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下尿路症状(LUTS)是患者就诊泌尿外科常见原因,但人们对LUTS和糖尿病关系的认知有限,作者报告对此问题的德国调查结果。本组采用统一问卷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4079例,其中泌尿外科医师34.5%,全科医师、开、吐医师和内科医师(API)65.5%,可评估者4017例。结果:平均年龄67(18~106)岁,甲均病期8.8年。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尿路症状(LUTS)是患者就诊泌尿外科常见原因,但人们对LUTS和糖尿病关系的认知有限,作者报告对此问题的德国调查结果。本组采用统一问卷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4079例,其中泌尿外科医师34.5%,全科医师、开、吐医师和内科医师(API)65.5%,可评估者4017例。结果:平均年龄67(18~106)岁,甲均病期8.8年。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特拉唑嗪4 mg/d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及下尿路症状(LUT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临床诊断为BPH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分别给予特拉唑嗪2 mg/d或4 mg/d治疗2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和IPSS、最大尿流率的变化,以及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 mg和4 mg组完成治疗分别为46例和54例.2组年龄和治疗前基础血压、IPSS评分和最大尿流率比较
2003-2009年我科采用耻骨上尿道扩张器辅助下双极等离子腔内切开治疗复杂后尿道狭窄患者46例,疗效良好,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本组46例.年龄19~72岁,平均43岁.病程3~60个月,平均20个月.狭窄原因包括骨盆骨折合并后尿道断裂、经耻骨上或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后尿道吻合术或尿道套人术后等.术前经尿道镜检查、排尿期和逆行尿道造影确诊,狭窄段长度3~32 mm,其中<5 mm者26例,>
2011年5月14日下午,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CUA)与美国泌尿外科学会(AUA)在华盛顿召开峰会。
患儿,6.5岁。生后被发现2个阴茎,随年龄增长而增大,2008年12月入院。查体:正常阴茎位置可见2个并排的阴茎,每条阴茎的外形、大小、触诊与同龄儿的阴茎无差异。包皮过长,2个阴茎头均有尿道口、均可排尿;左侧尿道口尿线粗,右侧尿道口尿线细,有时不成线或呈点滴状。检查时2个阴茎可同时勃起。
患者,52岁.因阴囊会阴部坠胀1个月,肉眼血尿2次于2008年10月18日入院.无血精史.膀胱双合诊检查:双侧精囊稍增大,质硬,无压痛.血PSA(-),3次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均阴性.B超检查示膀胱三角区3.0 cm×1.8 cm实性非均匀性团块凸向膀胱,边界清楚.CT检查示膀胱三角区后壁不规则团块,约4.8 cm×4.2 cm×2.6 cm大小,其内缘呈锯齿状,侵及膀胱壁及邻近组织,与精囊腺分界欠清
2006年5月至2009年10月我院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镜,联合EMS碎石清石系统治疗上尿路结石24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本组246例.男149例,女97例.年龄21~81岁,平均48岁.铸形或鹿角形结石34例,肾多发性结石108例,单发结石51例,孤立肾结石6例,肾盏憩室结石8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伴结石9例,输尿管上段结石28例,多囊肾伴肾盂结石1例,重复肾输尿管畸形伴上下
目的 探讨经动脉导管化疗联合膀胱灌注化疗在T1G3膀胱癌保留膀胱术后的辅助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4例接受保留膀胱术的T1G3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资料,其中经动脉导管化疗联合膀胱灌注化疗组22例(A组)和单纯膀胱灌注化疗组52例(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个数及肿瘤是否初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在保留膀胱术后2~3周接受经动脉化疗,方案为吡柔比星/表柔比星40~
前列腺癌神经内分泌分化通常与预后不良和内分泌治疗失败密切相关,近期研究表明,良、恶性前列腺组织中均存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HIF-1α和HIF-1β是HIF的2个亚单位,是和血管生成相关的转录因子。
外科手术经历了从传统的剖腹手术到被誉为"第二次革命"的腹腔镜手术的过渡,目前正在经历从多孔腹腔镜手术向单孔腹腔镜手术的演变。
由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微创外科培训中心、卫生部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主办的第33期腔内泌尿外科研修班于2011年8月1日至30日开班,该研修班是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参加此项目可获国家级Ⅰ类学分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