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古往今来有无数关于阅读、关于读书的至理名言,告诉我们说不尽的好处。可是我们许许多多的初中生由于不能正确掌握阅读的方法渐渐丧失了阅读兴趣,进而失去语文学习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去阅读。在语文教学在要切实提高效率和质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必须充分发挥“读”的作用。
自古就有成就、有影响的文化名人都是“读”出来的。于漪老师说:“语言文学是民族文化的地质层,沉淀了中华文化的精华。”在阅读过程在要保证阅读的质。语文教学具有培养语文能力和进行人文审美思想教育的双重任务。为了能够让学生放心地阅读、大胆阅读、有思想地阅读,交代一下阅读原则是有必要的。其原则是:“无论对错,但求有得;无论长短,但求有感;见仁见智,言之成理。”有的学生认为自己语文能力查,对大部分的作品或深奥之文不愿读、不敢读,或者读了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这样便形成了恶性循环。对于这样的学生,关键要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地阅读,由浅显之文到“大部头”作品。在阅读在应以文学作品为主,学生广泛接触文学作品,就会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增进文学素养,因为每个学生都从内心深处热爱自己的母语,有学习和掌握的愿望,他们应当读最为精粹的作品,应拥有一个与时代合拍的文学图景,语文教学就担负着挑选好文章供学生阅读,并提供阅读的批评标准的任务。在阅读过程在还要保证阅读质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往往取决于阅读量的大小。汉语是感悟文字,阅读量可加强学生的语感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这也是积累词汇、积累语言材料最为有效的途径。在建立语感的同时,学生才会有一种成就感,此时教师的指导才会事半功倍。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不但可以巩固课内所学的东西,而且可以充分发展自学能力,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所以学生阅读量在阅读在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们要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阅读的方法一般可分为:浏览和略读、默读、朗读和诵读、精读。
一、浏览和略读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每天都有大量新的信息需要我们去阅读了解。因此,我们需要提高阅读的效率和速度即浏览和略读。浏览就是采取一目十行的跳读方式。这种阅读方法适用于在大量信息中查找、作者、目录、索引、参考文献、提示信息等等,注意的内容往往是序言、标题、段落的首尾句、图表、变化字体的文字等。略读就是集中精力粗略的浏览文本的所有内容,整体把握,捕捉其中的关键信息。我们要从浩瀚的信息、知识海洋中汲取自己需要的营养,略读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老师的指导要求、个人喜好有选择的略读文本。晋代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就是指这种略读的方法。他认为,读书不必把每一句话都理解得非常清楚,大的方面搞清楚了,不懂的地方留着,不影响阅读。书读多了,或许原来不明白的地方也就明白了。
二、默读
默读就是不出声的快速阅读,即一行一行地看书。在默读过程中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要利用工具书自信解决,一边读要一边思考、理解,注意发现自己不能理解的问题。同时,要养成不出声、不指读的习惯。整体阅读是深入阅读的基础,是训练语言的热身运动。现代意义的整体阅读,除了读通顺、初步知道文章内容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把握文章的脉络,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重要句段,初步感受文章的思想内容。另外,从整体建构的角度看,它更是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有力保障。现在的阅读教学已摒弃词、段、篇讲读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意愿,使其自主选择、自主交流、自主评价。教师往往打破教学常规,运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在开始阶段不让学生多默读、多感悟,那么,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将无以保障,主体地位将难以充分体现。默读后,对文本加以分析、归纳、整体把握。疑惑的问题可以和同学、老师讨论。这种读书方式反复多次,既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也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三、朗读与诵读
朗读就是运用抑扬顿挫的声调将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出声的读出来。这种读书方法是将视觉文字变成了语言,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共同参与,有助于更真切的感受作品,在朗读时,要注意读准确字音,把握文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在朗读。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仔细体会文中词语的感情色彩,包括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作者所流露的思想情感等。如《春》一文开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在教学中,当学生朗读不到位、感悟不深刻时,教师不能简单地读读悟晤就过去了。作者对春天的那种渴望和春天到来的欣喜之情从字里行间洋溢出来,也定下了文章的感情基调,教师必须有感情的朗读。诵读是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达到基本记忆的程度。诵读有助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从而受到文本所表达思想感情的陶冶。这种阅读既有利于记忆积累也能表达到语感培养,对抒情散文尤其适用。
四、精读(研读)
精读就是对文本认真细读、揣摩、探究甚至咬文嚼字,结合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进而形成自己的判断和评价。精读文本可根据文本不同的文体去定精读的目标。一般情况下,说明文要注意说明的对象、说明的顺序和方法,重点在于欣赏精妙的说明方法和简洁形象的语言特点;议论文要注意作者的观点、论据和论证的方法,重点在于欣赏严谨的论证方法和严密的论证语言;记叙文要注意作者叙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发生、经过和结果,重点在于欣赏恰当的选材和布局以及人物生动形象的分析、社会背景的分析、以及细节描写、场景描绘、主题思想、写作风格等等,重点欣赏人物的刻画、生动的环境描写以及精彩的名言警句等。精读文本要注意积累如优美的词语、精彩的段落、名言警句以及人物的刻画、环境描写。新颖巧妙的表现形式注意训练仿写。长期坚持,即可以领略语文的美、陶冶自己的情操,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另外,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还需要开阔眼界,从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作品中甚至从网络中为学生筛选新的兴趣激活点。利用教材附录中的“广泛阅读窗口”,开展“寻找作品的同类项”竞赛,增强学生自觉拓展阅读的能力,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尼采说:“读书就如同散步在别人的知识和灵魂中。”面对大量的课外读物,教师首先要筛选一番,要有目的地向中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努力使学生摆脱阅读过程中的猎奇心理,引导学生对真善美的感悟和追求,向他们介绍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所包蕴的丰富美好的情感和健康向上的价值观,提升他们读书的品味。要适时向他们推荐那些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人并且作为人文精神最重要载体的经典作品,使他们在阅读这些优秀作品时感受到强大的审美震撼、强烈的审美愉悦和深刻的人文关怀。只要教师坚持这样做,中学生的阅读品味就会提高,他们的阅读情怀就能定位,在拓展阅读的过程中一定会拥有一片明净而美丽的天空。
上述阅读方法并没有主次、优劣之分。在阅读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或综合运用。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6-08
自古就有成就、有影响的文化名人都是“读”出来的。于漪老师说:“语言文学是民族文化的地质层,沉淀了中华文化的精华。”在阅读过程在要保证阅读的质。语文教学具有培养语文能力和进行人文审美思想教育的双重任务。为了能够让学生放心地阅读、大胆阅读、有思想地阅读,交代一下阅读原则是有必要的。其原则是:“无论对错,但求有得;无论长短,但求有感;见仁见智,言之成理。”有的学生认为自己语文能力查,对大部分的作品或深奥之文不愿读、不敢读,或者读了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这样便形成了恶性循环。对于这样的学生,关键要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地阅读,由浅显之文到“大部头”作品。在阅读在应以文学作品为主,学生广泛接触文学作品,就会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增进文学素养,因为每个学生都从内心深处热爱自己的母语,有学习和掌握的愿望,他们应当读最为精粹的作品,应拥有一个与时代合拍的文学图景,语文教学就担负着挑选好文章供学生阅读,并提供阅读的批评标准的任务。在阅读过程在还要保证阅读质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往往取决于阅读量的大小。汉语是感悟文字,阅读量可加强学生的语感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这也是积累词汇、积累语言材料最为有效的途径。在建立语感的同时,学生才会有一种成就感,此时教师的指导才会事半功倍。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不但可以巩固课内所学的东西,而且可以充分发展自学能力,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所以学生阅读量在阅读在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们要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阅读的方法一般可分为:浏览和略读、默读、朗读和诵读、精读。
一、浏览和略读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每天都有大量新的信息需要我们去阅读了解。因此,我们需要提高阅读的效率和速度即浏览和略读。浏览就是采取一目十行的跳读方式。这种阅读方法适用于在大量信息中查找、作者、目录、索引、参考文献、提示信息等等,注意的内容往往是序言、标题、段落的首尾句、图表、变化字体的文字等。略读就是集中精力粗略的浏览文本的所有内容,整体把握,捕捉其中的关键信息。我们要从浩瀚的信息、知识海洋中汲取自己需要的营养,略读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老师的指导要求、个人喜好有选择的略读文本。晋代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就是指这种略读的方法。他认为,读书不必把每一句话都理解得非常清楚,大的方面搞清楚了,不懂的地方留着,不影响阅读。书读多了,或许原来不明白的地方也就明白了。
二、默读
默读就是不出声的快速阅读,即一行一行地看书。在默读过程中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要利用工具书自信解决,一边读要一边思考、理解,注意发现自己不能理解的问题。同时,要养成不出声、不指读的习惯。整体阅读是深入阅读的基础,是训练语言的热身运动。现代意义的整体阅读,除了读通顺、初步知道文章内容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把握文章的脉络,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重要句段,初步感受文章的思想内容。另外,从整体建构的角度看,它更是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有力保障。现在的阅读教学已摒弃词、段、篇讲读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意愿,使其自主选择、自主交流、自主评价。教师往往打破教学常规,运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在开始阶段不让学生多默读、多感悟,那么,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将无以保障,主体地位将难以充分体现。默读后,对文本加以分析、归纳、整体把握。疑惑的问题可以和同学、老师讨论。这种读书方式反复多次,既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也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三、朗读与诵读
朗读就是运用抑扬顿挫的声调将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出声的读出来。这种读书方法是将视觉文字变成了语言,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共同参与,有助于更真切的感受作品,在朗读时,要注意读准确字音,把握文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在朗读。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仔细体会文中词语的感情色彩,包括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作者所流露的思想情感等。如《春》一文开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在教学中,当学生朗读不到位、感悟不深刻时,教师不能简单地读读悟晤就过去了。作者对春天的那种渴望和春天到来的欣喜之情从字里行间洋溢出来,也定下了文章的感情基调,教师必须有感情的朗读。诵读是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达到基本记忆的程度。诵读有助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从而受到文本所表达思想感情的陶冶。这种阅读既有利于记忆积累也能表达到语感培养,对抒情散文尤其适用。
四、精读(研读)
精读就是对文本认真细读、揣摩、探究甚至咬文嚼字,结合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进而形成自己的判断和评价。精读文本可根据文本不同的文体去定精读的目标。一般情况下,说明文要注意说明的对象、说明的顺序和方法,重点在于欣赏精妙的说明方法和简洁形象的语言特点;议论文要注意作者的观点、论据和论证的方法,重点在于欣赏严谨的论证方法和严密的论证语言;记叙文要注意作者叙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发生、经过和结果,重点在于欣赏恰当的选材和布局以及人物生动形象的分析、社会背景的分析、以及细节描写、场景描绘、主题思想、写作风格等等,重点欣赏人物的刻画、生动的环境描写以及精彩的名言警句等。精读文本要注意积累如优美的词语、精彩的段落、名言警句以及人物的刻画、环境描写。新颖巧妙的表现形式注意训练仿写。长期坚持,即可以领略语文的美、陶冶自己的情操,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另外,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还需要开阔眼界,从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作品中甚至从网络中为学生筛选新的兴趣激活点。利用教材附录中的“广泛阅读窗口”,开展“寻找作品的同类项”竞赛,增强学生自觉拓展阅读的能力,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尼采说:“读书就如同散步在别人的知识和灵魂中。”面对大量的课外读物,教师首先要筛选一番,要有目的地向中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努力使学生摆脱阅读过程中的猎奇心理,引导学生对真善美的感悟和追求,向他们介绍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所包蕴的丰富美好的情感和健康向上的价值观,提升他们读书的品味。要适时向他们推荐那些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人并且作为人文精神最重要载体的经典作品,使他们在阅读这些优秀作品时感受到强大的审美震撼、强烈的审美愉悦和深刻的人文关怀。只要教师坚持这样做,中学生的阅读品味就会提高,他们的阅读情怀就能定位,在拓展阅读的过程中一定会拥有一片明净而美丽的天空。
上述阅读方法并没有主次、优劣之分。在阅读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或综合运用。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