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悠久的白色教堂,在夜幕低垂后觥筹交错。
城中闹区的幽静一隅,是昔日答岑娘惹商人的时尚居所。
承载英国军事历史的黑白建筑,隐居着艺术家们心中的缪斯女神。而求知若渴的南大学子,日复一日在各座世界顶尖建筑之下往来穿梭。本期带你漫步新加坡特色建筑,百年历史一日往返,现代建筑惊艳探奇!
威硕斯村WessexEstate
黑白殖民风格艺术天地
我们在阳光和煦、微风徐徐的早晨走进威硕斯村。占地20公顷的威硕斯村是一个静谧、清幽的住宅区,由十几间平房和26座公寓组成。这些黑白殖民风格的建筑,如今汇聚不少国内外文化、创意工作者,包括摄影师、设计师、艺术家及建筑师。
26座公寓楼外写着它们的名字。那些名字和英国军事历史有关,如Blenheim及Plassey。这些历史与新加坡或无直接关系,然而在马来亚紧急状态期间(1948-1960),这些公寓安置了英军,也算有所关联吧。
走在坡道上,古木参天,绿意盎然。在平房及公寓的庭院或墙上,点缀着好些艺术品。我们时而停下脚步欣赏一幅画或一个雕像,时而观察飞来的野鸟,蓝的绿的,栖息在枝丫,上,叽喳歌唱。松鼠从枝Y跳向屋顶,画室传来了音乐,与融入背景的鸡啼合奏着交响乐....历史、艺术与自然的气息交织,仿佛置身另一个国度。这样的环境与氛围,太迷人了!
威硕斯村也不乏朝气蓬勃的一面。晨跑、玩滑板或遛狗的居民,成为沿途风景的一部分。他们有些会互相挥手,或停下来聊聊天。每年,这里也会举办’"ArtWalk@Wessex"开放日。艺术家们开放工作室,有助于提高民众及游人的艺术欣赏能力,也能让艺术家之间有更多互动。
威硕斯村
白从波那维斯达地铁站(BuonaVistaMRT)
或纬壹地铁站(OneNorthMRT)乘搭191号巴士,在波斯陶路(PortsdownRoad)下车。
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TechnologicalUniversity
年轻学府,最美校园
南洋理工大学连续5年登上全球顶尖年轻大学(校龄50年以下)榜首。占地200公顷的青葱校园,也被网路媒体《商业内幕》(BusinessInsider)、Buzzfeed和《漫旅》杂志(Travel+Leisure)列为全世界“首15个最美丽校园”之一。漫步在校园内,常有朝圣知名学府的旅人探寻问路。
1.回创意之室TheHive“点心楼”绿色建筑
创意之室是南大的学生学习中心,由英国顶级建筑师托马斯.赫斯维克(ThomasHeatherwicks)设计;赫斯维克工作室(HeatherwickStudio)与CPGConsultants合作建成。这座耗资4,500万新元的建筑采用环保概念。12座高楼之间的空隙,自然通风;无论走在中庭、走廊、楼梯或电梯大厅,都不会感觉窒闷。
放慢脚步走在学习中心,日光照在绿叶上,拂卷而入的微风让它们舒展开来,叶瓣从花丛中滑落……阳台围栏处,肥腴的绿叶探出头来;在顶楼阳台,绿的气息四面八方涌来。植物减少了强烈阳光所喷出的热气,建筑倒立式的造型,也使上层楼遮盖下层楼,进一步降低阳光的热度,减少建筑内各空间对冷气设备的依赖。
学习中心的形状由其功能决定。多孔结构使得学子可从四面八方进入底楼,其他楼层的56间教学室则各有两三个门。建筑没有边边角角,背负着学业压力的学子们走出课室后,见到的并非传统走廊,而是花园氛围的中庭景观。在那里,他们可以温习课业,欣赏美景。每逢考试期间,这栋外号“小笼包”或“点心楼”的建筑,更是24小时灯火通明,陪伴学子们自习、讨论,熬夜拼过考试周。
创意之室是新加坡首个在混凝土中添加颜料的建筑項目。朝外的楼梯间,由青铜框架的玻璃镶板和内嵌700幅画的混凝土墙隔开。这些养眼好看的画儿出自插画家莎拉方纳利(SaraFanelli)之手,主题包括科学、文学及艺术,能激发想象空间。
2013年,创意之室获得新加坡政府颁发的绿色建筑标志白金奖(BCAGreenMarkPlatinumAward)。如今,这栋建筑成了游人到南大的打卡圣地。底楼除了一间礼品店,还有咖啡厅呢!学子们到此用餐,游人点一杯咖啡,细品象牙塔内充满活力的静好时光。
创意之室
白从先驱地铁站(PioneerMRT)
乘搭179号或179A号巴士,在“YunnanGdn"站(27251)下车,步行5分钟。
2.回南大体育馆TheWave
拼乐高?快速组装建筑
向晚时分,我喜欢坐在南大体育场的观众席,静看年轻学子拉拉筋,扭扭身,绕着操场一圈圈跑。也有跆拳道队员哼哼哈兮在锻炼,职员家属老和幼,一追一跑赶在体育场。
体育场近年矗立起一座耗资3,500万新元的体育馆,称作“TheWave”,是南大标志性建筑之一,暮色中,给体育场勾勒好看的背景。
TheWave是东南亚第一座以大规模木材(mass-engineeredtimber,MET)建成的建筑。这些预制木材可快速组装;与传统方法相比,加速了工作时间,也节省了大约25%人力。你能想象吗?由13名工人组成的团队就像拼砌乐高一样,在短短6个月内,用简单的器材如螺钉和锤子把它组装起来!在2018年建设局常年建筑奖(BCAAwards)中,它获得建筑生产力奖白金奖.(ConstructionProductivityAward-Platinum)。
体育馆由伊东豐雄建筑设计事务所(ArchitectsToyolto&Associates)设计,跨越长度达72米的波浪式屋顶内部没有任何柱梁支撑。大规模木材建筑怎么环保呢?原来精密的通风系统设计使体育馆免去空调设备;使用的木材也完全来自可持续管理的森林,意即每一棵树被砍伐后都会种植对应的新树。TheWave不仅环保,也为校园生活带来更多活力与精彩。 南大体育馆
白从先驱地铁站(PioneerMRT)
乘搭179号或179A号巴士,在“OppHall6”站(27291)下车,步行5分钟。
3.回南大艺术、设计与媒体学院ADM
绿草青青无尽延伸
按照南大校园的总体规划,南大艺术、设计与媒体学院(ADM)的所在地是校园中心树木繁茂的山谷。CPGConsultants设计团队旨在保留校园绿肺,于是衍生出打造一座“非建筑物”的设计概念。他们让青翠的草皮从地面延伸到斜坡之上和建筑的屋顶,与大地融为一体。草坪屋顶不只外观亮眼,也有助于降低屋顶和周围区域的温度。
沿着屋顶边缘的阶梯往,上登爬,可以俯瞰四周景色。在晨曦、夕阳或夜色中,学子们流连忘返:有时恋人双双,喁喁私语;有时三五成群,疯聊欢笑……
ADM建筑的关键特征在于其透明度与连贯性:从室内延伸到户外、从户外连接到室内。建筑环抱着一个下沉式广场。在这里,棕榈树矗立。在太阳不灼人时,供休憩的桌椅适宜温书,饮食、用餐也写意。日光映照时,倒影池上波光粼粼,建筑倒影如虚如幻;建筑的玻璃幕墙,辉映着广场的景色。
建筑内,主要空间如礼堂、媒体工作室、图书馆和艺术画廊,都围绕着这个广场。玻璃幕墙让学子们在室内也可以欣赏到葱郁的景观,时时有着视觉上的连接。到了夜晚,亮起灯眼的建筑就像灯笼一样发着光。在广场上走动,室内活动一目了然。整座建筑充满了活力、生命与趣味。
南大艺术、设计与媒体学院
白从先驱地铁站(PioneerMRT)
乘搭179号或179A号巴士,在“OppBlk41"站(27061)下车。
回翡翠山EmeraldHill
拐角走进幽静历史老区
乌节路闹市车水马龙,购物商场人声鼎沸。绕过高楼大厦,拐进幽静小巷,会发现徐缓走在历史老区翡翠山,别是一番享受!同牛车水(KretaAyer)、小印度(LittleIndia)等保护区一样,翡翠山古迹具有历史、传统、建筑与艺术价值,是新加坡于1989年刊宪公告的首十个保护区之一。
20世纪之交,翡翠山从种植园逐渐发展为富裕华人和答答娘惹商人的时尚居所。他们的房子由各种建筑风格组成,许多都设有娘惹特色的华丽小矮门(pintupagar),地面则以色彩鲜艳的花鸟图案瓷砖装饰。精致的石膏作品与木雕相结合,创造出混血建筑,也称作“中式巴洛克”(ChineseBaroque)风格。
细节丰富的老建筑
游翡翠山无需导游。走着走着,新加坡市区重建局(UrbanRedevelopmentAuthority)的说明牌会为我们导览:比如翡翠山路6号与毗邻的8-16号房屋,都是由第一个在新加坡成立建筑公司的华人陈成宗所建。6号房子的底楼,曾是“ChopKimHoe”杂货店,当时头家一家就住在楼上。古迹修复保留了建筑的原貌,并在底楼安装精致的木雕窗屏和小矮门,以加强传统风貌。这种建筑风格让居民在打开窗户和大门的同时,享有隐私空间。
而门牌64-74号的房子,则在1916年发展建成。66号房子的设计不拘一格,檐口饰带(cornice)凸出的小方块(dentils)与壁柱(pilasters)构成了装饰性浓厚的线条,欧洲古典主义(EuropeanClassicism)风格与具有象征意义的中国建筑特征相结合一在二楼的窗户上方,蝙蝠形的通风口寓意带来好运,因为'蝙蝠”和“福气”在汉语中同音,都是“福”呀!
周末早晨穿梭在古迹保留区,会遇上忙着准备营业的店主、遛狗的人儿、架起相机的游客、玩滑板的孩子……走累了,就在长廊的椅凳上一坐,放空思绪。背对着历史古迹走出翡翠山时,头一仰,高楼插入云霄,一霎时,落入时空交错的茫然……
翡翠山
白从索美塞地铁站(SomersetMRT)步行5分钟即可抵达。
答答娘惹区
保护区还包括被称为“岑岑娘惹区(PeranakanPlace)的开发项目,也就是一排建于约1902年,面向乌节路的6栋双层建筑物。这是市区重建局在当年进行的一项试验性修复及发展计划。如今这里有酒吧、咖啡厅等。
www.peranakanplace.com
回赞美广场CHIJMESComplex
鬧市中的白色建筑群
政府大厦地铁站(CityHallMRT)对面,伫立着美丽的白色建筑群一赞美广场。建筑群位于市区,一旁大道车子奔驰;交通灯前,上班人士越过行人道,来去匆匆;三轮车夫翘起二郎腿,在街头一隅等候游人……
你也许曾在赞美广场里头的餐厅或咖啡厅用餐;夜色中,与朋友于酒吧内酒杯磕碰,轻声笑语,流连忘返。关于这一建筑群的历史,你追溯过吗?
赞美广场历史最悠久的建筑是古德威尔屋(CaldwellHouse)。1840至1841年间,由建筑师G.D.Coleman为地方法官H.C.Caldwell设计建成。双层建筑的正面呈半圆形,别具特色。1853年,神父Jean-MarieBeurel把古德威尔屋买下,同时收购隔邻建筑,作为孤儿院,还建了一所教堂。此外,他也买下周围土地,成立修道院与慈善机构。1902一1903年,一座由法国牧师与建筑师FatherCharlesBenedictNain设计的哥特式教堂建成。其中彩色的玻璃窗,可是从比利时布鲁日(Bruges)进口的呢!
如果静^下心来,把耳窝贴在某座墙上,说不定可以穿越时空,听见昔日圣尼各拉女校(StNicholasGirls’ School)传出的朗朗读书声;孤儿院隔壁的修女宿舍里,修女们洗脸、更衣的慈翠声....
历史建筑化身浪漫教堂
城市发展,历史建筑让位。该区重建计划使圣尼各拉女校及圣婴耶稣修道院(theConventoftheHolyInfantJesus,CHIJ)于1983年迁走了;学校原有建筑被拆除,修道院建筑则交还政府。1990年,该建筑群重新命名为“CHIJMES"。原修道院的哥特式教堂和古德威尔屋成为国家保留文物,其余建筑物如宿舍也列入保护中。
经过修复的赞美广场在1996年以新面貌向公众伸出怀抱。如今,哥特式教堂和古德威尔屋可租借为婚礼场所,前者称作CHIJMESHall,,后者为AlcoveatCaldwellHouse。悠悠历史与现代浪漫故事融为一体。
我到CHIJMESHall为历史建筑照相时,遇见一对情侣,面对面,背靠在教堂侧翼的连接道上。晨光拂照在他们充满幸福笑容的脸上,连同柱子上复杂精致的热带鸟类及植物雕刻,定格在特聘摄影师的快门中。庭院内,两个女孩在荡秋干。她们的母亲在不远处的椅凳上看书。正午的阳光升起时,餐厅、咖啡厅也将热闹起来……
赞美广场
白从政府大厦地铁站步行5分钟即可抵达。
城中闹区的幽静一隅,是昔日答岑娘惹商人的时尚居所。
承载英国军事历史的黑白建筑,隐居着艺术家们心中的缪斯女神。而求知若渴的南大学子,日复一日在各座世界顶尖建筑之下往来穿梭。本期带你漫步新加坡特色建筑,百年历史一日往返,现代建筑惊艳探奇!
威硕斯村WessexEstate
黑白殖民风格艺术天地
我们在阳光和煦、微风徐徐的早晨走进威硕斯村。占地20公顷的威硕斯村是一个静谧、清幽的住宅区,由十几间平房和26座公寓组成。这些黑白殖民风格的建筑,如今汇聚不少国内外文化、创意工作者,包括摄影师、设计师、艺术家及建筑师。
26座公寓楼外写着它们的名字。那些名字和英国军事历史有关,如Blenheim及Plassey。这些历史与新加坡或无直接关系,然而在马来亚紧急状态期间(1948-1960),这些公寓安置了英军,也算有所关联吧。
走在坡道上,古木参天,绿意盎然。在平房及公寓的庭院或墙上,点缀着好些艺术品。我们时而停下脚步欣赏一幅画或一个雕像,时而观察飞来的野鸟,蓝的绿的,栖息在枝丫,上,叽喳歌唱。松鼠从枝Y跳向屋顶,画室传来了音乐,与融入背景的鸡啼合奏着交响乐....历史、艺术与自然的气息交织,仿佛置身另一个国度。这样的环境与氛围,太迷人了!
威硕斯村也不乏朝气蓬勃的一面。晨跑、玩滑板或遛狗的居民,成为沿途风景的一部分。他们有些会互相挥手,或停下来聊聊天。每年,这里也会举办’"ArtWalk@Wessex"开放日。艺术家们开放工作室,有助于提高民众及游人的艺术欣赏能力,也能让艺术家之间有更多互动。
威硕斯村
白从波那维斯达地铁站(BuonaVistaMRT)
或纬壹地铁站(OneNorthMRT)乘搭191号巴士,在波斯陶路(PortsdownRoad)下车。
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TechnologicalUniversity
年轻学府,最美校园
南洋理工大学连续5年登上全球顶尖年轻大学(校龄50年以下)榜首。占地200公顷的青葱校园,也被网路媒体《商业内幕》(BusinessInsider)、Buzzfeed和《漫旅》杂志(Travel+Leisure)列为全世界“首15个最美丽校园”之一。漫步在校园内,常有朝圣知名学府的旅人探寻问路。
1.回创意之室TheHive“点心楼”绿色建筑
创意之室是南大的学生学习中心,由英国顶级建筑师托马斯.赫斯维克(ThomasHeatherwicks)设计;赫斯维克工作室(HeatherwickStudio)与CPGConsultants合作建成。这座耗资4,500万新元的建筑采用环保概念。12座高楼之间的空隙,自然通风;无论走在中庭、走廊、楼梯或电梯大厅,都不会感觉窒闷。
放慢脚步走在学习中心,日光照在绿叶上,拂卷而入的微风让它们舒展开来,叶瓣从花丛中滑落……阳台围栏处,肥腴的绿叶探出头来;在顶楼阳台,绿的气息四面八方涌来。植物减少了强烈阳光所喷出的热气,建筑倒立式的造型,也使上层楼遮盖下层楼,进一步降低阳光的热度,减少建筑内各空间对冷气设备的依赖。
学习中心的形状由其功能决定。多孔结构使得学子可从四面八方进入底楼,其他楼层的56间教学室则各有两三个门。建筑没有边边角角,背负着学业压力的学子们走出课室后,见到的并非传统走廊,而是花园氛围的中庭景观。在那里,他们可以温习课业,欣赏美景。每逢考试期间,这栋外号“小笼包”或“点心楼”的建筑,更是24小时灯火通明,陪伴学子们自习、讨论,熬夜拼过考试周。
创意之室是新加坡首个在混凝土中添加颜料的建筑項目。朝外的楼梯间,由青铜框架的玻璃镶板和内嵌700幅画的混凝土墙隔开。这些养眼好看的画儿出自插画家莎拉方纳利(SaraFanelli)之手,主题包括科学、文学及艺术,能激发想象空间。
2013年,创意之室获得新加坡政府颁发的绿色建筑标志白金奖(BCAGreenMarkPlatinumAward)。如今,这栋建筑成了游人到南大的打卡圣地。底楼除了一间礼品店,还有咖啡厅呢!学子们到此用餐,游人点一杯咖啡,细品象牙塔内充满活力的静好时光。
创意之室
白从先驱地铁站(PioneerMRT)
乘搭179号或179A号巴士,在“YunnanGdn"站(27251)下车,步行5分钟。
2.回南大体育馆TheWave
拼乐高?快速组装建筑
向晚时分,我喜欢坐在南大体育场的观众席,静看年轻学子拉拉筋,扭扭身,绕着操场一圈圈跑。也有跆拳道队员哼哼哈兮在锻炼,职员家属老和幼,一追一跑赶在体育场。
体育场近年矗立起一座耗资3,500万新元的体育馆,称作“TheWave”,是南大标志性建筑之一,暮色中,给体育场勾勒好看的背景。
TheWave是东南亚第一座以大规模木材(mass-engineeredtimber,MET)建成的建筑。这些预制木材可快速组装;与传统方法相比,加速了工作时间,也节省了大约25%人力。你能想象吗?由13名工人组成的团队就像拼砌乐高一样,在短短6个月内,用简单的器材如螺钉和锤子把它组装起来!在2018年建设局常年建筑奖(BCAAwards)中,它获得建筑生产力奖白金奖.(ConstructionProductivityAward-Platinum)。
体育馆由伊东豐雄建筑设计事务所(ArchitectsToyolto&Associates)设计,跨越长度达72米的波浪式屋顶内部没有任何柱梁支撑。大规模木材建筑怎么环保呢?原来精密的通风系统设计使体育馆免去空调设备;使用的木材也完全来自可持续管理的森林,意即每一棵树被砍伐后都会种植对应的新树。TheWave不仅环保,也为校园生活带来更多活力与精彩。 南大体育馆
白从先驱地铁站(PioneerMRT)
乘搭179号或179A号巴士,在“OppHall6”站(27291)下车,步行5分钟。
3.回南大艺术、设计与媒体学院ADM
绿草青青无尽延伸
按照南大校园的总体规划,南大艺术、设计与媒体学院(ADM)的所在地是校园中心树木繁茂的山谷。CPGConsultants设计团队旨在保留校园绿肺,于是衍生出打造一座“非建筑物”的设计概念。他们让青翠的草皮从地面延伸到斜坡之上和建筑的屋顶,与大地融为一体。草坪屋顶不只外观亮眼,也有助于降低屋顶和周围区域的温度。
沿着屋顶边缘的阶梯往,上登爬,可以俯瞰四周景色。在晨曦、夕阳或夜色中,学子们流连忘返:有时恋人双双,喁喁私语;有时三五成群,疯聊欢笑……
ADM建筑的关键特征在于其透明度与连贯性:从室内延伸到户外、从户外连接到室内。建筑环抱着一个下沉式广场。在这里,棕榈树矗立。在太阳不灼人时,供休憩的桌椅适宜温书,饮食、用餐也写意。日光映照时,倒影池上波光粼粼,建筑倒影如虚如幻;建筑的玻璃幕墙,辉映着广场的景色。
建筑内,主要空间如礼堂、媒体工作室、图书馆和艺术画廊,都围绕着这个广场。玻璃幕墙让学子们在室内也可以欣赏到葱郁的景观,时时有着视觉上的连接。到了夜晚,亮起灯眼的建筑就像灯笼一样发着光。在广场上走动,室内活动一目了然。整座建筑充满了活力、生命与趣味。
南大艺术、设计与媒体学院
白从先驱地铁站(PioneerMRT)
乘搭179号或179A号巴士,在“OppBlk41"站(27061)下车。
回翡翠山EmeraldHill
拐角走进幽静历史老区
乌节路闹市车水马龙,购物商场人声鼎沸。绕过高楼大厦,拐进幽静小巷,会发现徐缓走在历史老区翡翠山,别是一番享受!同牛车水(KretaAyer)、小印度(LittleIndia)等保护区一样,翡翠山古迹具有历史、传统、建筑与艺术价值,是新加坡于1989年刊宪公告的首十个保护区之一。
20世纪之交,翡翠山从种植园逐渐发展为富裕华人和答答娘惹商人的时尚居所。他们的房子由各种建筑风格组成,许多都设有娘惹特色的华丽小矮门(pintupagar),地面则以色彩鲜艳的花鸟图案瓷砖装饰。精致的石膏作品与木雕相结合,创造出混血建筑,也称作“中式巴洛克”(ChineseBaroque)风格。
细节丰富的老建筑
游翡翠山无需导游。走着走着,新加坡市区重建局(UrbanRedevelopmentAuthority)的说明牌会为我们导览:比如翡翠山路6号与毗邻的8-16号房屋,都是由第一个在新加坡成立建筑公司的华人陈成宗所建。6号房子的底楼,曾是“ChopKimHoe”杂货店,当时头家一家就住在楼上。古迹修复保留了建筑的原貌,并在底楼安装精致的木雕窗屏和小矮门,以加强传统风貌。这种建筑风格让居民在打开窗户和大门的同时,享有隐私空间。
而门牌64-74号的房子,则在1916年发展建成。66号房子的设计不拘一格,檐口饰带(cornice)凸出的小方块(dentils)与壁柱(pilasters)构成了装饰性浓厚的线条,欧洲古典主义(EuropeanClassicism)风格与具有象征意义的中国建筑特征相结合一在二楼的窗户上方,蝙蝠形的通风口寓意带来好运,因为'蝙蝠”和“福气”在汉语中同音,都是“福”呀!
周末早晨穿梭在古迹保留区,会遇上忙着准备营业的店主、遛狗的人儿、架起相机的游客、玩滑板的孩子……走累了,就在长廊的椅凳上一坐,放空思绪。背对着历史古迹走出翡翠山时,头一仰,高楼插入云霄,一霎时,落入时空交错的茫然……
翡翠山
白从索美塞地铁站(SomersetMRT)步行5分钟即可抵达。
答答娘惹区
保护区还包括被称为“岑岑娘惹区(PeranakanPlace)的开发项目,也就是一排建于约1902年,面向乌节路的6栋双层建筑物。这是市区重建局在当年进行的一项试验性修复及发展计划。如今这里有酒吧、咖啡厅等。
www.peranakanplace.com
回赞美广场CHIJMESComplex
鬧市中的白色建筑群
政府大厦地铁站(CityHallMRT)对面,伫立着美丽的白色建筑群一赞美广场。建筑群位于市区,一旁大道车子奔驰;交通灯前,上班人士越过行人道,来去匆匆;三轮车夫翘起二郎腿,在街头一隅等候游人……
你也许曾在赞美广场里头的餐厅或咖啡厅用餐;夜色中,与朋友于酒吧内酒杯磕碰,轻声笑语,流连忘返。关于这一建筑群的历史,你追溯过吗?
赞美广场历史最悠久的建筑是古德威尔屋(CaldwellHouse)。1840至1841年间,由建筑师G.D.Coleman为地方法官H.C.Caldwell设计建成。双层建筑的正面呈半圆形,别具特色。1853年,神父Jean-MarieBeurel把古德威尔屋买下,同时收购隔邻建筑,作为孤儿院,还建了一所教堂。此外,他也买下周围土地,成立修道院与慈善机构。1902一1903年,一座由法国牧师与建筑师FatherCharlesBenedictNain设计的哥特式教堂建成。其中彩色的玻璃窗,可是从比利时布鲁日(Bruges)进口的呢!
如果静^下心来,把耳窝贴在某座墙上,说不定可以穿越时空,听见昔日圣尼各拉女校(StNicholasGirls’ School)传出的朗朗读书声;孤儿院隔壁的修女宿舍里,修女们洗脸、更衣的慈翠声....
历史建筑化身浪漫教堂
城市发展,历史建筑让位。该区重建计划使圣尼各拉女校及圣婴耶稣修道院(theConventoftheHolyInfantJesus,CHIJ)于1983年迁走了;学校原有建筑被拆除,修道院建筑则交还政府。1990年,该建筑群重新命名为“CHIJMES"。原修道院的哥特式教堂和古德威尔屋成为国家保留文物,其余建筑物如宿舍也列入保护中。
经过修复的赞美广场在1996年以新面貌向公众伸出怀抱。如今,哥特式教堂和古德威尔屋可租借为婚礼场所,前者称作CHIJMESHall,,后者为AlcoveatCaldwellHouse。悠悠历史与现代浪漫故事融为一体。
我到CHIJMESHall为历史建筑照相时,遇见一对情侣,面对面,背靠在教堂侧翼的连接道上。晨光拂照在他们充满幸福笑容的脸上,连同柱子上复杂精致的热带鸟类及植物雕刻,定格在特聘摄影师的快门中。庭院内,两个女孩在荡秋干。她们的母亲在不远处的椅凳上看书。正午的阳光升起时,餐厅、咖啡厅也将热闹起来……
赞美广场
白从政府大厦地铁站步行5分钟即可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