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对公路设计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公路建设的好坏关键在于前期准备工作,尤其是公路勘察设计工作是否到位。公路设计坚持以新的思维、新的理念、新的标准、新的追求来创新设计;坚持最大限度减少公路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实现公路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遵循自然、保护自然,坚持“以人为本”,本文主要对公路设计,以及有关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以提高公路的施工技术水平。
【关键词】公路;勘查设计;问题分析
一、公路的线形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在公路设计中应注重线形的连续性在现代公路的路形设计中多侧重于线形一致,主要体现在线形组合的均衡性以及由此引申的道路线形的连续性和车辆运行速度的连续性。尤其是以往在公路路线的设计中,多采用直线定线法,就是说按照路线的走向确定直线,再根据控制工程、填挖方量、地质情况等因素确定适当的曲线。但是这种路线设计法在实际施工与公路使用中存在着许多弊端。如:此种公路路线设计无法适应变化较多的地形,会给地质环境带来加大的破坏。同时,过长的直线段也会给驾驶员带来精神上的疲劳与麻痹,极易在不知不觉造成超速行驶,以至于在公路上遇到紧急情况或者当车辆进入直线末尾时,酿成交通事故。
1、曲线定线。是指利用合理的曲线单元作为平面设计的主要要素,使其更能够满足不同地形,不同环境的根本需求,从而更容易实现线形组合的平衡性与协调性。因为,以曲线为主的组合线形,对其进行路线控制,能够大大的提高线形的平顺程度,增加地形布置路线的自由度,进一步提高平面线形的视觉协调性。同时,在公路的路线设计中,以曲线为主的组合线形,还能降低工程造价,节约工程成本,从路线的本身增加其美感和环境的协调性。
2、平面線形设计
1)应尽量选用不设超高的平曲线半径。
①可以避免因处理单向排水而增加工程费用;
②可以保证公路的通行安全、舒适。
2)路堤挡土墙之类的结构物因台后填土区很难控制好填筑质量,而影响公路使用质量。
3)应尽量避开人口密集的地带。路线穿越这些区域使正常的人行通道遭受破坏,同时拆迁的难度、费用、施工的地方干扰要增大,从而要增加工程的造价和施工难度。
4)避免横坡较陡的半填半挖。这种路基一方面使左右半边路基沉降不均,另一方面施工时对横坡较陡的基础未处理好,很容易引起滑坡和不均匀沉陷。
5)尽量避开较大型的农用水利设施,比如水塘、水库等。否则会因征地赔偿增大工程造价,同时增加工程质量的保证难度。
3、纵断面设计
1)尽量减少零填挖地段。因为这种地段水稳定性差,或因处理水稳定性而增加工程造价。
2)应尽量将路线走高一些,避免采用明涵这种结构,因这种结构物不但增加造价,而且容易跳车,有条件的涵洞要明涵暗做。
3)尽量用人行通道涵代替人行天桥的功能,以减少人行天桥。这样会避免因天桥过多而影响公路景观和通行能力及难度。
4)紧接互通式立交桥连接线处,应力求避免出现凸形竖曲线。因为在这些地段,通视条件差,行车在短时间内难以识别指路标志而走错路线,影响行车安全。
5)严格控制高填方,因高填方工后沉降难以控制,特别是处于软基地带的高填方,在难以避免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案进行经济技术比较。
4、平纵线组合。在公路的设计中,安全性主要依靠道路的平纵线指标,这与道路设计时所选定的几何线形组合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进行每一段的路行设计时,线性方面应该符合设计规范,多种线形的组合很容易在整体上不满足道路交通的安全性,从而使路段产生危险性。在进行组合的路段中,其影响远远大于单个平、纵曲线的影响。
二、路基软基与提高路基水稳定性应注意的问题
1、路基通过软基地段必须进行软基处理在软基处理方法中选择既经济、工后沉降小又方便施工的软基处理方案是软基处理的关键。
2、路基的水稳定性问题
1)零填挖路基因路基低,水位高,路基的水稳定性差。处理这种特殊路基最好的办法是除换填或原状土处理压实外,尽可能的降低地下水及隔断地下水源。比如,通过加深两边水沟或在水沟地下设盲沟,将水阻断并引出路基外。
2)挖方地段路基,往往误认为路基基础好,路面不易破坏。其实挖方地段很容易破坏,公路使用一段时间后,路面出现开裂。这种破坏主要是水破坏所致,常年雨水多,从边坡两侧经过护面墙水沟底渗透到路肩处,甚至路基中间。如果有地下水当然必须做地下水的排水处理,对挖方地段的处理,经过实践采用水沟底下设盲沟,并阻断外来水源的方案。
三、桥涵等结构物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不能简单套用标准图
标准图往往是在比较理想的条件下制定的,而实际工程因施工复杂、耐久性、施工条件等多种因素,这是标准图难以包括的,因此应注意以下问题:
1)材料的选择应注意耐久性。因公路使用期长,必须高度重视材料的耐久性。
2)应充分考虑复杂的施工因素。公路施工,土石方工程量大、重型机械多,过去的涵洞标准图很难适应这一要求。
3)填方高度较高时,不宜选择使用圆管涵或暗钢筋混凝土盖板涵。在基础较差,且迫不得已时采用这两种涵洞,但必须做特殊设计。
4)盖板或石拱涵应做较高级的防水设计。比如油毛毡或土工布等,防止水渗透到涵洞上腐蚀涵洞,影响耐久性。
2、了解当地政府、群众的意见
1)联系县、乡、村政府现场了解情况。与乡村领导及知情的农民到现场实地了解,水沟、水渠、道、路、其他地下管线设施的现状和用途,并且要画好草图做好记录。
2)根据了解情况做出的设计和地方政府见面。现场核对、说明,听取地方的意见,互相协商,确定双方都接受的方案。 3)对原方案进行修改,与地方政府见面,双方签定协议。通过采取这种办法可以避免设计失误,减少设计变更,提高设计质量;同时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与地方纠纷影响施工;可以增强相互信任、了解,便于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解决。
3、施工成本和施工質量的保证
1)就地取材,可以降低成本,减少施工组织的难度。
2)采取成熟的施工工艺,易于施工和工程质量的保证。
3)结构形式尽可能统一,可以减少人员、模板、工具、设备成本,减少场站用地。大批量生产便于施工和质量保证。
4、从“三大控制”角度合理确定结构物取材
公路应从控制投资、工期、质量角度全面地看待就地取材这个问题;同时考虑当地材料储量、日产量对整个工程所占的比重是否满足工程进度日需要量。现在公路标准高,工程量巨大。如果一味强调就地取材,势必会因小失大;不利于工程质量、不利于工期、不利于控制造价。比如,公路高填方处的大石拱桥涵,长则100多米,短则几十米,单算涵台基础、拱圈与工砌体达3000多立方米。比以前低等级公路上的一座大石桥还多。如果全线这类涵洞较多者,材料供应是相当困难的。往往一条线全面动工后,石料是供不应求,且材料猛涨。因此,对公路桥涵等结构物的设计,尽量从“三大控制”角度综合考虑取材问题。应从各合同段的具体情况出发,适当设置石材桥涵或混凝土桥涵。建议墙身砌体工程量小,可采用石材。
5、从设计角度提高桥台背、涵台背、挡土墙背的回填质量
1)采用可以减小沉降量或避免沉降量的方案。对位于填方段的小跨径的板桥应采用填后采用挖孔灌注桩这样的埋置式桥台。这种方法可以减小沉降量。
2)回填材料的选择。在砂砾级配好、施工方法合理的情况下可以保证填筑质量。在使用量小、不利于机械作业时,最好采用浆砌片石回填。
3)设计应考虑回填土压实的影响。过去的涵洞稍不对称回填都可以使涵墙倾倒或破坏。
结束语
上述表明,公路设计与施工是两项相辅相成的工作。笔者认为应进一步加强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设计回访工作,通过到施工现场体验,身临其境,进一步加深认识。要重视文中提出的措施与建议,使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提高工程设计水平,有力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JTG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关键词】公路;勘查设计;问题分析
一、公路的线形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在公路设计中应注重线形的连续性在现代公路的路形设计中多侧重于线形一致,主要体现在线形组合的均衡性以及由此引申的道路线形的连续性和车辆运行速度的连续性。尤其是以往在公路路线的设计中,多采用直线定线法,就是说按照路线的走向确定直线,再根据控制工程、填挖方量、地质情况等因素确定适当的曲线。但是这种路线设计法在实际施工与公路使用中存在着许多弊端。如:此种公路路线设计无法适应变化较多的地形,会给地质环境带来加大的破坏。同时,过长的直线段也会给驾驶员带来精神上的疲劳与麻痹,极易在不知不觉造成超速行驶,以至于在公路上遇到紧急情况或者当车辆进入直线末尾时,酿成交通事故。
1、曲线定线。是指利用合理的曲线单元作为平面设计的主要要素,使其更能够满足不同地形,不同环境的根本需求,从而更容易实现线形组合的平衡性与协调性。因为,以曲线为主的组合线形,对其进行路线控制,能够大大的提高线形的平顺程度,增加地形布置路线的自由度,进一步提高平面线形的视觉协调性。同时,在公路的路线设计中,以曲线为主的组合线形,还能降低工程造价,节约工程成本,从路线的本身增加其美感和环境的协调性。
2、平面線形设计
1)应尽量选用不设超高的平曲线半径。
①可以避免因处理单向排水而增加工程费用;
②可以保证公路的通行安全、舒适。
2)路堤挡土墙之类的结构物因台后填土区很难控制好填筑质量,而影响公路使用质量。
3)应尽量避开人口密集的地带。路线穿越这些区域使正常的人行通道遭受破坏,同时拆迁的难度、费用、施工的地方干扰要增大,从而要增加工程的造价和施工难度。
4)避免横坡较陡的半填半挖。这种路基一方面使左右半边路基沉降不均,另一方面施工时对横坡较陡的基础未处理好,很容易引起滑坡和不均匀沉陷。
5)尽量避开较大型的农用水利设施,比如水塘、水库等。否则会因征地赔偿增大工程造价,同时增加工程质量的保证难度。
3、纵断面设计
1)尽量减少零填挖地段。因为这种地段水稳定性差,或因处理水稳定性而增加工程造价。
2)应尽量将路线走高一些,避免采用明涵这种结构,因这种结构物不但增加造价,而且容易跳车,有条件的涵洞要明涵暗做。
3)尽量用人行通道涵代替人行天桥的功能,以减少人行天桥。这样会避免因天桥过多而影响公路景观和通行能力及难度。
4)紧接互通式立交桥连接线处,应力求避免出现凸形竖曲线。因为在这些地段,通视条件差,行车在短时间内难以识别指路标志而走错路线,影响行车安全。
5)严格控制高填方,因高填方工后沉降难以控制,特别是处于软基地带的高填方,在难以避免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案进行经济技术比较。
4、平纵线组合。在公路的设计中,安全性主要依靠道路的平纵线指标,这与道路设计时所选定的几何线形组合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进行每一段的路行设计时,线性方面应该符合设计规范,多种线形的组合很容易在整体上不满足道路交通的安全性,从而使路段产生危险性。在进行组合的路段中,其影响远远大于单个平、纵曲线的影响。
二、路基软基与提高路基水稳定性应注意的问题
1、路基通过软基地段必须进行软基处理在软基处理方法中选择既经济、工后沉降小又方便施工的软基处理方案是软基处理的关键。
2、路基的水稳定性问题
1)零填挖路基因路基低,水位高,路基的水稳定性差。处理这种特殊路基最好的办法是除换填或原状土处理压实外,尽可能的降低地下水及隔断地下水源。比如,通过加深两边水沟或在水沟地下设盲沟,将水阻断并引出路基外。
2)挖方地段路基,往往误认为路基基础好,路面不易破坏。其实挖方地段很容易破坏,公路使用一段时间后,路面出现开裂。这种破坏主要是水破坏所致,常年雨水多,从边坡两侧经过护面墙水沟底渗透到路肩处,甚至路基中间。如果有地下水当然必须做地下水的排水处理,对挖方地段的处理,经过实践采用水沟底下设盲沟,并阻断外来水源的方案。
三、桥涵等结构物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不能简单套用标准图
标准图往往是在比较理想的条件下制定的,而实际工程因施工复杂、耐久性、施工条件等多种因素,这是标准图难以包括的,因此应注意以下问题:
1)材料的选择应注意耐久性。因公路使用期长,必须高度重视材料的耐久性。
2)应充分考虑复杂的施工因素。公路施工,土石方工程量大、重型机械多,过去的涵洞标准图很难适应这一要求。
3)填方高度较高时,不宜选择使用圆管涵或暗钢筋混凝土盖板涵。在基础较差,且迫不得已时采用这两种涵洞,但必须做特殊设计。
4)盖板或石拱涵应做较高级的防水设计。比如油毛毡或土工布等,防止水渗透到涵洞上腐蚀涵洞,影响耐久性。
2、了解当地政府、群众的意见
1)联系县、乡、村政府现场了解情况。与乡村领导及知情的农民到现场实地了解,水沟、水渠、道、路、其他地下管线设施的现状和用途,并且要画好草图做好记录。
2)根据了解情况做出的设计和地方政府见面。现场核对、说明,听取地方的意见,互相协商,确定双方都接受的方案。 3)对原方案进行修改,与地方政府见面,双方签定协议。通过采取这种办法可以避免设计失误,减少设计变更,提高设计质量;同时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与地方纠纷影响施工;可以增强相互信任、了解,便于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解决。
3、施工成本和施工質量的保证
1)就地取材,可以降低成本,减少施工组织的难度。
2)采取成熟的施工工艺,易于施工和工程质量的保证。
3)结构形式尽可能统一,可以减少人员、模板、工具、设备成本,减少场站用地。大批量生产便于施工和质量保证。
4、从“三大控制”角度合理确定结构物取材
公路应从控制投资、工期、质量角度全面地看待就地取材这个问题;同时考虑当地材料储量、日产量对整个工程所占的比重是否满足工程进度日需要量。现在公路标准高,工程量巨大。如果一味强调就地取材,势必会因小失大;不利于工程质量、不利于工期、不利于控制造价。比如,公路高填方处的大石拱桥涵,长则100多米,短则几十米,单算涵台基础、拱圈与工砌体达3000多立方米。比以前低等级公路上的一座大石桥还多。如果全线这类涵洞较多者,材料供应是相当困难的。往往一条线全面动工后,石料是供不应求,且材料猛涨。因此,对公路桥涵等结构物的设计,尽量从“三大控制”角度综合考虑取材问题。应从各合同段的具体情况出发,适当设置石材桥涵或混凝土桥涵。建议墙身砌体工程量小,可采用石材。
5、从设计角度提高桥台背、涵台背、挡土墙背的回填质量
1)采用可以减小沉降量或避免沉降量的方案。对位于填方段的小跨径的板桥应采用填后采用挖孔灌注桩这样的埋置式桥台。这种方法可以减小沉降量。
2)回填材料的选择。在砂砾级配好、施工方法合理的情况下可以保证填筑质量。在使用量小、不利于机械作业时,最好采用浆砌片石回填。
3)设计应考虑回填土压实的影响。过去的涵洞稍不对称回填都可以使涵墙倾倒或破坏。
结束语
上述表明,公路设计与施工是两项相辅相成的工作。笔者认为应进一步加强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设计回访工作,通过到施工现场体验,身临其境,进一步加深认识。要重视文中提出的措施与建议,使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提高工程设计水平,有力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JTG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