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那年

来源 :莫愁·天下男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fith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上雖无一以善良命名的花朵,但这善良的花开在人们的心里,比百合芬芳,胜牡丹高贵。
  人之初,性本善。来到这个世上,就是上帝派来人间播种善良的天使,很小的时候,不知天使之说,只感觉外婆的好,那好,是人间难得的。
  记得外婆,永远的稀疏发髻贴在脑后,永远的蓝袄青布围裙,蹒跚着尖尖的小脚,整日忙里忙外,慈祥的面容,绽放着永远真诚温暖的笑容。喜欢牵外婆的手和围裙,在她身边感受善良的温暖。
  乡村的日子,清贫寡淡,唯有风,和煦,清新。即便是在那吹着暖风的日子里,也常看到乞讨者的身影,站在门前,嘴唇嗫嚅着。记得那年,安徽老家闹洪灾了,邻近兴化遭虫荒了,还有连云港、徐州的,说着不同方言,诉着同样贫穷的原因。多了,便有些烦。而外婆总是笑眯眯的,像待自家亲戚一般,丢下手中的活,拍拍身上的尘土,颠着小脚,往里屋去,舀上一瓢谷粮,倒在乞讨者的围兜里,轻声说,回吧。
  看多了这些,感觉到外婆的好。可寻常人家,没有多余的粮食,给了别人,外婆只能抠自己了。聚在外婆家,二十好几口人,外婆先安顿外公小菜把酒,再就是招呼她的女儿女婿我的父母姨们,还有随大人来做客的我们这帮孩子,大人大桌,小人小桌,更小的,便坐在木墩上,外婆麻利地扣一只洗衣的木盆给我们当桌,众人用餐,就外婆一人忙碌着,看似活计要紧,其实是等着我们吃饱,有剩下的,她就敷衍一口,算计着送给别人的。她常言,谁愿意背井离乡沿路乞讨,谁愿意放下尊严向人求情?
  外婆善良的种子,在我的心里日夜生长,长成了枝繁叶茂参天蓬勃的菩提树,开花,结果,经年之后,我将菩提的种子植入幼小儿子的心田。
  有风有雨的冬日,柴火不便,三口聚在餐馆,点一笼包子,买两碗馄饨,还未动筷,儿子抓起热腾腾的包子撒腿便跑,跟踪尾随,却见他将包子送给在屋檐下乞讨的老人。司空见惯的乞讨场景,我们没在意,孩子却留意了,一刹那,我的眼前,风雨骤停,菩提花开。
  善良的传承是在潜移默化间,家长的行为影响着孩子,孩子的举动让我们感动而欣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这道理浅显空灵也实际,代代传承,感受着予人的那份美好。
  去台湾,接触慈济慈善,听证严上人的早课,不温不火,娓娓道来,却是从天上来,地面过,春风化雨,溪流淙淙,说的是宇宙万物灵性,道的是世界冷暖人情,呼吁人间物种,当互助,当爱护,且珍惜。纵观台下,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戎马一生的将军,黑压压的,整齐齐的,几千号人,无一丝声响,只有从善如流的心潮,随着证严上人温婉的语调,缓缓地流淌。
  便是这善良的泉,一路奔腾不息,淙淙沄沄。从当年偏僻的花莲三十位善者竹筒岁月开始,慈济迄今已发展成遍布世界五大洲的规模,他们在最黑暗的角落点一盏灯,在最寒冷的路上生一堆火,济贫拔苦,播种善良。
  参观慈济,年过七旬的林碧玉女士感怀心胸,他们重视的不只是物质救济援助的成效,更重要的是用慈济精神启发人性善的良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在付出中感受生命的意义。
  记不得她的名了,台湾之行,一直伴随我们左右。她从上海来,慈济志工,先生曾是上海某企业老总,锦衣玉食的生活没给她带来多少快乐,却滋长了她的极度虚荣,加入慈济,助人行善,心灵变得澄明而高阔,她说,再不与别人比富贵了,走在行善的路上,用自己的钱,救天下人的难,心灵被洗礼,灵魂受荡涤,觉着生命丰富而精彩。
  予人,是一件快乐而美好的事,多少人默念着,坚守着。我亦是。但见现实中形形色色的乞讨者,真伪难辨,担心自己的爱心被亵渎,真诚被愚弄,犹豫彷徨痛苦过,但见那情形,便有强烈的恻隐驱动,怕真的给求助者错过了那急要救助的机会,便无数次劝慰自己,仅凭那跪地的真诚,放下高贵的尊严,也够难得的了,况且,其中确有需要帮助的,给予吧,即便是被欺骗,若有良知,心亏的应是他,给予了,我便心安,如是,天宇之下,大地之上,他专心导演一出苦情戏,能让我感动的,就做一个善良的配角,把剧情引向温暖,作教义之用,只是,太笨拙的剧本我是绝不搭理的。
  记住了外婆的好,瓢盛谷米助人,年年月月的坚持;记住了慈济人蓝天白云般的清澈情怀,大爱天下,无私奉献,这善良的品质,温润而泽,山高水长。
  记住了,大爱无声,善良如花。
  编辑 家英宏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喜获便捷发财计  2012年7月的一天,以开货车为生的聂成刚替一个客户去哈尔滨市松北区送货,回到市区已是晚上6点多,天色开始暗下来。聂成刚见再拐一个弯就到小区门口了,便加速行驶。可是,他刚将车左拐,突然发现迎面停着一辆黑色轿车,他急忙一脚刹车,却来不及了,就听“咣”的一声,他的车撞上了轿车。  聂成刚的大脑空白了几秒钟。片刻过后,他才发现自己安然无恙,抬眼看对面的轿车,引擎盖已经扭曲变形。车里的人
期刊
近年来,国内不断有报道称少数老年人受救助后反而讹诈施救者。部分人把这种现象大肆渲染,使得一些好心施救者不敢伸出援手。同时,有人大肆夸张国人袖手旁观的现象,以及外国人如何勇敢施救的事例。其实,在被媒体经常美化的欧美国家,老年人讹人的现象更是层出不穷……  可怕的纸箱子  在意大利罗马一个中文补习班上,来自中国的范新云总是愁眉苦脸,无心学习。老师问她:“你碰到什么不开心的事了?”范新云望着老师,忽然大
期刊
网络篇  空有App没有流量,所有的经验便成了空谈,这时,FreeWiFi Finder便是最好的帮手,这款免费App适用于iPhone、安卓、iPad。当然,免费的无线网络可能较慢,而且不安全。预算充裕者,出境旅行时可以考虑租用无线网络流量。XComGlobal.com的价格较为公道,每天约90元,有了这些流量,就可以安心使用下面介绍的各种App,而不用担心国际漫游费了。  地图篇  谷歌地图A
期刊
西安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  ——唐·岑参《碛中作》  我的两次“丝路寻访之旅”主要是由东到西,前后历时半个月。第一站,当然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古都西安。  6月的西安,天气异常燥热。在玉祥门的大庆路,我看到一组气势不凡的丝绸之路群雕,它刻画的是跋涉于丝绸之路上的一队骆驼商旅,其中有唐人,也有高鼻深目的波斯人……浅褐色的花岗岩石料古朴典雅,虽仅
期刊
《出梁庄记》记录了最普通的人群——民工们最普通的生活,真实地将他们的生活现状呈现在读者面前,从那些既熟悉又陌生,既真实又虚幻的生活片段中,你也许隐约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为寻找梁庄人的足迹,作者梁鸿两年间走遍十多个省市,倾听三百多人的故事,将无奈、揪心、震撼的画面用文字呈现在读者面前。正如梁鸿所说,他们来自梁庄,也可以说来自中国的任何一个村庄,他们像吹散的蒲公英种子,飘零各地,随遇而安,无人问津。
期刊
一辆大客车因严重超载,司机疲劳驾驶而冲下山崖,车毁人亡;一个骑摩托车的小伙子乱闯红灯,丧命于车轮下;一个司机酒后驾驶,车祸无情夺走了全车人的生命……这一幕幕悲惨的画面虽然是在交通安全教育的宣传片中看到的,但我们知道这一幕幕悲剧总是真实地发生着,继续着。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促进了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但也带来了一幕幕不可挽回的人间悲剧,也更为我们敲响了交通安全警钟。  生命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葆活力,
期刊
书名:《翻转人生的教育——来自阿拉斯加的奇迹》  作者:乔治·古斯里奇[美]  译者:林样  出版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定价:35元  内容简介  1982年的一天,深受疾病困扰的乔治·古斯里奇,有了一群新学生。他们,居住在暴风雪肆虐的白令海偏远小岛,是祖祖辈辈以捕猎为生的爱斯基摩孩子。他们身上似乎都贴着“朽木不可雕”的标签,这群孩子生活在美国,却连英语都说不流利。他们极度缺乏适合自己阅读的书
期刊
说真的,我并不喜欢我的家乡,可扪心而问,我的确又是爱它的。但愿前者不是罪行,后者也并非荣耀。大哲有言,“人是被抛到世界上来的”,故有权不喜欢某一处“被抛到”的地方。可我真又是多么希望家乡能变得让人喜欢呀,并为此愿付绵薄之力。  我的确喜欢家乡的美食,可细想,我又真是不爱它。喜欢它,一是习惯了,二是它确实色香味俱佳。不爱它,是说我实在不想再为它做什么贡献;原因之一是它已然耗费了吾土吾民太多的财源和心
期刊
有人说,他是一条艳丽的热带鱼,他的泳姿甚至比许多日本鱼还要漂亮。他的生存状态让大多数日本人感到惊奇,多年前,他从北京大学毕业留学日本,因生活所困转行卖鱼。如今,他成了日本神户国际大学的教授和知名双语作家。他就是毛丹青,一个用日文写日本的中国人。  最大的幸福是赚钱  毛丹青,外号“阿毛”。1985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毛丹青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后来,他辞去工作,到日本三重县国立大学留学
期刊
莎拉是一名設计师,喜欢旅行,不过,途中总会遭遇一些小烦恼,比如如厕。  在外面,只能到公共厕所里解决,那里人来人往,气味熏天不说,便池总是很脏,只能皱着眉头,踮着脚尖,勉强蹲下来,快速解决问题。如果遇上马桶,就更胆战心惊了,上面有数不清的细菌,直接坐上去,恶心不说,还有染病的风险,可不坐吧,又没法解决问题。  每次如厕,莎拉的耳边总会响起抱怨声,而她也总是在心里抱怨个不停:为什么女人不能像男人那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