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粤中地区钩端螺旋体病的研究工作报告:第三部份——182例临床分析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422697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等在1955年曾将粤中行署人民医院所观察的钩端螺旋体病例进行分析。该院自1939年开始即有钩端螺旋体病的患者住院;除1940年外,每年均有此种病例住入。由于1955年住院患者的病历记载较为详细,且有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如钩端螺旋体的分离、钩端螺旋体凝集试验及钩端螺旋体补体结合试验等,因此作者等即以1955年的75例作为分析的主要资料。在1951-1954年的住院病例中,虽仅在1954年做了钩端螺旋体的分离,但根据流行病学及临床现象,这些病例的诊断当无疑问,且可除外其他疾患,因此亦将此四年中的107例(1951年29例、1952年22例、1953年36例、1954年20例)进行分析。为了便于分析、比较,将1955年的75例作为第一组,1951-1954年107例作为第二组。

其他文献
作者报告一例穿透性十二指肠溃疡所致之肝脓肿,且合并有呕血及黑便,在作试探性剖腹术前,诊断一直未确定。在作胃肠吻合术后患者即行康复。
期刊
新堡痢疾杆菌早先列为福氏痢疾菌种Boyd88新堡型,国际分类属于福氏痢疾菌群第6型。近年来苏联学者们建立痢疾菌新的分类,把本菌列为福氏菌种之独立亚型——新堡亚种(1)。
期刊
病原菌的培养需要适宜之培养基,某些细菌能在普通培养基上发育,但有些病原菌则须于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上始能发育,这是众所周知的。
期刊
我国古代医学家对疟疾病已早有认识并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远在公元前12世纪,周礼天官即有记载,内称:“秋时有疟寒疾”说明当时的医学家对疟疾的流行有着一定的认识。不仅如此,古医对疟疾的症状也有着正确的描述,如素问谓:“疟之始发也,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寒慄鼓颔,腰脊俱痛,寒去则内外皆热,头痛如破,渴欲冷饮。”并将疟疾分有“日作”,“间日作”及“间二日作”与近代所述之症状基本相符。
期刊
原发性非典型肺炎并发手足发绀症者,国外文献已有记载。国内所报告低温血凝集作用伴有手足发绀症者,截至目前仅三例(1,2),但均非原发性非典型肺炎之并发。本文报告一例原发性非典型肺炎,有较高之低温血凝集价,并在恢复期合并手足发绀症。
期刊
苏联保健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医学为广大人民服务,免费医疗,医疗服务的高度专业化和医学中的预防方针。
期刊
一般认为急性胰腺炎於发作时进行外科手术是有危险性的,因此,一种简单而又迅速的血清淀粉酶试验必然会有很大的临床价值。血清淀粉酶的增高不仅能够将急性胰腺炎区别於需要作紧急外科处理的其他各种急性腹部疾病,而且在治疗方面具有决定性意义。
期刊
外耳-瓦西里也夫(weil-Василъев)氏病,即黄疸出血性钩端螺旋体病,最初由Weil氏发现,其后由包特金氏的学生瓦氏作了更详细的叙述;本病的病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已被确定为螺旋体。
期刊
在近来的临床工作中,发现由于口服抗生素,特别是金霉素所引起的副作用中有腹泻出现,有时候还伴随有霍乱样综合病征。
期刊
钩端螺旋体病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染性农民职业病,但过去国民党反动政府对于此病和对于其他任何重要疾病一样是毫不关心的。解放后不久,人民政府就注意此病的防治措施。1955年7月在党和卫生部的鼓励和支持下,并得到广东省卫生防疫站及佛山粤中行署人民医院的大力协助与全面合作,我们成立了一个钩端螺旋体病研究组,其成员包括广东省卫生防疫站、佛山粤中行署人民医院,北京人民医院、中央卫生研究院、北京中国协和医院等单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