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读后感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sheng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寒假有幸细品吴非老师的《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那一个个平凡却触动我心的教育故事,让我的心灵也接受了一次洗礼。其中我印象深刻的是以下几个片断:
  片断一:《教师的目光》
  吴非老师提及功利的教育太在意“效果”,绝对不做“无用功”,总是追求“急用先学,立竿见影”。其实教师的目光应该看得稍微远一些,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对于孩子,他们所有的实践和探索都是有意义的,无所谓成功与失败。要知道,欲速则不达。每个班级里都会有几个生活在慢镜头下的孩子,他们不管做什么事,都比别人慢一拍,思维慢,作业慢,讲话慢……每天花在学习上的时间不少,但效果却不佳,是很令我们头疼的孩子。面对这些孩子,我并不能总是耐心地对待他们,有时不停地催促,有时严厉地责骂,事后想想真是不应该。
  现在我也正努力摒弃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观,承认每个孩子的差异,因材施教,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孩子的优点,激励他们,给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多一些耐心,为他们点滴进步喝彩,和他们一起品尝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教育是慢的艺术”,所以对待这些孩子我们更要慢慢来。同一棵树上不会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在这个世界上也不会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面对形形色色充满个性的学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用爱心、耐心、恒心去教育。
  每个老师的目光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盏灯,如果你这盏灯亮一点,孩子就能走得远一点;如果你这盏灯过于暗淡,孩子就可能过于徘徊;让我们用真诚且长远的目光,点亮一盏盏明亮的灯,照亮孩子前行的道路。
  片断二:《有些课不一定需要ppt》
  平常我们最常看到的就是用ppt上课的好处、如何用多媒体教学抓住孩子的兴趣等等。可是吴非先生在书中却提出了不用ppt的观点,我带着好奇翻开书本71页。课堂上教师随讲随写的板书可以看出他的“底子”:有的很講究,下课时看黑板,结构一目了然;有的气韵流动,才气逼人;有的在语句上加符号,反复加,幻成一个个打问号……吴非先生认为这才像“上课”,因为没有那块黑板,“课”就不好看了。
  现在听课,我们经常看到,课上完黑板上往往一个字没写,有的只在黑板上写个课名,然后教师上课便一页页地翻ppt,公开课之前学生把门窗关紧、灯关上为了使投影更加清楚。这真的号码?看到吴非先生提出的疑问我不禁也在思考。那到底该如何做呢?
  书中也给我们一点建议:上课应该给学生适当想象的空间,而不是让学生一味跟着教师既定的思路走,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就失去了思考的功能了,学生的想象和思考能力得不到提高 ,另一方面,教师也被自己的课件“套牢”,课堂生成的问题无法应对,从而失去了最有价值的教学契机。
  片断三:《课堂要”留有余地”》
  这篇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吴老师说“如果一节课能留下五六分钟或是七八分钟,让学生自由讨论,或是默读,或是查看笔记,或是提问,或者,什么也不干,静默,只要不仿碍同学,爱干吗干吗,对学生有好处。”读到这里,我忆起之前在蜊江中学教学时,每次讲完题总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巩固再消化,学生们有疑问时此时间质疑,从教学成绩看那些年都是辉煌时期,成绩高高的,经常名列全市前茅。而现在作为一名农村教师的我,每节课都安排得满满的,生怕浪费一分钟时间,自己累学生也累,但反馈的成绩看不理想,尽管有诸多客观原因,如初三接手时全市倒数第四,俩个班57名学生仅仅20人及格……。但想想那时自己的做法,再想想现在自己的做法,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可以这么做,每节课给学生留3至5分钟的空白时间,让学生有想象的空间,有进步探究的欲望。也可利用这空白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不让学生整节课都处于紧张的状态之中,不滥用学生的精力,给学生留有思考、消化的空间,从而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
  片断四:《学生代我上课》
  这个假期,我身体不好做了手术,医生规定两个周必须呆在医院里,避免伤口感染,影响治愈效果,我在医院里也没有电脑无法上课。还好,网课期间提前把几个优秀的学生加入管理员的行列,所以,这些优秀生轮流当小讲师,每人准备几个题,当然,刚开始时得培训学生如何如何讲,他们也很重视,课下精心准备自己讲解的内容,要么查字典,要么上网查百度,把自己不叫样的知识提前理顺好,正式讲课时他们胸有成竹地讲解,语速适中,条理非常清楚,那些天的授课基本是学生在代我讲,我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旁观者,偶尔补充几句,课后我问其他学生如何?他们都很满意,因为学生们站的高度基本一样,所以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如果学生“敢讲”、“会讲”,那就是“懂了”、“会了”;而“懂了”、“会了”,教师也就不需要再教了。这种教学方式,也把我从繁忙的教学任务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总之,书中还有许多事例都让我受益匪浅。在以后的教学中如果碰到相应的问题,我会尽可能创造性地参照着去解决。学无止境、教海无涯,我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不断学习.充实和丰富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
其他文献
摘要: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积累语言的重要手段。根据学生实际,本文将从激发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授之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和多元评价,让学生享受阅读这三方面来谈谈在农村低年级中开展以“经典绘本”为主题的课外阅读。  关键词:农村小学 主题阅读 绘本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我们只有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才能帮助他们更好获得学习能力
期刊
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面对全体学生展开教学。尤其对于初中美术这门艺术性课程来说,除了要注重学生特长发展,更要坚信每位学生在美术方面都有无限的潜能,让每位学生都能享受义务教育美术学习的权利。但现实情况却是教师在传统班级授课制教学下所设定的教学目标都面对所有学生,长期以往容易形成一刀切的情况,也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个体差异的培养,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采取分层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谓
期刊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一种怪象,学生喜欢音乐,但却不喜欢音乐课,学生们喜欢唱歌,却又不爱唱教材里的歌。为此,我专门做了一番调研,通过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发现学生们普遍喜欢流行音乐,但却对教材上的音乐曲目不感兴趣。现在的中小学生几乎每个人都有几首拿手的流行歌曲,每年的班歌比赛也是学生们唱歌最有热情和激情的时候,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让流行音乐走进我们的音乐课堂呢?我们作为音乐教师,又该如何正确
期刊
人类已经跨入21世纪,21世纪是个信息社会,这使得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发布、应用能力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使其具有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完成形式多样的学习任务,是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那么对于在教育第一线上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来说,它有什么意义呢?   一、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促使教师角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中学数学引言部分的空白教学,结合自身近年来的教学探究实践,总结了引言部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重点论述了引言在教学中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基本原理,进而充分实现引言对本章内容的先行组织功能,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初中数学新教材在每一章的开头都有一个引言,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教师对引言部分的处理过于简单,他们
期刊
摘要:语文图式教学以“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出发点,以图式理论为理论依据,秉持“得于图,悟于心,应于行”理念,确立“四个一”质量目标,坚持四项教学原则,实施“三化”行动,打造图式教学模型,采用“五维度”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以及“三性”素养评价方式。这是一个富有创新性、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体系,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益,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最终实现“语文立人”的理想。  一、问题的提
期刊
摘要:在去年的上半年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学校考虑到学生和教师们的健康安全问题,所以由在学校的线下教学转变为网络线上的教学模式。在当今这个互联网大力发展的时代,又再一次展现了互联网的重要性,由此一场特殊的开学就在网络上拉开了序幕。  关键词:网络教学,网课的利弊,传统教学的优势  网络教学相关问题对于很多学生、老师、家长来说,网络线上教学这样别样的教学模式是十分陌生的,面对新事物当然就会诞生许多新的
期刊
作文难,难作文。作为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标准的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却成了师生之间的难言之痛,而在中年级作文的起步阶段,笔下的人物共性较多。那么如何让笔下的人物富有个性,变得鲜活起来,这成为了语文教师探索的一个永恒的话题。  一、观察生活,让习作有“米”可炊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深入学生的生活。教会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人口数量的增多,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地理研究对象和现象不断产生。人类活动已不止停留在地球表面,在宇宙空间和地壳内部延伸发展,宇宙空间和地球内部的各种现象逐渐成为地理研究的对象。人类与自然之间不断产生新的交通问题、生态问题、国际贸易问题、资源保护问题、农业生产配置问题等;近些年来出现的“赤潮”现象,海洋“双婴”,即厄尔尼诺“圣婴”,拉尼娜“圣男”现象,热带海洋风暴的加剧,使地
期刊
摘要:“学困生”是因为环境、心理、生理、教育等多方面的影响导致其对学习不感兴趣,由于干扰因素多所以这也是教师教学当中的一个难点和挑战。学生一旦进入“学困生”状态,就会陷入学习的恶性循环状态中,如果教师不及时发现并帮助,“学困生”的队伍便很容易不断壮大。对此,教师可对“学困生”的现状和转化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 学困生 成因 转化  教育教学的改革在更进,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