月旭梅服饰有限公司更是远近闻名。
托乎其于孜村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伊宁县,村里98%都是少数民族乡亲。谷旭梅两三岁时随父母到这个宁静的村庄里定居。最初,家境贫困、生活拮据的谷旭梅一家,租住在维吾尔族邻居提供的两间小屋里。她每天和村里的孩子们一起玩耍,不管走进谁家,都不会饿肚子,哪怕只有一碗奶茶、一块馕,大家也会分着吃。有一次,谷旭梅肚子饿得咕咕叫,小伙伴穆格然木·马合木提将家里仅剩的半块馕送到她手里,她将邻居的情谊深深记在心里。
谷旭梅的妈妈有裁缝手艺,有的邻居想做衣服却没钱,妈妈就免费帮他们做,有人想学裁剪缝纫,妈妈也耐心地教给她们。小旭梅经常看到妈妈在昏黄的灯光里为邻居做衣服,“妈妈说,帮人就是帮自己。”谷旭梅从小生活在这种睦邻友好的氛围里。
1982年高中毕业后,谷旭梅就跟着妈妈学习手艺,为了掌握更专业的裁剪技能,她托人买来服装裁剪书。谷旭梅的所有心思都在琢磨裁剪技艺,常常坐在田埂地头,用木棍在泥土上描画裁剪的草图,得知乡里的“巴扎”(集市)有上海来的师傅现场裁剪衣服时,她就跑去偷师学艺。
转眼3年过去,谷旭梅的裁剪技艺突飞猛进,她也亲手做好了嫁衣。1985年春,她穿着自己亲手裁剪缝制的一套红色中式礼服举行婚礼,乡亲们都夸她长得漂亮,又心灵手巧。
结婚后,谷旭梅开了一家裁缝店。由于做工细致、价格公道,很快在当地就小有名气,不仅顾客越来越多,甚至还有村民提出要拜师学艺,谷旭梅一口答应下来。免费收徒的消息一传开,上门的人就越来越多,而且只要有上门拜师的,谷旭梅从不拒绝,这一帮就是30多年。
“有不少身体残疾或是家庭困难的妇女,都是我叫她们来学的。她们能学会一门技术,就能养活自己啊。”谷旭梅简单而真诚地说,“妈妈教徒弟也没收过学费,现在轮到我,我也和妈妈一样。”
走进旭梅公司二楼的车间,统一着装的员工们正在赶制一批校服订单,50多台电动缝纫机发出有节奏的“哒哒”声,这是新疆第二轮疫情结束后公司承接的首批校服订单。
沙比热木·阿合买提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家5口人种地为生。2016年,在亲戚的介绍下,她来到谷旭梅的车间,从零基础成长为熟练工人。“我现在一个月收入2000多元,工作离家近,还能照顾孩子,现在家里已经脱贫了。”沙比热木开心地说。
“没活干,徒弟就没钱挣。”徒弟越收越多,谷旭梅也开始为订单发愁,她走出家门去找活儿。谷旭梅说,这些年,市场、学校、医院、服装厂,周边能拉到订单的地方,连首府乌鲁木齐都有她的足迹。
“最初的几年很苦,特别是到了冬天,回到家脚都冻得麻木了,要用热水烫烫脚才能缓过来。”“之前也不注意穿着,有一件表姐送的白色风衣穿了3年,后来为了多展示裁缝手艺,才注意给自己做衣服。”谷旭梅回忆起30多年的经历,释然地说,多苦都过来了,“徒弟们生活好了我就高兴”。
30多岁的阿西古丽·吐尔逊是比较特殊的徒弟,她从16岁起就跟着谷旭梅学习缝纫技术,由于她左腿患有残疾,谷旭梅和丈夫丁胜利整整接送她10年,直到她嫁人。今年,谷旭梅又给阿西古丽买了一台电动缝纫机,让她既能在家照顾孩子,还能完成订单。
家住伊宁县弓月社区的卡米努尔·叶尔迪在谷旭梅的支持下,在自己小区里开了裁缝店,为居民定制服装,也加工成衣和礼服。当谷旭梅去探望卡米努尔时,她远远迎过来,拥抱师傅。“我刚开店时,技术还不太成熟,有个订单没通过验收,工资都发不出来了,还是师傅伸手帮我。”卡米努尔紧紧拉着谷旭梅的手。
这些年来,拜师学艺的人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近至周边的乡镇、村庄,远至喀什、和田等南疆地区,谷旭梅总是热情地接待她们,倾囊相授。30多年来,谷旭梅免费培训了各民族学徒3000多名,还支持她们开店。
哈萨克族学徒加娜尔古丽·热马赞也是跟了谷旭梅20多年的徒弟。她和丈夫曾经靠四处打零工维持生活。是谷旭梅让她学到了技术,还出资帮她租房买设备,开起了一家缝纫店。“当时我家里穷,地少,又缺資金,是师傅掏钱给我在自家门口租房开了店,还送来了缝纫机、锁边机和所有需要的东西。”当谷旭梅把店里的钥匙交给加娜尔古丽时,她喜极而泣,紧紧抱住谷旭梅久久不放。
说起师傅的好,加娜尔古丽有些哽咽。如今,加娜尔古丽家盖了新房子,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她还开始像师傅那样免费培养徒弟。
“我总想着,帮一个人可以改变一个家庭,一个个家庭好了,就可以改变我们的家乡。”谷旭梅一直相信着这个朴素的信念,帮助着身边的人。
因为今年疫情,生意受影响比较大。“但我们有一些老客户,还能接到不少订单,我就想着把这些订单分给徒弟们,让员工都有活干,大家都能稳定就业,家才安稳。”谷旭梅说。
除了免费教技术、提供就业岗位,谷旭梅在生活上也对徒弟们多有照顾。徒弟生病没钱看,谷旭梅就自己贴钱给徒弟;徒弟没有缝纫机,谷旭梅自掏腰包给徒弟送;徒弟有了委屈,她也总是及时出现……谷旭梅常对家人说的话是“再等等”。“刚开始,我也不理解她,天天忙徒弟的事。只要徒弟有事,家里的啥事她都抛到一边,先帮徒弟解决问题,我只能多照顾家和孩子……”谷旭梅的爱人丁胜利憨厚地笑着“抱怨”妻子。
“小女儿曾经央求妈妈说,能不能给徒弟买缝纫机的时候,也给她买一辆自行车。”“大女儿已经成家,小女儿在读大学,都没骑上她买的自行车。不过现在,她们都已经理解妈妈,也在妈妈的影响下做公益。”丁胜利说,这些年,花在缝纫机上的钱最多,谷旭梅认为缝纫机能给一个家庭带来希望。
除了免费教徒弟,他们还常年照顾孤寡老人。“这些年,她也获了不少奖,每次奖金都没拿回家,路上就买日用品送人了,总惦记着别人。”丁胜利说,“她就是这样的人。”
谷旭梅从17岁就坐在缝纫机前,此后将近40年都不曾离开缝纫机。她的皮肤被晒成小麦色,为了徒弟们的生计,她要经常在外奔波。如今,她用缝纫机带动了3000多名妇女走上致富路,创建的五月旭梅服饰有限公司更是远近闻名。
“我也和妈妈一样”
托乎其于孜村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伊宁县,村里98%都是少数民族乡亲。谷旭梅两三岁时随父母到这个宁静的村庄里定居。最初,家境贫困、生活拮据的谷旭梅一家,租住在维吾尔族邻居提供的两间小屋里。她每天和村里的孩子们一起玩耍,不管走进谁家,都不会饿肚子,哪怕只有一碗奶茶、一块馕,大家也会分着吃。有一次,谷旭梅肚子饿得咕咕叫,小伙伴穆格然木·马合木提将家里仅剩的半块馕送到她手里,她将邻居的情谊深深记在心里。
谷旭梅的妈妈有裁缝手艺,有的邻居想做衣服却没钱,妈妈就免费帮他们做,有人想学裁剪缝纫,妈妈也耐心地教给她们。小旭梅经常看到妈妈在昏黄的灯光里为邻居做衣服,“妈妈说,帮人就是帮自己。”谷旭梅从小生活在这种睦邻友好的氛围里。
1982年高中毕业后,谷旭梅就跟着妈妈学习手艺,为了掌握更专业的裁剪技能,她托人买来服装裁剪书。谷旭梅的所有心思都在琢磨裁剪技艺,常常坐在田埂地头,用木棍在泥土上描画裁剪的草图,得知乡里的“巴扎”(集市)有上海来的师傅现场裁剪衣服时,她就跑去偷师学艺。
转眼3年过去,谷旭梅的裁剪技艺突飞猛进,她也亲手做好了嫁衣。1985年春,她穿着自己亲手裁剪缝制的一套红色中式礼服举行婚礼,乡亲们都夸她长得漂亮,又心灵手巧。
结婚后,谷旭梅开了一家裁缝店。由于做工细致、价格公道,很快在当地就小有名气,不仅顾客越来越多,甚至还有村民提出要拜师学艺,谷旭梅一口答应下来。免费收徒的消息一传开,上门的人就越来越多,而且只要有上门拜师的,谷旭梅从不拒绝,这一帮就是30多年。
“有不少身体残疾或是家庭困难的妇女,都是我叫她们来学的。她们能学会一门技术,就能养活自己啊。”谷旭梅简单而真诚地说,“妈妈教徒弟也没收过学费,现在轮到我,我也和妈妈一样。”
“徒弟们生活好了,我就高兴”
走进旭梅公司二楼的车间,统一着装的员工们正在赶制一批校服订单,50多台电动缝纫机发出有节奏的“哒哒”声,这是新疆第二轮疫情结束后公司承接的首批校服订单。
沙比热木·阿合买提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家5口人种地为生。2016年,在亲戚的介绍下,她来到谷旭梅的车间,从零基础成长为熟练工人。“我现在一个月收入2000多元,工作离家近,还能照顾孩子,现在家里已经脱贫了。”沙比热木开心地说。
“没活干,徒弟就没钱挣。”徒弟越收越多,谷旭梅也开始为订单发愁,她走出家门去找活儿。谷旭梅说,这些年,市场、学校、医院、服装厂,周边能拉到订单的地方,连首府乌鲁木齐都有她的足迹。
“最初的几年很苦,特别是到了冬天,回到家脚都冻得麻木了,要用热水烫烫脚才能缓过来。”“之前也不注意穿着,有一件表姐送的白色风衣穿了3年,后来为了多展示裁缝手艺,才注意给自己做衣服。”谷旭梅回忆起30多年的经历,释然地说,多苦都过来了,“徒弟们生活好了我就高兴”。
30多岁的阿西古丽·吐尔逊是比较特殊的徒弟,她从16岁起就跟着谷旭梅学习缝纫技术,由于她左腿患有残疾,谷旭梅和丈夫丁胜利整整接送她10年,直到她嫁人。今年,谷旭梅又给阿西古丽买了一台电动缝纫机,让她既能在家照顾孩子,还能完成订单。
家住伊宁县弓月社区的卡米努尔·叶尔迪在谷旭梅的支持下,在自己小区里开了裁缝店,为居民定制服装,也加工成衣和礼服。当谷旭梅去探望卡米努尔时,她远远迎过来,拥抱师傅。“我刚开店时,技术还不太成熟,有个订单没通过验收,工资都发不出来了,还是师傅伸手帮我。”卡米努尔紧紧拉着谷旭梅的手。
这些年来,拜师学艺的人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近至周边的乡镇、村庄,远至喀什、和田等南疆地区,谷旭梅总是热情地接待她们,倾囊相授。30多年来,谷旭梅免费培训了各民族学徒3000多名,还支持她们开店。
“帮一个人,能改变一个家庭”
哈萨克族学徒加娜尔古丽·热马赞也是跟了谷旭梅20多年的徒弟。她和丈夫曾经靠四处打零工维持生活。是谷旭梅让她学到了技术,还出资帮她租房买设备,开起了一家缝纫店。“当时我家里穷,地少,又缺資金,是师傅掏钱给我在自家门口租房开了店,还送来了缝纫机、锁边机和所有需要的东西。”当谷旭梅把店里的钥匙交给加娜尔古丽时,她喜极而泣,紧紧抱住谷旭梅久久不放。
说起师傅的好,加娜尔古丽有些哽咽。如今,加娜尔古丽家盖了新房子,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她还开始像师傅那样免费培养徒弟。
“我总想着,帮一个人可以改变一个家庭,一个个家庭好了,就可以改变我们的家乡。”谷旭梅一直相信着这个朴素的信念,帮助着身边的人。
因为今年疫情,生意受影响比较大。“但我们有一些老客户,还能接到不少订单,我就想着把这些订单分给徒弟们,让员工都有活干,大家都能稳定就业,家才安稳。”谷旭梅说。
除了免费教技术、提供就业岗位,谷旭梅在生活上也对徒弟们多有照顾。徒弟生病没钱看,谷旭梅就自己贴钱给徒弟;徒弟没有缝纫机,谷旭梅自掏腰包给徒弟送;徒弟有了委屈,她也总是及时出现……谷旭梅常对家人说的话是“再等等”。“刚开始,我也不理解她,天天忙徒弟的事。只要徒弟有事,家里的啥事她都抛到一边,先帮徒弟解决问题,我只能多照顾家和孩子……”谷旭梅的爱人丁胜利憨厚地笑着“抱怨”妻子。
“小女儿曾经央求妈妈说,能不能给徒弟买缝纫机的时候,也给她买一辆自行车。”“大女儿已经成家,小女儿在读大学,都没骑上她买的自行车。不过现在,她们都已经理解妈妈,也在妈妈的影响下做公益。”丁胜利说,这些年,花在缝纫机上的钱最多,谷旭梅认为缝纫机能给一个家庭带来希望。
除了免费教徒弟,他们还常年照顾孤寡老人。“这些年,她也获了不少奖,每次奖金都没拿回家,路上就买日用品送人了,总惦记着别人。”丁胜利说,“她就是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