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2400 句容市总工会 江苏 句容)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安全感成了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公众安全感是人们对当前社会秩序和治安状况的主观感受及评价,较高的公众安全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一种表现。本文从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平安建设、法治建设的角度,分析了公众安全感的影响因素,并依据这些问题提出了提高公众安全感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公众;安全感;因素;分析
早在20世紀80年代,公众安全感就已经被列入我国治安评价体系中,提升公众安全感一直以来都是社会治安综合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1]。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公众安全感的因素也发生着相应变化,人们应当正确理解公众安全感的内涵极其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不断增强安全感。
一、公众安全感的内涵和特征
人对自身的安全情况以及所处环境安全形势的主观感受和评价即是所谓的安全感。公众安全感不仅体现着公众对当前社会治安秩序的感受,也是评判当地治安管理、平安法制建设工作的有效标尺。
作为人的一种主观感受,公众安全感的特征主要是具有稳定性和限定性。首先,公众对所处环境治安状况的感受和评价是由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而不是单个因素,或者一朝一夕的时间就可以形成,这种稳定性的个人感受形成之后,很难再会由于未来的某一事件或个人言论所改变,这体现了公众安全感的稳定性特征。公众安全感的另一个特征是限定性,这种限定性则体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定,由于社会治安状况会随着时间的推进有所变化,或者人们更换居住区域,公众安全感也会有相应的改变。
二、影响公众安全感的因素
(一)社会治安状况
社会治安状况是影响公众安全感的首要因素,而违法犯罪行为发生的频率和侵害程度是影响社会治安的最重要的子因素[2]。目前我国正处在违法犯罪频率升高的时期,对公众安全感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由于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公民整体的思想理念尚不完善,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中,平安建设、法治建设需要长期持久的投入,其效果无法立竿见影。因此,猖獗的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其侵害程度越来越深,范围也越来越广,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公众安全感。
(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完善程度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否完善,也是影响公众安全感的一项重要因素。首先,完善充备的治安法律法规能够从法律层面明确划定社会行为规范的底线。其次,健全的防控机制可以从警情控制、技术等层面保障社会良好治安。另外,完善的管理机制、政府各部门的协调合作,也都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重要部分,对建设平安社会、法治社会的有极大推动作用,因此对公众安全感的影响也非常大。
(三)社会传播媒介
公众安全感的心理感受不仅来自公众所处区域的社会治安状况,也会受到媒体舆论传播内容和方式的极大影响,公众安全感是人们在一定时期和空间的综合感受[3]。首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视、广播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在社会违法犯罪行为较为猖獗的当下,媒体的传播会使人们随时随地感受到社会治安的不良形势,这加大了公众安全感降低的程度。同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自媒体平台,例如微信、微博等,信息传播的方式越来越灵活多样,其传播的内容也更难以有效地控制。由于缺乏完善的法律规范条例,许多自媒体往往恶意传播一些尚未被证实甚至根本不存在的社会恶性事件,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恐怖的气氛。媒体的传播内容多,速度快,又常常缺少有效的管理办法,因此,社会传播媒介也是影响公众安全感的重要因素。
(四)公众个人情况
安全感是人的主观心理感受,因此,公众的性别、年龄、身体健康水平、生活经历、受教育水平等等都会影响到公众安全感的形成和强弱。比如,相对男性,女性更容易遭遇抢劫、性侵等违法犯罪行为;老人由于身体原因,也往往容易收到伤害,因此一般认为女性、老人等弱势群体的公众安全高较低。因此,公众安全感的形成和强弱也受到公众个人自身情况的影响。
三、提高公众安全感的策略
在分析了影响公众安全感的因素之后,为提高社会治安综合管理水平,提高公众安全感,可以从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舆论引导、提高公众自我防护能力等方面加强社会平安建设、法治建設,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以此提高公众安全感。
(一)完善治安防控体系
为提高公众安全感,应当首先减少社会违法犯罪行为事件的数量、降低违法犯罪程度,这需要建立起完善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从法律法规、防控机制、管理机制以及政府各部门的有效协作等方面不断加强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创建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提高治安水平。
(二)舆论引导
安全感作为一种主观认知,可以通过引导公共舆论环境的方法加以影响[4]。首先,应当规范媒体报道社会治安实践的内容和方式,完善相关行业准则。同时,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对公众进行反违法犯罪途径的普及宣传,引领媒体传播的正面风气,并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三)提高公众自我防护能力
公众具备了较高的自我防护能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自身安全感,因此,应当通过政府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使公众具备一定的自我防护意识和技能。例如,政府要加强服务、管理和以及教育,引导公众学会自我防护;公众个人要提高防范意识,以减少人身和财产的损失。
四、结语
在不同的社会治安形势之下,公众安全感也有所不同。正确认识到公众安全感背后的影响因素,才能有针对性地找到增强公众安全感的策略,让公众生活在更加平安、法治的和谐社会中。
参考文献:
[1]赵芸,赵鹏.公众安全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以自媒体时代为背景[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5,06:106-111.
[2]戴锐,徐同.影响公众安全感的因素及对策[J].人民检察,2014,16:73-7]林荫茂. 公众安全感及指标体系的建构[J].社会科学,2007,07:61-68.
[3]林荫茂.公众安全感及指标体系的建构[J].社会科学,2007,07:61-68.
[4]杨菁,杨梦婷.重大突发事件中公众安全感的影响因素及治理对策研究——基于4·20雅安地震公众安全感的实证分析[J].探索,2016,01:172-179.
作者简介:
王先锋(1987~ ),女,汉族,河南汝州人,句容市总工会助理政工师,硕士。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安全感成了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公众安全感是人们对当前社会秩序和治安状况的主观感受及评价,较高的公众安全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一种表现。本文从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平安建设、法治建设的角度,分析了公众安全感的影响因素,并依据这些问题提出了提高公众安全感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公众;安全感;因素;分析
早在20世紀80年代,公众安全感就已经被列入我国治安评价体系中,提升公众安全感一直以来都是社会治安综合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1]。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公众安全感的因素也发生着相应变化,人们应当正确理解公众安全感的内涵极其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不断增强安全感。
一、公众安全感的内涵和特征
人对自身的安全情况以及所处环境安全形势的主观感受和评价即是所谓的安全感。公众安全感不仅体现着公众对当前社会治安秩序的感受,也是评判当地治安管理、平安法制建设工作的有效标尺。
作为人的一种主观感受,公众安全感的特征主要是具有稳定性和限定性。首先,公众对所处环境治安状况的感受和评价是由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而不是单个因素,或者一朝一夕的时间就可以形成,这种稳定性的个人感受形成之后,很难再会由于未来的某一事件或个人言论所改变,这体现了公众安全感的稳定性特征。公众安全感的另一个特征是限定性,这种限定性则体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定,由于社会治安状况会随着时间的推进有所变化,或者人们更换居住区域,公众安全感也会有相应的改变。
二、影响公众安全感的因素
(一)社会治安状况
社会治安状况是影响公众安全感的首要因素,而违法犯罪行为发生的频率和侵害程度是影响社会治安的最重要的子因素[2]。目前我国正处在违法犯罪频率升高的时期,对公众安全感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由于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公民整体的思想理念尚不完善,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中,平安建设、法治建设需要长期持久的投入,其效果无法立竿见影。因此,猖獗的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其侵害程度越来越深,范围也越来越广,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公众安全感。
(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完善程度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否完善,也是影响公众安全感的一项重要因素。首先,完善充备的治安法律法规能够从法律层面明确划定社会行为规范的底线。其次,健全的防控机制可以从警情控制、技术等层面保障社会良好治安。另外,完善的管理机制、政府各部门的协调合作,也都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重要部分,对建设平安社会、法治社会的有极大推动作用,因此对公众安全感的影响也非常大。
(三)社会传播媒介
公众安全感的心理感受不仅来自公众所处区域的社会治安状况,也会受到媒体舆论传播内容和方式的极大影响,公众安全感是人们在一定时期和空间的综合感受[3]。首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视、广播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在社会违法犯罪行为较为猖獗的当下,媒体的传播会使人们随时随地感受到社会治安的不良形势,这加大了公众安全感降低的程度。同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自媒体平台,例如微信、微博等,信息传播的方式越来越灵活多样,其传播的内容也更难以有效地控制。由于缺乏完善的法律规范条例,许多自媒体往往恶意传播一些尚未被证实甚至根本不存在的社会恶性事件,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恐怖的气氛。媒体的传播内容多,速度快,又常常缺少有效的管理办法,因此,社会传播媒介也是影响公众安全感的重要因素。
(四)公众个人情况
安全感是人的主观心理感受,因此,公众的性别、年龄、身体健康水平、生活经历、受教育水平等等都会影响到公众安全感的形成和强弱。比如,相对男性,女性更容易遭遇抢劫、性侵等违法犯罪行为;老人由于身体原因,也往往容易收到伤害,因此一般认为女性、老人等弱势群体的公众安全高较低。因此,公众安全感的形成和强弱也受到公众个人自身情况的影响。
三、提高公众安全感的策略
在分析了影响公众安全感的因素之后,为提高社会治安综合管理水平,提高公众安全感,可以从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舆论引导、提高公众自我防护能力等方面加强社会平安建设、法治建設,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以此提高公众安全感。
(一)完善治安防控体系
为提高公众安全感,应当首先减少社会违法犯罪行为事件的数量、降低违法犯罪程度,这需要建立起完善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从法律法规、防控机制、管理机制以及政府各部门的有效协作等方面不断加强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创建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提高治安水平。
(二)舆论引导
安全感作为一种主观认知,可以通过引导公共舆论环境的方法加以影响[4]。首先,应当规范媒体报道社会治安实践的内容和方式,完善相关行业准则。同时,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对公众进行反违法犯罪途径的普及宣传,引领媒体传播的正面风气,并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三)提高公众自我防护能力
公众具备了较高的自我防护能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自身安全感,因此,应当通过政府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使公众具备一定的自我防护意识和技能。例如,政府要加强服务、管理和以及教育,引导公众学会自我防护;公众个人要提高防范意识,以减少人身和财产的损失。
四、结语
在不同的社会治安形势之下,公众安全感也有所不同。正确认识到公众安全感背后的影响因素,才能有针对性地找到增强公众安全感的策略,让公众生活在更加平安、法治的和谐社会中。
参考文献:
[1]赵芸,赵鹏.公众安全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以自媒体时代为背景[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5,06:106-111.
[2]戴锐,徐同.影响公众安全感的因素及对策[J].人民检察,2014,16:73-7]林荫茂. 公众安全感及指标体系的建构[J].社会科学,2007,07:61-68.
[3]林荫茂.公众安全感及指标体系的建构[J].社会科学,2007,07:61-68.
[4]杨菁,杨梦婷.重大突发事件中公众安全感的影响因素及治理对策研究——基于4·20雅安地震公众安全感的实证分析[J].探索,2016,01:172-179.
作者简介:
王先锋(1987~ ),女,汉族,河南汝州人,句容市总工会助理政工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