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兴趣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在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和方法,分析了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特殊性。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语文教学 德育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教学中,蕴藏着大量的德育资源,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成为当今的热门话题,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有限,所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在长期的小学语文低年级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方法。
一、在识字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渗透德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汉字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最为基础的载体。通过对汉字的识读和对汉字构造的形象化讲解,让小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在进行生字教学时,教师应结合文字的演变和发展历程,让学生懂得每一个方块字中都凝结着祖先的伟大智慧,以培育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中国的汉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字形和字意往往蕴含着许多道理,富有很强的德育意义。比如“人”字有两笔,一撇一捺,相互支撑,暗含着人活着就需要互相帮助,互相扶持的意思。再比如“林”字可解为“众木成林”,很多树团结起来就能成为树林;“信”字可以理解为“人言为信”,每个人都要守信用。
低年级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到的生字较为简单,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形象化的思维,挖掘其中的德育内涵,在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生字形、义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
二、通过课堂情境开展德育工作,注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
小学语文老师在低年级课文课堂上要善于利用课文进行情境渲染,开展道德教育。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 然后在课堂上着重介绍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以及与作者相关的德育小故事等,再配以动画课件,营造一个立体情境,让小学生在课堂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学习, 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实践证明,将知识传授、阅读和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在情境中激发情感结合起来,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比如《朱德的扁担》一文,在教学中可以介绍课文的背景,然后通过动画展示井冈山黄洋界地势的险要,让学生通过创设的情景思考为什么要到井冈山打游击?——因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可以保存革命的火种。国民党对井冈山进行经济封锁,红军缺衣少食,怎么办?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大家到山下挑粮。在这种背景下,才有了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再通过动画和音乐创设井冈山险要的地势,让同学们体验一下,井冈山地势那么险要,挑一担粮食上山,那该是多么累、多么辛苦的一件事啊!朱德作为红军的领导人之一,而且年龄比其他人大,居然和普通士兵一道下山挑粮,这种同甘共苦的优良革命传统,正是中国革命最终能取得胜利的原因之一。实践证明,通过创设情境,学生更容易接受德育。
另外,在语文教学中还要注意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比如一年级语文统编教材第一部分以“我是中国人”为主题,让学生知道中国是我们的祖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为中国人是多么自豪,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这一课的教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目的就达到了。
三、通过各种语文课外实践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达成往往需要课内和课外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和互相促进,因此课外实践活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实践活动要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成长特点,通过这些课外活动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对道德的认知,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比如举行讲故事比赛,讲具有德育意义的故事,如“孔融让梨”、“凿壁借光”等,提升孩子们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提升了道德认知;比如举行小小志愿者活动,到敬老院去献爱心;比如让同学们分别扮演故事中不同的角色,重现故事情节,让学生切身体会课文中人物角色的冲突,感知其中的德育内涵。
四、引导阅读注音版绘图儿童读物(童话、寓言等)进行德育渗透
低年级的小学生识字量有限,注意引导其阅读童话和寓言故事,这些读物短小精悍,篇幅不长,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而且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比如《王尔德童话》中的诸多故事都非常富有教育意义,教导人与人为善,乐于帮助别人等,这些都需要引导孩子们去阅读。另外,还有一些机智人物民间故事,如《阿凡提的故事》,情节简单而教育意义深刻,孩子们可以在机智人物幽默风趣的言辞中领会做人的道理。在版本选择上,小学语文老师应帮助孩子们选择注音版和绘图版的简写本的童话、寓言或机智人物民间故事,孩子可以借助于注音和图片去理解文本的含义。这样既培养了孩子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扩大了字词量,又开展了德育工作,可谓是一举多得。
五、在课文及课外读物朗诵中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生最初的语文学习活动除识字外就是背诵儿歌和朗读课文了。但是,朗读并非简单地将课文读出来,而是要通过情感和声音将文章的写作意图表达出来,这就需要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作者的情感或者文章中角色的情感变成了读者的情感。此时小学语文老师应根据不同文章的情感基调对小学生进行德育。例如在《寒号鸟》一文中,寒号鸟不停地叫“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 老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冬天雪花飞舞的视频和寒风呼号的音频,加上学生低沉悲哀的叹息,让小学生深刻体会到寒号鸟平时不搭窝,得过且过,冬天被冻死的沉痛教训,教育学生懒惰没有好结果,只有辛勤劳动才能得到好结果。
另外,很多诗词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富有节奏感的语气朗读文章内容。这样更容易进入诗人描绘的意境,从而感受诗词的美,提升孩子们的道德感知力。
六、语文教师作为榜样的示范作用
在小学生的认知中,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认为老师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之一,比他们的父母还要伟大。那么这时候,作为崇拜对象的老师就成了孩子们刻意或无意中模仿的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都被认为是正确的。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 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一个为人师表的良好的人民教师形象, 给学生以榜样的力量,为在小学语文课中进行德育奠定基础。
通过以上分析和探讨,可以知道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特殊性。在进行德育渗透时要注意将小学低年级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成长特点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2]江家慧.小学语文教学中贯穿品德教育策略初探[J].新课程,2018(28).
责任编辑:陆晨阳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语文教学 德育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教学中,蕴藏着大量的德育资源,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成为当今的热门话题,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有限,所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在长期的小学语文低年级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方法。
一、在识字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渗透德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汉字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最为基础的载体。通过对汉字的识读和对汉字构造的形象化讲解,让小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在进行生字教学时,教师应结合文字的演变和发展历程,让学生懂得每一个方块字中都凝结着祖先的伟大智慧,以培育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中国的汉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字形和字意往往蕴含着许多道理,富有很强的德育意义。比如“人”字有两笔,一撇一捺,相互支撑,暗含着人活着就需要互相帮助,互相扶持的意思。再比如“林”字可解为“众木成林”,很多树团结起来就能成为树林;“信”字可以理解为“人言为信”,每个人都要守信用。
低年级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到的生字较为简单,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形象化的思维,挖掘其中的德育内涵,在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生字形、义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
二、通过课堂情境开展德育工作,注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
小学语文老师在低年级课文课堂上要善于利用课文进行情境渲染,开展道德教育。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 然后在课堂上着重介绍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以及与作者相关的德育小故事等,再配以动画课件,营造一个立体情境,让小学生在课堂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学习, 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实践证明,将知识传授、阅读和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在情境中激发情感结合起来,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比如《朱德的扁担》一文,在教学中可以介绍课文的背景,然后通过动画展示井冈山黄洋界地势的险要,让学生通过创设的情景思考为什么要到井冈山打游击?——因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可以保存革命的火种。国民党对井冈山进行经济封锁,红军缺衣少食,怎么办?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大家到山下挑粮。在这种背景下,才有了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再通过动画和音乐创设井冈山险要的地势,让同学们体验一下,井冈山地势那么险要,挑一担粮食上山,那该是多么累、多么辛苦的一件事啊!朱德作为红军的领导人之一,而且年龄比其他人大,居然和普通士兵一道下山挑粮,这种同甘共苦的优良革命传统,正是中国革命最终能取得胜利的原因之一。实践证明,通过创设情境,学生更容易接受德育。
另外,在语文教学中还要注意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比如一年级语文统编教材第一部分以“我是中国人”为主题,让学生知道中国是我们的祖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为中国人是多么自豪,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这一课的教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目的就达到了。
三、通过各种语文课外实践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达成往往需要课内和课外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和互相促进,因此课外实践活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实践活动要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成长特点,通过这些课外活动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对道德的认知,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比如举行讲故事比赛,讲具有德育意义的故事,如“孔融让梨”、“凿壁借光”等,提升孩子们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提升了道德认知;比如举行小小志愿者活动,到敬老院去献爱心;比如让同学们分别扮演故事中不同的角色,重现故事情节,让学生切身体会课文中人物角色的冲突,感知其中的德育内涵。
四、引导阅读注音版绘图儿童读物(童话、寓言等)进行德育渗透
低年级的小学生识字量有限,注意引导其阅读童话和寓言故事,这些读物短小精悍,篇幅不长,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而且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比如《王尔德童话》中的诸多故事都非常富有教育意义,教导人与人为善,乐于帮助别人等,这些都需要引导孩子们去阅读。另外,还有一些机智人物民间故事,如《阿凡提的故事》,情节简单而教育意义深刻,孩子们可以在机智人物幽默风趣的言辞中领会做人的道理。在版本选择上,小学语文老师应帮助孩子们选择注音版和绘图版的简写本的童话、寓言或机智人物民间故事,孩子可以借助于注音和图片去理解文本的含义。这样既培养了孩子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扩大了字词量,又开展了德育工作,可谓是一举多得。
五、在课文及课外读物朗诵中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生最初的语文学习活动除识字外就是背诵儿歌和朗读课文了。但是,朗读并非简单地将课文读出来,而是要通过情感和声音将文章的写作意图表达出来,这就需要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作者的情感或者文章中角色的情感变成了读者的情感。此时小学语文老师应根据不同文章的情感基调对小学生进行德育。例如在《寒号鸟》一文中,寒号鸟不停地叫“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 老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冬天雪花飞舞的视频和寒风呼号的音频,加上学生低沉悲哀的叹息,让小学生深刻体会到寒号鸟平时不搭窝,得过且过,冬天被冻死的沉痛教训,教育学生懒惰没有好结果,只有辛勤劳动才能得到好结果。
另外,很多诗词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富有节奏感的语气朗读文章内容。这样更容易进入诗人描绘的意境,从而感受诗词的美,提升孩子们的道德感知力。
六、语文教师作为榜样的示范作用
在小学生的认知中,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认为老师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之一,比他们的父母还要伟大。那么这时候,作为崇拜对象的老师就成了孩子们刻意或无意中模仿的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都被认为是正确的。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 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一个为人师表的良好的人民教师形象, 给学生以榜样的力量,为在小学语文课中进行德育奠定基础。
通过以上分析和探讨,可以知道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特殊性。在进行德育渗透时要注意将小学低年级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成长特点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2]江家慧.小学语文教学中贯穿品德教育策略初探[J].新课程,2018(28).
责任编辑:陆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