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高手

来源 :文萃报·周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qtc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大部分关于个人成长、职业生涯发展和人生设计的理论都源自心理学、教育学。这些学科的视角主要是从个体出发,希望个人通过整合和学习获得幸福感和成就感。而很多人期待的提升竞争力、快速增值等概念却来自社会学、经济学和商业,个体在其中只不过是一个“社会原子”。角度不同,答案就不一样。比如房价问题,心理学告诉你“有房子并不代表有安全感”,而社会学和经济学会告诉你“如何利用杠杆效应和经济趋势投资房产”。这两个角度都有自己的优势,但是如果你希望通过个人的角度达到社会的成功,这中间就缺一块拼图。你不得不承认:发挥天赋、追随热情,你一定会很幸福,但未必能改变世界;全心全意打磨一件事情,你会获得宁静,但未必能创造价值。
  曾有人研究过“福布斯富豪榜”上的华人富豪,他们有3个共同点:首先,他们足够努力、勤奋;其次,他们在26岁至35岁开始创业,这个时间段正好是社会积累足够、家庭负担不太重的时期;最重要的是,他们在创业两年左右都遇到了一个空前的时代上升趨势,比如香港首富是抓住了金融和房地产行业的上升趋势,台湾首富抓住了电机和塑料行业的上升趋势,内地首富则顺应了互联网大潮。
  这个时代真正的高手既懂得驱动自己持续地努力和积累,也懂得借助社会和科技发展趋势放大自己的收益。(摘自《广州日报》 )
其他文献
“善”的问题,在西方思想史上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它的理解不仅关乎道德、宗教、审美,而且关乎认识论的基础。自柏拉图以降,一流的哲学家都汲汲于斯。至康德,他提出了“至善”的完整学说,它包括“德性、德福一致、伦理共同体、上帝”四个方面,是一个由低到高有机结合的整体。但对康德的这个学说存在不同的理解,其根本原因在于情感与理性之间的对立。理清他的思路、澄清其模糊之处,关系到能否正确把握康德至善理论的要旨。而胡塞尔的“前谓述经验”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建设性的思路,以它来解读康德非常具有启发意义。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要高度重视对城镇的开发管理。确定城镇开发边界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关键,也是城镇规模发展的保证。在城镇边界划定时,需要从规模逻辑、形态逻辑和治理逻辑三个角度构成三线形的划分体系,明确边界规模的差异化、弹性规模。要坚持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刚性约束,确保对整个政策管控进行妥善优化,明确城镇边界开发事权主体对边界内外差异化实施管控。通过定期或不定期调整,确保城镇边界开发的永续性。