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sb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党报发表评论文章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人们思想的共鸣和交汇处汇聚起发展进步的强大正能量,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集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合力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简言之,它是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现就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谈几点管见。
  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高党员干部政治觉悟的精神力量
  针对目前部分党员干部存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观念淡化、奋斗意识消减、事业理念错位的现象,再次强调和重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是解决好党员干部思想壁垒和行为诟病的根本途径。事业兴衰成败,关键在人。要激发更大的工作活力,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需要核心价值体系的导航定向,形成坚如磐石的精神和信仰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全体党员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才能有效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补好精神之“钙”,使广大党员干部不至于得“软骨病”。由此,通过加强党员干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社会主义建设“领路人”的方向定位和决策手段科学化能力和水平,使广大党员干部的价值观念内化于精神,外化于行动,才能正确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前进,贯彻好、执行好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实好各项惠民利民政策措施,始终潮气蓬勃、奋发有为地将全部热情和力量投入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投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才能更好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锐意进去,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
  二、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的精神源
  近年来,随着“四化”同步的推进,社会活动的多元化和文化发展的日益繁荣,各种矛盾和问题凸显,人民群众在从事生产生活中思绪变迁,观念变化,拥护、保守、抵制各种情绪交织,价值取向发生隐形变化。诸如自我利益该不该作出让步,对老人摔倒扶不扶、公交上该不该让座、“到此一游”此类问题的争论,从某种层面上看,折射的就是价值观的冲突。面对纷繁复杂的形势,在各种价值观的交锋和博弈中,更加需要寻找到人们认识的“最大公约数”,淬炼统一的精神“内核”,从而把握住正确的方向,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让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和精神在人们心里播下种子,生根开花,转化为奋发向上和崇德向善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社会生活,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由此,只有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才能建立起广泛的民众基础,有效凝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民性强大力量,使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地做社会文化繁荣进步的践行者和助推者,促进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促使国家长治久安。
  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精神桥梁
  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有所抬头,“两个务必”精神有所松懈,严重影响了党风政风,带坏了社风民风,疏远了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制约了建设发展,目前已成为集中整治的“放箭之靶”,中央媒体表示,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所扭曲和偏移。在此背景下,党员干部应该头脑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更加自主自觉地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科学认清“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才能坚持走好群众路线这条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才能巩固并深化党群、干群的鱼水之情。最终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办实事、求实效上,真正抵制住御腐朽思想和歪风邪气的侵蚀,真正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对强国富民做出应有贡献。
其他文献
物权法是调整财产关系的重要法律,与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都息息相关,银行亦不例外.为此,我们对《物权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研究,以期更好地指导业务的开展.该草案将对银行产
所谓法益,其基本含义即法律所保护的利益,各个部门法的设立与存续都是为了保护其专属的法益,经济法也不例外,但由于经济法出现的时间较晚,而且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演进,因
本文抓住示范的作用,以教学活动《一棵大树的故事》为例阐述了美术活动中示范的针对性、启发性、分散性和多样性。 This paper takes the role of demonstration and expoun
期刊
期刊
"生态倾销"(eco-dumping)是欧美国家80年代中期针对环境标准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提出的一个概念,它同"社会倾销"一样,完全有别于一般产品倾销.其形式上的合法性、名义上的合理性
摘 要:《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对阅读教学进行充分有效的设计, 同时利用多媒体进行图标驱动阅读教学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知识、话题知识、语篇知识、策略知识及文化背景知识; 而这些知识对阅读技能的提高以及较高级的阅读技能目标的, 达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初中英语;有效;阅读教学;模式  为提升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顺利达到《课标》所提出
《体育法》颁行已历十年,其立法宗旨、立法技术、立法的价值取向等诸方面不可避免地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的痕迹,对之进行修改是完全必要的.但《体育法》的修改应以宪法为指导,
摘 要:新课标下的教学方式,其核心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本人结合多年对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摸索,分别从非智力因素、教学方法、合作精神、度的问题等四个方面,浅述新课标下数学教学方式的思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学方式;非智力因素;再创造  通过我阅读诸暨市直埠镇教育办公室马伟大老师的论文,我很受启发和鼓舞。论文中有两点观点我很赞同:①创设“合作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②注重课堂教学的
2003年9月,《法律援助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中国法律援助制度的正式确立.在条例实施的两年多来,法律援助工作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受经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